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國寺塔

祐國寺塔

開封鐵塔位於開封市城區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始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鐵塔一帶於1955年開闢為鐵塔公園,占地面積51.24公頃,是中國百家名園之一。鐵塔位於鐵塔公園的東北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基本信息

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佑國寺塔(鐵塔)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佑國寺塔坐落在河南省開封市內東北角。

佑國寺塔因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鑲嵌而成,酷似鐵色,故而俗稱鐵塔。鐵塔原建於開寶寺內,北宋年間,寺院規模宏偉,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區,設有福勝、上方、永安、能覺等二十四禪院,並設立禮部貢院,在此考選全國的舉子。北宋歷代的皇帝常來此游幸,遂以北宋開寶年號命名,故名開寶寺,當時開寶寺名聲顯赫,一度成為中原名剎之一。

別名

開封鐵塔;開寶寺鐵塔

概況

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鐵塔的前身原來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層,高120米,傳說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木塔毀於雷火,皇拓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鐵塔。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泛濫,水灌開封,寺院夷盡,唯有鐵塔安然無恙,獨存於世。

鐵塔通高55米,八角十三層,是仿木構的樓閣式磚塔,內部用磚砌築,塔身外部砌築仿木結構的門窗、柱子、斗拱、額枋、塔檐、平座等形式,整個磚塔都是用28種不同標準型的磚制構件拼砌而成。塔身的外壁鑲嵌有色澤晶瑩的琉璃雕磚,有飛天、麒麟、游、雄獅、坐佛、立僧、伎樂、花草等五十多種圖案,內容豐富多彩,動物和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工藝精巧,是磚雕藝術中的精品。塔身飛檐翹角,造型秀麗挺拔。塔內的螺鏇式磴道,將塔心柱和外壁緊密地聯成一體,形成了堅強的抗震體系。九百多年來,鐵塔歷經無數次的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自巋然不動,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傑作。順磴道可攀緣到塔頂,憑欄遠眺,古都開封的古城風貌盡收眼底。“鐵塔行雲”也是宋代以來形成的著名汴梁八景之一。

建築風格

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祐國寺塔,因為外壁鑲以褐色琉璃磚,遠遠望去好像鐵鑄,所以自元代時,民間一直稱為“鐵塔”。

其實,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宋太宗從吳越王那裡取得一顆釋迦牟尼舍利骨,迎至開封開寶寺,為此建造供佛木塔。自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開始到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建成,歷時8年之久。木塔8角13層,高360尺。太宗賜名“靈感塔”,因建在開寶寺福勝院內,又名福勝塔。可惜福勝塔只存在55年(989-1044年),就被雷火擊毀了。到皇祐元年,宋仁宗下詔重建靈感塔,為了避免火災,建塔地點改在上方院的夷山上,而且選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材料——琉璃磚。塔平面呈八角形,13層,原高220丈。現高55.811米。塔身用80餘種形制的琉璃磚砌築成各種仿木結構,如斗拱、椽頭、飛檐、角梁等,檐上覆蓋黃瓦,顯得宏偉挺拔。鐵塔的面磚上都有紋飾和圖案,如飛天、降龍、麒麟、菩薩、力士、獅子、寶相花等50餘種。塔的全部104個檐角上,各有人首鳥身的“人面鳥”,振翅欲飛,姿態動人。檐頭懸有風鐸,遇風叮噹,確實是宋代玻璃磚雕藝術的佳作。

最使人感到奇異的是,從外表看,鐵塔面面開窗,層層可眺。實際上並不如此。原來塔中心有一根自基至頂的粗壯的塔心柱,塔心柱周圍有一層琉璃壁磚,壁與柱之間用僅能容身的梯道連結,各層8面雖都有窗欞,但每層只有一面為明窗可供遠眺,其餘7面僅作窗形裝飾,稱做盲窗或假窗。這種做法使塔身更加堅實,所以,千年來屢遭水淹、地震、冰雹、戰火等自然的、人為的破壞,依然屹立如故。

歷史

祐國寺塔歷史的痕跡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始建於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有958年,位於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鐵塔景區內,因塔身全部用深褐色琉璃磚瓦建成色似鐵色而得名,元代以後人們廣稱鐵塔。鐵塔是開封的主體名勝古蹟,建於北宋開寶寺上方院。由於年代久遠,加上歷代戰亂和黃河泛難,開寶寺早已蕩然無存。

