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縣

天台縣

天台(音tāi)縣,位於浙江省東中部,台州市北部,東連寧海、三門兩縣,西接磐安縣,南鄰仙居縣與臨海市,北界新昌縣。總面積1432.1平方公里。縣境屬浙東丘陵山區,山丘占82.3%,耕地占13.7%,溪流山塘占4%。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氣候宜人。水資源年平均總量12.37億立方米,水質良好。礦藏有金、銀、銅、鉛、鋅等20種。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名揚海內外,“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是唐代,詩人李白對天台山的嚮往和讚美。以李白為首的300多位詩人,沿著運河,經過曹娥江,由剡溪溯流而上,直抵天台山主峰華頂,留下了1000多首優美詩篇天台山詩僧寒山子隱居地,唐詩之路目的地,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五百羅漢應真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源地,休閒養生目的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濟公故里,養生福地。主要景點:龍穿峽風景區,華頂國家森林公園,瓊台仙谷,石樑飛瀑,赤城山,桐柏宮,國清寺,寒山湖,天湖景區,濟公故居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天台縣天台縣
天台位於浙江省東中部,悠久的歷史,神秀的山水,豐富的資源,興盛的文化,孕育了眾多傑出人物:唐代畫家項容,善畫山水,人稱其畫“有墨而無筆”,堪與大畫家吳道子媲美;五代畫家鍾隱,善畫鳥獸,作品為南唐後主李煜所鍾愛,珍藏皇宮;宋代軍事家賈涉,運籌帷幄,英勇抗金,光復大片河山;元代隱逸詩人曹文晦著《新山稿》,字字珍璣,其詩被編入《元人百家》;明代史學家徐一夔,纂《大明集禮》《大明日曆》,受明太祖尊崇;政治家夏塤夏鍭龐泮等,皆以清廉、梗直著稱於世;清代方誌學家齊召南撰《水道提綱》,溯源竟委,是繼酈道元《水經注》後的一部地理學巨著,旅行家齊周華《名山藏副本》,足跡遍歷宇內,人稱其“可與徐霞客並擅勝場”。近代文人更盛,魚類學家王以康,經濟學家袁賢能,數學家陳藎民,文學家陸蠡、許傑等,分別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方面,作出了貢獻。

通訊設施先進,全縣實現了電話程控化,開通了國內國際直撥和明傳,無線尋呼和行動電話網路基本覆蓋全縣各鄉鎮,天台廣電IP寬頻網和天台電信IP寬頻網相繼在2001年9月與11月開通。目前,全縣國際網際網路用戶已達千戶。郵電通訊事業朝著高層次、立體化通訊網路的方向發展。

天台是浙江省木珠工藝品出口商品基地,也是全國木珠製品的最大生產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在整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省融資服務中心首個縣級融資服務平台落戶天台

天台榮獲“2013中國休閒小城”稱號。

歷史沿革

天台縣因天台山而得名,位於浙江省東部、台州地區西北部。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北界新昌,東西長54.7公里,南北寬33.5公里。天台縣歷史悠久,境內山巒重疊,溪流縱橫,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區縣,既是人文薈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天台縣天台縣

天台地處浙東丘陵南部,山地占縣總面積82.3%,俗稱“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天台山脈大雷山脈蜿蜒縣境南北;始豐溪橫貫東西,形成一封閉式的三角形盆地,稱天台盆地,縣城即位於該盆地的中心地區。天台臨近東海,緯度較低,受季風影響較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季溫暖,夏季炎熱。

三國吳大帝黃武至黃龍三年(222~231年)之間,從會稽郡章安縣分置始平縣,此為天台建縣之始。太平二年(257年)改屬臨海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始豐縣。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在縣南分設出樂安縣(今仙居縣)。南北朝齊時改始豐縣為始平縣,梁時改屬赤城郡,陳時復名始豐縣,仍屬臨海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並始豐入臨海縣,屬處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屬永嘉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臨海復置始豐縣,屬海州,761年改名唐興,屬台州。

五代時屬吳越國,曾名唐興、天台、始豐、台興,均屬台州。公元960年,又改台興為天台,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歸宋,天台亦歸宋,屬台州。

元代,天台屬江浙行省浙東道台州路。明代屬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清襲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制存道制,天台改屬會稽道。1932年以後基本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天台縣絕大部分時期屬台州專區,其中有幾年劃歸寧波專區。現屬台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天台縣屬台州專區。1954年台州專區撤銷,天台縣改屬寧波專區。1957年台州專區恢復,天台縣復屬之。1958年台州專區再次撤銷,天台縣又屬寧波專區。1962年台州專區又設,天台縣仍屬之。1970年台州專區改名為台州地區,1994年,天台縣屬台州市.

