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

北亞

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斯坦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約4000公里,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近3萬公里。地形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本區自然資源豐富,交通發展迅速,以鐵路為主。本區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採、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亞北亞

北亞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約4000公里,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近3萬公里。地形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本區自然資源豐富,交通發展迅速,以鐵路為主。本區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採、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名稱由來

包爾罕、馮家升《西伯利亞名稱的由來》一文認為西伯利亞的名稱是出於鮮卑。古代鮮卑分居在西伯利亞,中國史書上的鮮卑不過是這個民族南遷的"散姓"。西伯利亞是一個廣大地域,西起烏拉爾山,東迄楚科奇半島,隔洋與阿拉斯加相望。西伯利亞是漢語音譯過來的,德文作SIBERIEN,法文作SIBERIE,英文作SBERIA,很顯然是從英文音譯過來的,所以它是一個晚近的名詞。拿晚近的名詞不容易找出歷史上的線索,必須拿出一較古的名稱方可。西伯利亞俄文作Счбчрь,來自拉丁文SIBIR。這是德、法、英寫法所自出。俄文西比爾(SIBIR)是從一種叫西比爾的民族音譯過來的,最早見於俄文是在1483年。沙皇把自己兼稱為西伯利亞的皇帝則始於1563年。西比爾民族滅亡後,他們留下的幾個城和地區也叫西比爾,最後擴大為現代廣大地域西比爾或西伯利亞。包文有詳細的論述,這裡不再冗述。

地域定義

地形劃分

“北亞”有兩個定義:

其中一個定義,是指 俄羅斯 亞洲 部分,主要是指 西伯利亞 、以及阿爾泰山脈以北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過去亦有將 蒙古包括入北亞的範圍內。

另一個定義,是指東北亞,即大中華圈加上日本和韓國,甚至蒙古。這是一個商業上相對東南亞的地理劃分。

一般來說,以前者比較普遍。

北亞地區包括了亞俄和蒙古利亞兩個地區。

生物劃分

舊北亞區

在北界之內,屬於全北區的動物地理亞區之一。除熱帶東南亞和北極地方外,包括歐亞大陸,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地區。本亞區地域廣闊,棲息地每多變化,生物趨向於多樣性分化。有鼠類、山、駱駝、綿羊、山羊、貛、狸、野豬、雉、等固有種的存在,可作為該亞區動物區系的特徵。在新北區起源和絕滅的馬和駱駝,現還在本亞區存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亞區起源的羚羊類在新北區則沒有分布。華萊士(A.R.Wallace)主張將全北區分為舊北區和新北區,但由於兩區之間的動物區系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因而又把兩者統一為全北區。把舊北區、新北區作為它的亞區。日本在動物地理學上處於本亞區的東南端,動物區系從北海道以南主要屬中國東北地區的類群,北海道直到庫頁島包括有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類群。曾有人倡議以八田線或福來基斯敦線為這兩個地區的分界線。此外還有以屋久島和奄美大島之間劃分的渡瀨線為舊北亞區和舊熱帶區與東洋亞區的分界線。

新北亞區

Nearctic subregion

在北陸界中屬於全北區的動物地理亞區之一,包括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南面在墨西哥高原與加勒比亞區相接,北面在北緯50°附近與北極亞區相接,動物區系中叉角羚(Antilocapra)和岩狸科是固有的種類,而馬、駱駝也認為是本亞區出現的,但後來卻沒有了。

哺乳類和鳥類有2/3是固有種,爬行類的毒蜥屬,兩棲類的無肺螈科(Plethodontidae)鈍口螈科(Ambystomidae)都是特有種類;而淡水魚的弓鰭魚(Amia)和雀鱔目(Lepisosteus)是作為全骨類現存的二個科而殘存在本亞區中的。

新北亞區還可進一步分為加拿大(Canadian provinice)、阿帕拉契亞(Appalachian province)、西亞美利加(West American province)和索諾拉(Sono-ran province)等區。

