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

寧海縣

寧海縣,浙江省寧波市轄縣,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靠台州市天台縣、紹興市新昌縣,北接奉化區。縣域總面積1931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84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8平方千米,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2017年末,全縣轄4個街道辦事處、11個鎮和3個鄉,共有41個社區和36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8.2萬,戶籍人口63.2萬。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2.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產總值85895元。完成財政總收入9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寧海縣是《徐霞客遊記》開篇地,中國旅遊日發祥地,有前童古鎮、伍山石窟、寧海森林溫泉等4A級旅遊景區。 2018年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3位,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47位,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69位。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投資潛力100強。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寧海縣 寧海縣
寧海市區建設 寧海市區建設

寧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勞作,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寧海縣,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旅遊資源豐富。縣北南溪溫泉藏於深山奇幽之處,是全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雁蒼山,氣勢雄偉,為寧波市新十景之一;縣南蓮頭山冷泉,能療關節炎等症,自清於今,民間作“仙水”治病,久盛不衰。寧海人傑地靈,名士輩出。古代有藐視滅十族之災的方孝孺、率眾起義的農民領袖王錫桐;現代有“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著名畫家應野平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寧海縣國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工業經濟是全縣國民經濟的主體,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食品飲料、橡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為支柱的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寧海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寧海華聯紡織有限公司經濟效益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寧波一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產銷量最大的童裝企業,西林牌手動液壓搬壓車、大梁山牌啤酒、愛妻牌壓力鍋等大批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較高的聲譽。寧海還被評為“中國模具產業基地”。

歷史沿革

西晉建縣之前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寧海縣這片土地上生息勞作。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屬越國。
前306年,越為楚所滅,縣境屬楚國。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設立會稽郡。縣境北部屬會稽郡鄞縣,南部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會稽郡下設回浦縣。縣境分屬鄞縣和回浦縣。
東漢建武初年,回浦縣更名章安縣。
三國時期,屬吳國。
太元二年(252年),析章安縣置臨海縣。縣境分屬鄞縣和臨海縣。
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置臨海郡,臨海縣屬之。因此縣境分屬兩郡。

西晉至清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析鄞縣和臨海縣地,合併設立寧海縣,治所白嶠,屬臨海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除寧海縣,併入臨海縣,相繼屬處州、擴州和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於臨海縣置海州。復置寧海縣,治所海游(今三門縣海遊街道),屬海州。
武德五年(622年),海州改為台州。
武德七年(624年),又廢,併入章安縣。
永昌元年(689年),復置寧海縣,治所廣度里(今躍龍街道),屬台州。
神龍二年(706年),縣東大片區域劃歸至新建的象山縣。
天寶元年(742年),台州改為臨海郡。
乾元元年(759年),臨海郡復為台州。
五代時,屬於吳越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入宋版圖。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台州改為台州路。
明清兩代,均屬台州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府建制,寧海直屬浙江省。
民國3年(1914年)5月,浙江省置4個道,寧海屬會稽道(道尹駐鄞縣)。
民國16年(1927年),廢除道建制,寧海又直屬浙江省。
民國21年(1932年)5月,浙江省啟用縣政督察專員制度。8月,全省最終劃分為7個區,寧海屬第七區(專署駐鄞縣)。
民國24年(1935年)6月,全省改劃為9個區,寧海屬第七區(專署駐臨海縣)。
民國29年(1940年)1月,全省分為10個區,寧海屬第六區(專屬駐鄞縣)。
同年7月,劃南部永豐、六鰲、琴江、蛟龍、龍山、雙溪、海游、上葉、葛岙、懸渚、仁邵、楊家、包家、梅家、石婁、珠溪、高吳等17個鄉鎮歸新建的三門縣。
民國32年(1943年),全省改為11個區,寧海為第六區專署駐地。
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全省改為6個區,寧海屬第五區(專屬駐樂清縣)。

解放以後

1949年7月,寧海解放,屬浙江省第六專區。10月,第六專區改名為台州專區。
1952年10月,改屬寧波專區。
1957年9月,台州專區恢復(於1954年5月撤銷),遂回屬台州專區。
1958年11月,併入象山縣,屬寧波專區。政府駐地為原寧海縣之瀝洋(1962年更名為“力洋”),次年4月移至原寧海城關。
1961年12月,恢復寧海縣,仍屬寧波專區。
1970年,寧波專區改為寧波地區。
1983年5月,沙柳公社改屬三門縣。
同年7月,寧波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制度,寧海縣歸屬寧波市。
主要參考資料:《寧海縣誌》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第二版)、《浙江建置區劃沿革》

