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棘魚

腔棘魚

腔棘魚coelacanth,總鰭魚目(Crossopterygii)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近緣但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Rhipidistia)的種類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在某些分類系統中,腔棘魚和扇鰭魚均被認為隸屬總鰭亞綱(Crossopterygii)內之不同目。腔棘魚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腔棘魚(Coelacanthus)化石發現於二疊紀末期(2.95億年前)到白堊紀早期(1.44億年前)。腔棘魚屬與其他同類魚一樣,骨化程度較低,表現出脫離早期淡水環境而轉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趨向。腔棘魚長期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卻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網捕到一條現生種類——矛尾魚(Latimeria chalumnae)。在懸賞徵集之下,1952年在葛摩(Comoros)群島捕得第二尾(命名為Malania anjouanae,可能與矛尾魚是同一種)。以後又在這一地區捕到另外幾尾。後來發現,這類魚已早為島民所熟悉,其肉鹽醃曬乾後可吃,粗鱗用作研磨料。

基本信息

物種學史

很古老的魚種,可追溯到4.0億年,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腔棘魚,於1938年重新發現。

1938年的一天,在南非東倫敦附近的海面上,一艘拖網漁船捕獲到一條奇特的魚。這是一條長約兩米左右、泛著青光的大魚,魚鱗像鎧甲一樣布滿全身,尖尖的魚頭顯得異常堅硬,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胸部和腹部各長著兩隻與其它魚類比起來既肥大又粗壯的魚翅,看上去就像野獸的四肢一樣。遺憾的是,漁民們對這條樣子奇特的魚並沒有給予特殊的“照顧”,而是將它和別的捕撈物混在一起運回港口,堆放在碼頭上。

此時,在東倫敦博物館工作的拉迪瑪女士正巧路過碼頭,當她看到這條魚時,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她對從未見過的還長著“四肢”的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從挎包里取出筆記本將這條魚的形狀畫了下來。回到家裡,拉迪瑪女士找出了所有關於魚類的藏書,但無論是有關這條魚的名稱、圖鑑及說明等一概沒有查到。她又來到了圖書館,希望能找出答案來,可翻遍了館藏的所有專業書籍和魚類圖鑑,竟然沒有找到有關這條魚的一點線索。一無所獲的結果,更激發了拉迪瑪女士要搞清這條魚的來龍去脈的決心。於是,她給南非著名的魚類學家史密斯教授發出了一封信,還附上了自己畫的草圖,向教授請教。

腔棘魚腔棘魚

當收到信的史密斯教授看到那張魚的草圖時,竟然失聲驚叫起來:“這不是腔棘魚嗎,這是古生物腔棘魚呀!可它已經絕跡幾千萬年了,難道還有存活下來的?這太不可思議了!”教授立刻給拉迪瑪女士發去了電報:這種魚很像是古生物腔棘魚,我馬上去你處,請務必妥善保管好那條魚。發完電報,激動不已的教授立即駕駛著汽車向東倫敦飛馳而去。

難怪拉迪瑪女士查遍了所有資料也沒有找出結果來呢,原來,這種樣子奇特的魚叫做腔棘魚,在三億年前曾經繁盛一時,可當它在從海洋動物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程中,不知什麼原因,已經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而且在幾千萬年前就已經絕跡了。人們今天對腔棘魚的了解都是從化石上得到的,並且相信:腔棘魚已經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

當史密斯教授風塵僕僕地趕來時,眼前的景象令教授大失所望: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些魚骨頭、肥大的魚翅和仍然泛著青光的魚鱗——接到教授的電報後,拉迪瑪女士飛也似地向碼頭奔去,遺憾的是,無知的漁民們已經把那條魚吃掉了。

剛才還是興高采烈的史密斯教授,現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五百多公里長途跋涉的疲勞也一下子涌了上來。雖然骨頭、魚鱗、魚翅保存了下來,對研究腔棘魚有一些幫助,可卻失去了完整的研究對象啊!教授肯定了這條魚就是過去只能在化石上見到的腔棘魚。他認為至少有一條魚還存活著,因為僅僅一條魚經過數千萬年的變遷而存活下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才能存活至今。可其它的腔棘魚又在哪裡呢?

