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印泥是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檔案簽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印泥。根據史書上記載,印泥的發展已有二千年的歷史,早在春秋秦漢時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時的印泥是用粘土製的,臨用時用水浸濕,這就是當時稱封泥。到了隋唐以後,社會的進步有人研製出紙張,人們又改用水調組硃砂於印面,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形,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和硃砂,之後便漸發展成現代的印泥了。
製作書畫印泥的主要原料來自於礦物、植物油、植物纖維、天然香料,精工檢驗,合理配方,手工搗揉製作而成。常見有硃砂、朱鏢、八寶等,印泥其配方各有所特點,色澤也有明顯之分。
它不同於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書畫作品的藝術效果。篆刻鈐印或書畫上用的印泥,並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切記書畫印泥其特點是色澤沉著、穩定細膩、乾濕適宜、落紙沾而不滲,印跡富有立體感。這是一般印泥根本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反之只能稱之為印色,不可用作用金石書畫。
據考古和史書的記載,印泥的發展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秦漢時代就已使用印泥。那時的“印泥”和現在的印泥不同。它是用粘土做的,平時搓成泥丸子,臨用時用水濕透。當時的公文和書信是用漆書寫在竹簡木牘上的。為了防止泄密或傳遞過程中的私拆,在寫好了的簡牘外面加上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再用繩子把它們捆在一起,然後把繩結放入方槽內,加上一丸濕泥封上,再用印章鈴上印記,作為封檢的標記發出去。這種泥丸稱為封泥,也稱為泥封。用泥丸封新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魏晉南北朝。到了隋唐以後,有了很好的紙張,公私書信一律改用紙,簡牘也就廢止了。用泥封信的陳舊做法也不再適用。於是,人們又改用水調組硃砂於印面,在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形。
由於水乾後硃砂容易脫落,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硃砂,之後便逐漸發展成現用的印泥了。製作印泥的主要原料是硃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它的品種很多,主要有硃砂印。其色深紫紅。有人稱為紫紅砂。它是用漂制硃砂時沉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硃砂製成的印泥,鮮紅帶紫,厚重沉著,最為美觀。其次是朱鏢印泥。它是漂制時交上層的硃砂細末與艾絲、油等調製而成,略現紅黃色,比較清雅。硃砂或朱鏢中加入不同的原料,其名稱也各不相同,有八寶、魁紅、鏡面、美麗等。此外,還有仿古印泥和黑色、藍色、綠色等印泥。
善用印泥的人選擇印泥,就像善書者選擇筆墨一樣。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藝術效果。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也。所以購買印泥要注意,篆刻鈐印或書畫上用的印泥,並非是免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文具店所售印泥因其質粗,油重,色浮,不能表達印章之本來面目。其實,它不是印泥而只能稱為印色。因此,決不可用作治印鈐樣或書畫蓋印之用。好的印泥厚亮細膩,色彩鮮明沉著。目前,以福建漳州麗華齋所制印泥為最好。上海西泠印社所制印泥,也頗得印人賞識。此外,蘇州姜思序堂、微州益壽堂、北京榮寶齋等所制印泥,亦有可用者。現在,市面書畫店所賣之印泥品種很多,價格在十元50克至上百元50可不等。然而,只要細膩厚亮,色艷而沉且不滲油者即可選用。