地理特徵

位置面積

北亞包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大部分,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自然地理大區。北西界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洲界,南界西段為哈薩克高地北麓,東段以俄羅斯與蒙古和中國的國境線為界,大部位於北緯50°以北,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帶伸入北極圈內。北冰洋和太平洋分別從北而和東面圍繞著北亞,海岸線全長近3萬公里。幾乎終年被冰層復蓋的寒冷的北冰洋,對北亞氣候乃至自然景觀起著“冰櫃”作用,即使在夏季,北風襲來後氣溫也會驟降。西北太平洋的溫熱狀況雖對這裡氣候有所改善,但因受遠東邊緣山地的阻擋,來自太平洋一側較為暖濕的氣流也只能影響沿海一帶。同時,東岸的千島寒流和鄂霍次克海“冰窖”均有致冷作用。北亞西距大西洋遙遠,僅西西伯利亞和南西伯利亞山地的西部才能受到大西洋暖濕氣流及伴之而來的氣鏇的較多影響,因此,葉尼塞河谷以東的東西伯利亞更為乾冷。

地形天氣

亞地形多為高原台地和山地,主要包括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西伯利亞山地和遠東山地。北亞西有烏拉爾山,東為遠東山地,南緣為南西伯利亞山地,整個地勢向北降低,有利於冰洋氣團的南侵和停滯。平原地形較少,主要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科累馬平原等。極端大陸性的冷溫氣候高緯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響、完整的陸地輪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暢開的地形,使北亞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徵,這是形成北亞自然綜合體的主導因素。北亞地域緯度位置偏北,熱量條件差,太陽年輻射總量多在11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北冰洋沿岸一般僅60~70千卡/平方厘米。北亞主要屬於極地長寒氣候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北亞主要受冰洋氣團的控制,漫長寒冷,冬長一般在7~8個月以上,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幾乎全在-20℃以下,東西利亞廣大地區更在-30℃以下。

最深湖泊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其總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貝加爾湖容積巨大的秘密在於深度,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兩側還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包圍著。湖面海拔456米。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湖上風景秀美、景觀奇特,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湖中的動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淡水湖裡的都多,其中1083種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有品種。湖畔有採礦(雲母和大理石)、纖維加工、造紙、造船、捕魚和木材等工業。有許多礦泉,遊客常到戈里亞欽斯克(Goryachinsk)和哈庫西(Khakusy)等地,因該地礦泉水有醫療性能。

三大河流

勒拿河

勒拿河,長4,400公里,是世界第十長河流,流域面積2,490,000平方公里(世界第九)。俄羅斯主要河流和世界最長河流之一,長度位居世界第十位,從東南西伯利亞沿貝加爾湖西岸聳立的大山之中的源頭流往位於北冰洋拉普捷夫(Laptev)海濱的三角洲河口,全長4,400公里(2,734哩)。流域面積約2,490,000平方公里(961,000平方哩)。俄羅斯最長的河流。位於東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高原東側,發源於貝加爾山西坡,距貝加爾湖僅7千米,沿中西伯利亞高原東緣曲折北流,縱貫伊爾庫茨克州和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森林與苔原帶,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主要支流有維季姆河、奧廖克馬河、阿爾丹河以及維柳伊河等。河口年平均流量17000m3/s,年徑流量5400億m3。按長度與流域面積在俄羅斯河流中僅次於葉尼塞河與鄂畢河而居第三位,按流量居第二位,僅次於葉尼塞河。發源於貝加爾(Ea9xan)山脈的西北麓海拔930m處,距貝加爾湖僅7km。自河源起流向西南,過日加洛沃村轉向西北,在烏斯季庫特轉向東北,阿爾丹河注入後又轉向西北,最後流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人海處形成面積約3萬km2的三角洲。

