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市

應城市

應城,湖北省直轄市、孝感市代管縣級,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市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介於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之間。 應城為古蒲騷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陸縣南境置應城縣,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以應城為城陽郡治,隋時改應城為應陽,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應陽為應城。1944年8月,應城縣分為應城、應西兩縣,次年3月,兩縣複合並為應城縣。198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應城撤縣設市。 應城市版圖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5個街道、10個鎮,戶籍總人口66.59萬人。 2017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7.10億元,比2016年增長7.65%。 應城地處鄂中丘陵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以低崗為主,兼有平原,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顯著,雨熱高峰同季出現,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 應城曾獲“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社會治安優秀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最佳休閒養生旅遊城市” 、“中國溫泉之鄉” 、中國最具幸福感縣市,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事件

1926年10月,北伐軍進駐應城,成立了中共應城縣支部委員會。相繼成立礦工聯合會、婦女協會、農民協會、縣總工會,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組建農民自衛軍大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黨組織均遭破壞。1927年9月,在潘家集成立中共應城縣委員會。其後,又相繼組建中共漢(川)雲(夢)應(城)臨時縣委、中共應(城)雲(夢)邊區委員會和中共應城縣特別委等。
龍王集戰鬥 1932年元月,紅三軍第九師在軍長賀龍的指揮下,師長段德昌率部從襄河以南趨向應城。國民黨天門皂市守軍退至陳家河、龍王集。紅九師尾敵追擊,於21日分別將兩地之敵包圍。困守龍王集之敵,因糧食飲水缺乏,遂向田店方向突圍,亦大部被殲。24日,國民黨軍第四師第十二旅奉命從孝感花園星夜趕來解圍。25日,在雷家灣公路兩側被紅軍設伏殲滅。同日,待援無望的陳家河守敵全部繳械投降。此次戰鬥,殲敵大部,俘敵旅長等官兵近3000人,繳獲迫擊炮20餘門,輕重機槍60餘挺,長短槍3000餘支,子彈數萬發。
舉辦湯池合作人員訓練班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董必武,為了在鄂中地區培養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根據地,以建設廳農村合作委員會的名義,於12月在應城湯池舉辦農村合作事業指導員訓練班(簡稱湯池訓練班)。由李范一任訓練班主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陶鑄負責訓練班的全面領導工作。學員多為平、津、滬、寧的流亡學生及本省、本縣的進步青年。開設課程有《黨的建設》、《社會發展簡史》、《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農民運動》、《抗日游擊戰的戰略戰術問題》和合作社業務知識等。湯池訓練班共辦3期,培訓幹部245人。後陶鑄等領導又在夏家廟開辦湯池臨時學校,培訓學員300餘人。該校在應城淪陷前夕停辦。
應城抗日游擊隊成立 1938年10月,應城淪陷。在鄂中特委的領導下,率先組織13人、8條槍,成立應城縣潘家集商民自衛隊(習慣稱“應城八條槍”),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隨後正式成立應城抗日游擊隊(簡稱“應抗”)。1939年3月,“應抗”在京山公安寨伏擊日寇船隊,斃敵勞軍團長(日本皇族)以下20餘人。4月,夜襲雲夢縣城,在鄂中第一次襲擊敵占縣城獲得成功。6月,李先念、陳少敏部會師,正式成立新四軍鄂豫獨立游擊支隊(後改稱挺進縱隊),應城抗日游擊隊三、四支隊編入新四軍。
應城戰役 1948年10月23日至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漢獨立旅3個團約8000餘人,在江漢軍區司令員張才千的指揮下,從京山出發,進攻應城縣城。經過3天3夜激戰,全殲國民黨守軍第28軍,共俘敵副軍長等官兵3261人。
應城全境解放 194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漢獨立旅攻克縣城。25日擊潰長江埠逃守之敵,應城全境解放。
金日成首相訪問紅旗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26日,以金日成首相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湖北省省長張體學等的陪同下,抵應城紅旗人民公社參觀訪問。貴賓們參觀了新村工地、七星大隊以及公社婦產院、衛生院、幸福院和幼稚園。並在公社公共食堂與公社幹部共進午餐。其後,相繼有錫蘭、蘇聯、波蘭、荷蘭4個國家的代表團6批、21人來紅旗公社參觀訪問。
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應城 1992年12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陳俊生等中央領導同志,在湖北省和孝感市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應城市視察。當晚,江總書記下榻於應城賓館。22日上午,江總書記親切接見了應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和部辦委負責人,併合影留念。
全國農民運動會三個項目在應城舉行 1992年10月,全國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在孝感地區舉行,應城作為第二大賽區,舉行了摔跤、搏克和民兵軍事三項的比賽。應城被評為最佳賽區。