印泥的保存忌用紫砂磁器,因其能吸收油份,容易使印泥乾燥。也不可使用鋼、銅、鐵等金屬盒存放,因印泥與金屬物接觸,日久會變黑。貯藏印泥最用瓷缸或玉盒,且應置於蔭涼處。使用時要輕按輕提。每次用過後,需將缸蓋蓋好,防止塵灰進入而有損色澤。此外,印章要擦拭乾淨後方可沾泥。印泥在存放過程中,每隔十天左右須用印筋將其翻調攪拌一下。因硃砂體重而沉,油質體輕而浮,久之不動,則砂體下沉而易結成硬塊,故印泥須經常攪拌,使之勻和。故此則可經久耐用。
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裝不整,則失之寒磣;印泥不佳,則印章不能生色。中國產的印泥,以前以漳州的麗華齋、北平的榮寶齋、杭州的西泠印社三處最有名。好的印泥,色澤鮮明,永不晦變,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後,印泥上結一層光澤,“用手拂之亦不脫落”。如自製印泥,則應備硃砂、印油、艾絨三種,油以菜油、茶油為最好,煉油可以用定溫箱烘烤,到用箸沾起油時可以成絲,即可使用。硃砂可以先用酒精去掉砂中的鐵質,然後用滾筒機加油磨細,只需半小時便完成,但制出的印泥,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使用。
分類
印泥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藝術表達的效果。質地好的印泥,鈴印出來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顯得有精神。質地差的印泥鈴印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更加難看。印泥的品種很多,紅色的一般分硃砂、朱膘、廣嫖等。(1)硃砂印泥色深紫紅,有人稱為紫紅砂,是漂制硃砂時沉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硃砂,製成的印泥,鮮紅帶紫,厚重沉著,最為美觀。
(2)朱嫖印泥略現紅黃色,比較清雅,是漂制時較上層的硃砂細未與文絲、油等調製而成。硃砂或朱膘也有加銀硃的,也有加調洋紅或其他原料的,故其名稱有八寶、魁紅、鏡面等。不管何種名稱,只要以厚亮細膩、色彩鮮明沉著者為上品。市上一般較好看有三、四十元一兩的,一般初學練習,買三至五元一兩的即可。現製作印泥的城市很多,以上海、樟州、杭州、蘇州等地的產品較好,可供選擇,只要色沉著而不滲油者即可套用。過去有人喜自治!印泥,其原料是“艾”葉的纖維、殺砂和煉製過的菜油(或蓖麻油)等調製而成,方法較複雜,(解放前出的《篆刻入門》一類書中有較詳細介紹可參考)。
(3)還有仿古印泥(深褐色)和黑色、藍色、綠色等印泥,作為特殊場台用外,)般較少用。若有興趣者,亦可備用。印泥的保管,應放置在瓷盒內為好。不要放在全屬盒內,因印泥與金屬物接觸,甲.久會變黑,影響質量。印泥用一段時間後;要用印筋調拌,使之油、砂、艾絨拌和在一起,否則易結板。印泥日久會用於,也可適當調人一些印油(印泥店有加工或出售),攪拌後再用。冬季天冷,印泥容易受凍,變得於硬起來,用之前應在太陽下曬一些時間,使之變軟後再用。
硃砂印泥,印章刻畢後,要以純正硃砂印泥鈐蓋,方能充分呈現印藝之美。硃砂印泥主要為硃砂、印油及艾絨三種成份構成。市售印泥以上海西泠印社的潛泉印泥、北平榮寶齋印泥、漳州八寶印泥廠的八寶印泥等品牌較為有名,其中上海西泠印社所產潛泉印泥依次又有箭簇、鏡面、美麗及光明等品名。一般書畫篆刻專賣店皆可買到。註:八寶印泥:色澤朱紅,鮮艷奪目;細膩濃厚,氣味芬芳;冬寒不凝,夏暑不泄;燥熱不乾,陰雨不霉;印跡清晰,永不褪色。
原料