轄區

2013年,天台縣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13個社區、2個居民區、597個行政村。

人口情況

常住人口

天台縣常住人口為38.28萬人,同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0.72萬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44萬人。

家庭戶人口

天台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4.4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6.76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4人。

性別構成

天台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9.19萬人,占50.13%;女性人口為19.09萬人,占49.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54。

年齡構成

天台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23萬人,占18.89%;15-59歲人口為23.79萬人,占62.16%;60歲及以上人口為7.26萬人,占18.9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97萬人,占12.99%。

教育程度

天台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21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4.84萬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13.32萬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12.95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城鄉構成

天台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9.39萬人,占50.6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89萬人,占49.35%。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8.27萬人,鄉村人口減少了10.72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23.35個百分點。

地理氣候

天台縣位於浙江省東部、台州市的西北部,因天台山而得名。地處東徑120°41'24"~121°15'46",北緯28°57'02"~29°20'39"。東連寧海縣、三門縣,南鄰臨海市、仙居縣,西接磐安縣,北界新昌縣。東西長54.7公里,南北寬3

天台縣天台縣
3.5公里,總面積1421平方公里。縣城距省會杭州223公里,至寧波市141公里。天台總面積1432.09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縣之一。全縣轄12個鄉(鎮),3個街道,總人口52萬,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始豐新城。天台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適中,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6.8℃,降雨量1320mm,適宜多種作物生長。縣地處台州、寧波紹興金華等四地區的交接地帶,國、省道和縣、鄉公路縱橫交錯,“上三線”(上虞至三門)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天台縣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降水豐富、熱量充足的氣候特徵。又因四周山體環繞,中間低平,小區域氣候特徵顯著,帶有一定的盆地氣候色彩。

春季始於3月28日,終於5月27日,計61天。氣溫呈波浪式回升,南北氣流交替加劇,低氣壓及鋒面活動頻繁。因此,降水增多,風向多變,常出現連續低溫陰雨天氣。有時冷暖空氣交替激盪,形成拉鋸局面,天氣陰晴不定,故有“春天孩子臉,一天變三變”之說。夏季始於5月28日,終於9月27日,計123天。東南海洋來的溫度高、濕度大的暖濕氣流增強,與還有一定勢力的北方冷空氣相遇,形成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隨著冷空氣的進一步衰退與活動位置的北上,我縣盛夏時期在一致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午後有局部雷陣雨外,以晴、熱、少雨為主,常出現伏旱。7—9月受熱帶風暴(包括颱風)影響,常出現狂風暴雨。秋季:始於9月28日,終於11月27日,計61天。暖濕的氣流開始衰退,常有小股冷空氣侵襲,鋒面活動開始增多,常形成陰雨天氣,即農曆俗稱的“八月烏”。中秋以後,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加強,又受長江下游小高壓影響,天氣穩定,秋高氣爽,有“十月小陽春”之說。冬季,始於11月28日,終於翌年3月27日,計120天。多晴朗寒冷天氣。遇有強冷空氣影響,會引起劇烈的降溫,並伴有大風大雪冰凍天氣

自然資源

天台山脈由縣西向東北蜿蜒,西南綿亘大雷山脈,形成四面環山中部較為平坦的丘陵盆地。東部最高的蒼山頂海拔1113米,北部華頂山海拔1110米。始豐溪兩岸河谷平原海拔50-120米。天台盆地呈三角形,低山和丘陵占全縣總面積81%,河谷平原和台地占19%。溪流分屬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珠游溪5個水系。始豐溪貫穿天台盆地,全長132.7公里(境內長68.5公里),流域面積1610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111.54平方公里)。境內支流

40多條,其中三茅溪主流長26.5公里,流域面積157.5平方公里;蒼山溪主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土壤有5個土類,10個亞類,37個土屬,95個土種。其中紅壤類占全縣土地總面積61.7%。森林覆蓋率56.3%。域內行政區劃變更頻繁。1949年設6區56鄉。1958年全縣設7個區級人民公社。1970年設7區1鎮32個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人民公社改稱鄉人民政府。後經撤區擴鎮並鄉,目前全縣設3個街道7個鎮5個鄉。

