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7年10月,東莞縣工商聯籌資在莞城彭屋大街解放前的建東中學校址(莞城市橋路72號 )創辦東莞縣建設中學,簡稱“建中”,屬民辦初級中學。
1958年10月,建設中學改由莞城鎮人民政府主辦。
1967年11月,建設中學更名為紅衛中學。隨後,莞城勞動中學併入紅衛中學。
1968年12月,紅衛中學將班級分散到博廈學校、人民國小、羅沙國小、同德街國小、中心國小和阮涌國小。
1970年4月,紅衛中學復辦,更名為莞城中學,並增設高中部。
1971年9月,莞城中學更名為莞城第一中學,簡稱“莞城一中”。
1995年,莞城第一中學改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成為市直屬學校。同年4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1998年8月,莞城第一中學搬遷到城區學院路128號(現東莞中學國中部校址)。
2004年7月,莞城第一中學實行高國中分離,國中併入東莞中學國中部。
2004年9月,莞城第一中學搬遷到東城牛山偉業路178號。
2005年8月,莞城第一中學更名為東莞市第一中學,簡稱“東莞一中”。
2006年5月,東莞市第一中學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導驗收。
2007年6月,東莞市第一中學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並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驗收確認。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3年4月,東莞市第一中學占地面積11.67萬平方米(175畝),建築面積10.44萬平方米,教學班60個,在校學生3000多人,專任教師219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3年4月,東莞市第一中學有標準的田徑場、現代化的體育館、標準藍球場12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8個、網球場2個、桌球台近30張;有按標準配置的實驗室19間,多媒體功能室15間,計算機室2個,語音室4個;圖書館藏書近14.6萬冊,生均圖書近45冊;擁有千兆主幹校園網和先進的網路監控中心,每個教室都配有電腦、62寸背投電視、數字展台等多媒體設備。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4月,共有教師219人,其中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市優秀教師等共30人,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學科帶頭人13人,中學高級教師78人,獲碩士學位34人,具有高級職稱或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6.8%。
特級教師(1人):孟勝奇
市學科帶頭人(13人):孟勝奇、陳青、裴海燕、陳小韞、黃東紅、黃祖慶、殷青雲、姚松青、姚中奎、劉尊群、王更強、黃川崗、曹建華
市教學能手(8人):張小勇、孫傳平、徐凱彬、林瑞漢、陳燕、何少萍、胡超、吳青燕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2年,本科入圍936人,比市教育局定的基本目標超159人,比市教育局定的爭取目標超111人,文科總分最高645分,理科總分最高672分。
2013年,本科入圍938人,比市教育局定的基本目標超157人,比市教育局定的爭取目標超100人。
2014年,本科入圍1012人,比市教育局定的基本目標超223人,比市教育局定的爭取目標超126人。
2015年,本科入圍960人,比市教育局定的基本目標超159人,比市教育局定的爭取目標超69人。
•學科競賽
競賽名稱 | 學生姓名 | 獲獎情況 | 時間 |
廣東省第五屆中小學生“書香”作文競賽 | 葉玉球 | 廣東省教育廳一等獎 | 2010年10月 |
廣東省第五屆中小學生“書香”作文競賽 | 趙彩瑩 | 廣東省教育廳二等獎 | 2010年10月 |
廣東省第五屆中小學生“書香”作文競賽 | 劉雪笛 | 廣東省教育廳一等獎 | 2010年10月 |
全國第二屆動漫作文大賽 | 李樂詩 | 全國三等獎 | 2012.9.22 |
201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 陳銳良、葉思東、陳志星 | 省三等獎/市二等獎 | 2012.12 |
201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 李健宗、周彬、阮少康、何英傑、葉劍楓、周毅聰 | 市二等獎 | 2012.12 |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 朱澤琪 | 省數學會、省二等獎 | 2011年12月 |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 葉國輝、李旭 | 省數學會、省三等獎 | 2011年12月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黃嘉琪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二等獎 | 2011.6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胡慧敏、林潔瑩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 2011.11 |
尹美之、黃靖霖、黃嘉琪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二等獎 | 2011.6 |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曹靜嫻、朱彥縭、溫煒榮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三等獎 | 2011.6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蕭銳傑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二等獎 | 2011.6 |