製作書畫印泥的主要原料來自於礦物、植物油、植物纖維、天然香料,精工檢驗,合理配方,手工搗揉製作而成。常見有硃砂、朱鏢、八寶等,印泥其配方各有所特點,色澤也有明顯之分。 它不同於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書畫作品的藝術效果。篆刻鈐印或書畫上用的印泥,並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切記書畫印泥其特點是色澤沉著、穩定細膩、乾濕適宜、落紙沾而不滲,印跡富有立體感。這是一般印泥根本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反之只能稱之為印色,不可用作用金石書畫。使用
一般印泥顏料分輕質的有機顏料和重質的有機顏料。而同一有機顏料或同一無機顏料的材質,輕重有時候也有所不同。而顏料與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樣。
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隨著時間的延長,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層會出現油狀的色漿,該色漿會發生酸敗,變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質色漿逐漸結塊變硬。這種變化不同程度的挫傷著纖維,最後造成纖維腐爛,而印泥變成硬塊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漿,無法使用。為使印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必須經常正確翻調之。至少半年翻調一次。
所謂正確的翻調,即指翻調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翻調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條。
翻調手勢:順著一個方向上下翻動,不宜切割、打轉式的翻調。
冬天翻調印泥可將印泥(連缸)放在蒸汽上或者直接用熱風加熱後再進行。
翻調的作用:視不同比重的顏料,油脂和纖維充分混合,且交織成一體。
在使用過程中進行翻調可改善色漿表層被占用而導致的比例失調的狀況。冬天翻調可改善印泥的軟硬度,使印泥上章易,落紙易,且均勻。
印泥雜談
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裝不整,則失之寒磣;印泥不佳,則印章不能生色。中國產的印泥,以前以漳州的麗華齋、北平的榮寶齋、杭州的西泠印社三處最有名。好的印泥,色澤鮮明,永不晦變,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後,印泥上結一層光澤,“用手拂之亦不脫落”。如自製印泥,則應備硃砂、印油、艾絨三種,油以菜油、茶油為最好,煉油可以用定溫箱烘烤,到用箸沾起油時可以成絲,即可使用。硃砂可以先用酒精去掉砂中的鐵質,然後用滾筒機加油磨細,只需半小時便完成,但制出的印泥,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使用。區別
印泥是鈐蓋印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篆刻中國印用的印泥與用於公文的印油不同,前者主要是以艾葉纖維、硃砂和蓖麻油為基本原料,經過精細的加工才製成。好的印泥鈐出的印文,色澤鮮明沉著,具有立體感,不會滲油,文字醒目清晰。一般印泥除了紅色外,還有各種特殊的印泥,如綠色、黑色、褐色、藍色等。選擇印泥除了色澤外,還要注重質量和產地,上海、杭州、樟州、蘇州都產有質量很好的印泥。
