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校本部由 北京理工大學

基本概況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是教育部出台現代遠程教育審批制要求後,首批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的北京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深圳校外學習中心。批准文號:粵教規[2004]141號。

主要任務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是將北京理工大學的教育、科技、文化資源與深圳的經濟、文化、市場緊密結合產生效益的橋樑;是北京理工大學在深圳開展人才培養、科技開發、成果轉化、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體平台;多年來,招收現代遠程學歷教育專、本科學生2865人,畢業生896人。為深圳市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被北京理工大學評為十佳學習中心。

校訓 校風

北京理工大學原校訓為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2010年8月26日,為了迎接70周年校慶,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在廣泛徵求全校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基礎上,確定了學校的新校訓。這就是“德以明理,學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達到以探索客觀真理作為己任之境界;學以精工,是指治學嚴謹,實現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之理想。這一校訓既是建校70年來我校幾代師生員工崇德尚行、學術報國的真實寫照,又是新的歷史時期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訓由歐陽中石先生所題,並懸掛於中心教學樓入口處。8月26日同時確定學校的校風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學風為“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徐特立老院長)。

校徽 校歌

校徽

校徽周圍標明了由趙朴初先生題字的“北京理工大學”中文字型及英文翻譯。
校徽中心的標誌以“培養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時表現青青校園的人文氣息。標誌根植於中國教育的傳統文化,整體造型為頂天立地的大樹形,以“樹人”表達教育的理念,同時寓意棟樑之材。
發展國防科技是學校的使命,也是學校的特色,發展國防科技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和平。標誌最下方是勇猛的鷹,展翅高飛,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恆的追求 。
標誌以大樹和白鴿為顯形,標誌主色為綠色,突出表現學校的人文氣息,而沖天白鴿的昂揚氣勢,象徵學校不斷進取,不斷發展。
標誌下方的寶塔山延河大橋以及1940的字樣,表示北京理工大學源自1940年由中國共產黨延安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的根在陝西延安。

校歌

北京理工大學校歌《延河情》原為李功達詞,樊昕曲。其後歌詞稍作修改,由呂遠重新譜4/4拍曲,新校歌相對較為強勁。而原6/8拍的優美校歌鏇律則改用新詞,成為校園文化宣傳的一首歌曲。
目前歌詞如下:
清清的延河水 撫育我茁壯成長
悠悠的歲月長 磨練我意志如鋼
團結勤奮 為祖國和平播撒希望
求實創新 為中華富強造就棟樑
前進 向前進
北京理工大學振起騰飛的翅膀
前進 向前進
北京理工大學的未來充滿希望

學校歸屬沿革

1949年8月,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遷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為重工業建設和發展服務。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指定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國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學成為我國第一所國防院校,歸屬國防科委領導。主要以飛彈坦克為核心發展國防科技。
1969年,北京工業學院劃歸第五機械部(又稱兵器工業部)。
1987年,兵器工業部與機械工業部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學校劃歸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領導。
1988年,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與電子工業部合併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學校劃歸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1年,從原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分離成立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學校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2年,經中央指定,成為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之一,學校的黨委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直接任命,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
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改制為兵器工業集團,同時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立,北京理工大學劃歸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管理,成為國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共建高校。
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撤銷,部分職能併入新成立的工業與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學劃歸工業與信息化部

