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實驗中學

江門市實驗中學

江門市實驗中學是一所日制初級中學,創辦於1992年。學校占地20499平方米,生均占地12.3平方米;建築面積16840平方米,人均10.1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1個,學生1668人;教職工131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坐落於江門市區幸福新村江門市實驗中學是一所備受市民青睞的全日制初級中學。學校創辦於1992年。建校初期,學校僅有教學樓一幢,外地教師只能棲身於廁所改建的宿舍里,新招學生不足招生計畫的70%,辦學條件之簡陋令師生們“能來的不願來,在校的不想留”。教學設施的“先天不足”迫使江門市實驗中學人破釜沉舟,迎難而上。十一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鎖定“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成功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不懈地推行“成功教育”的辦學模式,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以“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整體提高”的教學實績,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如今,學校背靠高等學府,面臨幽靜社區,發展潛力巨大,成為一所辦學規模和聲譽與時俱進的優質化國中。《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專題組”以“歷史雖短,成就輝煌;特色辦學,經驗鮮明;以人為本,重在發展”高度評價了江門市實驗中學的辦學成績。

學校占地20499平方米,生均占地12.3平方米;建築面積16840平方米,人均10.1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1個,學生1668人;教職工131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教師中有高、中級職稱92人,占76%;教師學歷全部達標,本科或以上學歷98人(其中研究生班結業5人),占81%;教師平均年齡35歲。心理教師、實驗員、圖書管理員、校醫、網路管理員等配備齊全,學歷、職稱均達到省一級學校要求。各項指標均列全市同類學校之首。

1998年學校高水平通過市一級學校評估,實現第一步跨越。學校先後榮獲了“江門市文明單位”、“江門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江門市綠色學校”、“安全文明學校”、“四化校園建設標兵單位”、“優秀家長學校”、“廣東省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和“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等35項省、市級榮譽稱號。由於工作出色,校長李永源連年被評為“江門市優秀校長”、“優秀共產黨員”。目前,學校正擎起“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的大旗,乘著2004年高水平通過省一級學校評估的東風,啟動了第二步跨越發展的工程,向省高質量、高水平視窗學校的目標邁進!

辦學特色

(一)主要成績:

1、高標準改善辦學條件,奠定現代化辦學堅實基礎。

近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辦學條件得以進一步改善,育人功能日趨完備。學校現有教學樓兩幢,綜合實驗樓和辦公樓各一幢,建築面積16840平方米。教學和教輔、辦公用房充足,現擁有教室31間,輔助教學室82間,並按省一級學校條件標準配齊了地理室、歷史室、理化生實驗室、檔案室、電腦室、語言室、校史室、心理輔導室、衛生室、多媒體電教室、電腦主控室、軟體製作室、文印室、多功能報告廳、接待室、教工活動室、團隊活動室、圖書館等教學輔助室,還有地理園、生物園、園林式休閒生態園。學校建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的操場1個、籃球場3個、排球場1個、羽毛球場2個,還專為開展特長教育興建了功能齊全的舞蹈室2間、合唱室、美術室、藝術陶瓷製作室、師生美術作品陳列室、勞技教室、科技活動室、電子電工勞技室各1間。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休閒區布局合理,功能協調。

學校按國家一類標準配置了常規教學儀器和設施設備。近三年來,學校投入200多萬元進行多媒體教學設備建設,現已建成規模宏大、功能完備的校園網和多媒體雙向教學系統,學校現有電化教學大平台12個、小平台36個,215個信息點遍及所有教室、功能室和辦公室;教師每人配有一台手提式電腦,校內管理、圖書借閱、辦公信息發布以及教學資料的獲取和交流均可通過網路進行,所有課程都能在教室利用網際網路輔助教學。圖書館藏書62134冊,生均37.3冊實現了電腦管理,可以通過64台電腦進行電子閱覽,電子圖書達到20000冊。桌球台10張、檯球台2張。此外,學校還高起點、重品位、精設計規劃了校園文化和環境建設。這一切,為進一步推行成功教育,完善學校育人功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大力推行現代化教育管理,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1)建設一個團結進取,勤政務實的領導班子。

