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的印江、江口、松桃縣的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成為中國第4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保護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黔金絲猴、珙桐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90%。保護區被認定為世界上同緯度保護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億年前的古老地層,繁衍著2600多種生物,其中不乏7000萬至200萬年前第三紀、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成為人類難得的生態王國。保護區是世界所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舉世矚目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地理位置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地理坐標:北緯27°49′50″~28°1′30″,東經108°45′55″~108°48′30″。總面積為41900公頃,其中核心區25800公頃,緩衝區2800公頃,試驗區13300公頃(其中旅遊小區1200公頃)。

氣候特徵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位於中國自西而東層層下降地勢第二階梯的雲貴高原向第三階梯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區,其山麓北接四川,東鄰湖南,正處於中國亞熱帶中心,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6—17℃,1月均溫3.1—5.1℃,7月均溫15—27℃,≥10℃積溫1500—5500℃;年平均降水量1100—2600毫米;相對濕度年平均80%以上,是中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特徵。

水利資源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水資源十分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2600毫米,是貴州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由於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春末夏初之季,幾乎是山山瀑飛,處處泉涌,溪流縱橫,漱射溝壑,故有“九十九溪”之稱。又因該山穹隆上升,水系多呈分射狀向四周分流,東有黑灣河、馬槽河;北有陶金河、金廠河、余家溝;西有肖家河、牛尾河;南有凱士河、盤溪溝。
由於源頭侵蝕劇烈,這些河流坡降大,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以鳳凰山——金頂——爛茶坪——白雲寺這一條山脊為界,構成該地區烏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嶺。

地形地貌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中生代造山運動,把該地區捲走了鄂川湘黔侏羅山式褶皺帶。由於構造控制,爾後一直處於強烈的隆起區,拔地而起成為黔東之嶺。第四紀以來,該區一直處於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成為多種植物保存和繁衍的場所。保護區核心部位出露的中元古宇梵淨山群,是陸向裂谷盆地——紅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積岩系;山麓和山頂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動陸緣碎屑沉積。保護區山體龐大,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27公里,地勢隆起顯著,突立於中國雲貴高原東部向湘西丘陵過渡帶上。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次高峰金頂海拔2493米,同東坡山麓盤溪口(海拔500米)比較,高差達2000米。山脈多呈北東——南西向低中山、低山和丘陵各種地貌類型。保護區山勢雄偉、峰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整個山顯現出叢山峻岭的地貌景觀。古人說它“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今人讚美它具有“黃山之奇,峨嵋之秀”。

植物資源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始森林。區內的常綠闊葉林,是中國中亞熱帶典型的地帶性植被,原生性強,垂直分異明顯,種類繁多,具有不少孑遺群落;動植物區系古老,存有大量的第三紀、第四紀古老植物。其自然生態體系,被譽為“地球和人類之寶”。在全世界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和日益惡化的今天,梵淨山的自然環境森林生態系統基本上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保存了較為原始的狀態,其自然生態體系是中國亞熱帶地區極為珍貴的原始“本底”;梵淨山森林茂密,保存完好,覆蓋度高達80%以上,是一個相對平衡的森林生態系統。由於保持了亘古以來的自然生態平衡,具有十分獨特而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物種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約2000餘種,木本植物900多種。區內有鐵杉林、水青岡林、黃楊林、珙桐林等44個不同的森林類型。 一級保護物種有:珙桐;二級保護物種有:焚淨山冷杉篦子三尖杉、光葉珙桐、鍾萼木連香樹、杜仲、香果樹、鵝掌楸、水青樹25種;三級保護物種有:長苞鐵杉南方鐵杉、柔毛油杉、穗花杉、金錢槭、領春木、厚朴、銀鵲樹、紅花木蓮、閩楠、白辛樹。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珙桐
珙桐珙桐: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珙桐科的1種;高達20餘米,落葉喬木;兩性花或雌花常與雄花同株,遠看像白鴿,故有中國鴿子樹之稱。現在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孑遺樹種。盛產於中國四川、湖北、湖南西部,貴州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廣東北部也有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的高山地區較為常見。這一中國特產的珍貴植物,許多國家已引種,廣泛栽培。除大量零星分布外,還有13個分布成片的珙桐林,總面積達80餘公頃,是當今世界上最集中的野生分布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冷杉
梵淨山冷杉屬於松科,常綠喬木,高22米,胸徑65厘米,瀕危物種。適宜於雨量充沛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耐蔭性強,喜冷濕,一般多為純林,也有混交林。通常5~6月開花,球果10~11月成熟。結實年齡在林緣約40~50年,結實周期4~5年。 梵淨山冷杉殘遺群落,僅分布於貴州東北梵淨山海拔2100~2300米地帶。不僅是梵淨山的特有樹種,也是是貴州唯一殘存的冷杉屬樹種,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氣候及氣候變化的重要對象。

