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工委員會

國際電工委員會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於1906年,至2015年已有109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總部最初位於倫敦,1948年搬到了位於日內瓦的現總部處。1887-1900年召開的6次國際電工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電工標準化機構,以解決用電安全和電工產品標準化問題。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召開的國際電工會議上通過了關於建立永久性機構的決議。1906年6月,13個國家的代表集會倫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議事規則,正式成立了國際電工委員會。1947年作為一個電工部門併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76年又從ISO中分立出來。該委員會的目標是:有效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保證在全球範圍內優先並最大程度地使用其標準和合格評定計畫;評定並提高其標準所涉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為共同使用複雜系統創造條件;提高工業化進程的有效性;提高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

基本信息

機構信息

機構宗旨

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的宗旨是,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國際標準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成員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本國的標準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準。近20年來,IEC的工作領域和組織規模均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今天IEC成員國已從1960年的35個增加到60個。他們擁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電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領域已由單純研究電氣設備、電機的名詞術語和功率等問題擴展到電子、電力、微電子及其套用、通訊、視聽、機器人、信息技術、新型醫療器械核儀表等電工技術的各個方面。IEC標準已涉及了世界市場中的35%的產品,到本世紀末,這個數字可達50%。
IEC標準的權威性是世界公認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開一百多次國際標準會議,世界各國的近10萬名專家在參與IEC的標準制定、修訂工作。IEC現在有技術委員會(TC)97個;分技術委員會(SC)77個。IEC標準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個標準,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個國際標準。
我國1957年參加IEC,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現在是以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中國是IEC的95個技術委員會和80個分委員會的P成員。目前,我國是IEC理事局、執委會和合格評定局的成員。1990年和2002年我國在京分別承辦了IEC第54屆和第66屆年會。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75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理事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中國成為IEC常任理事國的決議。目前,IEC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

組織情況

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的理事會
目前有53個成員國,稱為IEC國家委員會,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作為其成員。每個成員國都是理事會成員,理事會會議一年一次,稱為IEC年會,輪流在各個成員國召開。執行委員會處理理事會交辦的事項。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75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理事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中國成為IEC常任理事國的決議。目前,IEC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
IEC的執委會(CA)
執委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分為A、B、D三個組,分別在不同領域同時處理標準制訂工作中的協調問題。IEC目前有95個技術委員會、80個分技術委員會。我國於1957年成為IEC的執委會成員。

相關委員

IEC與通信有關的技術委員會主要有:TC1名詞術語;TC3檔案編制和圖形號;TC12無線電通信;TC46通信和信號傳輸用電纜電線波導、RF連線器和附屬檔案;CISPR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TC77電器設備(包括網路)之間的電磁兼容性;TC92音頻、視頻和類似電子設備的安全;TC100音頻、視頻和多媒體系統與設備;TC102用於移動業務和衛星通信系統設備;TC103無線電通信的發射設備;JTC1/SC25信息技術設備的互連;JTC1/SC6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與通信。
IEC對於電磁兼容方面的國際標準化活動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承擔研究工作的主要是電磁兼容諮詢委員會(ACEC)、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CISPR)和TC77。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IEC擬在電磁兼容方面開展認證工作。

IEC與ISO

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與ISO的共同之處:它們使用共同的技術工作導則,遵循共同的工作程式。在信息技術方面ISO與IEC成立了聯合技術委員會(JTC1)負責制訂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國際標準,秘書處由美國標準學會(ANSI)擔任,它是ISO、IEC最大的技術委員會,其工作量幾乎是ISO、IEC的1/3,發布的國際標準也是1/3,且更新很快。該委員會經ISO、IEC理事會授權使用特殊的標準制訂程式,因此標準制訂周期短,出標準快,但標準的壽命也短,有的幾個月之內發布,過了幾個月又馬上開始修訂。這主要是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造成的。該委員會下設20多個分委員會,其制訂的最有名的OSI(開放系統互聯)標準,成為各計算機網路之間進行接口的權威技術,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IEC與ISO使用共同的情報中心,為各國及國際組織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相互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IEC與ISO最大的區別是工作模式的不同。ISO的工作模式是分散型的,技術工作主要由各國承擔的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管理,ISO中央秘書處負責協商,只有到了國際標準草案(DIS)階段ISO才予以介入。而IEC採取集中管理模式,即所有的檔案從一開始就由IEC中央辦公室負責管理。