對顏料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會褪色,滲不滲油。對油脂的選擇主要是對其乾性度,粘性度和滲透性的考量。對纖維的選擇是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所以好的印泥應該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分為書畫印泥,辦公印泥,也可以稱之為精品印泥,普通印泥。用於書畫印泥的應該稱為精品。書畫印泥的印文必須清晰,不褪色,不滲色;更優者篆文不僅清晰,而且有神,能如實反映作者的刀功藝術。同時,書畫印泥實體表面細膩,拌和時能成團且具有彈拉力。上章,上紙容易,而且均勻。用於書畫的印泥宜略濕潤,用於篆刻的印泥宜略乾。用於辦公的印泥一般稱之為普通印泥,對它只要求表達的印文清楚,蓋章落紙輕鬆即可。
按印方法
1.紙下宜墊平整的薄卡紙一張,或硬性的橡膠塊一片。墊物之厚薄,軟硬度要根據印面的平整程度。如果印面呈球面或者弧形,墊物宜略厚略軟些。反之,如印面平整,則可直接放在玻璃台板上蓋印。總之,必須努力使印文清晰的表示在紙上。2.蘸泥上章的程度
章面蘸泥以遍而勻為最佳。
1)視章料結構的緊、疏、軟、硬不同。緊硬章料蘸泥時宜略重,多蘸幾次,落紙時要輕,慢,防止硬壓。
2)視紙質。書畫紙類,略帶毛性,較粗,甚至較後,吸印泥量較大,所以要用濕潤度大一些的印泥。上漿略厚一些,蓋印時宜輕,慢,時間長一點。
連史紙類,略為細潔,光滑,紙質較薄,吸印泥量較少,所以要用乾一些的印泥。上漿不宜太厚,該印時宜輕,慢,時間不宜長,見色透底即起印。
3.持章要正、直,可借用印規。不宜搖晃,移動印章。
4.蓋章下印時,用力要儘量均勻,如紙的密度過緊,油的滲透力差,則用力不宜太大,時間適當延長,待色漿緩緩滲透紙面。總之,如能使印文效果達到白文紅色塊均勻不露白點,細朱文線條不斷;朱、白文皆不變形,且能真實反映作者的構思,刀功,印文清晰有神,這樣的效果使用就是最佳狀態。
5.附加注意點:
1)若遇紙張面積不大,而且印文紅底面積較大(例如細白文類),可在該印後將紙面翻轉,用指甲輕輕磨,直至漿色透紙為止。
2)圖章用畢後即用軟性紙或者布擦乾淨,免得積垢影響印泥和印文的色澤,質量。如積垢日久,可用小刷加肥皂水輕輕洗刷。
印泥保養
1.印泥存放一定時間,印油就會浮上來,故要經常攪拌,以使印印油和印色均勻。2.印泥畏寒,冬天要置放在較暖之處。
3.印泥使用日久,油分漸枯,可適量加存放日久的白蓖麻油調勻。但切忌使用新油,以防印油外滲。
4.印泥最好在瓷缸記憶體放。因瓷缸既不滲油,又可長期保持印泥質量。
鑑別印泥
怎樣鑑別印泥的品質真偽,為保證有較好收藏書畫藝術品的永久價值,這與印泥的好壞有直接關係,品質好的書畫印泥選用陳年蓖麻油、天然礦物硃砂水銀化合物、吸附劑艾絨等原料,手工搗揉製作而成。簡單的說,用你的印泥蓋於宣紙,用打火機點燃在其背面晃動加熱,灼燒後低灰承現紅褐色印跡的為硃砂印泥,反之為顏料印泥,硃砂印泥色彩艷麗奪目,側光方晶體,遮蓋力好,耐腐蝕性強,不溶於水。達不到上述效果的為劣質產品,不利於字畫收藏家賞用。
保養
1.印泥存放一定時間,印油就會浮上來,故要經常攪拌,以使印印油和印色均勻。
2.印泥畏寒,冬天要置放在較暖之處。
3.印泥使用日久,油分漸枯,可適量加存放日久的白蓖麻油調勻。但切忌使用新油,以防印油外滲。
4.印泥最好在瓷缸記憶體放。因瓷缸既不滲油,又可長期保持印泥質量。
製作方法
一、原料:菜籽油、硃砂、黃蠟、白蠟、艾葉。
二、製作方法:
1、取純正菜籽油200克,石蠟(或蠟燭)45克、黃蠟(俗稱蜂屎)5克,放入陶罐內用文火熬制。以保持溶液在罐內輕微沸騰為宜,並隨時將表面的油沫除去,直至無油沫浮出時將陶罐從火上取下,待油涼後用濾網將油過濾於瓷盤中。油中不得有沉澱物,如有,必須棄之不用。
2、將艾葉去粗梗,洗淨曬乾並搓軟後,放入藥碾中碾壓,然後去掉黑皮及葉莖。將處理好的艾葉用布袋裝好放入水鍋內蒸煮。煮好後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次日取出曬乾,用手揉搓並去除雜物,所得物即為細長潔白似棉紗的艾葉纖維。
3、用酒精洗淨硃砂並晾乾,再放入藥碾中碾細,越細越好。硃砂應選用顏色略帶紫黑色的。
4、將碾細的硃砂加入熬制好的油中研磨(比例為1:4),至"油不浮,硃砂不沉"為宜。最後將艾葉纖維分次加入,攪拌均勻成軟泥狀即成硃砂印泥。最後,將硃砂印泥分裝入塑膠盒或瓷盤中壓平加蓋,即可使用或出售。
5、也可在油中加入金粉或銀粉,製成個性化的印泥。
印林至寶
