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世界陸棲動物區劃6個地理界之一,包括整個北美洲,北抵格陵蘭島,南達墨西哥中部高原。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山脈皆南北或近於南北走向,大陸西部縱貫高大山脈,中部為平原地帶,熱帶大西洋的暖濕氣團,以及北冰洋極地冷氣團的入侵,造成本界氣候很不穩定。植被北為苔原、泰加林;向南,東部多為溫帶落葉林,中部為草原,西部雜以濕潤針葉林、艾灌叢及硬葉常綠闊葉灌木或矮樹叢等。
區系特徵
本界與古北界有很多共同的產物,常合稱為全北界。如陸棲脊椎動物的鼴科(Talpidae)、鼠兔 (Ochotonidae)、河狸(Castoridae)、潛鳥(Gaviidae)、松雞(Tetraonidae)、攀雀(Remizidae)、洞螈(Proteidae)等科,均可作為全北界的特徵。從古生物方面來看,現代全北界缺乏的陸棲哺乳動物種類,或分布僅限某一半球的獸類,如象、駱駝、野馬、猴等。這些動物過去卻曾廣泛分布於整個北半球,說明第三紀以後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於現在的白令海峽發生過多次連線,許多動物種類通過白令地峽自由遷移。
代表性動物 哺乳類,有叉角羚科(Antilocapridae)、山河狸科 (Aplodontidae)為特產科, 特產屬有美洲鼴(Scalopus)、美洲獾(Taxidea)、麝牛(Ovibos)、美洲野牛(Bison)、北美河狸(Castorcanadensis)、北美馴鹿(Rangifer canbou)等。此外,還盛產囊鼠科(Geomyidae)、更格盧鼠科(Heteromyidae)。鳥類,有松雞科(Tetraonidae)、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等特產科。爬行動物,北美蛇蜥科(Anniellidae)為特產,黃蜥科(Xanthusiidae)等較為繁盛。兩棲動物,有鰻螈科(Sirenide)、兩棲鯢科(Amphiumidae)等為特產科。(見彩圖)
地理位置
面積達到2.29 億km2,包括格陵蘭、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納比海群島。
雖然現在南北美洲由巴拿馬紐帶來連線,但是在1億8千萬年前兩地其實是分開的。因此兩地生物的進化過程是十分不同的。
範圍及物種
新北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氣候等各方麵條件與古北界類似而略好,動物多樣性略強於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種總數要少於古北界,是物種最少的一個動物地理區。新北界物種稀少只是冰期後才形成的狀態,北美大陸原屬於勞亞古陸的一部分,與歐亞大陸或分或離,有不少獨自演化的物種,並且是很多動物類型的發源地,又有些來自歐亞大陸的物種。新北界的物種明顯和古北界有較大的相似之處,除了二者氣候條件相似外,也因為二者曾經形成路橋使得物種交流比較容易,這兩個界也常合稱全北界,在哺乳動物等高等類群方面,這兩個界的相似性更顯著。在新北界和古北界的共有物種中,有些是起源與舊大陸而達到新北界的,也有新北界的土生物種後來進入了舊大陸。在與南美洲相連之後,北美洲和南美洲也有了一定的物種交流,但由於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和南美洲氣候條件不同,因此物種仍然有較大區別,而北美洲最南部的中美地峽等地,由於氣候條件和南美洲相同,地理位置也接近南美洲,現在同南美洲一樣屬於新熱帶界而不屬於新北界。北美的動物現存的動物種類不多,但史前時期曾經物種豐富,並且是很多動物的發源地,現在南美洲豐富的物種中有不少就是在北美洲起源演化的,比如現在南美洲的食肉目和所有有蹄類都是從北美洲到達南美洲的,舊大陸的馬科等也是北美洲起源的。冰期時北美洲的氣候變冷,加拿大全境幾乎都被冰蓋所覆蓋,很多動物在北美洲消失,比如北美起源的馬類就在北美完全消失,而一些從北美洲到達南美洲的動物則在南美洲達到繁盛,而北美洲現存種類稀少。
