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兩河流域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來到了這裡。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們建立的。屬於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阿摩列伊人)、亞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流域的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頁。其中巴比倫人的成就最大,因此,兩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地理位置
兩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希臘文,意為“兩河之間”,現伊拉克境內)。北接亞美尼亞高原,南臨波斯灣,東與西伊朗山脈為界,西與敘利亞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新月沃土是指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兩河流域的定期泛濫,使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適於農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約旦河、敘利亞、兩河流域,由於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所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這一大片的土地稱為“新月沃土”。新月沃土上有三條主要河流,約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共約40~50萬平方公里。
發展過程
米索不達亞文明發端自蘇美爾文明。公元前4500年左右,農業灌溉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興起,不久,城市開始出現。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文字誕生。隨後蘇美爾城邦國家形成。在之後的2000多年時間了,巴比倫人和亞述人通過軍事征服、經濟擴張、文化交流等手段不斷發展並傳播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公元前9-6世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達到鼎盛。公元前332年,隨著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進入希臘化時代。
米索不達亞文明的核心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敘利亞地區。中東其他地區與古代米索不達亞文明自古就有密切接觸,在土耳其、埃及等地區還發展出獨立的古代文明,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長期交流並相互影響。在幾千年的發展和積澱過程中,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深刻影響著後來的猶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臘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阿拉伯文明。
文化
楔形文字
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類文化寶庫中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他們很早就有了文字,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雖然始終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類早期文字中,它是發展得比較完備的一種。
公元前3100年左右,人們用一種形狀更簡單的文字取代了繪畫文字。 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種文字型系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因為它是由用蘆葦做成的帶有三角形筆尖的筆在軟泥板上壓刻,形成一頭粗、一頭細的筆劃,好像是楔子或釘子,所以稱為楔形字或釘頭字。楔形字在不同時代書寫不同的語言,並傳播到周圍的民族。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臥。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劃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準確含義”只能根據上 下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型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型系更難以掌握。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型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文學
兩河流域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諺語、神話和史詩。蘇美爾人豐富的諺語有少數被記錄在泥板文書上,其中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風氣。比如:窮人死掉比活著強”,“想吃肉就沒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來,兒子是父親的靠山,兒媳是公公的剋星”。有的是生活經驗的深刻總結:“鞋子是人們的眼睛,行路增長人的見識”等等。
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特別引起後人的興趣。人們發現,基督教《聖經·舊約》中的一些故事的淵源在古代兩河流域。如有一首敘述神創造世界故事的詩歌與《聖經》的創世故事十分相象,都說神在第六天創造了人,第七天安息。《聖經》中講蛇引誘亞當、夏娃偷食禁果,兩河流域的神話也講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誘而犯罪。
建築
巴比倫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設,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築物以拱頂石柱支撐著,台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天文曆法
古代兩河流域的天文曆法知識直接影響了歐洲的天文學。蘇美爾人按照月亮的盈虧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同時設閏月調整陰曆陽曆之間的差別。到公元前7世紀,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並以他命名這一天,其順序是:
星期日(太陽神)
星期一(月神)
星期二(火星神)
星期三(水星神)
星期四(木星神)
星期五(金星神)
星期六(土星神)
直到今天,歐洲各國每周7天仍以這7星命名。不過,當時的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準確的。
技術
技術有:輪、鋸、皮革、鐲子、錘子、鞍、釘子、大頭針、指環、鏟子、釜、刀、長矛、箭、劍、膠、匕首、袋子、頭盔、船、盔甲、箭桶、劍鞘、靴子、拖鞋、叉和釀酒。
蘇美爾人有三種不同的船:
1.皮船是由蘆葦和動物皮製的
2.帆船使用瀝青來防止水滲入
3.木船有時用人力或畜力拉
律法
公元前1750年漢莫拉比法典。這部刻在石碑上的法典仍然原封未動的保存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中。石碑頂端是矗立於太陽神,同時也是公正之神沙瑪什面前的國王。法典的詳細內容就位於圖畫的下面。
法律條款涵蓋了,侵犯他人和財產;關於土地,貿易,費用,服務和家庭的糾紛;其中某些處罰條款以現代的標準看來都是過於苛刻的,但是整部法典則描繪了一幅井然有序的社會圖景。人們按照承認的法律標準去生活,所有市民都置於法律的保護之下。
數學
蘇美爾
蘇美爾人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巴比倫
古代巴比倫人是具有高度計算技巧的計算家,其計算程式是藉助乘法表、倒數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數表來實現的。巴比倫人書寫數字的方法,更值得我們注意。他們引入了以60為基底的位值制(60進制),希臘人、歐洲人在16世紀亦將這系統運用於數學計算和天文學計算中,直至現在60進制仍被套用於角度、時間等記錄上。
巴比倫人有豐富的代數知識,許多泥書板中載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問題,他們解二次方程的過程與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們還討論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個未知量的線性方程組問題。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間的一塊泥板上(普林頓322號),記錄了一個數表,經研究發現其中有兩組數分別是邊長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斜邊邊長和一個直角邊邊長,由此推出另一個直角邊邊長,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數解。
巴比倫的幾何學與實際測量是有密切的聯繫。他們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對應邊成比例的知識,會計算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簡單立體體積。我們把圓周分為360等分,也應歸功於古代巴比倫人。巴比倫幾何學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的代數性質。例如,涉及平行於直角三角形一條邊的橫截線問題引出了二次方程;討論棱椎的平頭截體的體積時出現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倫的數學成就在早期文明中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但積累的知識僅僅是觀察和經驗的結果,還缺乏理論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