學校領導班子現有10人,本科以上學歷9人(其中5人研究生班結業),高級職稱7人,一級職稱3人。2人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其餘均曾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優秀黨員或優秀德育工作者。李永源校長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多次被評為“江門市優秀校長”和“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又當選江門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副校長羅兆豹積極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袁寧生副校長事事身體力行。學校領導班子具有強烈的事業心,以精誠團結,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在學校的快速發展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學校領導班子做到“四帶頭”:帶頭更新觀念,帶頭改革創新,帶頭端正作風,帶頭從事科研。李校長主持的學校教育管理課題獲得“廣東省教育管理吳漢良獎”二等獎。江門市教育局稱學校領導班子是“團結協作、廉潔自律、開拓進取、高效運作”的班子,認為李永源校長“勤政務實、善於用人、工作能力強、有威信”;教學骨幹馮潔文、彭宏、伍勁峰、陳懷旭等年輕教師脫穎而出,紛紛走上中層領導工作崗位。

(2)崇尚以人為本,民主管理的辦學理念。

為了匯聚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發揮學校各個管理要素的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學校堅持人本管理,摸索出了一條“一二三四”的民主辦學方式,即:“一條原則”,一切為了學生成功發展;“二個服務”,領導為教職工服務、教工為學生服務;“三維環境”,團結競爭的工作環境、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積極樂觀的生活環境;“四種制度”,校務公開制度、黨支部政治保障監督制度、行政集體決策制度、教代會民主監督制度。整個學校呈現出一種團結協作、奉獻和諧的良好工作態勢。在校長年度任職考核中, 教師對領導班子和學校工作評議的滿意率均在98%以上。

(3)構建層次目標管理體系,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科學化。

學校建立了科學明晰的“四級”管理網路,即校長負責制、處室職能部門負責制、以年級組長、班主任為中心的班級負責制和以科組長為中心的學科負責制;形成了管理目標,層次責任和量化評價三位一體的目標管理體系,建立崗位責任制。所有人員職責分明,所有工作層層把關,學校管理等均運作順暢、高效,部門之間職責分工明確,工作關係協調。實行年級組三人管理制度(行政人員、黨小組長、級組長),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學校黨支部連續十年被評為市、局先進黨支部。後勤管理制度健全,開支合理,帳目清晰。學校儀器設備設施保管得當,更新及時。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安全措施制度健全、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校園安全、文明,無事故發生。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我們實行“兩結合”原則,即“過程評價”(備課、聽課、改作業等常規檢查)與“終結評價”(期末考試成績,從起點看進步)相結合,“定量”(教學質量、班級建設、後進生轉化)與“定性”(師德、能力、態度、綜合素質及對學校貢獻大小等)相結合。對各班學生在校學習、課外活動等方面表現,學校依據有關規章,組織教師量化考核,以此評選“文明班”和“文明學生”,力求用制度來規範學生行為,引導他們從他律逐步走向自律,變“要我成功”為“我要成功”、“我會成功”。

德育模式

成功教育的德育,是以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為目的的。辦學伊始,學校就確立了“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辦學宗旨,一直視德育為育人之本,建立了一套整合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的立體德育網路,探索出江門市實驗中學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表,以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為里,實踐活動、情景育人和心理輔導並舉的主體化自主發展的德育新模式。

(1)狠抓“五個育人”。一是常規育人:即通過每學月一德育主題教育和每學月一次的主題班會系列教育、文明班量化評比、升旗儀式講話、廣播板報宣傳和學生德育考核等常規方式育人,精心營造正氣,形成“人人力爭成功”的校園氛圍。二是活動過程育人,通過“今日我當家”管理班務、“學生幹部競爭上崗”、“每日一分錢”捐助校內外貧困學友,節假日慰問軍烈屬、孤寡老人的“愛心暖流行動”、“擁軍愛警”慰問演出活動、重大紀念日的演講朗誦等競賽、德育基地軍事訓練、走向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等形式,使學生在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通過實際鍛鍊和親身體會,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更好地發揮個性特長,更好地發展潛能。三是環境育人,即精心營造綠化、美化、淨化校園環境和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激勵學生自我奮發向上,人人爭取成功。四是教學育人,各科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質和美育內容,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注意師生互動,以鼓勵和期待效應的傳遞,點燃學生“渴望成功”的火炬。五是協調育人,即辦好家長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構建居委會、武警、交警、派出所四位一體的校外德育教育平台,長期聘請花園派出所所長為法制副校長,其他單位領導為校外輔導員,協助學校進行安全、法制、國防和愛國主義等多種教育,既增強了學校德育的針對和實效性,又以公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塑造了學校成功教育管理者的良好形象。