葉尼塞河

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位於亞洲北部,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側。西伯利亞河流中水量最豐盈的河流。葉尼塞河為世界第五長河,流量世界第六,亞洲大陸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從南向北流經遼闊的中西伯利亞。它穿越一個廣漠的地區,多種景觀迥然不同,但卻盡皆歷時悠遠,其中可見古老的民族與風俗,以及巨大的經濟發展項目。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第一大河,水量、水能資源均居首位。長度若以色楞格河為源也居首位。有2條源流,一是大葉尼塞河,一是小葉尼塞河。兩河於克孜勒附近匯合後稱葉尼塞河。葉尼塞河幹流從南向北流,最後注入喀拉海的葉尼塞灣。流域面積260.5萬km2,總落差1578m,平均比降0.4lm/km,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6255億m3,平均年輸沙量124萬噸。

幹流全長3481km,以大葉尼塞為源,河長4086km;若以小葉尼塞河為源,則河長4044km;若以安加拉河為源流,上溯至注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源河伊德爾(11A:~p)河為源.則全長5227m。

小葉尼塞河發源於唐努烏拉山脈,大葉尼塞河發源於東薩彥嶺的喀拉·布魯克湖。

鄂畢河

(Ob,Obi,俄語Обь)位於西伯利亞西部,是俄羅斯也是世界著名長河。鄂畢河在當地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名字,其自身長度為3700km,流域面積達到了2,600,000平方公里。奧斯蒂亞克人(Ostyak)稱為As,Yag,Kolta以及Yema,撒摩耶人(Samoyede)稱為Kolta或者Kuay,西伯利亞韃靼人稱為Omar或者Umar。

鄂畢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按流量是俄羅斯第三大河,僅次於葉尼塞河和勒拿河。鄂畢河是由卡通河與比亞河匯流而成,自東南向西北流再轉北流,縱貫西伯利亞,最後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畢灣。河長4315km(從卡通河源頭算起),流域面積299萬km2(其中包括內陸水系流域面積52.8萬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300m3/s,實測最大流量43800m3/s,實測最小流量1650m3/s;年平均徑流量3850億m3。含沙量沿程呈遞減趨勢(160~40g/m3),年平均輸沙量5000萬t。從卡通河與比亞河匯口起至托木河口為上游,托木河口至額爾齊斯河口為中游,額爾齊斯河口至鄂畢灣為下游。

氣候條件

北亞地廣人稀。造成這裡地廣人稀的主要原因是氣候條件十分惡劣。一是因為這裡位於亞歐大陸北部,緯度較高,太陽輻射較少,終年氣候寒冷;第二,這裡位於西風帶,但由於亞歐大陸西部的山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烏拉爾山脈等)對暖濕西風的阻擋,使這裡與同緯度的歐洲部分氣候條件相差很大;第三,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沼澤較多,而東部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又因為地勢較高又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十分大,因此北半球極端最低也出現在這裡的奧伊米亞康。 因此這裡地廣人稀,較少的人口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地區。

自然資源

這一廣闊的地區被稱為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天然氣、煤、森林、水能、鐵、有色金屬儲量產量在世界上居中前列。這裡有大片待開發的肥沃的黑鈣土、褐鈣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亞森林復蓋了西伯利亞地區的遼闊地域,其木材蓄積量占原蘇聯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數以千計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亞地區擁有大量的水力資源。

能源資源

本區的能源資源尤為豐富,石油、天然氣、煤炭儲量極大。在前蘇聯的石油潛在資源中,約有一半集中在本區,而秋明油田的遠景儲量可達400億噸,能開採的就有60億噸。以秋明地區為主的西西伯利亞油氣田,已發現的油田和氣田達200多個,是世界上僅次于波斯灣的第二大油氣田。僅秋明一個州的油氣資源就已超過美國的全部儲量。

煤炭是前蘇聯主要燃料動力之一,有93%的煤炭資源在烏拉爾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據推算,在已探明的儲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亞地區。

由於本區的能源資源豐富,燃料、動力工業成為本區發展最為迅速的國民經濟部門。七十年代初,本區提供的石油僅占前蘇聯總產量的20%左右,天然氣約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八十年代初,本區生產的石油已占前蘇聯總產量的50%左右,天然氣約占60%,煤炭占50%。其中石油工業發展尤為迅速,1965年~1975年,本區的石油年產量從9500萬噸迅速提高到1.48億噸;1976年~1980年,本區的石油產量增長了16360萬噸。