行政區劃

2016年末,寧海縣下轄4個街道、11個鎮和3個鄉,共有42個社區居委會和363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

鄉鎮和街道 面積 人口社區數行政村數
躍龍街道117.301088271527
桃源街道63.47417681015
梅林街道74.1423029223
橋頭胡街道65.2326024118
長街鎮209.8273829142
力洋鎮140.6437954218
一市鎮92.3922848121
岔路鎮106.7424568121
前童鎮66.8428955117
桑洲鎮61.6925878123
黃壇鎮185.5929009030
大佳何鎮77.761970719
強蛟鎮46.203478128
西店鎮103.5946610122
深甽鎮174.6317434122
胡陳鄉90.4622591118
茶院鄉81.0426273114
越溪鄉85.7319902015
寧海縣1843.2662998742363
面積數據來源:《2008年寧海縣土地利用面積匯總表》,載於《寧海縣誌(1987—2008)》  ,單位是平方千米。 人口、社區數和行政村數數據來源:寧海縣人民政府網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海縣位於 浙江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南翼,北連奉化市,東北瀕象山港,東接象山縣,東南臨三門灣,南壤三門縣,西與天台、新昌為界。中心 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5′、北緯29°17′,東經121°09′~121°49′之間。

地形地貌

寧海縣坐落在天台山脈和四明山脈之間,背山靠海,西高東低,屬沿海低山丘陵地區。西部和西南山嶺重疊,屬於天台山脈中段,自華頂山、括蒼山分別從西北、西南蜿蜒入境。東部以低丘和沖積平原為主。 

氣候特徵

寧海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常年以東南風為主,氣候 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 氣溫15.3-17℃,年日照1900小時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無霜期230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寧海縣境內山地面積94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80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52.5萬畝,林地162萬畝,灘涂39萬畝。

水資源

寧海縣
資源總量約17.3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達10.6萬千瓦,總庫容為4.304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境內的中國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庫,是寧波市重要的供水 水庫,也是首批中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即將動工的庫容為8460萬立方米的西溪水庫,可提供5400萬立方米的優質飲用水。

礦藏資源 

寧海縣境內發現的礦藏共36種,以非金屬為主。黑色金屬有磁鐵、赤鐵等;有色金屬有銅、鉛鋅;稀有金屬有輝鉬、鈷土;貴重金屬有金銀;非金屬有黃鐵、粘土等;燃煤有煙煤、褐煤。金屬礦大部分產於新華夏構造帶,非金屬與第一次次生化有關。但探明儲量者不多。

植物資源

寧海古樹名木資源數量眾多,物種 豐富,共有古樹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樹582株,古樹群28處620株;屬一級保護古樹284株,二級保護古樹336株,三級保護古樹582株。樹齡最高的為岔路鎮柴家村萬嬰柏,達1700多年,範圍最大的是前童鎮的“浙江第一樟”,為1500cm。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縣總戶數232643戶,戶籍總人口632499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26038人,女性人口306461人,分別占總人口51.5%和48.5%。2017年出生人口7376人,出生率為11.68‰,死亡人口4353人,死亡率為6.9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9‰。 

民族

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壯、滿、回、藏、布依、高山、維吾爾、俄羅斯、瑤、白、佤、仫佬等民族分布。

政治

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褚銀良
縣長褚銀良
常務副縣長林堅
副縣長 尤永成
婁黛敏
徐雲
陳陵際
范建軍
董波
本表格參考資料來自寧海縣人民政府網、寧海新聞網