應城概況

應城市行政區劃圖

圖片 圖片

應城地處江漢平原北部,公元454年置縣,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現轄10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良種場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市國土面積1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2萬畝,人口66.92萬。
應城礦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之稱。石膏、岩鹽、溫泉被譽為應城“三寶”。一級品纖維石膏占全國儲量的82%以上,被譽為“亞洲纖維石膏王國”,岩鹽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湯池溫泉地熱能動儲量大,長年水溫70℃左右,適於發展旅遊、醫療、科研和特種養殖業。
應城工業依託豐富的礦藏資源,現已形成以機械製造、鹽業化工、石膏建材、食品飼料、輕紡塑膠等五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建成全國最大的聯鹼生產、石膏開採加工和機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也是全省最大的鹽業化工和機車生產基地。農業以生產糧食、棉花、油料、禽蛋、生豬、水產品為主,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江漢平原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市之一。
近年來,應城市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走工業強市、項目立市、民營活市、科教興市的發展路子,圍繞全面建設小康應城的總體目標,深化“三改”(企業改革、農村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三建”(項目建設、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三力”(發展環境的競爭力、招商引進的吸引力、民間資本的活力),打造“三市”(經濟強市、文明新市、中等城市),大力推進“一主三化”,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技創新為動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保持了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先後榮獲全國基礎教育、文化、體育、科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和省級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等稱號。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十強”,經濟效益目標考核進入全省“十強”行列。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2億元,財政收入3.65億元。
應城,這座美麗的工礦城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荊楚大地上,熠熠生輝。
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應城市被列為對外開放城市。
全市現轄城中、城北、四里棚、東馬坊、長江埠5個街道辦事處,田店、楊河、三合、郎君、黃灘、天鵝、義和、陳河、楊嶺、湯池10個鎮及南垸良種場,計413個村(居)委會,3257個村(居)民小組。

特產與資源

一、土地資源
應城市土地總面積164.3萬畝。其中,耕地57.81萬畝。耕地中水田45.0萬畝,旱地12.81萬畝;園地0.23萬畝;林地5.8萬畝,城鎮農村居民及工礦用地15.58萬;交通用地15.9萬畝;水域面積54.54萬畝,未利用土地(田坎等)8.94萬畝;其它用地19.81萬畝。 應城市土地資源結構為:耕地——水域——城鎮農村居民點與工礦用地——未利用土地——林地。以耕地、水域為主要土地類型,占總面積的68.39%,基本構成了“一山三水五分田,一分土地是家園”的格局。依地貌形態分為低崗糧油林牧區、漳府縣河平原棉糧區、濱湖糧林漁區三個綜合農業區。

二、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石膏、岩鹽、芒硝、鍶、石英、高嶺土等,以石膏、岩鹽的儲量最為豐富。石膏儲量5.1億噸,其中二水硫酸鈣含量大於95%的一級品纖維石膏,潔白晶瑩,質地優良,約占總儲量的82.24%,占全國優質纖維石膏儲量的82%以上,居亞洲之首,其產量占全國的五分之四。岩鹽礦床分布約140平方公里,儲量280億噸,其氯化納含量一般為63.4%—88.5%,最高達95%,且埋藏淺,易於開採。境內建有真空製鹽廠7家,年產原鹽100萬噸以上;以鹽為原料發展純鹼、氯鹼、硫酸、合成氨、氯化銨和日用化工原料等數十種新產品。現已成為全國主要的鹽化工基地之一。