1.哺乳動物
新北界的哺乳動物種類不多,但是盛產一些大型種類,是舊熱帶界之外又一個富有大型獸類的動物區系。偶蹄目是新北界現代僅有的野生有蹄類,而歷史上在北美洲曾經非常繁盛的奇蹄目現在已於新北界消失。偶蹄目的叉角羚科是新北街特有的科,本科在史前時期的北美洲曾經非常繁盛,現在僅存一種。牛科除了牛亞科的美洲野牛以外,其餘種類都是羊亞科的成員,這些成員均和古北界有一些聯繫。鹿科是新北界最繁盛的有蹄類,其成員除了鹿亞科的馬鹿以外均屬於空齒鹿亞科,空齒鹿亞科是以美洲為分布中心的一個亞科。新北界的包括一些體形最大的鹿科成員,其中駝鹿和馬鹿分別是體形最大的兩種鹿,這兩種鹿均為和古北界共有,但是新北界的體型更加大些。不反芻的偶蹄目成員只有西猯,這是和新熱帶界共有的類型,僅分布於新北界南部地區。新北界的食肉目中以熊科成員最著名,其中棕熊和北極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兩種食肉目成員,其中阿拉斯加棕熊,體形比別歐亞大陸的棕熊要大很多。新北界的另一種熊美洲黑熊則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熊類。浣熊科是新北界和新熱帶界共有的科,在新熱帶界是比較常見的食肉目成員。貓科動物種類不多,其中和新熱帶界共有的美洲獅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最常見的大型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種類比較多,特有類型中郊狼是比較繁盛的成員,而更有特色的是能爬樹的灰狐。另外也有不少和古北界共有的類型,如狼和北極狐等。新北界的食肉目中以鼬科種類最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臭鼬,另外漁貂以能捕食豪豬而著稱。新北界的齧齒目比較有特色,其中現存最原始的齧齒目成員山河狸就分布於美國西北部地區。衣囊鼠和異鼠類是北美洲土生的齧齒目類型,在南美洲連線之後也分布於南美洲。北美豪豬是新北界僅有的豪豬亞目成員,這個亞目的分布中心在新熱帶界。其它的齧齒目成員還有松鼠科,河狸科以及一些稻鼠類成員。兔形目種類比較豐富,兔亞科和鼠兔亞科均有分布,其中棉尾兔類是主要分布於新北界的一個繁盛類群。翼手目的種類不多,只有小蝙蝠亞目成員,有些類群接近古北界,另一些接近新熱帶界。食蟲目只有鼩鼱科和鼴鼠科成員,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星鼻鼴,鼻子上有觸覺敏銳的星裝突起。有袋目和貧齒目兩類新熱帶界的原始哺乳動物均有成員到達了新北界。北美負鼠可到達加拿大南部,是分布最北的有袋目成員,也是新大陸現存體形最大的有袋目成員。貧齒目中現存分布於新北界的只有九絆犰狳一種,僅到達了新北界南部。
2.鳥類
新北界是各大動物區系中鳥種最少的,總體特徵和古北界接近,候鳥、水禽和世界廣布種比例均比較大,攀禽等種類較少,食蟲鳥類比例大,以果實等為食的種類比較少。鳥類與古北界和新熱帶界均有一定的聯繫,與古北界一樣,新北界的鳥種也有大量候鳥,這些候鳥多在新熱帶界越冬。新北界的雀形目鳥類中有很多科為與新熱帶界所共有,為新大陸的特色鳥類。亞鳴禽只有各種霸鶲,為新熱帶界起源的類群。鳴禽中比較繁盛的新大陸類群有鷦鷯、嘲鶇、綠鵑、森鶯、擬鸝、以及鵐類、主紅雀類和唐納雀類等。另有鶇、戴菊、燕、太平鳥和河烏科等則和古北界有一定聯繫。攀禽種類不多,鴷形目只有啄木鳥科,佛法僧類也只有幾種魚狗,蜂鳥有數十種,屬於新熱帶界起源的類群。新北界的杜鵑包括走鵑和幾種美洲鵑,均非巢寄生的類型,有別於舊大陸的杜鵑。新北界的猛禽種類不算多,但有些比較知名的猛禽,如白頭海雕(左圖)和加州兀鷲,白頭海雕為美國的國鳥,而加州兀鷲曾經因人類的影響而瀕臨滅絕。鴞形目猛禽中比較著名的有雪鴞,這是北極地區的特色動物,為新北界和古北界所共有。新北界的雞形目中最著名的當數吐綬雞,即火雞,這是北美的特有鳥類。松雞類是新北界和古北界共有的類群,是北方的重要類型。齒鶉類是新大陸另一類雞形目鳥類,和舊大陸的鶉類比較相似。新北界和古北界一樣為很多涉禽和游禽的繁殖地,它們多數是候鳥,其中雁形目、鸛形目和鴴形目的鳥類種類均比較多。這些鳥類中有不少種類是和古北界所共有,也有少數和新熱帶界共有,如粉紅琵鷺、林鸛、秧鶴等。