宗旨

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國際標準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成員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本國的標準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準。近20年來,IEC的工作領域和組織規模均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今天IEC成員國已從1960年的35個增加到60個。他們擁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電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領域已由單純研究電氣設備、電機的名詞術語和功率等問題擴展到電子、電力、微電子及其套用、通訊、視聽、機器人、信息技術、新型醫療器械和儀表等電工技術的各個方面。IEC標準已涉及了世界市場中的35%的產品,到本世紀末,這個數字可達50%。

標準

IEC標準的權威性是世界公認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開一百多次國際標準會議,世界各國的近10萬名專家在參與IEC的標準制訂、修訂工作。IEC現在有技術委員會(TC)89個;分技術委員會(SC)107個。IEC標準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個標準,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個國際標準。

標準分類

簡介

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
截止到1990年底,IEC總共發布約2700個IEC標準。這些標準按專業分為以下8類:

第—類

(基礎標準):名詞術語、量值單位及其字母符號、圖形符號、線端標記、標準電壓、電流額定位和頻率、絕緣配合、絕緣結構、環境試驗、環境條件的分類、可靠性和維修性。

第二類

(原材料標準):電工儀器用工作液、絕緣材料、金屬材料電氣特性的測量方法、磁合金磁鋼、裸鋁導體。

第三類

(一般安全、安裝和操作標準):建築物、船上的戶外嚴酷條件下的電氣裝置、爆炸性氣體中的電器、工業機械中的電氣設備、外殼的保護、帶電作業工具、照明保護裝置、雷射設備。

第四類

(測量、控制和一般測試標準):電能測量和負載控制設備、電子技術和基本電量的測量設備、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核儀表、儀表用互感器、高壓試驗裝置和技術。

第五類

(電力的產生和利用標準):鏇轉電機、水輪機、汽輪機、電力變壓器、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容器、原電池和電池組、電力繼電器、短路電流、太陽光伏系統、電氣牽引設備、電焊、電熱設備、電汽車和卡車。

第六類

(電力的傳輸和分配標準):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電線、低壓熔斷器和高壓熔斷器、電涌放電器、電力系統的遙控、遙遠保護及通信設備、架空線。

第七類

電信和電子元件及組件標準):半導體器件和積體電路、印製電路、電容器和電阻器、微型熔斷器、電子管、繼電器、纖維光學、電纜、電線和波導、機電元件、壓電元件、磁性元件和鐵氧體材料。

第八類

(電信、電子系統和設備及信息技術標準):無線電通信、信息技術設備、數據處理設備和辦公機械的安全、音頻視頻系統的設備、醫用電氣設備、測量和控制系統用數字數據通信、遙控和遙護、電磁兼容性,無線電干擾的測量、限制和抑制;報警系統;導航儀表。

ANSI

ANSI是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5個常任理事成員之一,4個理事局成員之一,參加79%的ISO/TC的活動,參加89%的IEC/TC活動。ANSI是泛美技術標準委員會(COPANT)和太平洋地區標準會議(PASC)的成員。
ANSI成立於1918年,原名是美國工程標準委員會(AmericanEngineeringStandardsCommittee;AESC),1928年改名為美國標準協會(AmericanStandardsAssociation;ASA),1966年改名為美國標準學會(AmericaStandardsInstitute;USASI),1969年正式改為現名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ANSI)。

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英語簡稱。其全稱是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或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ed。ISO一來源於希臘語“ISOS”,即“EQUAL”——平等之意。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係。中國是ISO的正式成員,代表中國的組織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tandardiz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簡稱SAC)。

貿易組織機構

貿易組織主要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個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開發中國家,尤其是最不已開發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