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

漣源市

漣源市,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地處湖南省幾何中心,是溝通經濟走廊的咽喉之地。漣源市於1951年建縣,1987年撤縣建市。漣源市轄19個鄉鎮、1個街道,總面積1897平方公里,總人口114.4萬(2017年)。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3億元。漣源市素稱“煤海”、“建材之鄉”、“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是“全國先進文化市”、“全國先進體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1983年前後曾有漣源地區,後改為婁底地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湄江國家地質風景區 湄江國家地質風景區
因地處漣水源頭,故名。秦以前屬荊楚之地,宋至民國分屬於安化、新化、湘鄉、邵陽等縣。

歷史沿革

漣源市—婁星區地勢 漣源市—婁星區地勢
春秋戰國時期,漣源屬楚。秦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並六國,分天下為36郡,今漣源屬長沙郡。
漣源市—婁星區地勢 漣源市—婁星區地勢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長沙郡為長沙國,今漣源分屬長沙國的連道、益陽、昭陵縣地。東漢光武時,復改長沙國為郡,今漣源分屬荊州長沙郡和零陵郡的連道、湘鄉、益陽、昭陵縣。
三國時,零陵郡屬蜀,長沙郡隸吳,增設昭陵等5郡,今漣源分屬荊州衡陽郡和邵陵郡的連道、湘鄉、益陽、昭陵縣。
西晉沿舊制,但因避司馬昭諱,改昭陵為邵陵。晉懷帝時,分荊、廣二州置湘州,今漣源屬湘州衡陽郡和邵陵郡的連道、湘鄉、益陽、邵陵縣地。
南北朝時,連道併入湘鄉縣,今漣源屬湘鄉、益陽、邵陵縣地。
隋初,廢郡為州,長沙郡改為潭州。大業三年(607)復改州為郡,今漣源屬長沙郡益陽、衡山(隋開皇九年,撤衡陽郡,將湘鄉、湘西、衡山3縣合併成衡山縣)、邵陽縣地。
唐代,州郡並稱,一地二名,長沙郡即潭州,史稱潭州長沙郡。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10道,潭州長沙郡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為東西兩道,今漣源分屬江南西道潭州長沙郡和邵州邵陽郡的湘鄉(唐武德四年,析衡山縣復置湘鄉縣)、益陽、邵陽縣地。
宋代,今漣源屬湘鄉、安化、新化(新化、安化在晚唐時稱梅山蠻地,不聽朝命,不服州統,不為縣轄,“不與中國通”。
熙寧五年,章惇開梅山,以上梅山置新化縣,下梅山置安化縣)、邵陽縣地,隸屬潭州長沙郡和邵州邵陽郡。
元世祖分華夏為1箇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大德初年,又分全國為22道,道下設路,今漣源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天臨路和寶慶路轄下的湘鄉州(元元貞元年,湘鄉縣升為湘鄉州)和安化、新化、邵陽縣地。
明代,改路為府,今漣源屬安化、新化、湘鄉(明洪武二年,湘鄉州降為湘鄉縣)、邵陽縣地,隸屬湖廣布政使司長沙府和寶慶府。
清代,襲用行省制(簡稱省)。康熙三年(1664),湖廣布政使司(即湖廣行省)分置湖南布政使司(即湖南省),省下設4道,今漣源分屬湖南省長寶道長沙府和寶慶府轄下的安化、新化、湘鄉、邵陽縣地。
民國時期,今漣源仍屬湘鄉、安化、邵陽、新化縣地。民國初,廢府保留道,改長寶道為湘江道,安化、湘鄉、邵陽、新化縣同隸湘江道。
民國11年(1922),湖南道制廢除,保留省、縣兩級,各縣直屬省。
民國27年12月,湖南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安化、湘鄉、邵陽、新化縣均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4月,湖南省調整行政區劃,今漣源境內原屬湘鄉、安化縣部分劃歸第五行政督察區,邵陽、新化縣部分仍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後,全省設立10個專區。今漣源境內原湘鄉、安化縣部分屬益陽專區,邵陽、新化縣部分屬邵陽專區。
