基本介紹

嗟
jiē
(1) ㄐㄧㄝˉ 又
(2) ㄐㄩㄝˉ
(3) 文言嘆詞:~乎。~嘆。~來之食。
(4) 鄭碼:JUBI U:55DF GBK:E0B5 五筆:kuda
(5) 筆畫數:12,部首:口,筆順編號:251431113121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 口差
漢字部件分解: 口羊工
筆順編號: 251431113121
筆順讀寫: 豎折橫捺撇橫橫橫撇橫豎橫
基本解釋
嘆詞:
(1) (形聲。從口,差聲。本義:嘆詞。表示憂感)
(2) 感嘆聲 [alas]
嗟嘆使心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唐·韓愈《師說》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劉開《問說》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清·林覺民《與妻書》
(3)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嘆);嗟訝(感嘆,驚嘆);嗟異(感嘆稱異);嗟悼(哀嘆,悲悼)
(4) 表示呼喚[hello]
嗟,我士,聽無嘩。——《書·秦誓》
(5) 又如:嗟來(來,語助);嗟來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1) 嘆息 [sigh;heave a sigh]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2) 又如:嗟呀(嘆息);嗟咨(慨嘆);嗟怨(悲嘆、怨恨);嗟傷(嘆息傷感)
(3) 讚嘆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se]
見其所為文,嗟賞之。——《宋史·王質傳》
(4) 又如:嗟仰(讚嘆景仰);嗟尚(讚嘆嘉尚);嗟贊(讚嘆);嗟異(讚嘆稱異)
相關成語
嗟來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a handout]春秋時齊國發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捨飲食,對一個飢餓的人說“嗟,來食”,飢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於不食而死(見於《禮記·檀弓》)。後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列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