機構設定

縣政府辦公室(法制辦) 縣文聯 縣城管局 縣殘聯
縣發展改革局 縣供電局 縣農辦 縣供銷聯社
縣經信局 縣郵政局 縣台辦 縣規劃局
縣教育局 縣新聞中心 縣信訪局 縣質監局
縣科技局 縣廣播電視台 縣審管辦 縣食品藥品監管局
縣民宗局 縣公建中心 縣農機管理站 縣審計局
縣公安局 縣菸草專賣局 縣檔案局 縣文廣新聞出版局
縣監察局 經濟開發區科技園區管委會 縣氣象局 縣衛生局
縣民政局 寧海灣循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寧海檢驗檢疫局 縣人口計生局
縣司法局 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 縣國稅局 縣農林局
縣財政局(地稅局) 縣水務集團 人民銀行縣支行 縣招商中心
縣人力社保局 寧海縣物流園區管委會 縣總工會 市工商局寧海分局
縣國土資源局 寧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縣婦聯 縣海洋漁業局
縣住建局 縣環保局 縣科協 縣僑辦
縣交通局 縣體育發展中心 縣旅遊局 縣安監局
縣水利局 縣統計局 縣商務局
本表格參考資料均來自寧海縣人民政府網

經濟

綜述

寧海 寧海
2017年,寧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2.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4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 增加值279.31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216.45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8.6:51.5:39.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85895元,按年平均匯率(1美元=6.7518元人民幣)折算為12722美元,增長7.4%。
2017年全縣新設各類市場主體10330戶,其中:內資企業2753戶,註冊資本(金)127.43億元,個體工商戶7504戶,資金數額9.62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54戶,出資總額4077萬元,外資企業19戶,註冊資本8212萬美元。全縣累計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8649戶,其中:內資企業16238戶,註冊 資本(金)804.78億元,個體工商戶40355戶,資金數額41.76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1675戶,出資總額21.63億元,外商投資企業381戶,註冊資本14.31億美元,其中外方10.48億美元。引導完成個轉企183家,其中轉型為公司制企業116家,占比達63.4%,累計辦理個轉企1299家,其中轉型為公司制企業388戶,占比29.9%。
2017年完成財政總收入9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中央級財政收入34.60億元,下降13.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48億元,增長11.4%,其中:稅收收入40.29億元,增長9.6%。2017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0.03億元,增長18.1%,其中 教育支出17.02億元,增長25.7%,科學技術支出1.97億元,增長4.7%,社會 保障和就業支出11.95億元,增長42.6%,醫療衛生支出8.44億元,增長20.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89億元,增長4.7%。
2017年全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1%,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0.9%,衣著類上漲2.2%,居住類上漲4.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4%,醫療保健類上漲1.0%,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7%。

第一產業

寧海 寧海
2017年,寧海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05億元,按可比價 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19.96億元,增長6.9%;林業產值1.87億元,下降7.5%;牧業產值5.27億元,下降9.4%;漁業產值34.56億元,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0億元,增長10.7%。種植業生產形勢穩定,據糧食監測調查,2017年全縣農作物播種 面積44.8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 面積29.89萬畝,增長7.7%,產量11.15萬噸,增長4.2%。全縣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分別為7.63萬頭和13.52萬頭,分別下降8.7%和8.4%。家禽存欄量和出欄量分別為57.03萬隻和168.94萬隻,分別下降50.0%和20.3%,禽肉總產量0.17萬噸,下降10.5%。漁業生產穩定,2017年水產品總產量16.08萬噸,增長2.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5.50萬噸,增長2.0%;淡水產品產量0.58萬噸,增長5.5%。 

第二產業

2017年,寧海縣工業生產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實現增加值247.0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81.34億元,增長10.3%。實現工業總產值937.04億元,增長1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 實現產值721.15億元,增長15.3%。
實現銷售產值716.51億元,增長18.4%,其中,內銷541.15億元,增長16.9%;出口交貨值175.36億元,增長23.4%,出口增速高於內銷6.5個百分點。實現新產品產值261.11億元,增長25.2%,快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9.9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36.2%,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 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20.96億元、65.74億元和93.15億元,分別增長31.7%、12.5%和12.2%。綜合實力50強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86.37億元,增長23.8%。規模以上六大特色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05.00億元,增長16.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2.08億元,增長17.9%;實現利稅總額83.40億元,增長6.0%,利潤總額53.91億元,增長5.4%。
2017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03.6億元,增長16.3%,其中省外產值63.01億元,增長29.8%;產業稅收已占全縣稅收近五分之一,建築業在全縣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顯著增強。
2017年供電量32.19億千瓦時,增長7.4%。全社會用電量32.39億千瓦時,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0.51億千瓦時,增長22.6%; 工業用電量21.77億千瓦時,增長6.8%;建築業用電量0.50億千瓦時,下降13.8%;第三產業用電量3.49億千瓦時,增長15.6%;城鄉居民用電量6.11億千瓦時,增長8.0%。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5.18億元,增長10.4%,增速居全 寧波市前三,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65.96億元,增長36.6%,工業投資76.07億元,下降8.7%,服務業投資254.77億元,增長20.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6.0%。 

