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然而,在太陽系裡根本找不到260天繞太陽一周的行星。如果真有這樣一顆行星的話,它應該位於金星和地球之間。巧的是人們在金星和地球之間的空間裡發現了一條隕石帶,闖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大多數來自於這條隕石帶。所以人們推測,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的確存在過一顆周期為260天的行星,有人稱它為力星,也有人直接稱它為瑪雅星。據推測,這顆星曾出現過高度的文明社會,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顆星爆炸了,爆炸後的碎片形成了一條隕石帶。在這顆星爆炸之前,它的居民有計畫地移居在其它星球上,有一部分人移居地球,給地球帶來了文明,他們就是瑪雅人。
被撞毀的瑪雅星
在人們賴以生存和棲身的太陽系內,其千古不解之謎可謂多穎,隨便舉向幾個例子:為什麼在九大行星中間,在原本“應該”有一顆行星的地方,卻有成千上萬顆小行星?為什麼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東自轉,唯獨金星是反方向?為什麼木星和土星的好幾個公轉方向,與其他衛星相比也都是“背道而馳”呢?為什麼天王星“躺”在軌道上繞太陽轉?為什麼從木星到海王星4顆大星星都比較大,唯獨那最遠的冥王星卻又“突然”那么小呢?冥王星不僅是大行星中最小的一個,與類木行星的大衛星相比,連前五名都排不上,至多只能排“老六”,這又是為什麼呢?太陽系天體存在的疑難問題還有不少,就太陽系整體而言,這些問題之間應該是有關聯的。所以儘管以上各大懸案已涉及到半數以上的太行星,但我個人卻認為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來歷不明的大行星“闖”進太陽系,它一路“橫衝直撞”並最終撞毀了瑪雅星,同時自身亦四分五裂。
“提丟斯——波得”定則
早在1772年,德國天文學家波得在他編寫的《星空研究指南》一書中,總結並發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國物理學教授提丟斯提出的一條關於行星距離的定則。
定則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取得0,3,6,12,24,48,96.....這么一個數列,每個數字加上4再用10來除,就得出了各行星到太陽實際距離的近似值。
如: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0+4)÷10=0.4(天文單位)
金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4)÷10=0.7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6+4)÷10=1.0
火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2+4)÷10=1.6
照此下去,下一個行星的距離應該是:(24+4)÷10=2.8
可是這個距離處沒有行星,也沒有任何別的天體。波得相信,“造物主”不會有意在這個地方留下一片空白;提丟斯認為,也許是火星的一顆還沒有發現的衛星在這個位置上的。但不管怎么說,提丟斯----波得定則在“2.8“處出現了間斷。
木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2
土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0
定則給出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比較起來,是否相符合呢?請看:
行星 | 定則給出的數據 | 實際到日距離 |
水星 | 0.4 | 0.387 |
金星 | 0.7 | 0.723 |
地球 | 1.0 | 1.000 |
火星 | 1.6 | 1.524 |
? | 2.8 | |
木星 | 5.2 | 5.203 |
土星 | 10.0 | 9.554 |
(單位:天文單位)
你看,定則算出來的那些數值與行星距離多么相近擬啊!