天台縣距省城杭州市223公里,到寧波141公里,至椒江110公里。縣界總長310.15公里。其中與新昌縣接邊的縣界長79.53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25.65%;與寧海縣接壤的邊界長54.17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17.47%;與三門縣交界的縣界長19.4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6.26%;與臨海市接邊的縣界長58.8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18.96%;與仙居毗鄰的縣界長25.66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8.27%;與磐安相鄰的縣界長72.52公里,占縣界總長度的23.38%。

工業經濟

1997年天台縣共有工業企業2531家,工業總產值28.7億元。從1998年起,企業產權制度進行了徹底改革,全縣工業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了具有集群優勢、區域塊狀經濟特色明顯的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現代工業雛型。經過短短8年的發展,到2008年全縣共有工業企業352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7億元,全社會工業出口交貨值達33.7億元。全縣已形成以工藝品機電、橡膠塑膠、產業用布、醫藥化工、飲料酒等六大行業為支柱的產業格局,並相繼獲得了“中國過濾布名城”、“中國汽車用品生產基地”稱號,“中國(天台)橡膠工業城”正在積極申報中。

工藝品行業

天台縣天台縣
工藝品行業是天台三大傳統產業之一,全縣工藝品企業大部分集聚在坦頭鎮一帶,頗具區域特色,1990年該鎮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09億元,成為台州市第一個外貿出口億元鎮。2005年共有1429家生產企業,工業總產值25.9億元,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在各個支柱行業中居第一。

機電行業

。以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行業龍頭的機電工業注重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2005年431家企業創造了24.3億元工業產值,其中36家規模上企業的工業產值達到13.4億元,占到規模上工業產值的21.5%。行業中多家企業為銀輪公司提供配套產品,增強了產業鏈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對其他行業起到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橡膠塑膠行業。現有463家企業,2005年工業產值21.5億元。企業主要集中在洪疇鎮和三合鎮,市場意識強,外銷起步早,出口份額大,有較大的國外市場。38家規模企業積極轉變原先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推行現代化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檔次,真正實現龍頭帶動作用。

用布行業

天台縣平橋鎮的產業用布生產歷史悠久,行業地域優勢獨特,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過濾材料生產基地。被浙江省列為“九五”期間重點扶持和建設的十大紡織基地之一。2005年,工業總產值13.6億元,40多個品種的產品遠銷國內外,其中,機織過濾布產品占國內市場70%多的份額。

醫藥化工行業

。創新理念引導著整個行業的發展,2005年天台縣醫化行業24家企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並逐漸實現向生物醫藥產業成功轉型。天皇藥業公司套用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出組培苗,鐵皮石斛人工繁育及鐵皮楓斗晶系列中藥製劑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天台藥業採用生物酶進行醯胺水解生產7-氨基去乙醯氧甲基,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黴菌氧化物,其項目獲得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銀象公司到2005年底,乳酸鏈球菌素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5%,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70%,成為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行業的百強企業和世界乳酸鏈球菌素的生產大戶。

飲料酒行業

此行業儘管企業家數只有12家,但台州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引進項目就落戶行業中的浙江石樑酒業有限公司。合資後的紅石樑集團已成為全球“低度淡爽型”啤酒技術研發中心、全球最大的低度啤酒生產基地、全球十大品牌之一貝克啤酒亞太區唯一生產基地,將近6億資產的大企業佐證了整個行業的實力。

在“開放立縣、產業強縣、城市興縣、生態名縣”四大戰略指引下,牢固樹立工業至高無上的思想,走精品工業之路,湧現出了浙江紅石樑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浙江銀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備獨特核心競爭力、科技含量高、上規模、上檔次的工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國家級項目15個,省級項目30個,省級技術中心4個。2005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17家,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達到34家。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天台縣將繼續創造優質高效的發展環境,使天台越來越成為投資者的創業天堂。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來天台洽談貿易,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文化科教

科技發展

天台縣科技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積極圍繞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套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一系列科技發展思路的實施,科技工作基礎逐漸加強,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事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2000年度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200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2000年度和2004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縣。

教育發展

2004年,天台教育以爭創省教育強縣為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全國、省市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最佳化資源配置,推進素質教育,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全縣現有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32159人;職業高中6所,在校生7136人;國中30所,在校生20340人;國小97所,在校生3568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71人;幼稚園(班)137所,在園幼兒11098人(其中社會力量辦普高3所、職高4所、國中1所、普通國小1所、幼稚園(班)114所)。公辦教職員工5265人,社會力量辦教職工877人。

