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本地話分布狀況
東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確定的土語點有36個之多,分布在客家話流行區域,每一種土語都以土語島的方式存在,在整體上形成群島狀態。東江中游較密集,上游較稀疏。所有土語分布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座落在東江幹流或支流近旁。這些土語各有自己的特點,雖然相互不同程度地接近,卻都容易區辨開,不易相混同。
博羅縣
縣城羅陽鎮的博羅話
龍華鎮的龍華話
龍溪鎮的龍溪話
楊村鎮的楊村話
公莊鎮的公莊話
觀音閣鎮的觀音閣話
惠州市區
惠城區的惠城話/惠州話
瀝林鎮的瀝林話
水口鎮的水口話
馬安鎮的馬安話
平潭鎮的平潭話
橫瀝鎮的橫瀝話
蘆洲鎮的蘆洲話
紫金縣
古竹鎮的古竹話
臨江鎮的臨江話
柏埔鎮的柏埔話
黃塘鎮的黃塘話
龍門縣
路溪鎮的路溪話
平陵鎮的平陵話
河源市區
源城區的河源話
東源縣
燈塔鎮的燈塔話
船塘鎮的船塘話
康禾鎮的康禾話
龍川縣
佗城鎮的佗城話
縣城老隆鎮的老隆話
四都鎮的四都話
豐稔鎮的豐稔話
新豐縣
馬頭鎮的馬頭話
石角鎮的石角話
大席鎮的大席話
連平縣
隆街鎮的隆街話
和平縣
林寨鎮的林寨話
除以上所列大土語點之外,還存在一些與上列土語類近的地方土話,通行於一些小村鎮的極小範圍之內,使用人口少;或者只是一個村鎮內很少一部分居民所使用的非本地主體語言。如龍川縣佗城鎮街區邊緣1000人人口的勝利村,村民使用與佗城話不太一樣的土語;又如惠東縣增光、大嶺、白花等鎮各有本地話,但是使用人口很少。這些在當地被高度邊緣化的非主體土語都屬於東江本地話土語群。
]東江本地話b]的歷史
傳統上將東江本地土語視為客家話變種的觀點長久以來廣為傳播,影響很大。土語點都處於客家話的包圍之中,可能是傳統觀點將東江土語並屬客家話粵中片的主導因素。但空間分布是一個表層現象,造成這種現狀的歷史因素才能真正對東江本地土語的系屬身份起到揭示作用。
中唐憲宗時期的《元和郡縣誌》尚沒有“主戶”“客戶”記載,而到北宋前期和中期《太平寰宇記》和《元封九域記》開始有“主戶”“客戶”記載。這證明客家先民入粵始於唐代末年至宋。遷入人數累積成規模並在梅州等地開始形成民係為北宋太宗至神宗期間。在“客戶”遷入粵東、粵北之前,這一區域已經生息著土著居民,其主體部分也屬於漢族,其先民也遷自中原一帶,但其入粵時間卻比客家先民早的多。這些當地居民在唐末至北宋客家先民遷入之時成為當地的“主戶”。
東江流域中上游的漢族土著居民入粵時間在秦漢之間,與粵語族群先民入粵時間大致相當。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江南和百越,3年後百越叛亂,秦始皇以50萬軍討伐。前215年,命任囂和趙佗領兵平嶺南,謫戍華夏人口50萬眾於百越人活躍的嶺南地區。次年設南海郡,郡下設龍川、傅羅(後傅羅改博羅)兩縣。經過與百越人的幾番戰爭和軍事接觸,秦將把50萬謫守之眾安置在嶺南各地,特別是東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今粵中粵北和西江中下游流域。南越國時期和輯百越的政策使得謫戍華夏人與百越土著和平共處,成為當地“新土著”。這些華夏“新土著”當然不可能是接近1000年之後才入粵的客家先民。換言之,現代東江流域中上游的本地土語使用者的主要的、早期的先民,就是秦漢時期謫戍龍川、博羅縣境內東江上游、中游一帶的軍民。龍川縣的古縣城佗城即是以謫戍將領趙佗名字命名,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地位。趙佗在此築城並駐軍、設治於此,必定將其帶來的大量華夏人口的一部分分戍於此。今天仍然有一定數量的說特殊土語的本地人分布於龍川縣南部佗城、老隆、四都和豐稔等鎮的實情,不僅可以證實縣內其他客家居民是較晚遷入的漢民後裔,而且還可以表明趙佗謫戍軍民就是這些本地人的先民。
語音
聲調一般聲調惠州話共分7個聲調:
陰平,調值33
陽平,調值11
上聲,調值35
陰去,調值213
陽去,調值31
陰入,調值45
陽入,調值21
說明:惠州話的基本辭彙中並無55調,但總是在助詞和連續變調中出現,通常在聲調排列時,55調排在33調前
連續變調1上聲(35)字充當上字,後面不論接哪一調類的字,由上聲字充當的上字調值都由高升35變為高平55
2陰去(213)字充當上字,後面不論接哪一調類的字,由陰去字充當的上字調值都由低降升213變為中平33
3陰入(45)字充當上字,後面不論接哪一調類的字,由陰入字充當的上字調值都由高升45變成短促的高平5
惠州話聲母共22個
p p' m m f v
t t' n l
k k' ŋ h
ts ts' s
tɕ tɕ' [ny] ɕ ʑ
ø
惠州話韻母共53個
a ai au am an aŋ ap at ak
ɛ ɛi ɛn ɛt ə ən əŋ ət ək
i iu im in ip it
ia iau iam iaŋ iap iak
iɛ iɛu iɛm iɛn iɛp iɛt
iɔ iɔŋ iɔk
u ui un ut
y yɛ yɛn yɛt
ŋ(單獨成韻)
另:ia iau iam iaŋ iap iak i iu im in it u ui un ut y單獨成韻時有輕微鼻化,鼻化程度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