1952年設漣源縣,因地處漣水源頭,故名。
1987年撤縣設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境內的新化縣(含今冷水江市)和漣源市的部分區域屬邵陽專區,其他地方分屬安化縣和湘鄉縣,屬益陽專區。
1950年6月,設立錫礦山礦區(縣級),直屬邵陽專區。195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析湘鄉、安化、邵陽、新化4縣部分行政區域設定雙峰縣、藍田縣(7月更名漣源縣),11月,兩縣劃屬邵陽專區。同年8月,撤銷錫礦山礦區,劃歸新化縣管轄。
1960年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均為縣級市),隸屬邵陽專區。1962年10月,撤銷冷水江市和婁底市,分別併入新化縣和漣源縣。
1969年10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冷水江市,屬邵陽地區。
197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邵陽地區析置漣源、邵陽兩個地區,漣源地區轄新化、新邵、邵東、雙峰、漣源5縣和冷水江市。
1980年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屬漣源地區。
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199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婁底地區,建立地級婁底市。
2008年,漣源市轄1個街道、16個鎮、3個鄉(龍塘鄉改為建制鎮)。
1996年,漣源市面積1897平方千米,人口約104萬人。轄1個街道、13個鎮、6個鄉:藍田街道、七星街鎮、六畝塘鎮、水洞底鎮、斗笠山鎮、石馬山鎮、白馬鎮、伏口鎮、安平鎮、楊市鎮、楓坪鎮、茅塘鎮、橋頭河鎮、湄江鎮、三甲鄉、古塘鄉、龍塘鄉、金石鄉、荷塘鄉、渡頭塘鄉。市政府駐藍田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漣源市常住總人口996893人,其中,藍田街道57479人,六畝塘鎮55012人,石馬山鎮71268人,安平鎮43446人,湄江鎮47874人,伏口鎮51354人,橋頭河鎮93920人,七星街鎮73242人,楊市鎮72248人,楓坪鎮23910人,斗笠山鎮49475人,水洞底鎮42212人,白馬鎮37549人,茅塘鎮25305人,荷塘鎮46310人,金石鎮52507人,三甲鄉41535人,龍塘鄉64648人,古塘鄉18723人,渡頭塘鄉28876人。
2004年,漣源市轄1個街道、15個鎮、4個鄉:藍田街道、六畝塘鎮、石馬山鎮、安平鎮、湄江鎮、伏口鎮、橋頭河鎮、七星街鎮、楊市鎮、楓坪鎮、斗笠山鎮、水洞底鎮、白馬鎮、茅塘鎮、荷塘鎮、金石鎮、三甲鄉、龍塘鄉、古塘鄉、渡頭塘鄉。
2008年,龍塘鄉、渡頭塘鄉撤鄉設鎮。龍塘鎮轄65個行政村,面積105.48平方千米,人口6.85萬人,鎮政府駐龍宮凼(原龍塘鄉政府駐地)。渡頭塘鎮轄1個社區、40個行政村,面積63.8平方千米,人口3.54萬人,鎮政府駐渡頭塘。調整後,全市轄1個街道、17個鎮、2個鄉:藍田街道、六畝塘鎮、石馬山鎮、安平鎮、湄江鎮、伏口鎮、橋頭河鎮、七星街鎮、楊市鎮、楓坪鎮、斗笠山鎮、水洞底鎮、白馬鎮、茅塘鎮、荷塘鎮、金石鎮、龍塘鎮、渡頭塘鎮、三甲鄉、古塘鄉。市政府駐藍田街道人民路。

行政區劃

漣源市
截至2013年,漣源市轄1個街道、17個鎮、2個鄉:藍田街道、六畝塘鎮、石馬山鎮、安平鎮、湄江鎮、伏口鎮、橋頭河鎮、七星街鎮、楊市鎮、楓坪鎮、斗笠山鎮、水洞底鎮、白馬鎮、茅塘鎮、荷塘鎮、金石鎮、龍塘鎮、渡頭塘鎮、三甲鄉、古塘鄉。共909個行政村、59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漣源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3′-112°2′,北緯27°27′-28°2′。東毗婁星區、雙峰縣,南接邵陽市邵東縣、邵陽市新邵縣,西鄰新化縣、冷水江市,北連益陽市安化縣、長沙市寧鄉縣。