史密斯教授馬上印製了大量的傳單,上面配有腔棘魚的圖象,並用英語、法語、葡萄牙語寫著:“如有發現此魚者獎勵100英鎊”,在非洲的大西洋,印度洋沿岸廣為散發。教授自己也乘上漁船親自尋找,向漁民們調查和宣傳。雖經千辛萬苦、想方設法,但依然沒有見到腔棘魚的蹤影。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全世界都捲入了戰爭的鏇渦,尋找腔棘魚的事情也被人們漸漸地淡忘了。而史密斯教授並沒有忘記,更沒有灰心,當漫長的戰爭剛剛結束,他馬上又開始了尋找腔棘魚的工作。

又經過了多年的苦苦搜尋,仍未發現腔棘魚的線索。這時,已是1952年的12月了。那么,史密斯教授為什麼這樣不遺餘力地尋找腔棘魚呢?我們知道,陸地上的動物都是從海洋里進化來的,像魚那樣的沒有四肢的水生動物在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程中,已經生出了四肢卻又返回到海洋里生活,科學家們將這種水生動物稱作“腔棘魚”。如果我們將在海洋中生活的魚類向陸地動物進化的經歷比做青蛙成長的過程的話,那么腔棘魚恰好相當於生出四肢的蝌蚪。史密斯教授認為:找到了腔棘魚,很可能就找到了打開生物進化之迷大門的鑰匙。

腔棘魚腔棘魚

難道腔棘魚真的已經滅絕了?而當時發現的那一條就是唯一的一條了?就在教授近乎於絕望之時,一封來自遠方的電報送到了他的面前:“我們捕到了像是腔棘魚的魚,盼望您的到來。”電報是葛摩群島的漁民發來的。驚喜萬分的教授趕忙向南非政府求助,乘坐著軍用飛機向葛摩群島飛去。千真萬確,這就是教授夢寐以求的腔棘魚:這條身長一米五十公分、體重五十八公斤的“活化石”被注射了福馬林後又用鹽醃了起來,正在等待著教授的到來。

晚上,仍沉浸在激動和喜悅中的史密斯教授將裝著腔棘魚的箱子擺在自己的床邊----經過了漫長的十四年的苦苦尋找,今天終於有了結果,夙願已償的教授感慨萬千,一夜未眠……

基本介紹

腔棘魚腔棘魚

中文學名:腔棘魚

中文別名:空棘魚

英文名:Coelacanth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Sauropsida

目:魚目

科:魚科

屬:魚屬

種:腔棘魚

分布:南非努加西加島和努賜瓦尼島

形態特徵

腔棘魚腔棘魚

現代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故名。體型大於多數化石種。是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顏色鮮艷,易於區分。

棲息環境

腔棘魚腔棘魚

腔棘魚生活在11000米深的海底。眾所周知,人類入海比登天還要難。首先是巨大的壓力:水深每增加10米,壓力就要增加1個大氣壓。腔棘魚不把食餌嚼碎就吞下,在吞食時,上下顎骨細而尖銳的齒列可以把食餌緊緊鉤住。此外,使它的嘴可以大大張開的關節長在頭蓋骨內。腦也在頭蓋骨內,這些構造都跟其他的魚類有所不同。在11000米深的海底,壓力將高達1100個大氣壓,別說人的血肉之軀,就是普通的鋼鐵構件也會被壓得粉碎。還有海底的惡劣環境:黑暗、寒冷!太陽光進入海中很快被吸收。10米處的光能只及海洋表面的18%,100米深處則只有1%了。光線稀少,熱量自然難留,水下的寒冷、黑暗可想而知。然而,腔棘魚通常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底,並把自己隱藏在海底礁石的洞穴里。在惡劣的海底世界裡,它們以生存為目標,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學會與壓力共處,在自己創造的歷史裡痛並快樂地生存著,超乎想像地存在了4億年!