第三產業

寧海 寧海
2017年完成商品銷售總額541.85億元,增長24.3%,住宿餐飲業營業額40.26億元,增長13.5%。全年完成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220.27億元,增長15.8%。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縣實現網路零售額56.57億元,增長36.8%。寧海縣電商產業園集聚發展,目前入駐企業61家,交易額實現8.6億元;跨境電商產業有序推進,全縣實現跨境電商出口額2.66億美元,全球貿易通、英卡頓等跨境電商服務商正式入駐我縣。
對外貿易持續向好。2017年實現外貿進出口213.81億元,增長29.3%,分別高於全國和全市15.1和8.0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94.72億元,增長27.9%,進口19.09億元,增長46.1%。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為我縣主要出口產品,其中:機電產品實現出口147.28億元,增長35.2%,占全縣出口總額的75.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7.47億元,增長121.7%,占全縣出口總額24.4%。貿易方式不斷最佳化,一般貿易出口186.86億元,增長30.8%,占全縣出口總額的96.0%,比重較去年同期進一步 提高
2017年共新批外資企業17個,增資項目7個,減資項目2個,契約外資1.58億美元,實到外資1.42億美元,增長55.5%,引進浙商回歸資金44.39億元,完成市級考核 任務148.0%。
寧海 寧海
全年共接待遊客1481.3萬人次,增長22.3%,其中入境旅遊人數9.0萬人次,增長15.5%,過夜遊客占比近六成;旅遊經濟總收入144.1億元,增長22.1%。
2017年共舉辦10個展會,參展企業數達1100餘家,約有4200名參展人員。參展的標準展位有3300個,展覽面積達8.7萬平方米,參展期間的人流達24萬人次,成交額達5.3億元。其中作為產業類展會,2017中國(寧海)國際工具機與模具技術博覽會、2017中國(寧海)國際文具產業博覽會暨戶外用品展,共有40餘家企業設立特裝攤位,有效提升了會展檔次。鄉村節慶有序發展,2017年全縣共舉辦節慶活動33個,其中縣級以上節慶21個,鎮村級節慶12個,實現18個鄉鎮街道節慶全 覆蓋
2017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8824.71萬元,增長35.9%,電信業務收入7.80億元,增長4.4%;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2.15萬戶,下降2.7%;行動電話用戶98.94萬戶,增長17.7%;網際網路固定註冊用戶27.61萬戶,增長26.7%。
2017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691.59億元,增長15.9%,比年初增加94.95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672.00億元,增長15.6%,比年初增加90.5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769.82億元,增長9.1%,比年初增加64.22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762.49億元,增長8.9%,比年初增加62.00億元。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25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大型國有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地方性法人機構1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村鎮銀行2家。
2017年實現保費收入14.60億元,增長9.5%。其中,財產險5.94億元,增長0.3%;人身險8.66億元,增長16.7%。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4.67億元,增長0.4%。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55億元,與去年持平,人身險賠付支出1.12億元,增長1.8%。年末共有53個 保險機構數,其中產險34個,壽險19個。 

社會事業

科技

寧海 寧海
2017年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重新認定38家,總數達115家;市級創新型初創企業備案167家,創新型初創企業總數達812家;新增縣級科技型企業24家,總數達188家。力促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建立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載體,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市級企業研究院2家,共有省級企業研究院5家、市級8家;新增縣級工程技術中心19家、市級13家、省級7家,累計擁有縣級工程技術中心188家、市級78家、省級33家、國家級1家。 創新平台建設成效明顯,全縣已有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市級創客服務中心3家,數量質量位居全市前列,初步形成全縣“1+4+x”眾創空間發展布局。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年有7個項目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1個項目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智慧財產權戰略繼續推進,專利申請量明顯提升,2017年共申請專利3808件,專利授權量2828件,其中 發明專利授權223件。新增專利示範企業省級1家、市級5家,累計擁有市級以上專利示範企業55家。