印泥的製作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代璽印至現代文人印章無不需要印泥的陪伴。 “西泠印泥”的生產可以追溯到西泠印社創立之初或之前,它與西泠印社的篆刻創作,手拓印譜一起被奉為印林至寶。“西泠印泥”系手工製作,選料精良,製法考究。
色澤古雅,質地細膩,夏不滲油,冬不凝固,浸水不褪,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為中外書畫家所喜愛和追求。
自七十年代後期,印社成立印泥製作中心,恢復生產“西泠印泥”以來,已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當前,“西泠印泥”還有朱磦、丹頂、金桂、金碧、牡丹、光明、美麗、箭鏃、纓綬等十多個品種,除供應國內廣大書畫愛好者之需外,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
“西泠印泥”已成為文人雅士互相饋贈的禮品之一。
藝術
追溯印泥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南北朝時期,由於手工業的發達,出現了紙張和絹帛為主的書寫工具而逐漸替代了竹木簡牘,故且,在公文、佛經及繪畫作品上就有了用印泥鈐蓋的印章,由此印泥取代了封泥,並在典籍中得到了證實。據《魏書·盧同傳》中記載:“總集吏部中兵二局勛薄對勾奏按,……令本曹尚書以朱印印之。”所謂“朱印”,即我們今天所說的紅色印泥鈐蓋之。《魏書》中所說的實例,僅證實了在軍事公文上鈐蓋印章用的紅色印泥。實際上在繪畫、書法、契約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到了南朝的梁、北朝的魏及北齊,風行一種用印色鈐蓋的“騎縫印”,它的效用是為了防偽。在《通典》卷六十三中載道;“北齊制,……以有督攝萬機印一鈕,以木為之,長尺二寸,廣二寸五分,……此印常在內,唯以印籍縫。”所謂“騎縫印”是將數張公文頁邊疊放在一起加蓋印章,如今我們還沿用這種獨特的防偽方式。一些書籍收藏家,在自己收藏的書口上蓋上一方收藏印,以作標識。
到了唐代,出現了用墨色印泥鈐蓋文書。現今在敦煌石窟發現的唐人抄寫的經卷上,時而見到數枚墨印。在封建社會裡,一些倫理情感上的東西,也注進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如遇上考妣之喪,百日內的私人用印由紅色印泥改為黑色印泥。到了明清時期,遇上皇帝老兒駕崩,那么,百日內不僅禁止一切娛樂活動,而且,連公文上鈐蓋的官印也得以紅色改為藍色印泥。
最早的印泥大都是用水和硃砂攪和而成的,但時間長了容易脫落。後來先人又用蜂蜜和硃砂混合而成的蜜泥,也不太理想。直到元代才用油來調製印泥。如今的印泥主要由硃砂、艾絨及蓖麻油調製而成。到了清代康熙年間,有了出售印泥的作坊。乾隆年間,民間藝人用珍珠、瑪瑙、紅寶石、琥珀、金箔、銀箔、硃砂等原料製成的“八寶印泥”,享譽京華,並成了皇上的貢品。
我國目前西泠印社較有聲譽的印泥製作人是西泠印泥第三代傳人曹勤先生,曹勤從1985年開始走上研究配製印泥秘方的崗位之後,不斷的創新與改進印泥的製作,同時,他還吸收民間秘方,廣采博納,去偽存真。曹勤創製的西泠印泥系列產品,有超級硃磦印泥、超級丹頂印泥等七個品種,以及黑、棕、藍、綠、黃等各種彩色印泥都具有色澤古雅、質地細膩、豐富沉著的特色,夏不滲油、冬不凝固,浸水不褪等優點,鈴出印文清晰傳神,有立體感,堪稱為印泥家族中和珍品。書畫家在一幅丹青酣暢的繪畫作品上鈐上一二方印章,可真是錦上添花,實在令人賞心悅目。
代表
西泠印泥
上好的印泥,價值不菲,在古代用一兩黃金換一兩印泥是常有的事。近百年來,在書畫家,尤其是印人的心目中,由西泠印社製作的西泠印泥,也像黃金一樣珍貴。這是因為西泠印社從建社初期就開始自行製作印泥,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質地精良,一直受到書畫篆刻名家的青睞,且名揚海內外。