淡水資源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淡水儲備量達到了2.36萬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儲量的約20%,占原蘇聯淡水儲量的80%以上。是原蘇聯最大的淡水魚產區,淡水魚產量占原蘇聯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東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礦藏

本區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十分豐富,這裡幾乎擁有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鐵、銅、鋁、錫、鎳、鉛、鋅、鎂、鈦等有色金屬礦,金、銀等貴金屬礦,鎢、鉬、鉀等稀有金屬礦,雲母、石棉、螢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屬礦,以及鹽、磷灰石、磷鈣石等天然化學原料礦產資源的儲量都十分可觀。其中,鐵、銅、鋁、錫的儲量尤為豐富。

發展歷史

古代史

匈奴

匈奴民族在古代建了匈奴王國。匈奴王國之後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此外,柔然王國也被認為是由匈奴民族所建立。這四個國家先後在蒙古利亞(簡稱蒙古)稱王稱霸。在6-13世紀,先後出現了突厥王國、薛延陀王國、回紇王國(後改稱回鶻王國)和黠戛斯王國等國,稱霸中亞和蒙古。

蒙古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北至吉爾吉斯,西至敘利亞,東至太平洋的蒙古帝國。忽必烈將國名改稱元,建立元朝。在西伯利亞,則有白帳汗國(金帳汗國)和藍帳汗國(欽察汗國)兩個蒙古帝國的封國;白帳在14世紀滅藍帳,改稱金帳。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被沙俄吞併。西伯利亞亦是古代不少強悍民族的搖籃。匈奴、月氏、突厥、契丹、蒙古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西伯利亞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倭寇

倭寇一般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被歸於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是船隻,而是陸上城市。其相對應的西方入侵者是維京人和海上民(En: 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倭寇的組成並非僅限於日本海盜,只是由於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及至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已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於東海,也被歸於倭寇之列。

近代史

從十六世紀後期,沙俄就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張,逐步占領了廣大的西伯利亞。1632年,在雅庫次克修建據點,作為進一步侵略的根據地。1685年起通過同清朝進行了雅克薩之戰,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獲得了利益。

1856年5月28日,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60年(鹹豐十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侵華聯軍攻占北京的軍事壓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根據這一規定,於1864年10月7日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1869年9月4日,中俄兩國簽定《烏里雅蘇台界約》,將原屬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地的唐努烏梁海西北4萬平方公里的優質草地劃歸沙俄。同年9月13日,中俄簽定《科布多界約》,將原屬科布多定邊左副將軍轄區的烏梁海十佐領劃入俄境。中國又平白無故的丟失了約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俄《伊犁條約》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

領土歸屬

北亞北亞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納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1858年5月28日(鹹豐八年),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占,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4、1860年11月14日(鹹豐十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

5、1921年(民國10年),俄國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1944年(民國33年)正式侵併,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

另外,蘇聯一手策劃了外蒙的“獨立”,1945年(民國34年),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其地蒙古人嚴重俄化,為蘇聯所控制)。中國政府被迫承認。面積有156.65萬平方公里,今為東亞五國之一。

宗教

東正教

俄羅斯大部分信仰東正教,伊朗那邊是伊斯蘭教,西伯利亞那邊是基督教,北內蒙古信喇嘛教,佛教,基督教.當地的人大多信仰薩滿教,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逐漸豐富與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

東正教 (英語:Eastern Orthodox Church) 又稱正教、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派別,主要是

北亞北亞

指依循由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所流傳下來的基督教傳統的教會,它是與天主教、基督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正教”的希臘語(Orthodxia)意思是正統。如果以“東部正統派”的主要的和狹義的定義來分,“東部”教會裡人數最多的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正教會。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若是以英語系國家的西方人慣用的用法來分,“東部正統派”有較廣的定義,也包含了“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東正教一樣,但兩者是不同的教會)。

薩滿教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逐漸豐富與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它曾經長期盛行於包括我國北方各民族在內的東亞、北亞地區的諸多民族之中,對這些民族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習俗等各個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