三、水利資源
境內河港縱橫,西北水庫密布,南部湖泊毗連,塘堰遍布全市。主要有溳水、漳河、大富水和漢北河4條河流,境內長度114.7公里,控制來水面積384平方公里,過境客水量為31.12億立方米。5公里長以上的港溪14條,境內長度201公里;境域東南原有大小湖泊21個,水面約28.5萬畝,其中東西汊湖、龍賽湖、老觀湖3個,面積6.45萬畝。建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9座,小(二)型水庫80座,總庫容13752.5萬立方米,承雨面積498.76平方公里。河網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正常年景年降水量為11.9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總量3.83億立方米。境內地下水分孔隙潛水及承壓水、裂隙承壓水2種,面積約809.7平方公里。天然淨儲水量每年2.065億立方米,年補給量(可開採量)約600萬立方米。湯池溫泉,屬斷層裂隙交匯帶之承壓地下熱水,地熱異常區約0.5平方公里。日計采儲量為1.03萬噸。徑流量約300萬立方米。最高水溫69.3℃。水化學為硫酸鈣型。現有人工鑽井11眼,日提水6000餘噸。

四、主要物產
農作物:稻穀、小麥、棉花、油菜籽、豆類、花生、芝麻、玉米、高梁、薯類等。
動物資源:野獸有黃鼬、野兔、水獺、刺蝟、狗獾等;野禽有雁、燕、鳧(野鴨)、雉(野雞)、斑鳩、鴝鵒(八哥)等20餘種;家畜家禽主要有豬、黃牛、水牛、馬、騾、驢、山羊、狗、貓、兔、雞、鴨、鵝、鵪鶉、鴿等。
植物資源:樹木約100種,分用材林與經濟林兩類。用材林樹種有馬尾松、杉、楓楊、旱柳、意楊、池杉、水杉、白楊、法桐、濕地松等;經濟林樹種有梨樹、油橄欖、柑桔、蘋果、桃樹等。花卉有6類、140多個品種;藥用植物主要有桅子、菊花、射干、桔梗、芡實、半夏、女貞子、首烏、金銀花等60餘種。其它植物有藜蒿、薺菜(地米菜)、馬齒莧等等。
水產資源:魚類共有47種,其中鯉科29種,占61.7%。主要有鯉、鯽、鰱、鱅、青、草、鯿、鮎、魴、鱖、烏鱧(黑魚)等經濟魚類。以及白鱔、黃鱔、鱉、龜、蝦、蟹、田螺、蚌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生動物。另有水生植物如蓮藕、菱角、荸薺、芡實、茭白、蘆葦、水浮蓮等。
主要土特產品:白湖蓮藕、陳嶺荸薺、三合射干、松花皮蛋、黃灘醬油、白玉麵條、三結豆皮、應城膏枕、玉蘭石膏、三寶薄脆、湯池甲魚、東西汊湖毛蟹等。

五、主要特產
清朝供品—黃灘醬油 、楚天名餚—長江三扒、藕中珍品—白湖蓮藕 、國優精品—白玉掛麵、楚天一絕——膏雕工藝 、膏都之花——玉蘭膏粉、蒲城特產——龍王玉珠米、風味食品——三結豆皮、鄂鹽名品——熊貓牌精製鹽、蒲陽佳品—湖光牌無鉛松花皮蛋

應城方言

吃飯叫七飯,做飯叫燒火,吃菜叫應菜,說假話叫車謊溜白,利害叫握 灶,青蛙叫克馬,蹲下叫庫倒,廁所叫告屋,茶杯叫罷晚,打磕睡叫打豁醒,刷牙叫洗口,長得漂亮叫長得刮氣,小偷叫牆頭,吃早餐叫過早,襯衫叫晃 褂,湯勺叫瓢狗,腿叫垮子,小腿叫連把陡子,脖子叫井謊,客廳叫陶屋,油條叫油較,燒餅叫鍋塊,蠢人叫業五(哈把),洗澡叫抹汗,蜻蜓叫丟丟,廚房叫愁屋,貓子叫財喜,青蛙叫跳跳,龍蝦叫毛嘎子,棉襖叫滾衫,聊天叫入白,裸體叫打挑胯,鵝卵石叫馬路古,髒叫萊,蠢叫入美,得意什麼叫者么斯,大便叫屙吧吧,寵愛叫慣斯,輪子叫滾子,幸虧叫德虧,壞了事叫錯了拐,晚飯叫夜飯,玻璃珠子叫豬駝駝,書包叫挎包,騙人叫入哄,孩子叫伢們的,故意叫蝶余,更加叫越是,千方百計叫歐尼八副,遭人討厭叫務灶死人,小孩長得很瘦叫金格早,吭聲叫搭雅子,瘦小、瘦弱叫黃皮寡瘦,壓歲錢叫壓腳錢,白痴叫洋騖 油,太陽叫日透。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