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

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

北海九龍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米,厚1.2米,長27米,是一座彩色琉璃磚影壁。我國現存的九龍壁有三座,其中最早、最大的是建於明永樂年間的山西大同市明王府門前的那一座。

簡介

中國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內,為明代洪武末年所建;建築最精、構圖最美的一座,建在北京城的古典園林北海中,即北海九龍壁;第三座,在故宮的寧壽門前。北海九龍壁是清代乾隆年間所建,建於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北海九龍壁是研究清代琉璃結構建築的重要史料。

特點

外觀

北海九龍壁面闊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體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雲日出明月圖案,底座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9條形態各異、奔騰在雲霧波濤中的蚊龍浮雕。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柯栩如生。壁東面為江崖海、旭日東升流雲紋飾,西面為江崖海水、明月當空流雲圖像。壁頂為琉璃筒瓦大脊龐殿頂,大脊上飾黃琉璃流雲飛龍紋。影壁用424塊預製的七色琉璃磚砌築而成,色彩絢麗,古樸大方,是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九龍壁上的龍

北海九龍壁除了壁前壁後各有9條醒目的戲珠蟠龍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築構件等地方都有的蹤跡。九龍壁頂呈“廡殿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前後各有9條龍,垂脊左右各有一條龍,正脊兩側有兩隻吞脊獸,它的身上前後也各有一條龍,這樣五條脊上就有30條龍。 往下每塊瓦當下面鑲嵌的琉璃磚上,也各有一條龍,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塊,隴垂251塊,龍磚82塊,加上躍於雲霧之中的18條蛟龍,就有633條龍了。 在正脊兩側“吞獸脊”下,東、西還各有一塊“燒餅形”的瓦當,上面也各有一條龍。這樣算來,北海九龍壁上總共有635條龍。

各部構成

北海九龍壁由三部分組成,下層為基座,也稱須彌座,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塊琉璃磚組成,雕有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獅子鹿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為九龍壁的壁身主體,高3.72米,用426塊琉璃構件分六層拼砌而成九條飛龍。上部為斗拱裝飾,琉璃瓦獸頂歇山式。北海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空”的圖案。九龍壁中央對正著代王府,姿態端正,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九龍壁的主龍為正黃色,正視王府大門。主龍左右的兩條龍為淺黃色,龍頭朝東,龍尾回甩向中心龍,呈對稱狀。依次對稱的兩條龍龍頭向西,呈淡黃色。再其後是對稱狀的兩條寶藍色巨龍,最外邊(東西兩邊)的兩條龍呈黃綠色。九龍壁九龍張牙舞爪,氣勢磅礴,好似從天而降,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九龍之間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圖案,映襯烘托九龍成為一個主體亦是個體,靈活多變,姿態優美動人。

古蹟鑑賞

巧奪天工

北海九龍壁壁上部為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檐下為仿木結構的斗栱。壁面以雲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托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製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9條蟠龍分隔於5個空間。黃色正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後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將火焰寶珠托於頭下,瞠目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左側兩龍龍首相向;右側兩龍背道而弛,四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縮頸,上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後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前甩。二龍動感十足,爭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馳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態刻劃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九五”之尊

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為天子之尊的重要體現。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將“九龍”分置於5個空間,壁頂正脊亦飾9龍,中央坐龍,兩側各4條行龍。兩端戧脊異於其它廡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檐角。檐下斗栱之間用九五45塊龍紋墊栱板使整座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此外,九龍壁的壁面共用270個塑塊,也是九五的倍數。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面,分塊極為講究。只有悉心的設計,高超的技藝,才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建造典故

北海的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56年。建後的九龍壁雄渾壯觀,雖歷經200多年風雨侵蝕,顏色依然十分鮮艷。《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北海九龍壁的龍是有靈性的,第九條龍曾經動了起來。 唐魯孫在《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龍壁前佛光普照,空場上擺放著香案、香爐,香案前有一黃色的蒲團,一高僧端坐在蒲團之上,數百人在虔誠觀看,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原來,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給九龍壁開光。當滿天祥雲繚繞、晚霞映紅了半邊天際時,奇蹟出現了。有人把手帕丟到第九條龍的頭部,就見此龍通了靈性,龍眼、龍鬚都動了起來,把手帕吸著不放,仿佛要從壁上騰飛到天空。 書中記載的當然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反映了中國人希望龍具有靈性,能夠保佑大地風調雨順的良好願望,同時也說明北海的九龍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 其實九龍壁的龍並不會動,但是它還真的能給人飛動的感覺。每當正午陽光掠過,光影縱橫、龍騰海上,九條龍就仿佛動起來一樣,栩栩如生。這種現象的產生,還要歸功於琉璃磚。九龍壁運用當時中國獨一無二的七彩琉璃磚,它顏色鮮艷,經久不退,加上光的反射作用,讓觀者覺得龍好像活了起來。

建築材料

北海九龍壁是用琉璃磚拼砌而成的,所謂琉璃,是一種以鉛硝化合物為基本助熔劑的鉛釉製品,在800℃—900℃的溫度中即可燒成,和瓷器1200℃以上的溫度相比,顯系低溫,因此一般都稱它為低溫鉛釉。它的坯胎主要是用黏土(元代以後亦有用高嶺土者)做成。它的主要著色劑是等幾種金屬粉末,在氧化氣氛中成色。北魏時期,京都平城(今大同市)大興土木,鮮卑人第一次採礦石燒五色琉璃用於其新建的宮殿上,作為屋頂的裝飾藝術部件。事實上,公元前4世紀中國已有低溫鉛釉製品,但到漢代才開始有琉璃之稱,那時候琉璃的使用範圍已經很廣泛,在寶石、窗扉、器皿和牆壁間,琉璃被作為鑲嵌物使用,但尚未使用到建築物屋頂構件之上。山西中國琉璃的主要產地,琉璃製作業或子襲父職,或師徒相傳。元大都皇宮的琉璃,就是山西趙姓匠師承做;明清兩代宮殿的琉璃,是趙姓後裔與太原蘇姓匠師分別燒制;清初瀋陽宮殿的琉璃,也是山西侯姓匠師燒作。乾隆時期是中國琉璃製作業空前隆盛的時期,所遺精美作品也特別多。這個時期,在磚砌影壁上鑲嵌琉璃團龍,似乎是皇宮王府的新興裝飾。這種琉璃龍壁,有獨龍、雙龍、三龍、五龍、九龍不等,其中北海九龍壁,是中國現存最美,最精緻的琉璃龍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