衛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天台縣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至2005年,已初步構建起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監測報告體系;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基本健全,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分別通過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和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全縣現有衛技人員1419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62人,中級職稱378人,全縣每千人醫生數達到1.56人;甲乙類傳染病總發病率控制在100/10萬以內,為全市最低;孕產婦死亡率連續兩年保持零記錄;人們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75.9歲,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地方文化

方言

天台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台州片。

生活習俗

飲食

天台縣飲食天台縣飲食
主食以稻米為主,薯類、麥類、玉米、豆類為輔。舊時山區濱海部分貧瘠地區,以薯絲為主,今為稻米,薯絲成為城鎮居民調劑口味食品。一日三餐,乾稀因地因時而異。立夏至中秋,農事繁忙,加一餐點心,稱“接力”。菜餚,稱“下飯”或“菜蔬”,沿海多海產,山區多山貨,平原兼有山海之味。喜食蔬菜與海鮮乾制、醃製品,鹹菜為常食佐菜。臭莧菜梗汁燉豆腐為特味佐菜。宴請,舊俗有“六碗”、“八碗”等規格,不足其數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規格較高者有海參席、魚翅席、燕窩席等,菜餚多至二十多盤。

風味食品以米粉類、麥粉類為主。有水浸糕、米麵、豆面、豬肉麥餅、光餅、魚面、豆腐圓、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團、烏飯麻糍、漾糕、灰青糕、重陽糕、糯米圓、麥餅筒、粽子、餛飩,與各地類同。

糕點以凍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具特色。每年春節家家製作。臨海、天台、仙居的“羊腳蹄”,以麥粉加糖成形烤制,形似羊蹄,別有風味。酒類,以黃酒為主,以陳為佳,故又稱“老酒”。白酒,俗稱“燒酒”、“糟燒”。以楊梅浸燒酒,稱“楊梅燒”,消暑解乏,城鄉興行。
服飾
服裝、鞋帽、髮型等,舊時男子漢式對襟外衣,圓領,搭襻紐扣。女子漢式右側開襟外衣,窄袖。內衣用套衫或雙襟。男女外褲,腰頭另出,便於系扎。鄉紳士子與店家商人,戴瓜皮帽,穿長衫。民國時期,女興旗袍,男興禮帽,知識階層興中山裝。小兒穿戴,以虎帽、肚兜最具特色。50年代後通行中山裝(男)、列寧裝(女)、軍便裝。50年代,軍用式綠色膠鞋風行,稱“解放鞋”。後塑膠鞋、皮鞋等普及。80年代盛行茄克衫、運動服、西裝。所穿鞋襪,舊時為布鞋布襪;民國時期漸行紗襪,皮鞋、運動膠鞋等開始傳入;旅遊鞋繼起,皮鞋日趨高檔。紗襪為尼龍襪替代。青年婦女夏日流行長筒絲襪。

所用布料,舊時棉紗土布居多,常以藍白紗線為經緯,質厚耐磨。夏衣喜用土織苧麻夏布,或以生絹為底料,單面塗以栲膠,稱“栲絹”。外衣顏色,以藍和黑藍居多,一般由染坊染制,也有家庭自染者。鄉間少女喜紅綠相間。民國時興“士林藍”,印花布也逐漸風行。今則皮、棉、絲、毛、化纖諸般衣料,日趨高檔,種種花色,任意選擇。
勞動者於勞作時以腰巾為防護布。婦女入廚所系者稱“攔腰”、“飯攔”。孕婦居家、出門必系,以為能辟邪保胎。山民、工匠、長工,系雙開疊式腰布,形如小裙,便於蹲伏、步行,稱“圍裙”。今“攔腰”尚在使用,其餘已少見。

漁民栲汁衣衫,以棉布浸栲汁染制,色深褐,耐鹹鹼。大襟左衽,便於海上右手操作。攏褲大襠寬腿,直襠處綴襉如網,褲下擺及腰腿側斜兜處喜以龍鳳蟲鳥花草等圖案裝飾。今已漸少見。

清時男蓄辮,女纏足,辛亥革命後廢止。少女垂辮,婦女梳髮髻,後漸行剪髮。溫嶺縣石塘一帶漁區中老年婦女仍有梳髻者,髻式美觀多樣。50年代後,中青年婦女流行齊耳短髮或垂肩雙辮。80年代風行燙髮,青年女子也有興披髮、馬尾辮、蜈蚣辮。城鎮漸有老年染髮。

