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縣

鄱陽縣

鄱陽縣隸屬江西省,是江西省試點省直管縣, 古稱番(pó)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介於東徑116°23′45″至117°06′15″,北緯28°46′26″至29°42′03″之間,是環鄱陽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與九江市的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餘乾縣、萬年縣接壤;東以景德鎮市昌江區、浮梁縣、樂平市為鄰;西北同九江市都昌縣山水相連。 鄱陽縣總面積為42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948.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2.5%,其中鄱陽湖約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該縣範圍內,境內大小河流225條,總長2070公里,大、中、小型水庫359座,總庫容6.5億立方米,因此被稱為“中國湖城”;境內東北高為低山,向西南方向漸變為丘陵和湖區平原,東西寬71.8公里,南北長90.2公里。 2015年,鄱陽縣轄1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鄱陽縣總人口159.4318萬(2014年)。2016年,鄱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9.8億元;屬亞熱帶溫和型氣候,全年日照約2000小時,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鄱陽縣有“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等稱號,也是國家商品糧、棉、油、豬、魚基地縣。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春秋時期,鄱陽縣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陽縣,治今址,以處番水之北得名,屬九江郡。吳芮時為番令即此。

西漢名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為郡治,郡縣均治今古縣渡。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鄱陽縣還治今址。

南朝,齊鄱陽郡還治鄱陽縣。梁承聖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州郡同治鄱陽縣。

隋平陳屬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

唐武德五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742年)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為復為饒州治。

元為饒州路管轄。

明為饒州府管轄。

清襲明制。

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屬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復屬省。

鄱陽縣城建 鄱陽縣城建

建國後,1952年屬上饒專區。

1957年改名波陽縣。

1971年屬上饒地區。

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縣名恢復為鄱陽縣。

2014年5月27日,鄱陽縣列入江西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3年10月21日,撤銷東溪鄉、太陽埠鄉、神山鄉,成建制劃歸凰崗鎮管轄;撤銷碧山鄉,成建制劃歸田畈街鎮管轄。

2006年1月20日,撤銷古南鄉,成建制劃歸古縣渡鎮管轄;撤銷桐山鄉,成建制劃歸樂豐鎮管轄;撤銷縣蓮山鄉、橋頭街鄉,成建制劃歸油墩街鎮管轄;撤銷肖家嶺鄉,成建制劃歸響水灘鄉管轄。

2015年9月9日,江西省批准,同意在鄱陽鎮區域內設立鄱陽縣饒州街道,新設立的饒州街道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轄五一路、城隍廟、金山、馬鞍山、十八坊、靈芝門、德化橋、廣場、鳴山廟、小龍橋、管驛前、大芝路、北關、山水天下、新橋等15個社區,楊梅橋、金家、黃家洲、北關、西門、管驛前等6個村,街道駐五一路社區。鄱陽鎮區域面積74.5平方公里,轄城北、白天鵝、中心花園、永興農貿、激揚橋、大巷口、城東、馬家沖、東湖、饒州、湖城等11個居委會,桂中、桂灣、桂湖、道汊、鄧家、坽曹、任家、磨刀石、江家嶺、芝田、風雨山、角山、小路口、姚公渡、朱家橋等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湖城社區。鄱陽縣人民政府駐地仍為鄱陽鎮。

區劃現況

截至2015年9月,鄱陽縣轄1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饒州街道1個街道,鄱陽鎮、謝家灘鎮、石門街鎮、四十里街鎮、油墩街鎮、田畈街鎮、金盤嶺鎮、高家嶺鎮、凰崗鎮、雙港鎮、古縣渡鎮、饒豐鎮、樂豐鎮、饒埠鎮等14個鎮,侯家崗鄉、蓮花山鄉、響水灘鄉、梘田街鄉、柘港鄉、鴉鵲湖鄉、銀寶湖鄉、游城鄉、珠湖鄉、白沙洲鄉、團林鄉、昌洲鄉、廟前鄉、蓮湖鄉、蘆田鄉等15個鄉。共有32個社區、495個村;政府駐鄱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鄱陽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鄱陽湖的東岸,介於東經116°23′45″至117°06′15″,北緯28°46′26″至29°42′03″之間。北與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餘乾縣、萬年縣接壤;東於景德鎮市昌江區、浮梁縣、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東西寬71.8公里,南北長90.2公里,總面積為42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鄱陽縣境內東北高為低山,向西南方向漸變為丘陵和湖區平原,其中低山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45%。

水文

鄱陽縣境內大小河流225條,總長2070公里,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經鄱陽湖直通長江。