(2)堅持“六個結合”,即直接教育與薰陶教育相結合,長期教育與階段教育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德育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通過全方位、多維度的教育活動,指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開發內部動力系統,達到自我成功的嶄新境界。

(3)落實“四育一幫”,即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自我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後進生幫教。著眼於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將教師的外在期待要求內化為學生成功發展的內在需要,逐漸形成自主性的內部動力機制和成功心理。從致力於為學生終身成功發展奠定基礎的高度上,十年如一日地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江門市實驗中學特色的“一三四”式心理輔導模式。“一”即一個出發點,一切為了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三”即三個主陣地;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的心理教育、由班主任悉心開展的主題班會和科任教師學科教學中的“潤物細無聲”。“四”即四種輔助手段:有對症下藥的心理諮詢,有推心置腹的心理信箱和“心理熱線”,有母女同習的青春期輔導講座,亦有旨在普及的校報、宣傳欄心理教育專欄。政教處還定期編印心理輔導資料,舉辦心理教育經驗交流會,組織教師將實踐總結為案件分析或論文資料,近三年有12篇心理教育論文或個案資料獲省、市級獎勵。

學校建立了後進生“一幫一”幫教責任制,實施“愛心育人”工程,即“教育呈熱心,管理練恆心,服務表關心,轉化現匠心,活動傳信心”。通過對症下藥、持之以恆的家訪、談心、輔導激勵他們品嘗成功、走向成功。後進生轉化率達86%以上,學生心理狀態普遍健康。

由於德育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屆屆相傳,學校文明班率達85%以上,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達91.9%。十年來違法犯罪率為零,學校因此被評為2002年度“江門市文明單位”,市教育局曾在我校召開德育工作現場會,推廣我校德育工作經驗,李永源校長被評為“江門市十佳德育工作者”,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長助理彭宏被評為“江門市先進德育工作者”,政教主任吳澤華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先進教師”和“江門市先進德育工作者”。江門電視台和《江門日報》曾多次專題報導了我校德育工作先進經驗,在全市中國小中起到了很好的輻射示範作用。

教師隊伍

創一流的學校,必須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只有成功型的教師,才會有走向成功的學生。多年來,學校始終以師生未來的成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鑄就了江門市實驗中學教師特有的價值觀:即“個人價值體現於促進學校和學生的成功發展上”,形成一個“奉獻求實,團結和諧,勤業精業”的優質化教師群體。

(1)更新觀念,強化師德建設。

近三年來,我校先後組織了政治思想、現代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三方面的理論學習,舉辦了“傳統教育與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課程整合”、“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依法治教、依法執教”等專題講座,幫助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學校認真開展了“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活動,堅持“兩手抓”,即一方面宣傳校內外先進典型,學有榜樣。一方面調查與收集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信息,使教師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更自覺地加強自身修養。要求教師實施“三個轉變”:變埋怨、責怪學生為相信每一個學生,變教師對學生外壓式強制教育為學生內調式自我教育,變片面追求分數的應試教育為爭取多方面成功的素質教育。江門市實驗中學教師師德高尚,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幫後進生補習,熱情照顧生病學生,甚至帶回家調養,利用節假日走訪幫教等等事跡不勝枚舉,表現了崇高的敬業奉獻精神。教師無體罰學生現象,更無有辱師表的行為,年度考核全部稱職。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近三年來,我校教師獲全國、省、市各類榮譽稱號達30多人,曾少玲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班主任”;馮潔文老師被評為“南粵教壇新秀”和“江門市十大傑出教育工作者”,袁寧生、張又紅、陳懷旭、鄧懷陽、屈文芝等老師先後被評為“江門市優秀教師”、或“江門市優秀班主任”。

(2)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主動適應新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旨在建設一個學習型教師群體,並採取了多種措施促進教師鑽研業務,增強素質。一是堅持不懈地狠抓“三個提高、三個加強”,即:提高學歷層次,提高理論水平,提高教育能力;加強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培養。三年來,教師本科學歷已由44%提高到80%。1人參加省名師工程培訓,4人參加市名師工程培訓,32人成為市、校級教學骨幹。二是切實促進“學歷轉化為能力”,大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通過優質課比賽、崗位練功、論文評比、新老教師結對幫教、課件製作比賽、外出學習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三是重點抓好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初、中級電腦技術培訓,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實踐。全校90%的教師能熟練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23%以上的教師能熟練製作課件。