薩滿教源遠流長,學術界一致認為其發軔於原始漁獵時代。在各種外來宗教先後傳入之前,薩滿教幾乎獨占了東亞、北亞地區各民族的古老祭壇和人們的心靈。即使在後來許多民族改信佛教、伊斯蘭教以後,由於歷史慣性等方面的原因,上述民族中仍可明顯見到薩滿教遺留的痕跡。我國北方的滿、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蒙古、土、東鄉、保全、達斡爾、維吾爾、撒拉、烏孜別克、塔塔爾、裕固,以及朝鮮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薩滿教的影響。尤其是在科爾沁草原的東部蒙古族、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大興安嶺地區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族以及部分錫伯族當中,薩滿教仍存在著較為完整的信仰體系和隨處可見的歷史孑遺。

其實,薩滿教並不是一種統一、成熟的宗教。在信仰薩滿教的古今眾多民族和部落中,從來就沒有過作為正規宗教重

北亞北亞

要標誌的共同的經典、共同供奉的神祗和統一的宗教組織。它只是一種自發的民間信仰活動。同時,薩滿教在諸多民族中的發展程度、發展水平也很不平衡。然而,之所以認定其信仰是同一宗教,是因為各民族薩滿教信仰的精神內涵、祭祀形式和活動方式等方面有著相當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薩滿教信仰屬於多神信仰,即“萬物有靈”。處於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上的各個民族,其信仰幾乎不約而同地囊括了原始信仰體系中最古老、豐富的內容。諸如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飛禽走獸、草木魚蟲等等自然界的諸多事物和現象。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雖有少量被崇拜的對象被賦予了神的地位,被頂禮膜拜,但其中的大部分仍然因其來自人們對大自然的原始信仰而保持著平易的自然風貌,人們對其敬而不遠。滿一通古斯語民族的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對天的信仰觀念和祭祀形式還沒有完全固定成熟,而是依然停留在對古老的大自然物的具體崇拜的水平上;而滿、錫伯以及蒙古語和突厥語諸民族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從大自然崇拜中突出了對天的崇拜,天神“騰格里”已經被提高到了幾乎至高無尚的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他們對地神的信仰與崇拜也已經形成,古代突厥人稱地神為“地--水”神,蒙古族把大地之神看作是“萬物起源之母”。對山的信仰與崇拜十分古老,在北方少數民族中影響巨大民間傳說里,崇山峻岭往往是全人類和民族起源的發祥之地。對聖山的嚮往和推崇和對祖先及其靈魂的信仰與崇拜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後世對“山神”的信仰與崇拜。火在北方各民族的信仰里通常同女神聯繫在一起;而水則被看作是宇宙初始的形態,同時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不可褻瀆、毀壞上述的一切;一切都是神的賜予,要真心地滿足於神的賜予。

在物慾橫流、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今天,對大自然的崇拜,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我們應將這種古老的信仰升華為對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堅定信念,將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才不致在古人面前自慚形穢。

重要城市

海參崴

海參崴是俄羅斯的濱海邊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占地面積560平方公里,人口70萬,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第二大城市,海參崴原中國地名,距吉林琿春市180 公里,海參崴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它瀕臨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國稱北海),是軍事要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海參崴被俄國占領。

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其約有591800人,史達林統治期間,城內的幾十萬滿族、漢族幾乎全被殺或強制遷移,朝鮮人也被全部遷走。1958年至1991年間,蘇聯當局規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訪該城市及居住,而且需從當局取得許可證方可進入。在蘇聯把此城完全對外封鎖前,該地有不少中國人及朝鮮人居住。

市內有五個區:列寧區、五一區、別爾沃列琴斯基區、蘇維埃區和費倫多斯基區。海參崴是海員城、漁業城、商業城,市內有多類企業及工廠。海參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內有遠東大學、工藝大學、海軍學校、綜合技術學校、醫科大學、藝術學院等。 被稱為世界十二大奇蹟之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就在這裡,它全長 9288 公里,是聯接歐亞文明的紐帶。