動物資源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白頸長尾雉
野生動物1004種另4亞種。其中獸類69種,鳥類191種另4亞種,兩棲爬行類75種,魚類48種,陸棲寡毛類21種,昆蟲類600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白頸長尾雉、熊猴、雲豹、豹、華南虎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黑熊藏酋猴、穿山甲、林麝、鬣羚、大靈貓、小靈貓等29種。黔金絲猴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黔金絲猴
黔金絲猴被稱為“世界獨生子”: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被瀕危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1列為“E”級,是第三紀遺留下來的中國特產動物。目前世界上的黔金絲猴大部分棲息在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目前已達750隻左右,是中國特產的三種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中數量最少,分布區最窄、瀕危度最高的一種,由於生態學資料最少而更顯珍稀。是貴州梵淨山保護區的“珍品”,是世界的“瑰寶”。1903年,英國傳教士湯姆遜根據偶然收購到的一張殘皮給黔金絲猴定了名,就再未有關於黔金絲猴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和報導。直到1967年和1970年,一隻成年雌性黔金絲猴和一隻老年雄性黔金絲猴分別被捕獲,研究人員才有機會看到這一神秘的山中精靈的活體。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黔金絲猴的小家族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對黔金絲猴進行系統的專題考察。1981年,科學工作者終於在中國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並跟蹤到野外黔金絲猴群體。黔金絲猴是典型的群居性動物,其群體大小並不穩定,但在不穩定的聚群中仍有基本穩定的較小群體單元存在,專家將其定名為小家族。每年4月-5月和9月-10月,梵淨山上的黔金絲猴會聚集在一起,形成特大黔金絲猴社群,活動幾天后再次分散成小家族群體。