開寶寺,舊名獨居寺,位於上方寺西北,據《宋東京考》記,創建於北齊天寶十年(559年)。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以趙匡胤的開寶年號又改名為開寶寺。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人入城時,開寶寺在一場大火中繁華不在。

慶曆元年(1041年)改名上方寺。因上方寺建有鐵色琉璃塔(即鐵塔),後人稱上方寺為鐵塔寺。元末,上方寺除鐵塔外,全部毀於兵火。明天順間,上方寺修葺後,奉詔改為佑國寺。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在鐵塔內所造的阿彌陀佛琉璃像上曾題有“上方佑國寺”字樣。

天順元年(1457年),僧廣明派遣僧徒到首都北京請得佑國寺賜額。

祐國寺塔紀念郵票
成化十六年(1480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重修佑國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重修寺內鐘樓。經過多次整修,上方寺恢復了往日的壯麗巍峨。

清初,左布政使徐化成捐修佑國寺。隨著時間的推移,戰亂加上自然災難,清末的鐵塔寺已是斷碑殘垣,滿目瘡痍。民國16年(1927年),馮玉祥主豫進,毀像逐僧,成為一片平地,只余鐵塔和接引佛銅像。民國22年(1933年)這裡建成一所河南省佛學院。

鐵塔平面呈等邊八角形十三層實心塔,高55.88米,塔身層層辟圭形門,從一層到六層,自北、南、西、北、東、南、後等方向依此類推。鐵塔歷經宋、金、元、明、清5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漫長歲月,遭受地震43次,冰雹10次,河患6次,風災19次。1938年農曆端午節第二天,慘遭日本侵略軍炮轟,致使塔身遍體鱗傷。鐵塔雖屢遭天災和人禍,但它婉如鋼鑄桅桿巍然屹立在開封城東北偶。

傳說

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古時候,開封城北角夷山上有一個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見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淌出來的水十分渾濁,又鹹又澀。城裡本來就地勢低洼,加上污水橫流,可把老百勝給坑苦了,飽嘗泥濘之擾、疫病之災。

全城父老鄉親在一起議定,堵死這口害人的泉眼。用石頭填,磨盤大的石頭扔進去就不見了蹤影。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沖得千瘡百孔。人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得聽憑它禍害古城。有一天,一位商人來到夷山泉眼裡打水,一個漩渦將水桶卷得無影無蹤。不久他乘船外出經商,在大海上水手打撈起一隻水桶,仔細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裡丟失的水桶。這訊息不脛而走,傳遍全城,人們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來泉眼底下通著東洋大海哩!有海妖興風作浪,怪不得恁厲害,往後這日子可怎么過呵?

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正當百姓愁眉苦臉一籌莫展時,一連幾夜古城上空都響徹著“造塔!造塔……”的叫聲。人們心情振奮,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鎮住海妖,咱們就在泉眼上造塔!”可是,那時人們只會造橋,別說造塔,連塔是什麼樣子也沒有見過。全城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能工巧匠們聚在一起,誰也沒有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這天,忽然有一位鬚髮皆白、紅光滿面的老人沿街叫賣:“賣塔喲,賣塔!”人們頓時圍過來爭著觀看,見他手中托的那件東西用楠木雕就,像一頭粗一頭細的紅蘿蔔,又像一座摞起來的亭閣,玲瓏剔透,十分可愛。原來這就是塔呀!工匠頭拱手施禮道:“老人家,這塔俺們買了。老人瞧瞧大夥開腔道:“你們要塔幹啥呀?”工匠們搶著說“我們要在海眼上造塔鎮妖,為民除害!”“好,有志氣。那就塔送給你們吧!”老人樂呵呵地放下木塔,飄然而去。
祐國寺塔角獸
工匠們把木塔拆開合攏,反覆幾次,里里外外琢磨個遍。可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談何容易!一到施工問題全來了。這天,贈塔老人忽然來到夷山,見工地上推滿材料不見施工,質問道:“你們造的塔呢?”工匠頭說:“俺們正在發愁哩,一層二層好造,往上就難辦了,光料就運不上去。”白髮老人生氣地說:“這點事都辦不了,還說啥為民除害哩!”他奪過木塔,用腳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裡,只露出一個塔尖尖。半晌,人們回過神來,又鼓起勇氣,摩拳擦掌地說:“咱們城都能造,還怕造塔?”他們小心翼翼、一層一層地把木塔從土裡扒出來,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層層把塔埋起來,大夥不禁豁然開朗。這時,人們才發現白鬍子老漢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了,只聽空中隱約傳來爽朗的笑聲。工匠頭說:“一定是班爺下凡來點化咱們的!”說著,便帶頭向空中遙拜。