地貌

漣源地形起伏多樣。西南邊陲在龍山山脈,主要山峰有岳平峰、謝家山、陝西寨、萬人寨等;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脈,其最高峰寨子山海拔1071米,為漣源與寧鄉的天然界山;中部雷峰山脈呈屋脊狀隆起,近似東西走向,將全市分割成南北兩大盆地走廊。南、北、西三面群山環繞,中部低山與丘陵突起,東部低平,呈“E”形。各種地形的比例為:山地占37.78%,丘陵占26.95%,崗地占25.10%,平地占10.17%。境內地形最高點在龍山主峰岳平峰,海拔1513.6米,最低點在渡頭塘鄉橋溪村江東灣,海拔103.5米,最大高差1410米。

水系

漣源市風光 漣源市風光
漣水,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於新邵觀音山,自西向東,流經漣源市、婁星區、雙峰縣,經湘鄉至湘潭縣河口入湘江,境內全長85.85公里,沿途納孫水、湄江、測水等1-4級支流89條,控制流域面積3906平方公里。
資水,由南向北,流經冷水江、新化。經安化柘溪,過益陽注入洞庭湖,貫穿境內西半部,區內流程112公里,有1-4級支流100條,控制流域面積3985平方公里。

氣候

漣源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17.3℃。年平均日照時間1538小時,東部多於西部。無霜期268天。全市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總量113.95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全市分為南北兩個匯流水系。南有孫水,北有湄水,中有漣水,是漣源市的三條主要幹流。我市的絕大多數河流,屬湘江水系的漣水支流,年平均地表水資源15.81億方。全市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4座,小二型水庫119座,山塘56129口,總蓄水量1.58億方,引水0.66億方,提水0.44億方。稻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73萬公頃,旱澇保收農田2.21萬公頃,占稻田總面積的81.12%。

礦產資源

漣源素有“煤礦之鄉”、“建材之鄉”和“有色金屬之鄉”之稱。截至2013年,漣源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銻、銅、鉛鋅、矽石等4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4.36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

人口

截至2013年末,漣源市戶籍總人口為11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萬人,農業人口99.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05‰,死亡率為6.27‰,自然增長率為6.7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1人。

經濟

綜述

漣源市

2017年,漣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8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23.7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08.8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8:43.2:38.0,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4%、37.7%、52.9%。
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484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3.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5000萬以上投資項目完成96.1億元,增長82.6%,5000萬以下投資項目完成129.9億元,下降11.4%,房地產投資完成7.3億元,下降19.9%。

第一產業

2017年,漣源市實現農業總產值87.2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增加值53.8億元,增長4.1%。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7.6萬畝,比上年減少1.5萬畝,下降1.2%,糧食總產量45.2萬噸,增長2.1%。
2017年,畜牧業實現總產值40.8億元,同比增長2.3%。牲豬出欄118.6萬頭,增長4.8%;牛出欄5.7萬頭,增長7.9%;羊出欄13.7萬頭,增長4.9%,家禽出籠504.4萬隻,增長5.0%;肉類產量9.7萬噸,增長5.0%;禽蛋產量0.9萬噸,增長5.0%。水產品產量1.9萬噸,增長4.7%。
2017年,全市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06家,龍頭企業6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8家,婁底市級龍頭企業56家,比上年新增16家。2017年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1億元,同比增長44.6%和11.3%,安排從業人員16772人,建立基地面積32萬畝,帶動農戶7萬多戶。新增康麓生物等8家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到42家。共有省級休閒農莊14家,其中五星級4家,漣源市南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列為湖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
全年推廣各類農機具8000多台(套),其中:遙控飛行噴霧機13架,高速插秧機21台,大型輪式拖拉機10台,履帶式旋耕機34台,大型烘乾機10套,化肥同步深施機29台,收割機36台,生物質制肥機1台。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86萬千瓦/14萬台套。完成機耕面積74.49萬畝,機耕水平達92.48%;機插機播面積31.55萬畝,機插機播水平達39.17%;機械化收穫面積64.68萬畝,機收水平達80.3%,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1.61%。培訓農機實用技術人員1200名。農機安全生產實現零死亡目標。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6家,其中新增規模企業21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21.4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增加值86.2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到99.4%。產值過億元的規模以上企業66家,實現產值285億元,增長18.2%。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118.4萬噸,同比下降44.9%;水泥產量241.4萬噸,下降12.6%;發電量20.5億千瓦時,增長12.3%;焦炭產量62.5萬噸,下降23.5%。
年末,全市共有1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84億元,同比增長28.6%,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6.1%,培育戰略性新興企業17家,涉及醫藥製造、節能環保等行業。
2017年,園區企業個數達到128家,比去年增加1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家。完成園區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54.7億元,增長11.3%,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3.5%,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25.1億元,增長55.4%。
2017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6.1%。年末全市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15家。房屋建築工程產值36.3億元,增長21.9%。