地理位置

北京理工大學校本部由中關村校區和良鄉校區組成,學校占地4342畝(含中關村校區1063畝,西山實驗區251畝,秦皇島分校28畝,良鄉校區3000畝),建築面積11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超過21億元,校圖書館各類藏書超過300萬冊。另有北京西山實驗區、房山分校(高職教育)、秦皇島分校(民族預科教育)、珠海學院等。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地處北京市中心地帶(三環以內),交通便利,毗鄰國家圖書館中關村科技園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辦學優勢。中關村校區占地1063畝,基礎設施完善,擁有一塊國家級體育場(同時用來舉辦中甲足球聯賽)以及占地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國內一流的體育館(2008年北京奧運會排球比賽場館)。
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衛星城東,距天安門廣場約30公里,距中關村校區約35公里,京廣鐵路京石高速公路東側,北京西南六環路以內,占地面積202.97公頃(3000餘畝)。良鄉校區是校本部的一部分,現在承擔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基礎教育階段(大一,大二以及部分大三)的教學任務。
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實驗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冷泉東路16號,毗鄰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風景優美,遠離城市喧囂。西山實驗區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分校改建而來。為擴大辦學規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資源,學校將校本部西側的實驗區遷建至原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學房山分校坐落於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東接良鄉衛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 ,西臨燕山石化工業區,南與燕化星城毗鄰,北靠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院,占地60餘畝。"十一五"規劃中的學校建設高標準的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樓、餐廳等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標準環形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及活動遊藝區一應俱全。校園建築具有歐式風格,莊重典雅,清新怡人。
北京理工大學秦皇島分校建於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校址地處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北戴河海濱,向東、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達渤海之濱。秦皇島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個國家級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培養基地之一。目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7所全國重點大學培養一年制民族預科生,招生規模每年500餘人。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ZHUHAI CAMPU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於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學校。珠海學院以北京理工大學作為辦學主體,是北京理工大學辦學理念和辦學資源的延伸和擴展,是北京理工大學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學校坐落在美麗的珠江三角洲珠海唐家灣,占地面積5000畝。學院依山傍海,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廣珠城際鐵路和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從學校的東北兩側通過。校園內2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漣漪,自然綠化和人工綠化環境達校區總面積80%以上,松林、相思林、荔枝林、竹林成片分布,淺潭碧水點綴其中,寧靜、典雅,是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院設定

北京理工大學設有材料學院、宇航學院、機電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光電學院、信息與電子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化工與環境學院、生命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等19個專業學院和基礎教育學院,47個系,43個研究所(中心),覆蓋10個學科門類,並建有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西山分校和秦皇島分校以及珠海學院。

學科建設與科研

作為國務院首批批准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97個,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4個國防特色學科,3個一級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4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1個本科專業; 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個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室、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教學基地, 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另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理工大學擁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創新平台(I 類)三個,平台數居國防科工委(現工業與信息化部)屬高校第一名,並擁有科技創新平台(II 類)兩個,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建有化學物理、信息科學、車輛、智慧型機器人、生命科學等5個學科特區。全校有各類學生4031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926人(包括本專科學生14548人,碩士生7600人,博士生5000人,留學生281人),成人、夜大、函授學生6909人,遠程教育學生11477人。多 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始終堅持獨立辦學,辦精品大學的方針,2003年度,學校學科精品度名列全國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8個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相同學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國家人事部組織的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中,我校參評博士後流動站“兵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排名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名列第4。近年來,學校黨委解放思想、探索創新,以激情進取、科學發展的昂揚鬥志大力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先後高質量、高水平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優秀工程評估”、“黨建創優工程評估”、“辦學水平提升工程評估”,並多次獲評“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已成為國防科技工業重大領軍人才培養和國防武器裝備研製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有較高國際聲譽、生機勃勃、發展後勁強的高水平大學。當前,學校正進一步凝練70年辦學經驗,樹立“引領之雄心、育才之恆心、報國之決心”,一切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一切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出發,一切從奉獻偉大祖國出發,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突出國防科技辦學特色,著力打造優秀的北理工文化,努力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學”的宏偉建設目標挺進!

重點學科

學校擁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創新平台(I類)三個,平台數居國防科工委屬高校第一名,並擁有科技創新平台(II類)兩個,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建有化學物理、信息科學、車輛、智慧型機器人、生命科學等5個學科特區。2003年度,學校學科精品度名列全國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8個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相同學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國家人事部組織的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參評博士後流動站“兵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排名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名列第4。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4個)
兵器科學與技術
光學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機械工程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5個)
物理電子學
套用化學
工程力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20個)
套用化學
飛行器設計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國民經濟動員
機械電子工程
車輛工程
工程力學
光學工程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材料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
物理電子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科研實力

學校現有教職工3500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含1名兩院院士和7名雙聘院士),全國教學名師4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500名,博士生導師445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7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人,“長江學者”2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61人。
學校每年承擔科研項目超過1000項,科研經費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如2008年、2009年科技總經費連續突破10億元,穩居全國高校前列。我校牽頭研製的仿人機器人“匯童”和我校機械與車輛學院完成的純電動汽車設計和研製,被評選選為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十一五”以來,學校已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4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作為參加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在60周年國慶閱兵的30個裝備方陣中,學校參與了22種裝備的設計和研製。