氣候

鄱陽縣政區地貌示意圖 鄱陽縣政區地貌示意圖

鄱陽縣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2098小時,平均氣溫在16.9℃-17.7℃,1-2月為最冷天氣,月平均氣溫為4℃-5℃,極冷最低溫度日為-8℃,7-8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8.8℃-30℃,一年中極端最高溫度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為颱風雨季帶,全年無霜期275天,太陽輻射數為115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4年,鄱陽縣水域面積948.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2.5%,其中鄱陽湖約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該縣範圍內。有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6.5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鄱陽縣地下蘊藏有煤、金、銀、銅、鉛、鋅、磷、鎢、花崗岩、石灰石、瑩石礦、瓷土等礦產資源,據2017年11月政府官網信息顯示,全縣還有瑩石礦儲量70萬噸,花崗石存量1億方。

土地資源

截至2017年7月,鄱陽縣土地總面積達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45%。耕地總面積108.02萬畝,其中水田81.74萬畝,旱地26.28萬畝,山地面積234萬畝;林地面積14萬餘公頃,覆蓋率達29%。

生物資源

鄱陽縣境內常見的植物有79種,魚類有122 種,鳥類有300多種,不少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魚類品種尤其以珠湖銀魚,鄱陽湖蝦蟹,鄱陽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蓮等為主。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0年,鄱陽縣總人口122萬;2010年,總人口129.7萬;2014年末,鄱陽縣總人口159.4318萬,其中,人口排名前三的鄉鎮分別為∶鄱陽鎮177264人,油墩街鎮104354人,古縣渡鎮102958人。

民族

截至2000年,鄱陽縣總計24個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朝鮮族、彝族、滿族。 2010年,鄱陽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96萬人,占總人口的99.9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99人,占總人口的0.03%。

政治

鄱陽縣主要領導(2017年) 
姓名職務
張禎祥上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鄱陽縣委書記
胡斌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
劉詩河縣委副書記、副縣長
陳振華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占夢來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資料來源:鄱陽縣政府2017年信息:

經濟概況

綜述

鄱陽縣重視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 鄱陽縣重視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

2013年,鄱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8%;財政總收入12.0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5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4.4%。

2015年,鄱陽縣實現生產總值180.3億元,增長8.4%;完成財政總收入16.1億元,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5億元,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億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億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0元,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6元,增長14.7%。

2016年,鄱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9.8億元,同比(同比2015年,下同)增長8.1%;財政總收入16.8億元,同口徑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8億元,增長9.4%;固定資產投資161.7億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6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4元,增長10.9%;完成脫貧攻堅年度任務,27個貧困村退出,34884人脫貧。

第一產業

鄱陽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

截至2017年6月,鄱陽縣有234萬畝山地,141萬畝水域。鄱陽縣擁有鄱陽湖捕撈麵積111萬畝,內陸可養水面30萬畝,可漁低洼農田34萬畝,是全國水產百強縣、重點縣。

鄱陽縣的魚類品種,以珠湖銀魚、鄱陽湖蝦蟹、鄱陽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蓮等為主產。鄱陽有耕地面積110萬畝,山地面積34萬畝,是中國糧、棉、油、豬重點生產區。鄱陽縣”湖濱地區養殖甲魚、銀魚、鱖魚、青蝦、河蟹等。山區種植黑芝麻、百合、菸葉、蓮子、蔬菜、藥材、板栗。

2015年,鄱陽縣糧食總產值110.8萬噸。成立了全省首家水產院士工作站,啟動了鄱陽湖5萬畝河蟹養殖實驗區項目,水產養殖面積超過50萬畝,水產品總量達17.2萬噸。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到7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鴉鵲湖鄉雙季雙機插高產技術示範田畝產達1335.7公斤,打破全國記錄;饒豐“秈改粳”技術攻關示範田單產922.5公斤。新增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9家;新增各類農民合作社127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3家、省級示範社5家;新增註冊家庭農場186家;百畝以上種糧大戶新增267家。

2016年,鄱陽縣糧食總產量109.8萬噸,實現“十三連豐”;水產品總量17萬噸,完成各類高標準農田建設2.6萬畝。造林綠化4.6萬畝。推進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整合投入涉農資金1000多萬元,基本形成了由花卉苗木基地、藝術農莊、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養殖基地、優質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組成的“五個一”的格局。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4家、省級家庭農場5家,新建高產油茶、工業原料林等特色林業產業基地5.1萬畝,新增“三品一標”26個。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建設了全省首個縣級智慧農業信息服務平台。

第二產業

2013年,鄱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1億元,增長14.4%;固定資產投資128.7億元,增長34.2%。

2015年,鄱陽縣新增投產企業32家、開工企業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6億元、利稅33億元。

2016年,鄱陽縣引進2000萬元以上項目3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8個,實際進資位居全市第一。全年新開工項目15個、新投產項目21個。開工建設了鄱商回歸創業園、五金拉絲基地、五金產業孵化園,以哈迪威緊固件為龍頭的五金機電產業聚集企業81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20億元;新能源產業光伏發電項目落戶12家,總裝機規模815兆瓦,建成亞洲最大單體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實現200兆瓦併網發電。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73億元、增長10%。