西泠印泥製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高手輩出,其中張魯庵最為有名。張魯庵是浙江慈谿人,西泠印社的老社員,他以畢生精力從事印泥製造,技藝不凡。張魯庵在製作印泥之餘,還熱衷於蒐集歷代名印和精拓印譜,是當時有名的大收藏家。1962年4月,張魯庵在上海寓所病逝後,其家屬按照他生前遺囑,將他所藏的秦漢銅印、歷代名家刻印1525方和歷代印譜2000餘冊,其中有明代精拓、孤本、善本200餘冊,悉數捐贈給國家,藏於西泠印社。張魯庵的去世,對西泠印泥的製作無疑是一大損失,到了60年代初三年“困難時期”,西泠印泥製作已處於停頓狀態。
浙江圖書館館長、大書法家張宗祥先生對西泠印泥情有獨鍾,推崇備至。1962年冬,西泠印社在杭州飯店召開社員大會,商討1963年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紀念活動事宜,會上,新當選籌委會主任的張宗祥先生在講話中特地提到恢復西泠印泥製作的事,他激動地說:“從前,西泠印泥是名牌貨,名馳中外。它的特點是:工藝精湛,選料講究;不但永不退色,而且永保鮮艷,受到國內外名家的歡迎。西泠印泥是我們印社的特色之一,應積極恢複製作。”
後來,當選為西泠印社社長的張宗祥已是82歲高齡,仍念念不忘恢復西泠印泥製作的事,他曾向時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的孫曉泉提議:“西泠印泥的製作,從前是張魯庵技術最好,可惜他已經去世了;現在尚有韓登安(西泠印社老社員)的弟媳婦技術最精。可請她來做。”韓登安的弟弟韓君左夫婦,不僅使名揚四海的西泠印泥恢複製作,還培養了一批新人,使傳統的西泠印泥製作得以代代相傳。
西泠印社已擁有“超級朱石票”、超級丹頂”等10個品種、二十多個產品系列,“西泠”印泥商標已成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西泠印社是一個集書畫、篆刻一體的學術團體,因瀕臨西泠橋而得名。在燦若星辰的西泠藝苑中,西泠印泥就是其中的一顆明星。它由百年前西泠創始人吳隱研製,與西泠印社的手拓印譜被並奉為印林至寶。“西泠印泥”系手工製作,有超級硃砂印泥、超級金碧印泥、高級榴花印泥、八寶清芳印泥、極品纓綬印泥等品種,色澤鮮艷、印跡清晰,質地細膩,長期以來倍客群多書畫家們的喜愛。幾年前,異地一家印泥廠與西泠印社對簿公堂競相爭奪西泠印泥的產權,由此可見西泠印泥的影響及魅力之大。
西泠印社創始人為丁甫之、王福奄、葉銘於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共同研製的西泠印泥,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民國時期西泠印社社員韓登安等人對印泥研製進行了不斷的改進。近二十年來,在西泠印社曹勤等人的繼承發展下,有朱磦印泥,丹頂硃砂印泥等多種品牌。現在曹勤又研製出:仿清朝宮廷印泥(用現代技術防偽手段,簡稱防偽印泥)具有色澤古雅、質地細膩、豐富沉著的特色,夏不滲油,冬不凝固,經久不褪,鈐出的印文清晰傳神。同時,還生產出色澤各異的多品牌印泥,經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收藏家、鑑賞家使用極為稱讚,譽為藝林珍品。
西泠印泥的主要原材料為三種:1、蓖麻油 2、硫化汞 3、艾葉(產地福建連城)
一、蓖麻油經過3-5年的天然氧化
二、硫化汞(銀硃也稱硃砂)經過傳統的水漂法提練成朱磦、硃砂。
三、葉艾生長在海洋性氣候中,既要陽光充足又要地面潮濕,才能出好的艾葉,經水、乾艾葉提練而成艾絨。
西泠印泥主要由以上這三種原材料配方合成。經過上萬次的手工調和,即為成品。
印泥的外包裝有四種:
1、特製燙金合、有王福庵題簽的西泠印泥
2、特製綿合有吳昌碩題簽的西泠印社
3、特製紅木印泥合,刻有吳昌碩題簽的印泥
4、簡裝
印泥缸通常燒有西泠印社底款的古龍印合及青龍、花鳥、山水等。以上四種的包裝內均有西泠印泥的說明書。
常見問題
【問】請問印泥長久不用已滲油很多且很硬,如何調製才能使用?【答】如果是硃砂(硫化汞)印泥,請用膠柄螺絲刀倒置捶打、拌勻。如果覺得太幹了,可以加入幾滴蓖麻油(最好是陳油)。假如不是硃砂印泥,其顏料容易凝絮、結塊,好難修復,也沒有什麼價值。
【問】如何鑑別硃砂印泥與一般印泥?
