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革沿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8/e48/nBnauM3XyUDOxEjMzYTM2c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2E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80年6月5日文山州革命委員會批准合併建立州級保護區;
1986年3月批建小橋溝省級保護區;
1997年批建老君山省級保護區;
2000年7月擴建合併為“雲南文山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7/c90/nBnauM3X2MTOyIDMwAj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wY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點:雲南省文山縣、西疇縣經緯度。
海拔範圍:1400—2991.2米。
總面積:26867公頃。
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景觀有森林、地貌、水域、人文等,如薄竹山、老君山、林海、竹海、溶洞、溫泉、瀑布、雪簾等。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c/494/nBnauM3X3ATN2MTO3Aj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wY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分布有獸類9目29科60屬86種,鳥類13目37科221種,兩棲爬行類5目22科56屬92種,魚類4目15科44屬60種(亞種),昆蟲11目75科222種;
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2種;如蜂猴、倭蜂猴、熊猴、雲豹、印支虎。
自然環境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a/51e/nBnauM3X4gTO1UjMwID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yQ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3′~104°10′、104°41′~104°52′,北緯23°16′~23°25′、23°21′~23°24′。
面積:保護區總面積26867公頃,核心區總面積為10304.62公頃,緩衝區面積7793.48公頃,實驗區面積8768.90公頃。
土壤:保護區內主要為黃壤、黃棕壤分布,PH值6—6.5,厚度60至120厘米,坡向3/4的為北向(陰坡),坡度15—25度之間。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5/71f/nBnauM3X4ETM5EDN0ID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y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地貌:地處滇東南,為典型的岩溶地貌區。屬華南褶皺系西端滇東南褶皺帶西北部與揚子準地台嵌合,境內山巒起伏,河流溝壑縱橫;區內沉積地層發育,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強烈,岩類多樣,具有得天獨厚的成礦環境,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氣候特徵:地處雲南省東南部低緯度高原,東南近北部灣,西南離孟加拉灣不遠,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隨海拔高低,兼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亞熱帶和溫帶氣候。
多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高氣溫27.7℃,極端最低氣溫-3℃。多年平均日照319天、2023.1小時。
降雨有“春旱、夏霪、秋濕、冬乾”的特點,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92.7mm,多年年平均無霜期359天,占98.36%,多年年平均有霧14.8天。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a/a97/nBnauM3X4EDNzkjM5kTM2c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5E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保護區內的茫茫林海,生長著117種國家級珍稀樹種;肥沃大地,蘊藏著55種寶貴礦產。把健康與富裕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文山三七,早在明代就被醫學家李時珍寫進《本草綱目》,譽為“金不換”;更有極富地方特色的辣椒、八角、八寶米、草果、陽荷、烤菸、油桐、茶葉等聲名遠播。河川縱橫,水資源總量127.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34萬千瓦。
植物資源
北回歸線穿境而過,氣候適宜,資源豐富。具有南亞熱帶森林類型,保存著眾多的動植物種群,是亞熱帶植物區系中心發源地之一,分布著連片的天然原始闊葉林。林內生物古老而豐富,植被類型和動物種群多種多樣,具有“北回歸線的綠洲”之稱。
該區也是華夏植物區系的核心部分,是種子植物演化中心,古老和新生類類群在此地同時發展,而形成一個植物演化的歷史博物館,可看到許多種子植物清晰的演化史。保護好這個植物生存的大環境及其豐富的植物物種,對研究植物進化及種子植物起源有著重要理論意義。
保護區分布有維管束植物228科1046屬3347種(據後文統計),其中蕨類植物41科100屬262種,種子植物187科946屬3085種,分布密度達每平方公里有12.5種維管束植物。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b/b68/nBnauM3XzczMwEzMwMTM2c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zE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因枝分三枝,為七片,故稱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換等,古時亦稱昭參、血參、人參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參等。
因常在春冬兩季採挖,又分為“春七”和“冬七”。由於三七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0/9a6/nBnauM3X1gjM1YDO0MTM2c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zE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三七生長的地域性很強。文山州由於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生產性栽培三七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栽培歷史悠久,七農經驗豐富,因而三七產質優、產量高,占中國總產量的90%以上,質量居中國之冠,成為名副其實的“三七之鄉”。早在清朝就已蜚聲海內外。經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認定:文山縣、硯山縣分別為“中國三七之鄉”。
動物資源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e/c07/nBnauM3X1ATMxIjM4UD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1Q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分布有獸類9目29科60屬86種;
鳥類13目37科221種;
兩棲爬行類5目22科56屬92種;
魚類4目15科44屬60種(亞種);
昆蟲11目75科222種;
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2種。如蜂猴、倭蜂猴、熊猴、雲豹、印支虎。
![文山自然保護區](/img/9/f02/nBnauM3X3QjN3EDO5MTNygTOxITM4MjMzAjMwADMwAzMxAzLzU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形態特徵:倭蜂猴與蜂猴十分相似而體型更小,只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長21-22.5厘米,尾長1.2厘米,體重325-425克。
頭圓,眼圓而大,無頰囊,口、鼻、唇白色。體毛細絨狀,多為橙色至赤褐色。從背部中央至頭頂有一深色紋,腹部、四肢有銀灰色光澤。
鑑別特徵: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成體體重0.3-0.4kg,僅及蜂猴的1/3,體長不及250mm。
在毛被、毛色和斑紋上,倭蜂猴的面部和頸肩部大部為橙棕色而無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