院士名錄

姓名 所在單位 學科 評聘年份 備註
1 王越信息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1991,1994 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 徐更光機電學院 力學1994年 工程院院士
3 毛二可信息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4 周立偉光電學院 光學工程1999年 工程院院士
5 朵英賢機電學院 兵器科學與技術1999年 工程院院士
6 胡海岩宇航學院 一般力學2007年 科學院院士
7 汪順亭信息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8 才鴻年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
9 馬志明理學院 數學1995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0 王哲榮機車學院 機械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1 江龍理學院 化學2001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2 李京文管理學院 經濟學2001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3 董海山化工學院 有機合成、炸藥工藝2003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4 張玉奎生命學院 化學2003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5 葛墨林理學院 物理學2003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機電工程與控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車輛傳動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顏色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阻燃材料研究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電工電子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國防科工委重點實驗室

車輛動力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多元信息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先進加工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自動控制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清潔車輛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環境科學與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智慧型信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複雜系統的智慧型控制與決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光學基礎實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位和國防定位

國家對著名大學的定位—— 985工程首批重點共建協定對各大學的定位及契約撥款額:
1、“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18億 (教育部撥款)
2、“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南京大學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學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浙江大學14億 (7億+7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11月8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學9億 (6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9月11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學10億 (3億+3億+4億) (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 2000年9月23日

治學精神 開放辦學

學校按照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堅持對外開放,深化改革,與時俱進!
學校始終秉承延安精神與延安自然科學院以來的辦學傳統,堅持國防學科專業和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是我國國防高級科技人才培養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譽為“培養國防高級人才的搖籃”。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擔任學校的主要領導。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院士,雷達技術專家王小謨院士,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等著名科學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重大工程項目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等。
學校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以智養德、以德養才、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育人方針和“學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教學為先,教學以質量為重”的教育教學思想;按照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目標要求,確立了“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進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推行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在提高教學質量、造就高素質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畢業生也因專業知識紮實、實踐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學校堅持以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發展需要為導向,曾研製和創造了多個新中國第一:195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電視發射接收裝置,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視第一頻道使用權;1958年,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天象儀,同年還研製出我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並發射成功;1959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輛輕型坦克,並裝備軍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和我國第一台20公里遠程照相機,並先後裝備軍隊。“十五”以來,學校科研工作積極為國家戰略服務,按照“強化基礎,提高能力,軍民結合,跨越發展”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在許多優勢領域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計畫任務。經過長期的奮鬥和積累,學校在空間自適應光學、智慧型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優勢。
在長期發展歷程中積澱了優良的辦學傳統、教育思想觀念和校園文化。經過多年發展完善和總結凝練,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為核心的特色精神文化體系。以此為基礎,學校致力於培養志向高遠、學術精深、體魄強健、心境恬美,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學校黨委解放思想、探索創新,以激情進取、科學發展的昂揚鬥志大力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先後高質量、高水平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優秀工程評估”、“黨建創優工程評估”、“辦學水平提升工程評估”,並多次獲評“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已成為國防科技工業重大領軍人才培養和國防武器裝備研製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有較高國際聲譽、生機勃勃、發展後勁強的高水平大學。

歷任領導

現任領導

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王越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郭大成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現任校長:胡海岩中科院院士、教授

歷任書記

劉一鶚1953.11--1954.03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宗鳳鳴1954.03--1956.06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魏思文1956.06--1962.12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第一書記
魏思文 1962.12--1967.10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賈克1973.11--1975.08 北京工業學院臨時領導小組組長
1975.08--1978.02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蘇謙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馮佩之1982.07--1983.07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田運1984.09--1987.01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談天民1987.08--1988.04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1988.04--1996.06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焦文俊1996.06--2008.02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郭大成 2008.02--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歷任校(院)長

李富春1939.05--1940.12 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自然科學院院長
徐特立1941.01--1943.11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陳康白1943.11--1944.06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李強1944.06--1945.11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劉再生1948.09--1948.11 華北大學工學院院長
魏思文1954.05--1966.07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蘇謙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謝簃1982.07--1984.09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朱鶴孫1984.09--1988.05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1988.05--1993.02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王越1993.02--1999.07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匡鏡明1999.07--2007.08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胡海岩2007.08--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特別說明

由於軍工背景,學校在改革開放前長期對外保密。對外無校牌無地址,郵政採用編號信箱。因此許多北京人對北理工也一無所知。文革結束後,學校開始加掛校牌,開放地址,並開始外派留學生。1988年4月2日,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因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承擔著大量高、新、尖端國防科研任務,很多獲獎科研成果不公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在民間特別是武書連等盈利性質的“排行榜”中的評估,但是北京理工大學在歷次國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處於前十所之列,這是中國政府對北京理工大學實力的肯定,也是北京理工大學嚴謹治學、不爭名奪利、默默奉獻精神的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