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面貌

工業:2004年,全年工業實現總產值62800萬元,銷售收入58505萬元,利稅5274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239萬元,其中列統企業產值9895萬元,銷售收入9780萬元,利稅883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712萬元。全年引進資金2650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3個。2005年,全鎮將緊緊圍繞“工業經濟突破年”、“財政增收年”的總體思路,把工業經濟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04年工業經濟目標是實現總產值81600萬元,銷售收入78400萬元,利潤2170萬元,稅金4420萬元,工業增加值15100萬元,其中列統企業產值13780萬元,銷售收入13700萬元,利潤420萬元,稅金660萬元。全年引進資金3000萬元。工業技改投入4200萬元。“514”工程所涉特色產業銷售6000萬元,入庫稅金80萬元,其中列統企業銷售4000萬元,入庫稅金61.5萬元。
財政收入:2004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 295萬元,國、地稅均超額完成區下達的任務。2004年將強化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努力使財政收入達到189萬元,其中國稅90萬元,地稅95萬元,契稅4萬元。
社會事業

文體教育衛生:經過教育布局調整後,平橋鎮現有完小4所,教學點8個,平橋鎮國小升學率、鞏固率、國中畢業率均達100%。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文化設施得到完善,文化市場整頓有序。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5%,切實解決了部分農民就醫的實際困難。公益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的改善了平橋的面貌,為平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土特產品
平橋豆腐為淮揚菜系中的著名佳肴。1984年以來,先後有美國、前蘇聯、日本、韓國的遊客來此品嘗平橋豆腐。平橋大糕,是平橋得月樓的拿手傑作,與平橋豆腐齊名省內外,曾獲得省優良產品。
珍聞古蹟
平橋鎮鼎盛繁華時期,“南庵到北庵,相距三里三”。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都曾在這裡寫詩撰文,留下大量的珍聞勝跡。如今的平橋建成了與古運河相平行的平橋文化長廊,把九洞境內的潘勛墓、居委會的東聖寺、革命烈士紀念碑、迎龍亭、千年古鎮坊等連成一線,成為平橋文化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平橋“笑人會”,是平橋民眾文化生活的一大亮點,中央、省、市、區等多家新聞媒體都對此作過專題報導。
重慶市武隆縣平橋鎮

歷史沿革:很久以前,平橋場在烏楊樹葦子壩,傳說中的三步走過巷洞橋就在此處,為順治年間陳堯勤修復,取名平橋。平橋在明末清初被戰亂燒毀後,由於當時經濟蕭條,再沒有在此新建廟宇,設店經商的,平橋逐漸萎縮,及至清朝道光年間,有個叫李百順的先生在烏楊樹下面(現在的鎮所在地),修建了幾間鋪子開鋪做店。以後逐漸延伸了更多的鋪子,生意也比以前好得多,原街基的街民也逐漸搬到下面來了。這樣再叫平橋不恰當,於是大家提議另改街名,可是經過大家多次研究也沒有改成。據說當時有個大人路過此處,大家便向他請教。他問是誰先到這裡開店,大家都說是李百順,於是就改名為百順場,也蘊含著有百花齊放的意思。平橋改為百順場後,鄧成舉為首的以募化籌資的形式修建了平橋忠義橋,這橋解決了來往客商趕場踩水的困難,同時又用建橋剩下的架橋木材修建了兩個廟宇(文武兩廟:水口廟是明朝所建,關廟作為當時的米糧市場交易場所。歷代以來平橋都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醫療的交流活動中心。民國時期設過總團,民國二十四年被取消,改為涪陵五區百順鎮辦事處;民國三十一年武隆縣改為政治局時,平橋仍是鎮公所;一九四九年解放後,平橋設立了鄉公所;一九五九年增設平橋區公所。
地理地貌:平橋鎮地形以山區深丘地形為主,東有彈子山,西有尖山子。海拔在200-1390米之間,大部分位於800米以下的低山區,最高仰天灣海拔1392米。境內中、西、北部有烏楊溪、大溪河經過,其流域為全鎮主要農業區;鎮內地下礦藏、森林資源豐富,土壤類型較為複雜,立體氣候明顯。

特色產業:2007年農業特色產業化穩步推進,生豬產業穩中求進,全鎮共培育養豬大戶11戶,發展優質種母豬446頭,年存欄生豬1.7萬頭,年出欄商品豬4.6萬頭,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生豬生產大鎮;蠶桑產業穩步發展,緊緊抓住國家商務部東桑西移的機遇,因地制宜,狠抓了在地桑園的管理和轉包工作,新發展優質良桑800畝,培育在地桑7212畝,發蠶種2177張,產繭12.3萬公斤,占計畫任務的107%,實現收入191.9萬元,蠶桑生產位居全縣第一。
浙江省天台縣平橋鎮

平橋鎮是中國最大的產業用布集散地,2002年被國家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過濾布名城”稱號。工業產品涉及產業用布、家具、衛浴、機電、醫化、旅遊用品等行業。3萬畝綠色農業綜合開發園區以優質水果、花卉苗木、優質蔬菜稻米為主導產業,並已初具規模。山區以種植茭頭、藥材為主,其中“紫凝”牌茭頭主要出口日本,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稱號。2003年平橋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8億元,工商稅收312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50元。
平橋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2000年、2001年分別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2003年被評為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被台州市委市政府評為2003年度台州市開拓農村市場工作先進單位、市林業產業建設(花卉苗木)先進集體,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鎮;連續5年被評為天台縣鄉鎮(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集體。
展望未來,平橋鎮黨委政府信心倍增,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現代化小城市和天台“西花園”為總目標,按照“強工業、優農業、活三產、美環境、穩局面”的發展思路,通過優班子,強核心;優學習,強責任;優作風,強服務;優機制,強管理;優結構,強實力,全力打造“產業、城市、信用、和諧”的新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