落實教學

(1)最佳化教學常規管理。

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成功發展”這一辦學理念,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成功者”,多方面的成功必須以啟動學生內部動力機制為基礎,將教育對象主體地位的落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使每個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中自主發展,從循序漸進的成功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為此,學校推行常規教學“四最佳化”。一是最佳化課程結構。根據義務教育課程安排,對學校的課程設定提出了新的構想,即夯實基礎,發展特長,最佳化結構,促進發展。根據對學生主體性發展的不同功能,將課程組合成三大板塊:即以基礎課程為核心的基礎工具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的的勞技、電腦、社會科學綜合課和以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體育、美術、音樂、航模課等等。還調整教學計畫和課時,以充分發揮每個板塊的作用。二是最佳化課堂教學,提出七條要求:即建立民主、合作、互動的師生關係;倡導和諧情境,鼓勵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加強學科協作,嚴格教與學的要求;注意個體差異,尊重個性與才能,培養自我調控能力,激勵學生大膽創新;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機會,使之不斷獲得成功體驗。三是最佳化教學策略,即努力實現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的藝術化,以學法指導在成功教學中“教”與“學”之間尋找最佳連線點,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及時做出反饋評價,使學生隨時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四是最佳化考試評價方法,即樹立“讓考試成為師生體驗發展成功的愉快學習活動”的考試觀,體現考試內容的多元化,實施考試方式的多層次性。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從成功走向更大成功。

為了確保“四個最佳化”,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基本五環節(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提出了一整套規範和要求,堅持“五抓”。即:一抓備課,教案,把功夫花在前期,減輕學生負擔;二抓課堂,精研教學,把功夫下在主陣地,推出各科各類典型課例和高水平的示範課;三抓指導,分層推進,培優轉差,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四抓培訓,實行崗位練兵,提高教師的基本技能;五抓教研,通過科組集體說課、集體備課、試卷評講交流、教學經驗報告等形式,有力地推進了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

(2)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樹立良好形象。

辦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為了保證統考和中考質量,每學期召開一次統考、中考工作會議。總結表彰在中考、統考中取得突出貢獻的學科和老師,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學校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調整充實力量,和老師們一起群策群力,共商大計,使近五年來統考和中考成績穩步上升,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指標均名列市區同類學校之首位,升入省重點中學人數也是一年一個新台階,連續多年位於市區同類學校首位,並出過兩個中考狀元、一個第二名、一個第三名,今年中考前十名我校占5名。在生源類似的基礎上,實現了“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整體提高”的辦學目標,被市教育局譽為“江門市同類學校中辦學效益最佳學校”。江門市實驗中學良好的社會聲譽鵲起,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6、創設園林化校園環境,營造成功教育的良好氛圍。

校園環境是影響學生嘗試成功、追求成功的外部條件,它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和成功欲望的激發,有明顯的內驅作用。我校十分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努力營造一個綠色、文明、潔淨、優美、舒適而和諧的校園環境;同時,遵循“環境育人”的教育原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步入江門市實驗中學校園,校園美化精品景點隨時隨處可觸可感,過道兩側、樓房角落、場地四周,無一不是生命的綠色;就連教學樓每層走廊外牆,也別出心裁地讓綠色藤蘿垂青掛碧;樓頂平台更是匠心獨運地開闢清新怡人的生態園,讓綠葉紅花們爭妍鬥麗。隨處可見的名人警句,無不以人啟迪;樓道間的明鏡,令人身正心淨;櫥窗里歷年的獎旗、杯、匾,無一不令師生自豪自勵;那六十多塊學科知識板報,處處為學子們傳輸知識,環境的薰陶作用猶如潤物無聲的細雨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辦學特色

1、教研促教、科研強校,構建成功教育的動力機制。

作為江門市區的一所普通中學,生源條件並無過人之處,但自1995屆畢業生首次參加中考以來,江門市實驗中學的升學成績指標連續多年在市區同類國中中名列榜首;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我校選手也頻頻載譽而歸。近三年就有116人次獲國家級獎勵,119人獲省、市級獎勵;藍鵬同學還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宋慶齡獎學金”二等獎;辦學效益日漸最佳化。