工地上立即熱火朝天地造起塔來。工匠們先在海眼上蓋了第一層,然後用土把它埋起來,修成坡道運料,接著蓋第二層,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樣。依次類推,一直蓋了十三層,最後把封的土一層層剝開運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據說人類的第一座塔就是用這種笨辦法,花了幾十年的工夫蓋起來的。後來,人們塔越越多,越乾越聰明,才創造搭腳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從夷山造塔以後,開封再也不冒海水了。這座塔便是聞名中外的鐵塔,又被譽為天下第一塔。

中華一絕

祐國寺塔塔身裝飾
在中國數以千計的古塔中,開封鐵塔的建築藝術堪稱琉璃塔中的一絕。它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佛塔,但不是真正的樓閣式塔。它在建築上模仿了原木塔(其前身靈感木塔,是宋代名匠喻浩創建,建成後存世僅50多年,於宋仁宗慶曆4年遭雷擊被燒毀)的平面、高層和可登臨性,變木為琉璃面磚瓦,堅固的琉璃面磚瓦克服了木塔易燃的最大危險。裝飾藝術上,鐵塔是一座完美的巨型藝術品。

遠觀,渾然如鑄,氣勢驚人;近看,自下而上,遍身浮雕。由表及里,大至塔頂飛檐斗拱,小到勾頭、滴水,無處不見藝術;美輪美煥,精雕細刻,集北宋琉璃工藝之大成。磚雕有佛教人物像,有佛教花卉,有動物圖案,也有瓔珞裝飾等圖案。鐵塔花磚多達50餘種,各類造型磚達80多種,塔頂葫蘆式大寶珠高達2.65米。鐵塔,作為中國名塔之一,在河南宋代磚塔中,它是最傑出、最有影響力的代表。鐵塔以它挺拔有力、氣宇軒昂的藝術風格和55.88米的高度,堪稱全國琉璃塔之最。鐵塔是在古代夷山和北宋開寶寺的部分遺址上建起的。1961年,鐵塔被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祐國寺塔琉璃瓦
1986年建成的接引殿殿內供奉的是北宋文物銅鑄接引佛,佛像高達5.4米、重12噸,金粉飾身,通體華光。佛像慈眉善目,左手捧心,右手下垂,意為超度亡靈,普度眾生。景區北面的靈感院,是一座集廊亭湖榭於一身、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小景。正殿內供奉釋伽牟尼“白玉佛”像,是旅居緬甸華僑於民國22年(1933)捐贈。像高約1米,由整塊白玉雕成,通體潔白光滑。景區南與河南大學一牆之隔,環繞景區東北面的是國家級保護文物開封古城牆,它與鐵塔遙相呼應。

城牆下,靜臥一灣碧水,塔映水中,美不勝收,這便是鐵塔湖。湖心島上何公軒是1997年英藉華人何榮佳為紀念其先祖北宋末任宰相何栗而捐建。為讓遊客更加直觀詳盡地了解鐵塔的歷史,弘揚民族文化,景區內的嬗變藝術宮以圖文並茂的版面,真實的歷史文物逼真的人物蠟像,再現了當年發生在鐵塔景區一帶的名人軼事,如夷門懷古,成尋易經,馮玉祥智賣鐵塔,毛澤東1952年視塔等,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鐵塔多姿的建築藝術及風貌。

近年來,鐵塔景區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開發水域資源,做大做強了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高質量高品位的荷花藝術節,牢牢吸引了中外遊客的眼球。

遊覽信息

(圖)祐國寺塔祐國寺塔

相關詞條

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軍事教育博物館河北地質學院博物館河北省科學技術館河北省博物館柯棣華紀念館邯鄲市博物館河北省邯鄲市科技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郭守敬紀念館保定市蓮池管理處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相關資料

1:http://www.kf.cn/biz/yuanlin/shownews.php?id=461

2: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BF%AA%B1%A6%CB%C2%CC%FA%CB%FE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