3.爬行動物
新北界的爬行動物比較有特色,與新熱帶界的聯繫比較多,其中新北界南部與新熱帶界北部接壤的地區爬行動物特別豐富。毒蜥科是新北界最著名的蜥蜴,兩種毒蜥實現村僅有的有毒蜥蜴。美洲蜥蜴類是和新熱帶界共有的一大類蜥蜴,比較多樣化,體型大小不一。新熱帶界特別繁盛的美洲鬣蜥類也有一些成員分布到了新北界,其中最有特色的有角蜥等。蛇蜥、異蜥、夜蜥蜴等也都是新北界比較有代表性的蜥蜴類。蛇類中以響尾蛇最為有名,這也是新北界的主要毒蛇,也有少數種類見於新熱帶界。新北界另一類著名的毒蛇是眼鏡蛇科的珊瑚蛇,它們是色彩最艷麗的蛇之一,也屬於美洲毒性最大的蛇類之列一,一些美洲的無毒蛇擬態成珊瑚蛇來保護自己。新北界的無毒蛇中以王蛇比較著名,這是些顏色變化很大的蛇類,有些能捕食響尾蛇。與王蛇同類的乳蛇以擬態成珊瑚蛇而著名,二者花紋雖然不同,但是不知情的人很難區分。新北界的龜鱉類種類很多,這裡是龜科的分布中心,其中錦龜等身上有美麗的花紋,受人喜愛。鱷龜類是大型兇猛的淡水食肉龜類,嘴呈鷹鉤狀,咬力強勁。鱷類中最著名的當屬短吻鱷亞科的密西西比鱷,和其近親中國的揚子鱷同為分布最北的兩種鱷類,但是密西西比鱷體型大於揚子鱷,二者習性略有不同,數量也遠比揚子鱷更多。在新北界最南部也能見到鱷亞科的美洲鱷等。
4.兩棲動物
新北界的兩棲動物中以有尾目最具特色,這裡是有尾目的分布中心,種類和類群比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有尾目現存的9個科中除了小鯢科以外其餘各科均能在新北界見到,而另外8科中有4科是北美洲的特產,而有尾目最大一科無肺螈科雖然不是北美洲的特產,但是大多數種類都是分布於北美洲的。新北界的無尾目種類不如熱帶的各個動物區系豐富,蛙科、蟾蜍科、雨蛙科等大科都不很繁盛,但是有些有特色的原始類群,比如掘足蟾和分布於美國西北部的尾蟾等。
5.魚類
新北界的魚類大部分和古北界相似,但是也有一些特有的魚類,其中最著名的是全骨魚類,這是恐龍時代的優勢魚類,但是現在僅存於碑美洲的溫暖地區,現存有弓鰭魚和雀鱔兩類。匙吻鱘是新北界另一類原始的魚類,其近親是中國的白鱘。新北界其它的魚類中有不少是和古北界所共有,如狗魚科,鮭魚科、鱸科以及不少鯉形目魚類等。
6.其他物種
新北界由於氣候比較寒冷,無脊椎動物不豐富,種類小、體型小、需要冬眠,和古北界的特徵接近。
世界分區
亞洲 | 東亞 · 東南亞· 南亞 · 中亞 · 西亞/西南亞 · 北亞/西伯利亞 ·東北亞 |
非洲 | 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 政治地理:北部非洲 · 東部非洲 · 中部非洲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東北非洲· 西北非洲 |
歐洲 | 政治地理:東歐 · 西歐 · 南歐 ·北歐 · 中歐 其他:東南歐 |
美洲 | 自然地理:北美洲·南美洲 政治地理:北美 · 中美(墨西哥 · 中美洲 · 加勒比海) · 南美 文化地理:盎格魯美洲 · 拉丁美洲(伊比利亞美洲 · 西班牙語美洲) · 中部美洲 |
大洋洲 | 澳大拉西亞 · 美拉尼西亞 · 密克羅尼西亞 · 玻里尼西亞 |
極地 | 北極 · 南極洲 |
其他 | 環太平洋地區/亞太地區 · 遠東 · 中東 · 近東 · 獨立國家國協地區 · 阿拉伯地區 |
五大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 |
氣候區 | 熱 帶:熱帶雨林 · 熱帶草原 · 熱帶季風 · 熱帶沙漠 副熱帶:副熱帶濕潤氣候 · 副熱帶季風氣候 溫 帶: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 溫帶草原氣候 · 溫帶沙漠氣候 · 溫帶季風氣候 寒 帶:副極地氣候 · 極地氣候(苔原氣候 · 冰原氣候) 其 他:高地氣候 |
動物分區 | 新北界 · 古北界 · 衣索比亞界 · 東洋界 · 澳新界 · 新熱帶界 · 南極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