舊時雨天穿“木船”、箬殼鞋,戴箬帽,穿蓑衣或用紙傘、油布傘;富戶穿牛皮釘靴或油靴。民國後漸興橡膠雨鞋,稱“套鞋”。80年代後,摺疊傘、尼龍雨衣、膠布雨衣等興起,紙傘、油布傘等絕跡,蓑衣在農村尚可見。
居住
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山區偶有單戶獨屋散處。不少村落按宗族組織,一村一族或一村數族。漁村和人口較多的集鎮,聚族現象不十分明顯。村落總體大多朝南向陽。村落命名,除按宗姓外,往往依據山名、岙名、溪河、渡口、山嶺、塘堤、地勢、山形及橋樑、古塔、寺廟等建築命名,或以當地歷史名人和土特產命名。

民舍一般朝南或東南,利於採光通風,有“朝南屋,兒孫福”之諺。也有忌正南者,以正南為神廟所向,住宅宜朝向微偏。傳統住宅格局,富戶多取院堂式,前庭後園,環以圍牆,入門為庭升階為堂,正中為堂屋,兩側為居室,一般不開大窗,稱“明廳暗房”。民國時期漸有玻璃窗。天井稱“道地”或“門堂”。也有數戶成一院落的。樓屋一般取畚斗樓式,垂檐出桷,樓後不開窗。樓後開窗者稱“四面樓”。最具特色者為“五鳳樓”,兩廂鳳翼,檐牙高翹。農家大多為平屋或矮樓。就地取材,多數木結構。山區常以泥土壘打成牆,或以塊石、卵石砌牆。平原多磚牆或片石牆。沿海及深山區多茅屋,稱“茅廠”。溫嶺平原一度興以石為材,四牆、間隔、地面、樓面,乃至樑柱、房頂,均以石板、石條建築。70年代前期,農村推廣“大寨屋”,集資或生產隊出資,一字橫排,前後數行,每戶一樓一底。80年代城鄉新建住宅,多鋼筋水泥磚木混合結構,有陽台、專用灶間、衛生間者漸多,並向多層發展。城鎮公寓樓房,由機關、企事業單位興建,或由房產公司開發出售,成套組合,一戶一套。

居家器物,有特色者,多竹製品。如躺椅、靠背椅、飯籃、竹籮等。今家具多成套木製,崇尚現代流行款式。塑膠器物已普遍進入尋常人家。

民間工藝

天台工藝美術要數“三雕”最為出名。

天台山木雕,與佛教文化相結合,形成佛像雕刻、佛具製造、棕製品、木珠製品、竹製品等具有相當規模的工藝美術產業。唐代天台山開元寺僧人思托所製作的鑒真和尚坐像,成為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為日本國寶。天台山中華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觀音像成為故宮博物院國家珍藏。

天台石雕因材施藝,形象逼真,雕刻精細,層次豐富。石雕藝人以刀代筆,以石作紙,用不同粗細,不同曲度的線條,圓潤流暢的刀法,用淺浮雕手法,使佛像產生出虛實相生,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雖未著色,卻能產生多層次變化。

玻璃雕塑始於20世紀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創辦天台山藝苑,又開拓風格獨具的玻璃雕刻工藝,採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畫的黑白對比情趣,藉助現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體層次和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於一爐,使玻璃刻花藝術推陳出新,豐富了玻璃造型語言,題材擴大至鳥獸、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個方面。金全才使玻璃工藝向大型室內裝飾陳設發展,作品進入首都人民大會堂浙江廳、北京第11屆亞運會游泳館等大雅之堂。

文化遺產

2006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濟公傳說”、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濟公傳說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11Ⅰ-11。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遺產編號:Ⅷ-53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2014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劉阮傳說,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

地方特產

茶葉

天台山是中國最早產茶地之一,漢末高道葛玄在華頂峰施種,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天台山雲霧茶得雲霧滋潤,以香淳、汁濃著稱,品質特佳,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漿"。唐、宋時日僧最澄、榮西將天台山茶籽、茶藝傳至日本,天台山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天台山茶道表演團曾出訪日本等國傳播茶文化,並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榮獲"茶藝精深"的獎牌。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萬畝,為中國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種豐富,產量較大的有茄子、甜椒、黃瓜、西紅柿等,產品暢銷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並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水果