【答】辨別印泥是否是硃砂印泥,可用一個簡易的方法:鈐印於紙張上,然後紙張背面置於電爐上方烘烤加熱,觀察印記的顏色--隨著溫度的升高,印記顏色逐步變暗褐、趨黑;紙張離開熱源後,印記馬上恢復原來的顏色。有以上現象的即是硃砂印泥,反之(加熱後顏色不變化)則非硃砂印泥。特別提示:〖切勿用畫作烘烤,以免意外燃毀〗。
【問】請問為什麼說只有硃砂印泥才能做出高檔印泥?市面上有古色,黑色,白色等多種印泥,請詳解。
【答】我們當前見到一些古畫,其畫面上的很多顏色已消褪殆盡,但上面的印章仍然鮮紅奪目,這就是硃砂印泥。硃砂為紅色黃光六方晶體天然辰砂族礦石,是水銀的硫化物,其分子結構較為對稱、穩定,具有高度的著色力和遮蓋力、良好的耐化學性及對光的穩定性、不溶於水等優點。可以說硃砂是“寶石級”的優質顏料,這就是古今人們選用它製作印泥的原因。其他顏料也可以製作印泥,但其色相韻味、遮蓋力、厚重感和耐久性能均不如硃砂。至於你提到的非紅色印泥,是用於特殊用途的。硃砂只能製作紅色印泥。向你推薦鄧散木著的《篆刻學》(人民美術出版社)一書,其中有對硃砂及印泥的專門論述。
【問】印泥圖片上看不出印泥盒的尺寸大小,請告知。
【答】貳兩裝直徑80毫米,叄兩裝直徑90毫米,伍兩裝直徑110毫米。
【問】請教一下印泥該如何保養?
【答】我認為好的印泥應該做到不須保養,只要使用之後蓋密防塵,置於室內常溫下即可。久置不用如有稍微滲油,在使用前用印筋(配送的小棍)略加翻拌(順著一個方向)即可以鈐用。質次的印泥先天不足,費心呵護也難以保證其的質量。高檔印泥主要由硃砂(主要成分硫化汞HgS)、植物油、植物纖維構成。硃砂富含汞離子,具有很強的殺菌防腐能力,可以保障印泥不變質。我們的印泥不用養護。
【問】你們的印泥有散裝嗎?印泥盒可以單買嗎?
【答】對不起,我們不供應散裝印泥。好的印缸與印泥是有機的整體。不單賣。
【問】你們的印泥有什麼顏色?是不是和照片顯示的顏色一樣?
【答】我們的印泥顏色有兩種,即朱膘和紫砂兩種顏色。朱燦欲燃為朱膘(圖片上的顏色),黝紅髮紫為紫砂。兩種皆為硃砂為原料製成,其他顏料難以制出高檔印泥。由於原料供應的問題,當前我們網上發售的暫時只有朱膘一種顏色。
【問】壹兩不是50克嗎?你們怎么才32克???
【答】市面上印泥的傳統計量,一斤分16兩,與中藥近似。當前樟州八寶、杭州西泠都採用這樣計量(每兩31.25g)。
【問】好東西,就是有點貴,有散裝的就好了?