(1)確定科研興校戰略,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教學研究

驕人的實績源自紮實而富有創意的教學科研工作。著眼於學生主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建立了“校長領導----教導處管理----科組落實----個人完成”四級科研管理網,形成了個人、科組、校、市、省、國家多級塔式教科研體系,實現“科科有課題,人人搞科研”。在堅持實施“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的分層次教學實驗的同時,在華東師大祝智庭教授和江門教育學院何進軍教授等專家的指導下,我校又開展了“在信息化條件下現代技術與課程整合”、“國中生人格與認知協調發展及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綜合實踐課程研究,通過指導學生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來培養學生走向成功所必備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目前,全校各級課題共41項,其中國家級重點課題2個,省市級各1個,學校於2002年被指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創新教學與創造力培養研究實驗基地”。如今,從學校校長到各科組教師都參與到教學科研之中,形成了“在教學過程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中教學”的濃厚學術氛圍。近三年來,我校教師有6人獲得省、市科研成果獎,有128人次發表或獲得省、市論文獎勵,李校長和馮潔文主任先後被評為“江門市先進教育科研工作者”。

(2)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多渠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校通過多種措施促進教師鑽業務,強素質。注重教師教學觀念的切實轉變,在揚棄“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觀念的基礎上,通過邀請校外專家和校內骨幹教師作輔導講座、專題報告、理論學習、實踐案例分析等方式,千方百計地引導全體教師牢固樹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的現代教學觀,並用以指導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實踐。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我校學生身心發展和國中各科學習的特點,我們進行了如下嘗試。一是靈活的選擇和增添教學內容。基於“教育必須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新課程觀,在認真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學科實際增補了大量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內容。如:史地生科組合編的校本課程教材《美麗的江門》,既使學生從自然環境、人口資源、名人古蹟、工農與交通等方面了解了江門,又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真摯情感。二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教學內容的確實、教學方法的選擇到評價方式的設計,指導學生主動而富有個性地學習。如生物科組與江門環衛局合作組織“江門市垃圾處理及環保問題”的調查,以其建設性研究結果贏得了環衛部門的由衷讚許。三是既注重能力的培養,又重視人格的協調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在大力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同時,時時注意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3)活化第二課堂,強化素質教育成果。

學校教育只是學生漫長人生道路中的一段。學校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著眼,以塑造一個個個性鮮明、人格健全的人為根本目的,組織師生開展多姿多彩的選修課、第二課堂活動和各種類型的學科競賽輔導,共開辦了藝術類、文體類、科技類等第二課堂小組28個,為發掘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的多種興趣開闢了廣闊的園地。課外活動“三保證”,即保證時間、保證經費、保證質量。活動內容五彩紛呈,涵蓋學生興趣的方方面面:有激發創新精神、探索學科整合併緊密聯繫社會生活的“環保標語大比拼”、“美術手工繪畫作品展”;有充分展示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航空模型比賽”、“電腦網路比賽”、“機器人比賽”,有培養創作人才的文學社活動,鍛鍊英語會話能力的英語小品表演,有寓遊戲和競技於一體的象棋圍棋培訓……由於第二課堂緊貼學生現代生活實際,從學生身心發展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新精神,學生積極參與,從活動中盡情品嘗成功的甘甜。在全市航模比賽中,我校選手連續五年名列第一;近三年,在各類計算機競賽中有8人獲得省級獎、13人獲市級獎;我校王溯同學在2002年全市英語講故事比賽中,勇奪第一名;吳俊明同學獲省青少年圍棋賽第二名、市第一名。在廣東省華附新世界盃中學生創意物理實驗設計展評中,馮嘉雯、吳穎珊、龐曉欣的作品“自製‘示波器觀察聲波’”榮獲二等獎;趙汝章、黃永峰、徐嘉、朱劍鳴的作品“報警滅火器”榮獲三等獎;陳維冰、凌傑老師榮獲指導教師二等獎。

(4)著眼於學校的持續發展,注重科研的指導性和前瞻性。

在追求教改科研的指導性方面,學校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繫。我校開展的“國中生認知與人格協調發展及其模式研究”和“分層教學”實驗,就是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具體實施的典型範例。這兩大課題針對我校生源參差不齊的實際,將學生按實際水平分為幾個層次,在確保所有學生都達到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中優生提出更高要求,使後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並重,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並重,知識智慧型訓練與健全人格塑造並重,是各種類型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以發展。