林莞濤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三等獎 | 2011.6 |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陳沛良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 2011年6月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詹永明、蘇翠珊、袁穎詩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二等獎 | 2011.6 |
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廣東賽區) | 黃曉雯、黎健國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 2011年6月 |
石嘉偉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二等獎 | 2011年6月 | |
任曉沐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三等獎 | 2011年6月 | |
(東莞市)第二十九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 | 陳慶峰 | 全國三等獎、市一等獎 | 2012.9 |
第二十七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 | 尹李明、何振偉 | 全國三等獎、市一等獎 | 2010年10月 |
第二十八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 | 李旭 | 全國三等獎、市一等獎 | 2010年10月 |
丁錦棠 | 全國三等獎、市二等獎 | 2010年10月 | |
2011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 | 李旭、祁健榮 | 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二等獎、省一等獎 | 2011.6 |
2011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 | 盧海濱、葉翠萍、黃駿翅、黃啟達、連敏康、梁錫林、羅雅芳、魏志榮、盧健鵬、丁錦棠、張智豪、潘孝發、蔡漢球 | 中國教育學會/省二等獎 | 2011.6 |
2012年廣東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 吳泳霞王軼凡、莫梓軒、何英傑、周嘉銘、方美斌、周嘉奇 | 廣東省化學學會省一等獎 | 2012.06 |
陳志星、梁志偉劉鈺瑩、陳宇馳、袁振威、吳國滔、莫嘉穎 | 廣東省化學學會省二等獎 | 2012.06 | |
王彬成、梁偉廣、黃鎮華 | 廣東省化學學會省三等獎3人 | 2012.06 | |
2012年第26屆全國高中化學競賽 | 吳泳霞 | 中國化學會全國三等獎 | 2012.11 |
廣東省中學生高中生物學聯賽 | 尹晴朗、劉煒建、黃釗、黃俊傑、劉靖遠、 | 廣東省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省級一等獎 | 2010年4月 |
廣東省中學生高中生物學聯賽 | 羅娜、白嘉睿、余福、李偉寧、陳星宇、梁嘉達、譚志邦、陳明揚 | 廣東省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省級三等獎 | 2010年4月 |
廣東省高中生物競賽 | 周梓軒 | 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省二等獎 | 2011年4月 |
廣東省高中生物競賽 | 陳淑行、盧沛鋒、葉綺琪、丘式浚、香麗婷、劉培陽、吳麗香、吳少洲、陳家煒、袁嘉其 | 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省三等獎 | 2011年4月 |
第十六屆全國中國小繪畫書法作品比賽 | 劉裕東 |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二等獎 | 2011.6 |
第十六屆全國中國小繪畫書法作品比賽 | 馬傑 |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一等獎 | 2011.6 |
東莞市第六屆中小學生硬筆書法比賽 | 魏智鵬 | 東莞市美術書法教研會 | 2011.5 |
第四屆廣東省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總決賽 | 陳瑩瑩 | 廣東省教育廳一等獎 | 2012.11.10 |
第二十五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成果競賽項目 | 盧海濱、鍾明麗、謝曉靖 |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教育廳、科學技術廳、知識產權局二等獎 | 2010.4 |
廣東省“魅力嶺南”DV學生創作大賽 | 陳家輝等 | 廣東省電化教育館三等獎 | 2011.8 |
教師成績
課題研究 | |||
課題成果名稱 |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出版社名及評獎主辦單位 | 獎次 | 獲獎時間 |
“最佳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二等獎 | 2010.6 |
課題《數學發現法教學及其課堂實施策略》 | 廣東教育學會、廣東省教育促進會、廣東教育雜誌社 | 省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 2010年12月 |
參與成員:孟勝奇、古伯純、廖少良、張小華、李建軍、馮小龍 | |||
發表論文 | |||
論文、專著題目 |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出版社名及評獎主辦單位 | 獎次 | 出版或發表時間 |
《優質問題需要精心設計》 |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 國家級 | 2012年第5期 |
《新課程改革中的“非探究”部分》 | 《物理教學》 | 國家級 | 2012年第9期 |
《“離心現象”向哪個方向離開》 | 《中學物理》 | 國家級 | 2012年第1期 |
《高效生物學課堂應注重細節》 | 《生物學教學》 | 國家級 | 2012年第7期 |