海參崴是天然的不凍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著軍港、漁港、商港叄種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業以船舶維修、造船、探礦機器製造、魚類加工及木材業為主;土產以鹿茸及人參最著名。海參崴也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目前有以俄羅斯人、中國人、朝鮮人為主。海參崴約有90多萬人,居民以軍人居多、部份為漁民。

基礎建設

發電站

本區地區電力工業的支柱是水電站。五十年代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區域經濟綜合開發計畫,在安加拉——葉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興建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力發電站,為本區的資源開發和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證。

鐵路

本區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加之氣候嚴寒,對發展交通運輸極為不利。根據這一地區的發展需要,建成了以河運、鐵路、公路、航空相結合的綜合運輸網路。

鐵路是本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占本區貨運總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亞大鐵路、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橫貫東西是西伯利亞的運輸大動脈。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電氣化鐵路。西伯利亞鐵路全線鋪設了複線,部分區段還實現了三線化。但各區段運輸能力不平衡,西線年貨物量可達1億噸以上,東線則只有2500~4000萬噸。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全長4275公里,年貨運能力可達7000~7500萬噸,是聯接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幹線。

公路

公路多集中於南部地區,特別是沿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的大、中城市周圍,與兩條鐵路幹線相聯絡,構成小區域運輸網路。在南部鐵路幹線、大中城市周圍是路面質量好、設備完善、四季均可通車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則本區河流眾多、水量充沛,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運輸河道近10萬公里。許多河流還同鐵路、公路相連,構成水陸聯運網。

鄂畢河是本區最大的河運幹線,通航距離可達3650公里。鄂畢河及其主要支流額爾齊斯河連線著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蘇爾古特、烏瓦爾托夫斯克、莫戈欽、克拉斯內亞爾、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庫爾乾等經濟中心城市和工業基地,並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土西鐵路、南西伯利亞鐵路、中西伯利亞鐵路等相聯結,運輸地位極其重要。

河運幹線

葉尼塞河長3487公里,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河運幹線。連線著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工業樞紐、列索西比爾斯克森林工業綜合體、伊爾庫茨克工業樞紐、諾里爾斯克礦山冶金聯合企業等工業基地。

勒拿河是東北水運區的河運幹線,通航距離4125公里,主要運輸建築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由於本區地形複雜、氣候條件惡劣,地面運輸受到制約,加之運輸周期長、速度慢、易造成貨損,使空運也成為西伯利亞地區的重要運輸方式。本區的大、中型經濟中心和重要的工礦區均通飛機,伊爾庫茨克建有國際機場。

參考文獻

北亞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a8362712f7410045f819b8d4.jpg

北亞古代史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1%B1%D1%C7%C8%CB∈=10409&cl=2&cm=1≻=0&lm=-1&pn=7&rn=1&di=1121350968&ln=354

宗教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AB%D5%FD%BD%CC∈=6420&cl=2&cm=1≻=0&lm=-1&pn=2&rn=1&di=1626352921&ln=1023

地理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3&tn=baiduimagedetail&word=%CE%F7%B2%AE%C0%FB%D1%C7%D1%C7%D6%DE∈=15464&cl=2&cm=1≻=0&lm=-1&pn=0&rn=1

亞洲國家

東亞北亞東北亞中華人民共和國 | 日本 | 朝鮮 | 韓國 | 蒙古 | 俄羅斯1
東南亞緬甸 | 汶萊 | 高棉 | 東帝汶2 | 印度尼西亞2 | 寮國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中亞哈薩克斯坦1| 吉爾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土庫曼斯坦 | 烏茲別克斯坦

西亞/西南亞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1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13| 巴林 | 賽普勒斯1 |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14| 喬治亞1 | 阿布哈茲15 | 南奧塞梯共和國 1 6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約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國7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敘利亞 | 土耳其1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葉門 | 埃及8 | 希臘1
備註1.地跨亞、歐兩洲或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地跨亞、大洋兩洲或被認為是大洋洲國家。
3.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4.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5.阿布哈茲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6.南奧塞梯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7.巴勒斯坦國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占領。
8.地跨亞、非兩洲或被認為是非洲國家。

世界分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