第三產業

2013年,鄱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8億元,年增長13.3%。截至到2012年全年共引進總部企業56家,實現稅收9376萬元;引進物流企業29家,總運量達2.4萬噸,實現稅收5040萬元。投資16億元的鄱陽湖農產品綜合大市場成功落戶,建成了鄱陽湖商貿批發中心。

2015年,鄱陽縣主景區接待遊客突破360萬人次,增長39%。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260億元,增長13%;貸款餘額98億元,增長21%。建成開業了14萬平方米的贛劇院城市綜合體和6萬平方米的商業廣場,推進了鄱陽湖國際汽車城和鄱陽湖二手車市場建設。實現物流稅收9480萬元。建成運營了電商孵化中心,開工建設了電商產業園,實現網上交易額18億元。

2016年,鄱陽縣連續第五年舉辦了中華龍舟大賽(鄱陽站)等旅遊活動,主要景區年接待遊客450萬人次,增長25%。打造了團林蛇山村等江西3A級鄉村旅遊點,舉辦了“蓮花山鄉柿子節”等活動,電商企業網上交易額達20.8億元,新落戶金融機構1家,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317.9億元,增長17.9%,貸款餘額達116.9億元,增長24.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10月,鄱陽縣有各級各類學校584所,其中公辦學校560所,民辦學校24所。另有教學點327個,已審批幼稚園277所。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國小475所,國中6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8所,高中2所,完全中學10所,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校園面積8401畝,建築面積146.38萬平方米。有在校學生、幼兒269777人,其中:國小在校生136045人,國中在校生55997人,高中在校生28448人,特教學校在校生77人,中職在校生7624人,在園幼兒41586人。

2016年,鄱陽縣投入校建資金1.3億元,實施了482個校建項目,鄱陽衛校、思源實驗學校秋季順利開學;高考3人錄取清華、北大,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均高於2015年。

鄱陽縣主要中學
鄱陽中學鄱陽一中鄱陽二中
饒州中學鄱陽縣博文中學鄱陽縣實驗中學

文化事業

鄱陽多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 鄱陽多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

鄱陽縣2012年曾舉辦長江濕地保護網路年會。多次舉辦環鄱陽湖國際腳踏車大賽、中華龍舟大賽。

2013年,鄱陽縣永福寺塔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饒河戲獲批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鄱陽縣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繼續推進,鄱陽縣贛劇團作為唯一縣級劇團進京參加“南方戲曲匯演”。

醫療衛生

2016年,鄱陽縣衛計委直屬有醫療機構38個,田畈街中心衛生院獲國家級“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新建了124個產權共有的標準化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全面二孩”政策穩妥實施,縣計生協會榮獲“全國先進單位”。

社會保障

2013年,鄱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0元。實施了5個鄉鎮6萬餘人口的飲水安全工程。完成了205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工程。

2016年,鄱陽縣新增城鎮就業6626人,城鎮就業率達97%,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發放小額貸款1.26億元。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0%。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217套,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3512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198戶。

交通

公路

鄱陽縣境內有杭瑞高速、濟廣高速、德昌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還有206國道、209省道等國省幹道。

鐵路

鄱陽縣有正在建設中的九景衢鐵路過境,設有鄱陽站、油敦街站。 此外,正在規劃中的昌景黃高鐵也在鄱陽縣設鄱陽南站。

航空

鄱陽縣城距景德鎮九場、九江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分別為半小時、1小時、2小時車程。

水運

鄱陽縣境內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經鄱陽湖可直通長江。境內鄱陽港是江西省重要港口,千噸貨輪可直達長江。

風景名勝

鄱陽湖 國家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總面積為365平方公里,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為主體景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的純自然生態的複合型濕地公園。是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亞洲濕地面積最大、濕地物種最豐富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中國科普教育基地。

永福寺

永福寺創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由鄱陽王蕭恢獻出自宅而成。初名顯明寺,元代始更名永福寺。又據鄱陽縣誌載,天台山僧寶倫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在寺之東側建立磚塔,歷經修葺,仍然留存。

牛頭山

牛頭山位於油墩街鎮,是江西省唯一一被省文物館保護的古漢墓,共有99座,俗稱“九十九個”,是全國最大的古漢墓群,有“北有兵馬俑,南有牛頭山”之稱。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宗教生態觀光景區,位於鄱陽縣東北部,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整個景區與軍民水庫及附近的九流村結合為一體,形成了蓮花山宗教生態觀光帶。白雲寺位於蓮花山山頂的盆地中,周圍有五個隆起的小山峰,酷似蓮花的“五朵花瓣”,將佛家文化物化到自然景觀。有保留完好的江西特色民居以及九流村古老的民居建築。