於是大家開始相信,“2.8”那個地方應該有顆大行星來補上。波得為此向其他天文家家人呼呈,希望共同組織起來尋找這顆“丟失”了的行星。
一些熱以後 天文學家便立刻回響號召開始了搜尋,好幾年過去了,毫無結果。但正當大家有點灰心準備放棄這種漫 無邊際的搜尋工作時,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耳於無意中發現了太陽系的第7大行星----天王星。使人驚訝的是,天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9.2天文單位,苦用提丟丟斯----波得定則一算,得出的結果是:(192+4)/10=19.6
這個定則數值與實際距離符合得好極了。這一下子,定則的地位陡然高漲,幾乎是所有的人對它都篤信無疑,而且完全相信,在“2.8”缺的們置上,一定存在一顆大行星,只是方法不得當,所以才一直沒有找到它。
可是,很快10多年又過去了,還是杳無音信。
直到1801年初,一個驚人的訊息才從義大利西西里島傳出,那裡的一處偏僻天文台的台長皮亞齊在一次常規觀測時,發現了一顆新天體。經過計算,它的距離是2.77天文單位,與“2.8”極為近似。新天體被認為就是那顆好多人在拚命尋找而一直沒找到的天體,並被命名為“穀神星”。
接著,穀神星的直徑被測定了出來,是700多千米(後經重新測定為1020千米),這可把大家弄湖塗了,怎么不是大個子行星,而是小個子行星呢?但令人震驚的事情還在後頭呢。第二年,即1802年3月,德國醫生奧伯斯又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發現了一顆行星---智神星。除了略小之外,智神星在好些方面與穀神星相差不多,距離則基本一致,接著人們又發現了第三顆----婚神星和第四顆----灶神星。
到最後,前前後後發現並已登記在案的小行星總數竟已達4000多顆(據估計總數最後會達到150萬顆),它們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一個特定區域裡,鄧所謂的“小行星帶”,該帶的中心位置正好符合提丟斯----波得定則給出的數據。為什麼大行星變成了150萬顆小行星?當時便有人猜測:是不是因某種人們暫時無法知曉的原因,存在的大行星爆炸了?後來,1846年和1930年,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後被發現,這兩次發現對提丟斯----波得定則來說,都是挫折。請比較它們的定則數值與實際距離。
定則數值實際距離
海王星(384+4)÷10=30.2
冥王星(768+4)÷10=39.6
那么,提丟斯----波得定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問題引起眾多科學家曠日持久的爭論,同時對於行星大爆炸的機制是什麼,究竟是一種什麼能量竟能使一顆大行星產生四分五裂的大爆炸,定則也完全無法說清。
最終,“提丟斯---波得”定則連同“2.8“處行星大爆炸之謎,也一起成為了一兩百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世紀之謎。
歷史底蘊
地球年在瑪雅人殘存的四
部珍貴文獻中,有一部是記述瑪雅人天文曆法的。通過科學家的破譯,我們知道瑪雅人有三種曆法,即地球年、金星年和卓爾金年。他們分別是:地球年365天,金星年224.7天,卓爾金年260天。現在我們都知道瑪雅人的地球年和金星年算得都十分準確,這兩顆星都已在太陽系中找到,並且我們人類已對金星開始研究和探測,人造衛星早已成功拍回了金星全貌圖。唯獨卓爾金年使科學家們大傷腦筋——它到底代表著什麼?
為了解開這個奇怪的曆法之謎,曾有許多科學家苦思冥想,的確這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如果說是反映我們地球某一個時期的自轉情況,可根據我們現代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地球自轉的速度從未加快,恰恰相反,現在自轉的速度反而在減慢,每過一百年就減慢0.001秒。因而地球絕不會在—年裡自轉260圈。這就說明卓爾金年決不是地球自轉的實際情況。莫非卓爾金年是瑪雅人的宗教紀年法,這個每年由13個月組成,每月20天,全年260天的曆法是用來占卜凶吉的,或者是表明婦女妊娠的日期?然而根據科學家推測,又否定了以上兩點。
又有科學家提出卓爾金年應該和地球年、金星年同樣也是計算一個星球的運轉周期,可在我們太陽系裡又找不到這顆星體。據推測如果這顆星存在的話,他將處於地球和金星之間,令人驚奇的是,科學家們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了一條隕石帶,所以很多人認為,在十分古遠的年代,太陽系確實存在著一顆每年自轉260圈的星體,一些熱衷於外星人和UFO的學者們乾脆把這條隕石帶稱“瑪雅星”。
這些學者們是這樣解釋的:在數億年前,瑪雅星上曾擁有高度的文明社會,他們的文明已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文明,後來因為宇宙的變化及星體內部的熱量膨脹,這顆星體爆炸了。它上面的部分居民倉促期間帶著少許的科技知識移到地球上來,給地球帶來了繁榮。後來,由於地球上的火山爆發、慧星撞擊、大洪水,使瑪雅人再次遭到了滅頂之災,也就造成其文明的中斷。到公元16世紀,瑪雅人只能是機械運用一些科技知識和保存著祖先遺留下來的遠古文獻,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簡單地說,這些學者認為瑪雅人是外星的移民,卓爾金年曆法是他們祖先從瑪雅星帶來的。
在瑪雅人的口頭傳說和古老的雕刻中,多次有“白色太陽子孫們”雙手噴火、伴隨風吼雷鳴來到人間的情景,以及一些身穿連身服(宇宙服樣式)的人操縱著機械落地的場面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