第三產業

2013年,漣源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3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城鎮完成111.2億元,增長10.7%;鄉村完成13.1億元,增長11.1%。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114萬美元,增長118.8%。
2017年,成功舉辦第二屆漣商峰會,簽約14個項目,簽約金額108.4億元,其中包括與廣建集團簽署30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作協定、與省兵工集團簽署5.2億元“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項目”合作協定;第八屆湘博會成功簽約9個項目,簽約金額57億元;港洽周活動簽約1個項目,簽約金額5億元。全年內聯引資實際到位98.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
全年旅遊總投資4.3億元,同比增長13.2%,旅遊接待人數達到939萬人次,旅遊收入77.1億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20.4%、20.9%,其中入境旅遊7萬人次,創收2億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4.9%、8.1%。
2017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52.3億元,同比增長11.7%;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20.6億元,增長9.6%。
2017年,全年保費收入51680萬元,同比增長22.9%;賠款和給付17949萬元,增長16.3%。
2017年,全市完成農村公路窄路加寬路基建設69.2公里、路面27.5公里;邊界路和“斷頭路”路基建設60.5公里、路面47.5公里;旅遊公路路基29.7公里,路面17.6公里;完成危橋改造12座,渡改橋完工2座,完成安保設施建設151.9公里,組建新能源公交公司,投放50台純電動公車,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3%。
2017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41875戶,減少691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3202戶,增加1091戶,鄉村電話用戶26673戶,減少1382戶;行動電話期末用戶達到62.2萬戶,增加14.2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達到12萬戶。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漣源市有中國小校367所,其中國小210所,初級中學52所,高級中學7所。在籍中小學生114711人,其中小學生64122人,國中生30271人,高中生20318人。現有公辦幼稚園21所,民辦幼稚園158所,在園幼兒24174人。在職教師7695人,離退休教師4001人。年內投入4500萬元,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48所,投入470萬元完成農村國小和教學點無線Wifi全覆蓋工作,被評定為為全國首批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市。新建藍田街道雙江學校或改造渡頭塘中心學校等23所學校運動場。全市國小、國中義務教育鞏固率分別達到100%、97.4%。市工貿職業中專的辦學成果得到社會認同,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科技

截至2017年,漣源市出台《關於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建設科技強市的實施意見》,專利申請量256件,同比增長70.3%,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4億元,培育康麓生物、科比新能源、創安防爆、洪源遠大、肖老爺食品等5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省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科普基地1個,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文化

截至2017年,漣源市成功舉辦2017年漣源市新春文藝晚會、“歡樂瀟湘·文化漣源”民眾文化匯演、“紅心向黨”慶祝建黨九十六周年專題文藝演出、第二屆漣商峰會文藝晚會。組織開展“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送戲下鄉活動,積極組織省文明委在漣源舉辦的全省清明祭英烈“緬懷革命先烈·建設幸福家園”文藝演出,成功導演首屆婁底市中國小運動會開幕式文藝表演,積極組織參加全省湘博會、旅博會等大型會展演出。開展送戲下鄉演出120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萬多場次,創排的情景劇《精準扶貧遍山鄉》獲全省“歡樂瀟湘”民眾文化匯演金獎。漣源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年接待讀者13萬人次。開展“三區”文化人才下鄉活動,發展文化志願者500名。