腔棘魚的分布範圍很廣,但從1億中前開始衰退,到7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它的蹤跡便從地球上消失了,僅僅留下了化石。

腔棘魚腔棘魚

這是世界上現今存活當中的最古老魚類,在1930年代被漁民捕獲兩條之前,都以為這種魚已經滅絕了。科學家本來也認為腔棘魚只生活在非洲東部,但是,1997年,在印尼的蘇拉威西島(西里伯斯島)發現了另一種近緣種 Latimeria menadoensis。2007年5月16日桑給巴爾(Zanzibar,又譯占吉巴)位於東非坦尚尼亞東部一個島上的印度洋沿海城市,漁夫捕獲一條腔棘魚(Coelacanth),這條腔棘魚在一家瀕海餐館的魚池記憶體活了十七個小時。法國、日本和印尼科學家已解剖了腔棘魚,接下來還打算對它進行基因分析。

由於這條魚是在靠近沙灘、水深只有一百零五米的地方捕獲,因此科學家接下來要研究的是,印尼腔棘魚的棲息水域是否比非洲腔棘魚的還要淺。

種群現狀

矛尾魚矛尾魚

在1938年以前,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腔棘魚早在6000萬年前便已經滅絕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發現了活著的腔棘魚。

腔棘魚腔棘魚

所謂腔棘魚,人們認為它第一次出現是在3.5億年前的泥盆紀,曾經昌盛一時,分布在許多地方。腔棘魚又稱“空棘魚”,英文名(coelacanths),由於脊柱中空而得名。由於科學家在白堊紀之後的地層中找不到它的蹤影,因此認為這個登入英雄已經告別了世間,全部滅絕了。在1938年,接近聖誕佳節的某一天,在非洲南部的葛摩群島附近,南非的博物館員

瑪羅麗·考特內-拉蒂莫(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在巡視漁民捕的魚時發現的,而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此魚被推測是在約3.5億年前出現,6500萬年前即已絕滅的總鰭類(有穗邊鰭的同類)中的一種腔棘魚。總鰭魚類不但能呼吸空氣,而且能使用鰭來當作腳走路,這是魚類向兩棲類進化的重要證據。在距今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腔棘魚的祖先憑藉強壯的鰭,爬上了陸地。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其中的一支越來越適應陸地生活,成為真正的四足動物;而另一支在陸地上屢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並在海洋中尋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與陸地徹底告別了。

保護級別

腔棘魚腔棘魚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一名漁民日前捕到了一隻腔棘魚。這種魚是恐龍時代的一種遠古魚類,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

科學家說:“腔棘魚一旦離開它們生活的水域只能存活兩個小時左右。然而,被漁民捕撈上來的這隻腔棘魚卻存活了17個小時。”

在1938年以前,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腔棘魚早在8000萬年前便已經滅絕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發現了活著的腔棘魚。從此,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生物分類導航

生物是有生命的個體。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海洋深處。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
植物瀕臨滅絕物種自然生物海洋生物
生物分類樹已滅絕生物虛構生物生物理論
生物名稱生理物種史前生物
生物界水生生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動物分類導航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
寵物鳥類珊瑚昆蟲
兩棲動物雜交動物爬行動物節肢動物
哺乳動物水生動物十足目動物珍稀瀕危動物

自然界十大動植物活化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對於所謂的活化石,“如果沒壞就不要去修”這句諺語可能再適合它們不過了。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它們得以生存下來並且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它們是非常獨特的植物和動物,成功尋找到一個適於自己生存的生態位並安家落戶和繁衍生息。在這些活化石中間,有我們熟悉的海百合鴨嘴獸 ,也有相貌醜陋的惡魔鯊 和名字怪異的猴迷樹
猴迷樹| 馬尾[植物]| 海百合| 鸚鵡螺 | 馬蹄蟹 | 腔棘魚 | 加布林鯊 | 大蜥蜴 | 麝雉 | 鴨嘴獸

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排行榜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在2008年12月,對自然界中的堪稱活化石的動物進行了盤點,迄今只發現兩條的皺鰓鯊、金色的“火星”螞蟻等古老物種均上榜。這些物種歷經數百萬年進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也許,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縱然人類滅亡了,這些活化石仍會存在下去。

紫蛙| 侏羅紀蝦| 三眼甲蟲| 天鵝絨蟲| 鱷魚| 鴨嘴獸| 鸚鵡螺| | 火星螞蟻| 腔棘魚| 口蝦蛄| 皺鰓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