《關於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的爭議》 |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 國家級 | 2010年8月 |
《高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探討》 | 《技術物理教學》 | 國家級 | 2012年第3期 |
關於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與思考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 國家級 | 2012年第2期 |
《高三後期複習的低效區及應對措施》 | 《中學生物教學》獲市二等獎 | 國家級 | 2011年3月 |
《自主、合作、探究、互動”——創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之實踐》 | 《中學生物教學》 | 國家級 | 2011年9期 |
高考生物模擬試題 | 《中學生物教學》 | 國家級 | 2011年1期 |
《關於腳踏車轉彎問題的探討》 | 《物理教師》 | 省級 | 2011年第6期 |
《在物理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 | 《物理教師》 | 省級 | 2012年第4期 |
《中學圖書館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 | 《教育與管理》 | 省級 | 2010第6期 |
《如何打開議論文的寫作思路》 | 《中學語文》 | 省級 | 2010年第9期 |
《我的語文教學觀》 | 《中學語文》 | 省級 | 2011年第10期 |
《高中生戀愛案例析》 | 《廣東教育》 | 省級 | 2010年第1期 |
《月考、周測、每日一練》 | 《廣東教育》 | 省級 | 2010年第4期 |
《中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產生挫折感的研究》 | 《科技風》 | 省級 | 2011年184期 |
《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問題及教學方法改革》 | 《科技風》 | 省級 | 2011年186期 |
《經典閱讀“激趣”方法初探》 | 《中學語文》 | 省級 | 2011年4月 |
《中學生地理學習策略培養探究》 | 《地理教育》 | 省級 | 2010第11期 |
《高中地理三維目標有效實現探究》 | 《新課程研究》 | 省級 | 2010年11月 |
《凸顯探究過程,讓學生學會探究方法》 | 《數學教學通訊》 | 省級 | 2010總第382期 |
《談談高效課堂與探究》 | 《物理教學探討》 | 省級 | 2011年第7期 |
《新課標下高中閱讀教學方法質疑》 | 《語文天地》 | 省級 | 2012年第2期 |
《中學生校園流行語初探》 | 《語文學刊》 | 省級 | 2012年7月 |
《提升教育品質,培養學生髮展力》 | 《課程教學研究》 | 省級 | 2012年第10期 |
《英語課堂教學啟示錄》 | 《廣東教育.綜合版》 | 省級 | 2011年10月 |
《高中數學發展性教學探索》 | 《課程教學研究》 | 省級 | 2012第4期 |
《邏輯與解題》 | 《中學數理化》 | 省級 | 2010第8期 |
《在互動探究中生成,於問題解決中發展》 | 《中學數學研究》 | 省級 | 2012第4期 |
《廣東省中國小骨幹教師專業發展力的調查分析》 | 《師資建設》總第154期 | 省級 | 2010年12月 |
《從作業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 《中學教學參考》 | 省級 | 2011年第21期 |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學習設計》 | 《師道教研》 | 省級 | 2010.1第1期 |
《試論高中英語辭彙教學和詞塊教學的關係》 | 《廣東教學研究》也獲國家級二等獎 | 省級 | 2010年第5期 |
《如何在英語作業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 《中學英語之友》 | 省級 | 2011第12期 |
《快速作文五步》 | 《語文學刊》 | 省級 | 2011年6月 |
《詞塊學習策略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 《英語教師》 | 省級 | 2010年第8期 |
《一道選擇題的多角度思考與引申》 | 《數學通訊》 | 省級 | 2010年9月 |
《等差等比數列一個性質的推廣與套用》 | 《數學通訊》 | 省級 | 2011年2月 |
《一道耐人尋味的拋物線習題》 | 《數學通訊》 | 省級 | 2011年7月 |
《一道解析幾何高考題的多角度思考與引申》 | 《數學通訊》 | 省級 | 2011年11月 |
《在課堂教學中彰顯素質教育觀》 | 《數學教學通訊》(教師版) | 省級 | 2011年11月 |
《寓最佳化思維於變題教學》 | 《數學教學通訊》(教師版) | 省級 | 2012.7 |
《“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 | 《數學教學通訊》(教師版) | 省級 | 2011年11月 |
《實現有效的歷史概念教學——概念的篩選與教學》 | 《河南教育》 | 省級 | 2010.11 |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學科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 | 《中學政史地》 | 省級 | 2011.3 |
《“觀察根尖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改進》 | 《廣東教育》高中版 | 省級 | 2012.11 |
《這是否只是一種“美麗的傳說”》 | 《物理通報》 | 省級 | 2010年8月 |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改進》 | 《物理教學探討》 | 省級 | 2012年第7期 |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高效性語文早讀課探微》 | 《新課程研究》 | 省級 | 2012年8月 |
《改進研究性學習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 《新課程研究》 | 省級 | 2010年第10期 |