在注重教改科研的前瞻性方面,我校突出了教科研的開放性、超前性和創新性。國家級課題“信息化條件下現代技術與課程整合”就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以資訊理論、主體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現代教育理論為理論依據,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探索怎樣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信息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利用網路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進行學科學習和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未來現代技術日益普及的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和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特長育人,為每個學生走向成功搭橋鋪路。

本著“不求人人上重點,但求人人有所發展、有所進步”的成功教育思想,“以引導學生追求多方面成功為目的”的特長教育一直是學校辦學育人的主旨。我校以傳統的“藝術、體育、計算機、航模”四大特色專項構成特色板塊,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合格+特長”的人才。我校先後與江門市少兒芭蕾舞團和江門市愛樂合唱團合作,創辦了芭蕾舞專業特長班3個,合唱專業特長班2個,還開展了揚琴、合唱、舞蹈、藝術陶瓷、書法、繪畫等多個藝術興趣小組。在切實抓好音樂、美術教學常規的基礎上,該校摸索出“一節三展三定五結合”的藝術教育之路。“一節”即每年一度的江門市實驗中學藝術節,以文藝匯演、合唱比賽、美工評比等方式,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品嘗成功喜悅的機會。“三展”即揚琴、芭蕾舞、合唱班匯報展演,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覽,美術手工、陶瓷作品展示,為成功發掘學生藝術潛能搭建舞台。“三定”即定人負責,聘請專業舞蹈、歌唱教師任教;定時,每天活動課、晚修課為訓練時間;定地,即保證活動場所。“五結合”即重點培養與廣泛普及相結合,專業訓練與定期展示相結合,觀摩借鑑與開拓創新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紮實持久的藝術教育,使江門市實驗中學學子猶如陽春花木般茁壯成長,藝術潛能得以充分發掘,人文素質得以不斷提升。徐嘉瑩同學獲2000年省手風琴大賽二等獎,在2002年江門市(屬下四市三區)首屆藝術節上,我校的合唱、芭蕾舞和揚琴表演分獲全市國中組一、二、三名,團體總分市直第一名。他們在市東湖影劇院、市政府禮堂和東湖廣場舞台上舉辦了多場專場匯報演出,精彩的表演贏得了遠道而來的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教育代表團的由衷讚譽。我校藝術團作為江門市區國中的唯一代表隊,參加了廣東省第一屆中國小生文藝展演並獲得省二等獎,合唱團也受到中國合唱家協會邀請,參加奧地利國際合唱節(後因“非典”未能成行)。其中揚琴班班長王甜甜由藝術愛好帶動全面發展,被評為江門市國中首位省級“三好學生”,舞蹈班學生陳銳文品學兼優,被評為省級“小公民標兵”。

學生的書法、繪畫、攝影作品中有8人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學生書畫作品裝裱一新後懸掛在校道走廊邊,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交口稱讚,既美化了環境,又讓作者們體驗到成功的滋味,還為更多人樹立了效仿的榜樣,有14人考上了藝術院校。

認真貫徹學校衛生、體育工作條例,在抓好“兩課三操”的教學常規的基礎上,學校闖出了一條“五三一”系列體育之路。“五”即田徑、足球、籃球、羽毛球、桌球五個特長訓練隊;“三”即確保早、中、晚三段訓練時間;“一”即每年一度的體育節。建校十一年來,學校在市直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團體或男子、女子總分第一名八次,二、三名十次,培養國家二級運動員四人次;體育中考成績八次獲全市第一名。學校因此被評為“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此外,在省舉辦的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中連續三年獲省一、二等獎。

成功教育是江門市實驗中學的支點;

走向成功是學生的閃光點,是教師的聚光點;

是家長的興奮點,是社會的讚譽點。

校訓校風

校訓:求實、創新

本表述體現了我校辦學治校的哲學原理和思想方法。它要求師生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敢於彰顯個性、勇於探索人類社會的一切科學規律。

校風:文明守紀、求美求上

本表述體現了我校治校的思想道德準則和辦學特色追求。它要求學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樹文明新風、守國家法規;勇於進取、執著求索、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