地方特產

名優特產一覽表
火菊子粑 火菊子粑
火菊子粑,水菊子,教名鼠,又稱鼠耳,鄱陽湖濕天中的一種家草。將它採擷返來煮擠成汁後,和以早米麵做成粑,放籠屜或其他炊具中蒸熟後可食。此粑糯韌甜美,耐人回味。南北朝梁晨人宗懍在《荊夢歲時記》中道:"與鼠汁蜜和粉,謂之龍舌拌,以壓時氣"。早春時節有此小吃,確於身心無益。
鄱陽縣 鄱陽縣
油條包麻糍,魚米之城,對吃尤粗,將糯米飯搗碎是謂麻糍,以油條正在中層包上,食過有噴鼻酥糯苦之感,是當地特色的風味小吃。
黑糖糕、白糖糕 黑糖糕、白糖糕
黑糖糕、白糖糕,雅稱蝦蟆酥。以糯米戰水磨成面,過濾沉澱後利用,食時,做成圈形置油中炸過,減白糖取炒熟的糯米麵,酥而不膩,糯而不粘,甜度適中。
五香蠶豆 五香蠶豆
五香蠶豆,用採擷沒有久的蠶豆,佐以桂皮、茴噴鼻煮,水乾豆生,乾乾適度,謂之五香蠶豆。
饒州牛皮糖 饒州牛皮糖
饒州牛皮糖,牛皮糧是該縣傳統產物,以麥芽、木樨露、精製白糖、白芝麻和澱粉等上等原料精製而成。鄱陽牛皮糖,韌性實足,形似牛皮,以此得名。吃事後不光謙口幽香,並且有行渴、潤肺、助消化等功用。
小華海參餅 小華海參餅
小華海參餅,海參餅果形似馬蹄而稱作馬蹄酥,為該縣單港鎮小華村特產。它以麵粉、芝麻、芝麻油為重要原料,以共同的烘烤方法製作而成。海參餅以酥鬆爽口立名,既便於暫存,又老小鹹宜,並有死津開胃,催乳補身的作用。
蘆田灌心糖 蘆田灌心糖
蘆田灌心糖,灌古道熱腸糖以糯米、秈米、黑芝麻為次要原料製做而成。先以糯米摻秈米熬制飴糖,然將飴糖製成管狀,再灌以炒熟黑芝麻。製成後的灌心糖安排在爆米花中儲藏。此食品以松酥為特性,兼有和脾、潤肺、止渴、消痰、黑髮的感化。
鄱陽凍米糖 鄱陽凍米糖
鄱陽凍米糖以爆米花、飴糖、黑芝麻、白綠絲為首要原料,以酥鬆香爽為特面。鄱陽凍米糖的米花是以炒爆而不是油炸的,加上輔以黑芝麻(有的以年夜豆爆過插手其內),吃事後出有甜膩之感,惟有滿口香爽。
鄱陽甜酒 鄱陽甜酒
鄱陽甜酒,源自該縣鄱陽鎮,以糯米經由發酵制甜酒,而發酵所需的酒,則是建造這類食品主要質料。持久以來,顛末研製,有家傳建造酒的家庭,他們以米粉、苦草、薄荷等首要本料,並以多種中草藥配製而成。此種母發酵釀製的糯米酒,苦澀醇好,回味綿少。
芝麻炒米里 芝麻炒米里
芝麻炒米里,當地人稱之為粉粉子,是以早米、芝麻炒爆後磨造而成。遠似廣西炒芝麻糊之類的食物。此食物有滋陽健胃利巨細腸的感化,暫食能烏收。
以上參考:

城市榮譽

2003年,鄱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稱號。

2004年-2013年,鄱陽縣連續十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005年,鄱陽縣獲“中國鄱陽湖淡水魚之鄉”稱號。

2010年,鄱陽縣獲“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稱號。

2010年、2012年,鄱陽縣獲“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稱號。

2014年,江西省文化廳命名鄱陽縣為江西省“戲曲之鄉”。

著名人物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一作士衡,東晉大司馬。《晉書》、《世說新語》等史書中有記載。

陶母(243年-318年),陶侃的母親。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是著名的“四大賢母”之一。

吉中孚,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

彭汝礪(1041年-1095年),字器資。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狀元。

洪邁(1123年-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官至宰相。

姜夔(1155年-1209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有《白石道人歌曲》。

周伯琦(1298年-1369年),元朝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南海縣主簿,後轉為翰林修撰。

胡克家(1756年-1816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有《考異》十卷。

彭濤(1913年-1961年),原名定乾,學運領袖。1935年12月和姚依林等人參與發動並領導了歷史上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曾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