衛生

截至2017年,漣源市大力開展健康扶貧工程,對2017年預脫貧的35個貧困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每個村投入資金30萬元建設衛生室,提高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費用醫保報銷比例10%,降低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50%,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50%的補貼。市中醫院門診住院綜合大樓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封頂,市人民醫院整體搬遷新建項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進入征地拆遷的實質階段。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在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和18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進行遠程診室建設。新增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檔案112514份,建檔率達到90.6%。

體育

截至2017年,漣源市成功舉辦首屆“博盛杯”全國汽車場地越野賽,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組織舉辦全市“農商銀行杯”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男子籃球賽、中俄男子籃球對抗賽、漣源VS安化羽毛球高水平運動員邀請賽、“華時捷杯”桌球友誼賽、全市“職工之家”象圍棋比賽,承辦婁底市首屆中小學生運動會,積極組隊參加婁底市“長沙銀行杯”足球賽、婁底市縣處級幹部籃球賽,分別獲冠軍和亞軍。在株洲舉辦的全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漣源體校健兒斬獲4枚金牌,在湘潭舉辦的全省第二屆中學生運動會獲1金1銀,在河南焦作舉辦的國際太極拳邀請賽和湖南省第五屆武術大賽上,漣源均獲歷史最好成績。加快農村文體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達181萬平方米,人均1.8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84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572人,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157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20人,其中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645人,共登記失業人員5724人,已辦證102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清零率為100%。新增創業主體1430戶,新增創業主體帶動城鄉就業人員2812人,新增創業主體帶動城鎮就業人員1418人,另新增2個就業扶貧基地。

交通運輸

截至2013年末,漣源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820.7公里,其中國道70.2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量3464萬噸,比上年增長14.9%,貨物周轉量32.0億噸公里,增長14.3%;公路客運4322萬人,增長14.8%。 

名優特產

珠梅土雞、三甲乾子豆腐、橋頭河蘿蔔、玉筍春茶葉、金秋梨、景龍紅薯冬粉、富田橋曾氏游漿豆腐、花蕊冬粉、安格斯牛、湘中黑牛。

旅遊景點

湄江風景區
湄江位於漣源市北部,交通、通訊便利,具備食、宿、行、游、娛、購整體服務功能。1993年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漣源市西南邊陲,山脈橫亘漣源、新邵、邵東、雙峰四縣(市),主要部分在漣源市境內。 

著名人物

軍界

李聚奎,上將,軍事家,革命家,開國上將,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肖作霖,中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肖贊育,中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毛炳文,中將,國民黨軍長。
戴鵬志,少將,第二炮兵某部副總工程師,荷塘鎮古樓華湘村人。
劉鳴九,少將,黃埔軍校十四期,國民黨國防部少將諮議官。
陳浴新,中將,國民革命軍中將,省人民政府委員。
羅雲,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謝玉久,少將,山西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紹莊,少將,廣西軍區副司令員,漣源市安平鎮人。
毛國斌,少將,廣西軍區副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求騰,少將,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2002年晉升少將軍銜。
梁祗六,少將,抗日戰爭,中國軍第15師師長。
曾震五,國民黨第八補給區司令。
李渾,湘西剿匪第一縱隊副司令員。
彭漢祥,廣西貴港軍分區政委。
梁巨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畢業於湖南大學。
廖湘科,“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項目總指揮、常務副總設計師,“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院長,清華大學1980級計算機系校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獎等多項獎勵,2004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政界

易煉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吳奇修,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原湖南省湘潭市委副書記、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長,湘潭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2010年根據中組部安排,由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長調任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
劉海藩,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正部級),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李普,新華社副社長,曾任北京大學政治系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公泰,湖南省政法委書記。
梁一鳴,內蒙自治區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傅國良,原湖南省體育局局長。
李周書,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原黨委書記。