旅遊資源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自古享有盛名,為黔境勝地。據銅仁府志記:“梵淨山一名月鏡山,群峰聳峙,分為九支,中涌一峰其千紉,……躋頂千里風光一覽而盡,有拜佛台、香爐岩、棉絮嶺、煉丹台、藏經岩、定心水、九龍池、萬卷書、一天門,山下有九十九溪環繞紆折,不獨為黔中之勝,概也宇內壯觀也。”梵淨山既有黃山之美,又有峨眉之秀,實為難得的旅遊勝地。高山杜鵑,美麗非凡;珙桐花開,迎風飛舞;“天降”紫薇,挺拔神奇。遊覽梵淨山,四季皆宜。春天的高山杜鵑,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夏天的莽莽林海,石避暑消夏的好去處;秋天的紅葉、煞是壯觀;冬天銀裝素裹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會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1.佛教聖地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敕賜碑
早在公元十六世紀,梵淨山就是中國有名的佛教聖地。“有古佛道場曰梵淨山者,則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也”是梵淨山最權威的定位。古名“三山谷”,載於2000多年前的《漢書》。後又有九龍山、月鏡山等稱謂,明代以後,統稱“梵淨山”。保護區自古以來就有彌勒道場之說,因而與文殊道場五台山,普賢道場峨眉山地藏王道場九華山觀音道場普陀山齊名天下,並稱“中國五大佛教聖地”。山上建有釋迦殿、彌勒殿、承恩寺等廟宇。此外,還有明神宗皇太后捐資重修金頂廟宇樹的“敕賜碑”、貴州巡撫和按察使建的“禁碩山林碑”和金頂摩崖石刻。 保護區佛教早在明萬曆以前就很盛名。現存非常珍貴的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中記載:“黔也”梵淨山金頂重建後,即進入鼎盛時期,據茶殿碑文記述“百年進香男女,時往時來,若城市然”,這種場面又再延續了兩百多年至光緒元年間。
保護區四條朝山路上已是四大皇庵,山上山下建有百餘座腳庵。每年農曆六月,朝山香客多達數萬。2.自然景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佛光
(1)山頂風光:保護區的自然景觀十分優美,以老金頂、鳳凰山、新金頂為主峰,9條綿延千里的支脈為旁系。沿8000多級蜿蜒曲折的石級而上,可直達紅雲金頂。頂部雲霧繚繞,紫氣升騰,最奇異的是峰頂空際間有時突然出現一道五彩繽紛的光環,有放大了數倍乃至十數倍的人影或物象在當中晃動和跳躍,古人視為吉祥佛光。金頂猶如奇石大觀園。在梵淨山新金頂只老金頂一帶,由於十三、四億年前古老地層與古涼川相互作用,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生出一片高山石林,神形兼備。金頂附近奇峰異石頗多,其間“金刀峽”雄奇,“萬卷書”神秘,“蘑菇石”絕妙,“太子石”秀雅,與剪刀峽神奇的仙人橋,一件件景物已成為一種獨特區域的象徵。栩栩如生的鷹嘴岩、百丈深谷中拔地而起的太子石、佛光幻影、雲海波濤、山花紅葉、山澗清泉,亦幻亦真,讓你留戀忘返。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萬卷書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鷹嘴岩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蘑菇石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金刀峽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古寨
(2)河谷流域自然風光:保護區山體龐大,溪流河谷縱橫,全境有九十九條溪流,處處有景,溪溪入畫。在太平河黑灣河沿途阡陌上,尤以距縣城四公里出的雲舍古寨為代表,寨前碧水清幽,風光旖旎;罩中青瓦木房,四合院落,大街小巷青石鋪地如脈絡遍布,不時還會看到古老的水車石磨“倚呀”著,那是一種古樸、凝重的歷史。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儺堂戲
(3)民族文化:土家民族歌舞和具有“中國活化石”之稱的儺堂戲表演會讓你大飽眼福,並領略到山歌對唱,迎親等濃濃的民族風情。還可以買到富有土家族苗族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如土布服飾、印花圍裙、蠟染、梵淨山豆腐乾、梵淨山紫袍玉帶石工藝等。
儺堂戲:是為了迎儺神驅設消災,酬神還願而唱的戲。在道具、面具、服飾、音樂,以及表演技藝等方面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其與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考古學、語言學、民俗學、歷史學、美學等都有交叉聯繫,具有很高的學術研討價值。儺戲作為“中國古老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被稱為“戲劇藝術之源”,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具有較高觀賞性和研究價值,儺面具為儺戲專用具,造型生動活,形態各異,具有一定的工藝價值和觀賞價值。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貴州紫薇
3.舉世聞名的“貴州紫薇”在梵淨山西麓的印江縣永義鄉昔土霸場頭約250米處,生長著一棵神奇的紫薇樹,被命名為“貴州紫薇”。“貴州紫薇”屬古代孑遺樹種,十分珍貴,被科學界譽為植物王國里的“活化石”。紫薇一般為小灌木,多栽培於庭院。但該樹高大挺拔,高30餘,樹幹胸徑2.8米,樹冠蔭蔽畝許。象這樣高大參天的紫薇,實屬罕見。恐怕就是據喬木專家考察證實,如此高大的紫薇,全世界只有兩株,另一株生長在日本福岡,而且沒有“貴州紫薇”這么高,這么大。
此樹筋骨嶙峋,每年脫皮一次,開花3次。花色紅白相間,朵大色艷,十分美麗。然而它只開花,不結籽,不繁衍,中國僅此一株。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貴州紫薇開花
這棵樹不知到底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但仍然枝繁葉茂,生氣怏然。當地人如果有個三病兩痛的,只要往樹上掛上一匹紅布,焚燒香紙,拜上幾拜,弄一點樹皮煎水喝下去什麼的,病也就好了。當地,不論是鄉紳、富戶或平民百姓家生了孩子,命里嬌貴,只要往樹上披紅掛綠,焚香祈禱一番,拜它做“借爺”,求其保佑,孩子似乎也就易生長成人了。在當地人的心目中,這棵樹的確很神,因而被奉為“神樹”。 

科研價值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形複雜,相對高差懸殊,導致了複雜而繁多的小環境差異。由於受中亞熱帶濕潤季風的控制,氣候的垂直差異大,導致植被的垂直分布差異明顯。保護區的森林植被是中國目前保存完好的原始類型,它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這裡的眾多小環境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動、植物種類。保護區地層古老,區內出露的最古老地層——梵淨山群,其絕對年齡大約在10—14億年之間,老於鄂西神農架。從而使梵淨山保留著距今7000—200萬年前的第三紀、第四紀古老的植物和動物種類。古老的地質構造和古老的動植物區系,複雜的生物區系和珍奇古老的生物物種,蘊含著無數待研究的課題,每年都吸引著大批中外學者。http://gz.cnr.cn/jdts/200608/t20060804_50425913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