【答】我們的印泥是手工搗制,顏料採用礦物硃砂,材料成本相對較高,故售價相對於一般產品高。我們認為好的印泥和好的印缸是完整的一體,當前不售散裝,抱歉。
巧除印油
1.如被印泥污染,可先用洗滌劑洗。對紅色顏料,可在加苛性鉀的酒精溫液里洗除。但對粘膠纖維織物,只能使用酒精而禁用苛性鉀。2.當毛料或布料沾上印油時,應先用熱水或開水沖洗,然後用肥皂水搓洗,再用清水漂淨,即可乾淨。千萬不要用涼水洗,因為這會使顏色浸入纖維,很難再洗淨。
雜論印泥
無論是檔案,憑證,信件的簽署,還是歷史文物的銘記,尤其是金石書畫,均需印泥。如何按照需要選擇好,使用好印泥,眾多的行家有諸多優勝法。今從生產者的角度談論一些粗淺的看法和想法,期盼能夠拋磚引玉,更好為文化藝術的交流服務。印泥由顏料,油脂和纖維三大原料組成。
注意事項
所謂正確的翻調,即指翻調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翻調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條。
翻調手勢:順著一個方向上下翻動,不宜切割、打轉式的翻調。
冬天翻調印泥可將印泥(連缸)放在蒸氣上或者直接用熱風加熱後再進行。
翻調的作用:
視不同比重的顏料,油脂和纖維充分混合,且交織成一體。
蘸印泥手勢
用印面蘸印泥,宜輕勿重,不允許擠壓,敲打。因為纖維吸足漿後呈交織狀態分布在印泥色漿中,把三者融為一體。如果擠壓,敲列印泥就會在粘上大量色漿的同時將纖維從交織狀態中提拉出來,纖維容易被折斷,受損,起毛,甚至打爛。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擠壓,敲打的手勢。
我們有時候會遇上一種難以理解的現象,即新購得的印泥,調成團初用時也會有起毛的現象,待使用一段時間後,其毛現象逐漸消失,隨後使用規範得當效果極佳。這是因為印泥表面會與外界物質或者容器接觸過度,纖維受損,致使出現起毛現象。後期因為其一直保持規範使用,表面受損的纖維被蘸而離去,內層呈交織狀的纖維不再受損,使用效果也就進入最佳狀態。
細數印章篆刻相關知識
印章一種雕刻和書法融合的藝術,是和中國書法、繪畫密不可分的藝術樣式。由於印章獨具特色,所以在古玩鑑賞領域古玩市場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 |||
龜紐 印泥 朱文 篆刻 玉璽 西泠印社 印紐 印章 花押印 六面印 繆篆 摹印 泥封 泉紐 雙入側刀法 套印 邊款 閒章 肖形印 形肖印 印鼻 撥蠟 蟲鳥印 單入側刀法 浮雕印 半印 篆印 | 漢印 白文 補刀法 鶴印 虎紐 虎印 螭紐 環紐 回文印 九疊篆 連珠印 留刀法 遲刀法 六璽 龍紐 鹿印 馬紐 埋刀法 蜜璽 蜜印 蜜章 沖刀法 鼻紐 穿帶印 牛耕印 噴印 | 平刀法 錢紐 橋紐 秦印 輕刀法 刺刀法 澀刀法 蛇紐 磋印 雙入正刀法 台紐 太平天國木璽 壇紐 挫刀法 提梁紐 鐵筆 亭紐 圖案印 圖像印 橐駝紐 瓦紐 舞刀法 西漢印綬 辟邪紐 單入正刀法 象形印 | 電刻 反刀法 羊紐 陽文 陰文 飛刀法 印床 印規 封泥 鳳紐 伏刀法 元戳 鑿印 正入正刀法 朱記 半通 鑄印 覆斗紐 古鉩 琢印 子母印 廣陵王金璽 金印 開面 圖章 元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