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洋種子植物](/img/1/3c5/nBnauM3XyADOxMzN2Aj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w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海草類在某些沿岸海域組成廣大的海草場,由於這一帶腐殖質多,浮游生物也增多,所以成為幼蝦稚魚的優良繁殖場所;大葉藻和蝦形藻等乾草是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材料。海草還是重要的初級生產者。紅樹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它們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喬木和灌木,形成紅樹林。為了防止海浪衝擊,紅樹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主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以保持植株的穩定。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於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紅樹是熱帶、亞熱帶海岸為主體的生物群落,一般分布於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潮間帶。淤泥沉積的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海灣,或河流出口處的衝擊鹽土或鹽沙壤土,適於紅樹林生長和發展。紅樹是具有保護海岸、灘涂,滋養魚蝦蟹,用於建材、製藥、造紙、製革,抗污染等多種用途的海濱之寶。生長和發展。紅樹是具有保護海岸、灘涂,滋養魚蝦蟹,用於建材、製藥、造紙、製革,抗污染等多種用途的海濱之寶
紅樹植物
![海洋種子植物](/img/4/de8/nBnauM3XzYzMwIzNyAj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wY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主要特徵:紅樹植物在演化上是再次下海的。它們長期生長在特殊生境中,在形態構造上產生一系列特徵。①有抵抗風浪和適應鬆軟而又缺氧泥灘的特殊根系。如支柱根、板狀根、欖狀根、出水呼吸根和氣生根等;在皮層中有豐富的通氣組織,外圍有較厚的木栓層。②有胎萌現象。幼苗在母體果實中萌發,懸掛在樹上,胚體伸長呈棒狀成熟降落後漂浮於水面遠播,或扎入泥灘定居。③葉片角質層加厚,氣孔下陷,並局限於葉片下面部位;有貯水組織,葉脈尖端擴大成為貯水的管胞;柵欄組織細胞間有長形的石細胞或韌皮狀機械細胞,葉內幾無細胞間隙;上、下皮層外部有含單寧的細胞層,下表皮密生茸毛,上表層具鹽腺系統能泌鹽,以適應鹽生生境的生理乾旱。④樹皮富含單寧,高者可達20~30%。以增強抗拒海水侵蝕的能力。(見彩圖中國沿海紅樹植物,為種子植物,有胚軸)
種類和分布
![海洋種子植物](/img/d/3c1/nBnauM3X4QjNwUDOwAj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wY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中國目前已知的紅樹植物有16科19屬30種,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和福建四省(區)。海南島種類較多,有15科28種,向北逐漸減少,福建只有6科7種,到福建福鼎則只有1種。福建以北,氣候條件不適於紅樹的生長。中國的紅樹植物中以紅樹科的木欖(Bru□uiera)、紅樹(Rhizophora)、角果木(Ceriops)和秋茄(Kandelia)等屬為主。目前中國最高大的紅樹植物為紅樹科的海蓮(Bru□uierasexan□ula)和海桑科的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高達15米;分布最南的為海南島三亞的紅樹(Rhizophoraapiculata);最北的為台灣淡水和福建福鼎的秋茄(Kandeliacandel);分布最廣的是灌木桐花樹(Aegiceras,又名蠟燭果)等。
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大自然中,不只紅樹有這種奇特繁殖方式,和紅樹同屬一類的植物還有很多種,比如:秋茄樹、木欖、海蓮等等。我們把它們統稱為紅樹植物,在我國共有26種,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台灣、海南等地。紅樹植物在海邊形成了大片大片的紅樹林。海水漲潮時,就會把紅樹植物的樹幹淹沒,只能看見露在海平面上枝葉茂盛的樹冠。而落潮時,紅樹林則形成了一片綠油油的海灘森林,翠疊綠擁。茂密的紅樹林,它們不僅能夠抗拒海浪對海岸的侵蝕,可以擴展海岸、調節熱帶氣候,還可以滋養魚、蝦。集群飛翔的各種海鳥、神出鬼沒而又顏色艷麗的招潮蟹、活蹦亂跳的彈塗魚與紅樹林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紅樹林是生長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及河口潮間帶特有的森林植被。它們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於灘涂之中。它們具有革質的綠葉,油光閃亮。它們與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漲潮時,它們被海水淹沒,或者僅僅露出綠色的樹冠,仿佛在海面上撐起一片綠傘。潮水退去,則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
紅樹林海岸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南美洲東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島、非洲西海岸是西半球生長紅樹林的主要地帶。在東方,以印尼的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西海岸為中心分布區。沿孟加拉灣——印度——斯里蘭卡——阿拉伯半島至非洲東部沿海,都是紅樹林生長的地方。澳大利亞沿岸紅樹林分布也較廣。印尼——菲律賓——中印半島至我國廣東、海南、台灣、福建沿海也都有分布。由於黑潮暖流的影響,紅樹林海岸一直分布至日本九洲。
我國的紅樹林海岸以海南省發育最好,種類多,面積廣。紅樹植物有10餘種,有灌木也有喬木。因其樹皮及木材呈紅褐色,因而稱為紅樹、紅樹林。紅樹的葉子不是紅色,而是綠色。枝繁葉茂的紅樹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綠色屏障。
紅樹林發育在潮灘上。這裡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紅樹林抗風防浪,組成獨特的紅樹林海岸。
海草
![海洋種子植物](/img/d/980/nBnauM3XzgDMzYzN1gT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4U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主要特徵:海草在演化上也被認為是再次下海的。為適應生活環境,它們在形態構造上也有一些相應的特徵。①有發育良好的根狀莖(水平方向的莖),使各個個體在附著基上交織生長以鞏固植體,進而形成海草場。②葉片柔軟,呈帶狀或切面構造為圓柱狀,以便在海水流動時保持直立;葉片內部有規則排列的氣腔,以便於漂浮和進行氣體交換。③花著生於葉叢的基部,雄蕊(花葯)和雌蕊(花柱和柱頭)高出花瓣以上;花粉一般為念珠形且粘結成鏈狀,以借海水的流動受粉。
種類和分布
![海洋種子植物](/img/a/3e6/nBnauM3X2MzNyAzN2gT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4U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海草在世界上分布廣泛,有7屬產於熱帶,5屬見於溫帶;四分之三的種類產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一些種類產於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岸;歐洲大西洋沿岸僅一屬,地中海有兩屬。中國沿海現知有8屬海草,其中海菖浦、海黽草、喜鹽草、海神草、二藥藻和針葉藻等6屬是暖水性的,產於廣東和廣西沿海;蝦形藻和大葉藻屬是溫水性的,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和山東沿海,其中日本大葉藻(Zosterajaponica)南伸到福建和香港沿海。
用途:海草類在某些沿岸海域組成廣大的海草場,由於這一帶腐殖質多,浮游生物也增多,所以成為幼蝦稚魚的優良繁生場所,亦利於某些海鳥的棲息。北歐的大葉藻場曾經由於真菌病害大量死亡,從而影響了海鳥的生存,引起科學界的重視,組織力量搶救。大葉藻和蝦形藻等的乾草是良好的保溫材料和隔噪音材料,可用於建築業。海草還是重要的初級生產者。
化學成分
![海洋種子植物](/img/e/f12/nBnauM3XzYTMyUzM4gTN0cTMyITM5ETOwgTMwADMwAzMxAzL4U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baike/1049/2008/200807241561851_2.html
2 http://www.jiaoyitong.com/news/news_show.php?id=185483
中藥材(七)
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中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