教育

寧海 寧海
2017年,寧海縣有中國小81所,其中國小51所(含外來民工子弟學校2所),國中18所,普通高中7所(含民辦高中3所),職業中學4所(含民辦職高1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總數85489人(其中國小生47957人、國中生21323人、普高生9036人、職高生7105人、特殊教育學生68人)。幼稚園112所(含民辦89所),在園幼兒24300人。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大,2017年財政對教育的撥款為18.46億元,縣財政安排的學前教育專項經費1500萬元。民辦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困難家庭子女的教育得到保障,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300萬,落實各項幫困助學政策,各類助學獎金總計9880萬元,公辦學校接納外來民工子女15641人。全面完成《寧海縣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 工作,為我縣教育現代化事業描繪了美好發展藍圖。
截止2017年底,全縣人才總量達到15.8萬人,專業技術人員7.1萬人,研究生以上學歷2000餘人,高技能人才4萬人。入選“國千”人才1人,“3315計畫”人才團隊2個,市領軍和拔尖人才16人,首批“浙江工匠”、“港城工匠”10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5人,建成省級博士後工作站5家,市級博士後扶持站1家,全縣擁有創新團隊51家,企業專家工作站8家。

文化

2017年推出各類主題專欄30餘個,播發新聞稿件7000餘篇,開展現場直播活動17場,全年央視用稿40篇,浙江衛視用稿88篇,創歷年新高,寧波電視台1套用稿597篇,穩居全市第一;大力推進媒體融合,搭建“直播寧海”手機平台,全年上傳視頻 新聞5000餘條。 

衛生

2017年全縣醫療機構462家,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3.18人,每千人在崗護士3.32人,每千人床位3.69張;全縣醫療機構診療人次638.30萬,其中門急診人次622.48萬,出院人次6.76萬。孕產婦實現零死亡,嬰兒死亡率2.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1‰,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新增星級全科門診6家,星級中醫藥門診9家,星級健康 管理中心6家。 

體育

寧海 寧海
2017年制定出台了《寧海縣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實施方案》,啟動建設鄉鎮(街道)“1+5”體育社會組織網路全覆蓋,健身指導服務全覆蓋工程。開展 體育公益培訓班9期230人參加,進一步推動了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免費開發 工作。成功舉辦了“美麗寧海”台釣邀請賽暨浙江省釣魚積分賽、全國青年拳擊錦標賽、長三角木球錦標賽、寧海岔路山地越野賽、“體彩杯”寧海縣首屆市民運動會和縣第七屆縣直機關運動會等一系列賽事。舉重小將俞夢倩在泰國取得世界青少年舉重錦標賽冠軍,游泳小將陳懿在6月20-26日橫掃2017年中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6金,組隊參加寧波市青少年武術套路比賽獲得金牌數、團體總分雙第一。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本地戶籍人員參加養老 保障總數441999人,參保率達到89.0%;工傷保險218527人;生育保險114745人;職工醫保211069人;城鄉居民醫保422688人,本地戶籍參保率98%以上;失業保險123774人;累計發放社保卡65.42萬張。通過政銀合作為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與基本養老保險銜接 提供信貸支持,目前已有4萬多名被征地農民銜接到 基本養老保,新增5966人。

交通運輸

同三線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 鐵路縱貫縣境,34省道甬臨線是一級公路,和盛寧線、象西線組成陸路交通主骨架,縣城距寧波機揚64公里,離北侖港80公里。5000噸級強蛟碼頭投入使用,北通寧波、上海、大連,南達溫州、廈門、香港,水陸客貨周轉能力大大提高。甬台溫鐵路開通後,設有寧海火車站。
2017年,寧海縣公路總里程1623.64公里,公路密度88.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88公里,一級公路169.86公里,二級公路57.60公里,三級以下公路1345.30公里。
2017年末擁有各類營運 車輛2742輛,其中:營運客車943輛(長途班車49輛,計程車278輛,城區公車290輛,城鄉公交293輛,鎮域公交10輛,旅遊包車23輛);營運貨車1799輛(普通貨車1580輛,專用貨車202輛,危貨車17輛)。擁有船舶119艘,其中:沿海貨船105艘(萬噸以上6艘),沿海客滾船1艘,內河客船13艘。2017年全縣完成貨物運輸量1979.67萬噸,貨物周轉量115.29億噸公里,客運量208.1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19億人公里。