《淺談音樂教育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 《大眾文藝》 | 省級 | 2010年6月 |
讓歷史複習課堂“動起來” | 《現代閱讀》 | 省級 | 2012第1期 |
《高考古詩詞鑑賞過關必讀》 | 華南理工出版社 | 省級 | 2011年8月 |
主編《2013最新高考英語聽說全面突破》 | 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 省級 | 2012年6月 |
《新課程教材高中數學建模模組的比較研究》 | 《高中數學教與學》 | 省級 | 2012年6月 |
獲獎論文(國家級) | |||
論文、專著題目 |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出版社名及評獎主辦單位 | 獎次 | 獲獎時間 |
《設定問題情境,啟迪創新思維》 | 中國教育學會 | 國家一等獎 | 2010.11.8 |
《利用視聽資源培養高中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實驗研究》 |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 國家一等獎 | 2010.10年 |
《淺談讀寫任務中概括段的寫作技巧》 |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 國家二等獎 | 2010.10月 |
《詞塊理論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發表在《廣東教學》報 | 國家三等獎 | 2010年11月 |
《淺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 國家三等獎 | 2010年10月 |
獲獎論文(省級) | |||
《感恩教育主題的新嘗試》 | 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德育研究分會 | 省一等獎 | 2010年10月 |
《高中生物探究實驗教學的創新策略》 | 廣東教育學會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一等獎 | 2012年7月 |
《高中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調查及對策研究》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會 | 省一等獎 | 2010年1月 |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套用》 | 廣東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1 |
《高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 | 廣東省第十屆中學生運動會組織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2.7 |
《淺談高三生物高效複習課堂的構建》 | 廣東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0年7月 |
《鼓勵“質疑”,巧妙“釋疑”,保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0年12月 |
《如何在英語作業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 廣東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9月 |
《情境之教學,教學之“情”境》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0年12月 |
《粵教版高中新教材中的類比法》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0年1月 |
《對我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探索》 | 廣東省第十屆中學生運動會組織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2.7 |
《優質問題是有效課堂提問的核心》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二等獎市一等 | 2010年4月 |
《基於課例談信息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三等獎 | 2010年12月 |
《高中政治課堂探究活動研究現狀分析》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三等獎 | 2010年12月 |
《情景交融讓政治課堂綻放異彩——淺談高中政治課堂的情境創設》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三等獎 | 2010年12月 |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策略》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三等獎 | 2010年1月 |
《習題教學中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幾點做法》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三等獎 | 2010年1月 |
《通俗音樂使音樂課堂更精彩》 | 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 | 省三等獎 | 2011年12月 |
《例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求解含參二次不等式的逆向問題》 | 廣東教育學會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會 | 省三等獎 | 2011年4月 |
教學競賽 | |||
論文、專著題目 |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出版社名及評獎主辦單位 | 獎次 | 獲獎、出版或發表時間 |
高中青年教師優質課 | 廣東省教育學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6月 |