科學界

張信威,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曾益新,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梁正漢,主任醫師,現任湖南省結核病學會副主委。
朱菱,電機設計專家。
劉靜安,教授級高工,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梁甸農,教授,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梁從新,博士,美國資深藥物研究科學家。
譚顯裕,研究員,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精密儀器廠高級工程師。
蔣繼穆,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原副院長。
李鼎權,教授級高級工程,歷任長沙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
梅文華,空氣級專家,空軍第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空軍工程大學碩士生導師。
李忠熙,電腦專家,美籍華人,100名華人科學家之一,加州大學終身教授。
梁希傑,地理學家。
周愛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沙礦山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副院長。
毛建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沙礦山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教育界

王魯湘,教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鳳凰衛視中文台《縱橫中國》的總策劃。
王篤初,教授,主任醫師。湘雅醫院輸血科第二任科主任。
彭補拙,教授,南京大學博導。
陳初生,教授,暨南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
譚載喜,教授,留英碩士、博士,碩導、香港浸會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次銓,教授,湖南農業大學關工委主任。
劉新祥,教授,湖南中醫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
羅爾純,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被譽為“東方梵谷”的油畫家、國畫家。
鄧樂群,教授,江蘇南通大學歷史系。
李冬林,教授,女,湘潭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
劉楚魁,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和副廳級督導員,湖南省社會學會副會長。
顏日初,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導。
石冰心,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導師。
邱均平,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克詳,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導。
顏家壬,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楊竹林,教授,博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博士生導師。
易克初,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
戴培根,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蕭鐵肩,教授,中南大學鐵道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顏達予,教授,中科大研究生院。
曾肯成,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謝求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
郭建勛,教授,湖南大學教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
周雄文,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商界

余彭年,中國第一慈善家,深圳彭年集團董事長。
梁穩根:中國大陸首富,三一集團董事長。
肖自江:湖南五江輕化集團董事長,"全國創業之星"。
劉曉劍,長沙聖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汝安,湖南三星投資集團董事長,漣源荷塘鎮人,廣東湖南商會副會長。
譚柱中,貴州大龍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全國電解金屬錳廠長(經理)聯誼會會長。
毛友儉,婁底鵬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漣源荷塘鎮人。
毛炳儉,婁底鵬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儉華,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石海澄,漣源市田心衛生院院長,主任醫師,省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
賀迪輝,珠海國麗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新華,廣東經促會會長,七星街鎮人。
肖軍,省科協科技園董事長。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業集團總經理。
姚德超,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原一汽集團副總經理。

歷史名人

李燮和,中國同盟會會員,光復軍總司令,辛亥革命元勛。
李續賓,湘軍主將。
劉岳昭,湘軍將領,雲貴總督
譚醉秋,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解放後毛澤東特約譚老北上。
羅宗翰,革命先烈。
劉若文,革命先烈。
謝振定,清代進士,翰林院庶吉士,不畏權勢、敢斗和珅的“燒車御史”。

其他

譚談,中國作協副主席,前湖南省文聯主席。
梁山鳴,湖南漣源人,現為漣鋼書法家協會主席,婁底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易元和,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工筆畫家協會藝術顧問,《天涯無處不奇觀》入選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沙龍展並獲特等獎殊榮,獲此殊榮中國第二人。
顏家龍,書法家,畫家。
梁新春,香港《大公報》原副社長、第一副總編,《湖南日報》原社長、總編輯。
李野光,原名李光鑒,著名翻譯家和作家。
李梅彬,英文中國體育雜誌社原副總編、編審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梁世德,台灣著名書畫家,漣源市三甲鄉人。
顏長珂,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研究員。
蕭育軒,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著名作家。
毛用和,著名畫家
吳鳳之,吳鳳緣,吳鳳翔兄妹,著名書畫家。
羅和秋,組織人事專家。
梁紹輝,歷史學家。
蔣牧良,原名希仲,湖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主席。
陳野平,捨己救人的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大學生。
梁綸才,漣源人,著名翻譯家,社會學家。
蕭有愷,著名畫家。
廖遇平,放療專家。
廖志理,著名作家。
吳乾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湘中名捕。
梁湖清,經濟學博士。
肖子輝,海歸博士、教授、醫學博士,湘雅醫學院教授。
劉清華,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