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壩
歷史文化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意思是捲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後,教徒又把布捲起來。勐罕就是這樣得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
的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不過,這炎熱的氣候也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有椰子、檳榔、香蕉、芒果、荔枝、楊桃、鳳梨蜜、西蕃蓮等等,除鮮果外,橄欖壩還出產大量的果脯。
旅遊景區
人們把橄欖壩比作開屏孔雀的尾巴——絢麗多彩,而橄欖壩上布滿
了美麗富饒的傣族寨子,就像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斑。曼松滿(也就是花園寨)和曼聽(花果寨)是兩個比較大的寨子,無論哪一個寨子都有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每座竹樓外面,都是竹片作籬笆,圍成一個大大的院子,用來種菜和栽果樹。寨子周圍到處是鐵刀
木樹,又叫挨刀樹,這種樹砍了又發,越砍越發。傣族很注意保護自然環境,他們在寨子周圍種上這種鐵刀樹作為燒柴以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
傣族園:100 元。
景點交通
水路:可在景洪市江邊碼頭乘遊船順江而下,單程
橄欖壩傣族民宅
需2~3小時。
陸路:在景洪市書苑酒店旁的客運站每天有多趟中巴車前往,車票8.5元。
景洪民族北路每天7:30-21:00,每20分鐘發1班開往橄欖壩的小客車,行程約1小時,票價8.5元。也可包船沿瀾滄江至勐阜鎮遊玩,單程需3小時,目前尚無定期客輪。
政治經濟
橄欖壩位於景洪市東南,原來是一個以種植橡膠、水稻為主的農場。1988年在州政府“旅遊興州”政策的帶領下,農場引進資金,以當地的五個傣族村寨為基礎,興建了以傣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為特色的傣家園。1999年8月1日,傣族園正式開園,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就成長為國家級旅遊景區。傣族園原始的炸糖機、具有傳奇色彩的貝葉經書、可口的傣家人帶來大批遊客,也為傣族人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傣族人的腰包鼓了起來,1998年傣家人的戶均收入在1.5萬元左右,2000年戶均收入增長到2萬元了。傣家人的生活變了,變得富足、殷實,變得從容、自信。橄欖壩位於景洪東南 37千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