旅遊風景

寧海 寧海
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是一個人工採石形成,歷經800多年的石窟,已經發現大約30餘個洞窟群,共800多個洞窟。
伍山石窟分為一個主景區和兩個分景區。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不周神山、聰明山水、岳井洋景區和伍山度假區,將分別建成洞室園林觀光區、洞窟童話遊樂區、海灣鹽場觀光區以及賓館別墅度假區;道士岩和石蘭山這兩個分景區,將建 宗教、石 文化區和洞窟野營探險區。
野鶴湫景區
野鶴湫位於黃壇鎮西部,《徐霞客遊記》記載的梁皇山的北麓,距縣城15公里。
景區內自然景觀 豐富,有浙東地區最密集的瀑、潭群。18級飛瀑,36泓龍潭,或緩或急,或寬或窄,綿延數公里。
整個景區分為六個分景區:野鶴溪、閒雲溪、雲鶴坪、野豬頭、丁山等。  
梁皇山
寧海 寧海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位於寧海縣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鎮北部邊境。屬於南乾山。西接大門山,東連岵岫嶺、封山,南為大紅山。東、北與黃壇毗連。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明崇禎《寧海縣誌》作梁王山,載有:“舊傳梁太清(547-549)末,侯景作亂,陳霸先兵起,有王子避地於此,故名”,後改為梁皇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至此山。
前童古鎮
前童古鎮位於寧海縣城西南14千米處,是浙東地區保存至今的一座具有儒家 文化古韻的小鎮。 
浙東大峽谷
浙東大峽谷位於浙江省寧海縣境內,規劃總面積約16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30多平方公里;距寧波114公里,寧海縣城29公里;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岔路出口9公里,是一處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依託,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為內涵,以青山綠水、奇峰怪石、溪流飛瀑、原始森林和現代遊樂為特色的生態風景區。
南溪溫泉
中國三大著名 溫泉之一,它坐落在寧海縣城西北天明山幽谷中,距寧波市區76公里。南溪溫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環抱,據測定,這一帶地熱水不但蘊藏量大,水溫適中,且水質清澈透明,品位甚高,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人們浴後有肌膚滋潤,心境舒展之感。對各種皮膚病、關節炎以及神經、消化、心血管等方面疾病有明顯療效,南溪溫泉是華東地區少有的 旅遊、避暑、療養、度假、休閒勝地。

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縣城
國家 衛生縣城
中國古戲台文化之鄉
中國開游節城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中國首批文化休閒旅遊示範地
全國科技進步 先進
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名優特產

胡陳洋芋、岔路黑豬、望海茶、翠冠梨、紅陽獼猴桃、越溪跳魚、寧海白枇杷、寧海臍橙、水車蘿蔔、長街泥螺、岔路麥餅、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莧菅、臭菜心)、大佳何對蝦、西店牡蠣、寧海青蟹、鳧溪香魚、長街蟶子、寧海梅林雞、前童“三寶”(前童豆腐、前童香乾、前童空心腐) 