籃球教學像課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二等獎 | 2010年8月 |
優質課(評比):《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 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 | 省二等獎 | 2010年7月 |
2012年廣東省思想政治優質課展示交流活動 |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 省特等獎 | 2012.5.13 |
中國小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一等獎 | 2011年12月 |
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大賽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一等獎 | 2010年1月 |
第三屆新課程能力實施大賽 | 廣東省化學教育學會 | 省一等獎 | 2010年5月 |
廣東省化學優秀課比賽 | 廣東省化學教育學會 | 省一等獎 | 2011.5 |
優質課比賽一等獎 | 廣東省教育學會 | 省特等獎 | 2011年12月 |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優秀課例展示交流評比 | 廣東省教育廳 | 省一等獎 | 2012.7 |
教學設計、課例、綜合實踐、技能比賽 | |||
論文、專著題目 |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出版社名及評獎主辦單位 | 獎次 | 獲獎、出版或發表時間 |
體驗研究推廣——同沙生態保護區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思考 | 中國教育學會 | 國家一等獎 | 2010.11.8 |
《波的衍射與干涉》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1月 |
《機械波的產生與傳播》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1月 |
《機械波的圖象描述》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1月 |
《價格變動的影響》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12月 |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 廣東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二等獎 | 2011年12月 |
《南社情懷》 | 廣東省電化教育館 | 省三等獎 | 2011.8 |
《機械波的產生與傳播》 | 廣東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 省一等獎 | 2011年1月 |
學校榮譽
東莞市第一中學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以“展翅飛翔”為主體形象,同時融入“一中”、“書本”等設計元素,詮釋的是東莞一中昂揚向上、銳意創新、不斷超越的辦學精神,寓意著“以質立校”、“永創第一”的教育追求,同時也昭示了東莞一中必將乘勢騰飛的美好願景。
校徽圖案對稱和諧,莊重大方,整體外圓內方。圓形外觀代表包容並蓄、團結奮進的精神品質,方正對稱體現的是科學嚴謹、秉直求真的治學態度。由此既體現出學校所堅持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辦學理念,也蘊涵了一中人為人處世的智慧主張。
阿拉伯數字“1957”標明了學校的成立時間,也表明了一中人傳承優良辦學傳統的堅定態度。
校徽主體中的金黃色調,不僅是與校園建築風格相對應,更是代表著學校多年來輝煌的辦學成就,彰顯出文化底蘊的厚重感。
校訓
立志、勤奮、求實、創新
校歌
飄過花香,飄過笑語,一中人飄著不落志氣。
飛揚激情,跨越巔峰,一心相系中華振興。
多少風雨,磨礪出你堅毅的品質;
多少拼搏,創造出你永遠的輝煌。
啊,啊!一中我成長的地方,無論我走到哪裡,我的心都會緊貼在你的懷裡。
啊,啊!一中我驕傲的名字,無論我走到哪裡,我的心都會緊貼在你的懷裡。
學生活動
東莞市第一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學校每年均開展各項活動,例如社團文化周活動、愛心義賣活動成人儀式等。學生社團每年也會開展社團活動,例如大腦風暴挑戰(一匠工藝社)、按圖索驥,意到筆隨(繪夢社)、先聲奪人(金鷹主持人社)等。
截至2015年5月,東莞市第一中學共有社團20個。
拾葉辯論社 | 夢影社 | 繁蕊文學社 | 夢田心理社 | 繪夢社 |
子衿古風漢服社 | 金鷹主持人社 | 武術社 | 吉他社 | 一匠工藝社 |
信息技術社 | 雪雁文學社 | 青瓷攝影社 | 鳳凰社 | 街舞社 |
星夜天文社 | B-box社 | 音旅社 | 動漫社 | 魔方手部極限運動社 |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熊盛才 |
副校長 | 杜錫來 |
副校長 | 周謹 |
副校長 | 盧厚遠 |
知名校友
趙淦森,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CIE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粵港雲計算服務和標準化專委會委員、廣東省信息安全技術院士工作站特聘研究員等。
東莞市中學名錄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於東莞可園。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東莞市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成功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市,全市32個鎮(街)全部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鎮,教育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教育綜合實力穩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