天台的果品資源十分豐富,產量較大的有柑橘、桃、梨、楊梅、青梅、葡萄枇杷、柿等品種。其中本地早柑橘,別名天台蜜橘,1949年前就已名揚上海。

山珍

天台多山地丘陵,衍生著品種繁多、數量較大的山珍,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食物。其中蕨菜、菌類、獼猴桃、板栗、竹筍等數量較大。

藥材

天台山有上千種中藥材,尤以白朮茯苓石斛和被稱為長生不老藥的"天台烏藥"聞名。萬畝中藥材基地已逐步開發形成。

風景名勝

天台縣天台縣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南朝陳太建七年(575),高僧智顗(音以)率徒入山,在佛隴山南建草庵說法,先後22年,創佛教天台宗,傳至日本、朝鮮。國清寺成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宋時,高道司馬承禎和邑人張伯端先後居山隱修,桐柏宮成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大洞天。天台又是山水畫家項容、高僧道濟(濟公)、植物學家陳詠、文史學者徐一夔、旅遊文學家齊周華、史地學家齊召南的故鄉,名詩人寒山子的隱居地。石樑雪瀑、華頂歸雲、桃源春曉。

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2000年被評為首批全國AAAA級旅遊區。以古、幽、清、奇為特色的天台山,風景區面積為187.1平方公里,根據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劃分為13個景區。

各景天然成趣,別具一格、各擅其勝,美不勝收。主要景區有千年古剎的國清講寺、天下奇觀的石樑飛瀑、避暑勝地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里的赤城山、人間仙境的瓊台仙谷、休閒天堂的天湖景區、樓台亭閣的濟公故居、風韻獨特的龍穿峽景區等。天台山秀麗的山水,令無數文人騷客為其傾倒。

東晉文學家孫綽在擲地有聲的游天台山賦中描繪道:“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唐代詩仙李白也曾高吟“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的嚮往之情,並在天台山結廬居住,現留有太白讀書堂的舊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上天台山,寫下二篇遊記,赫然標於《徐霞客遊記》篇首。王羲之、謝靈運、孟浩然、朱熹、陸游、康有為、郭沫若等名士碩儒都在天台山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天台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有九大仙草之首、輕身延年的“鐵皮楓斛”,有譽為長生不老的天台山“烏藥”,有仙道食糧“黃精”,名揚四海的“筍笳”,有脆嫩透明的“豆腐皮”等。天台山雲霧茶、天台山蜜桔、小紅毛花生更是久負盛名。
天台景區如下:瓊台仙谷,龍穿峽風景區,石樑飛瀑,赤城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桐柏宮,國清寺,寒山湖,九遮秀谷,天台山中華佛教城,天湖景區,濟公故居,方廣寺,桃源春曉,寒岩,明岩古寺,紫凝山,螺溪釣艇等。

旅遊發展

天台山是佛道名山,寺廟林立,高僧雲集。世博期間推出的“參禪國清寺、問道桐柏宮——天台山世博逍遙之旅”特色旅遊線路,有高僧為你舉行祈福聖典,誦經說法;有高道為你指點迷律。
天台山養生體驗之旅
天台山是養生名山,擁有獨特的養生資源,世界上第一部養生著作《悟真篇》就出自天台山。好山、好水、好空氣為養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鐵皮石斛、烏藥、黃精等各種仙草,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養生保健食品。“天台山養生體驗之旅”,請高僧傳授佛教養生經典,請高道傳授道家健康養生大法,在神山秀水中品嘗天台山長生不老之藥。
天台山農家體驗之旅
天台山鄉村旅遊得到快速發展,已有10個鄉鎮開辦農家樂60家,床位近千張,“住山里人家、游田園風光、賞民俗文化、品農家風味”已成為天台山重要的旅遊線路。

著名人物

項容、道濟(濟公)、陳詠徐一夔齊周華齊召南寒山子賈似道陸蠡曹天風俞斌

城市榮譽

中國首個縣級旅遊日 中國人均支出百強縣(市) 2013中國十大休閒小城 中國商標百強縣
中國過濾布名城 中國汽車用品生產基地 中國(天台)橡膠工業城 中國名茶之鄉
中國烏藥之鄉 中國佛教十大名山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 中國圍棋之鄉
中國首個“素食之鄉” 國家級生態縣 網路消費全國百強縣(2013)

友好城市

韓國全羅南道和順郡、日本國栃木縣岩舟町、日本國岩手縣平泉町、美國伊利諾州莫頓市。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