歷史文化

藝術

寧海 寧海
龍舞
寧海龍舞主要舞的是斷 尾巴龍,這些龍舞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如象山的“打結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這些龍舞大多已從過去的敬神、請神、娛神的祭祀活動,逐步轉變為被人們娛樂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斷尾巴龍出自寧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稱其為帽峰山龍,相傳這種龍舞始於南宋時期。此類龍舞的龍首尾至少9節,多至幾十節,各節裝有2米長的木棍,表演時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龍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門、打土樁、打十六樁等舞龍的基本動作外,還需另加四隻燈籠,組成男子群舞。表演時每節龍身各配1人執之,由掌“龍頭”者領舞,其餘皆隨勢 翻滾,以鑼鼓、喇叭伴奏。 
祭孔舞
據《鄞縣通志》記載清代樂舞有初獻舞宣平之舞一成,亞獻舞秩平之舞二成,終獻舞敘平之舞三成,樂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緒三十二年復改八佾則乃六十四人。”另據《敬上錄》第十冊記載:“天子親祀則備宮懸舞八佾,太學比古諸侯當軒懸而舞六佾,群庫比古卿大夫判懸而舞四佾,邑庫大夫比古特懸二佾。”(載自《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浙江卷·寧波分卷》)在寧波眾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寧海的祭孔 舞蹈最具特色。據《浙江民間舞蹈集成·寧波卷》載,寧海城關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內容為祭孔尊孔而外,還組織禮儀表演,場面 非常熱鬧。其演出活動可達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眾人邊樂邊舞;其道具有山雞羽、笙、橫笛、龍頭拐杖、兩盞九聯燈等;其表演者的服飾根據歷史上各朝穿戴,頗具特色,其伴奏曲調為絲弦鼓樂。當“祭孔”開始,表演者手執山雞毛或龍頭拐杖,隨樂揮舞,其順序是先舞九聯燈開場,再龍頭拐杖表演,後舞山雞毛集體 祭禮。相傳,此舞自宋代起便在寧海城鄉演出,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舉行一次。 
燈舞
寧海 寧海
燈舞在寧海城鄉流傳甚廣。其形式有馬燈舞、船燈舞、車燈舞等多種。這些燈舞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表演載歌載舞,內容多為表達浙東沿海人民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出海捕魚安全返航,吉祥如意的心愿。 
寧海平調
寧海平調,又稱“寧海本地班”,在寧海北部亦稱“調腔”,是浙東富有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在寧海、寧波、台州、舟山一帶。寧海平調唱腔、 表演非常有地方特色。唱腔以曲牌體為主,多為陰、陽兩聲結合。一般老生髮音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淨角較粗獷、雄壯,聲帶振幅大。演員一人前台唱,後場眾人幫唱,遇到較長拖腔時,往往會根據字韻,將句末一字割裂開來,按其音韻行腔。白口以寧海官話為準,聲音洪亮,聽起來很動聽。表演以耍牙絕活最精彩,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於口內,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為“絕活”,可與四川變臉媲美。此技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老藝人楊先達(藝名紅毛老生)所擅長。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藝人劉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時煙(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馬雙鞍”、“買菜吐紅”等,均有較高難度,也是寧海平調一大演技特色。寧海平調,是寧海縣的一個地方劇種,約始乾明而盛於清,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它的 唱腔。屬於調腔的一個支派、具有聲調高亢而婉約,一唱眾幫,鑼鼓助節,不託管弦的特點、其幫腔有混幫、清幫、全句幫、片斷幫、一字幫等多種形式。其語音,除小丑用蘇白外,基本用寧海方言、讀書音",故縣人又稱之為'本地班"、當時流行在寧海、象山、黃岩、溫嶺、臨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後到寧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帶作過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調一度停演。

方言

寧海縣境內通用寧海話。寧海話屬吳語,是吳語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間的過渡性方言。寧海話內部不一致,有比較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以西店話為代表,接近寧波話;中部以城關話為代表,是正統的寧海話;南部以桑洲話為代表,接近台州話。這種由北往南漸次變化的 方言 現象,多少跟境內的地理環境及過去的行政建置有關。

著名人物

寧海 寧海
葉夢鼎(1200—1279),字鎮之,號西澗,寧海東倉上宅人。南宋王朝右丞相兼樞密使。
胡三省(1230-1302),中國宋元之際史學家。字身之。寧波寧海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進士。歷任縣令、府學教授等職。 
方孝儒(1357--1402),方克勤之子,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遜志,時人稱"緱城先生。"又因在蜀任教時,蜀獻王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寧海人,人稱“浙江之蔡鍔”。辛亥革命浙江起義發起人,浙江光復後,曾任臨時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贈陸軍上將銜,1919年5月23日病逝,時任陸軍中將、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
潘天壽(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心阿蘭若主持、壽者。現代畫家、 教育家。
柔石(1902~1931),浙江寧海縣人。原名趙平復,作家,革命家。 
張明養 (1906--1991),研究員,浙江寧海清潭人。
192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系,曾任復旦大學教授、系主任,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編輯,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國內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民進第四至七屆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是第五、第六 、第七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對 國際政治問題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國際裁軍問題》、《國際政治講話》、《現代外交的基本知識》等。
應野平(1910—1990),浙江寧海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寧海人。號晏方,別署寶璧齋、愛竹廬。師從來楚生。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印社副社長兼鑑定與收藏研究室 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潘公凱,1947年1月24日出生於浙江寧海,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 主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等。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