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區

仁愛區

仁愛區是基隆面積最小、人口密度卻最高的一區。位於基隆市商業精華區,緊鄰基隆港區,工商興盛,人口稠密,區內有基隆火車站、基隆港,縱貫鐵路、中山高路公路皆以此為起點,交通發達。

基本信息

簡介

仁愛區仁愛區
仁愛區是基隆面積最小、人口密度卻最高的一區。位於基隆市商業精華區,緊鄰基隆港區,工商興盛,人口稠 密,區內有基隆火車站基隆港,縱貫鐵路、中山高路公路皆以此為起點,交通發達。漢人進入基隆最早就是在這裡定居,今天則成為本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區內重要的史跡、旅遊點極多;歷經中法、乙未兩戰役的三級古蹟獅球嶺炮台、奉祀開漳聖王的奠濟宮及宮前的廟口小吃、媽祖廟慶安宮、城隍廟崁仔頂魚市等,近來因為基隆港務局開發內港的游港觀光,小艇碼頭委外民間業者,並開放光華塔,讓搭船遊客可登塔眺望海景、品嘗咖啡及茗茶,怡然愜意。此外,東南側的紅淡山,則是珍貴的保育林地,山上的寶明寺亦負盛名。

教育

市立信義國中
市立南榮國中

特色小吃

仁愛區廟口小吃

廟口小吃位於奠濟宮前,仁三路和愛四路上的廟口小吃一向是遠近馳名。不知從何時開始,寺廟旁開始有小吃攤聚集,目前聚集了近百個攤位,不僅每個攤位都按順序編有號碼、標有統一型式的招牌,且小吃攤老闆皆身穿統一制服為顧客服務,食品豐富多樣,任君選擇,每一攤小吃都有其獨到的風味,料實價廉且色香味俱全,其中最為一般饕客所熟悉的的有:天婦羅鼎邊銼豆簽羹蚵仔煎肉羹油粿芋粿旗魚羹蝦仁肉羹紅燒鰻泡泡冰一口吃香腸八寶冬粉奶油螃蟹炭烤三明治全家福元宵等。

旅遊景點

城隍廟

仁愛區城隍廟

基隆的城隍謂之護國城隍,傳說是清領時期基隆廳的通判包容,因生前為官清正,死後被封為神,成為基隆的城隍爺

城隍廟建於1887年,正殿居中的黑面神像是主神,其餘多尊是分身,供廟會活動時用。城隍廟內的樑上掛有一大算盤,表示算盡人間的真假善惡,惡人無可僥倖。正殿兩側奉祀文判、武判、六司、七爺謝必安、八爺范無求,而後殿則祀有城隍夫人和城隍太子。每年農曆八月十六日城隍出巡。
忠一路港邊

小艇碼頭旁的忠一路,是台汽、公共汽車、客運等大眾運輸的終點站。外地人一踏入基隆,最鮮明的印象就是一艘艘忙碌穿梭的拖船、滿載貨櫃的巨型貨輪、豪華亮麗的郵輪以及雄偉昂然的軍艦,構成船桅林立的港口景致,很多人要帶小孩子到基隆玩時,都會說要去看「大船放尿」。

仁愛區忠一路港邊

忠一路港邊不僅是觀看船舶進出港的好景點,也是賞鳥的好地方。平常留意天空,有時可以看到老鷹在天際盤鏇的精采畫面,在港區里也可以看到海鷗、白鷺鷥飛翔。最壯觀的是今年初有數百隻成群的黑尾鷗在港區內覓食,將基隆港點綴的更加多采多姿。

慶安宮

建於1815年,原是從牛稠港虎子山畔小廟遷建而來。現址是由當時一位內湖莊何士蘭先生所捐獻。廟內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同祀的還有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土地公。並寄祀著孔子倉頡夫子太上老君,會產生這種情形是因為1894年地方上籌建「崇基書院」,隔年即是乙未割台,書院規模尚未完成即遇改隸而加以廢除,只好將屬於文廟建制的諸神移奉於此。

崁仔頂漁市

仁愛區崁仔頂漁市

崁仔頂漁市在清領時期就存在於基隆,由於海口的地緣關係,人們在此泊船登入,慢慢旭川河邊便住滿了人,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於是有了市集的形成。在尚未建造基隆港之時,現今慶安宮媽祖廟的廟埕是一片沙灘地,轉角的孝一路剛好是旭川河畔上方,河與陸地自然形成高低落差的崁,故稱「崁仔頂」。

建了基隆港之後,漁船進入旭川河靠岸,漁民們抬著漁貨必須爬階梯上街道將貨委託商家銷售,由於石階也叫「崁仔」,崁仔頂漁市就一直沿用至今,而石階已隨旭川河加蓋而消失無蹤。

崁仔頂的漁貨林林總總、非常豐富,是台灣批發市場中漁貨種類最多的交易場所。加工熟魚、魚脯由高雄蚵仔寮、淡水、枋寮、八斗子等地的魚寮提供充足的貨源,熟四破熟小卷鹹小卷鱙仔等加工漁貨為大宗。台灣各地的遠洋漁業、近海漁業的漁貨種類應有盡有,北海岸及東北角的沿岸漁業則提供了當天現撈的新鮮或活的漁貨。

養殖漁業的各種漁獲也來到崁仔頂,舊金山的黃金蟹、進口的活龍蝦、冷藏鮭魚也經常在販賣之列,各類的魚漿製品、海菜、甚至潮間帶日漸稀有的生物也買得到。如此豐富的漁源,吸引了來自新竹以北、花蓮、台東……各地的買賣者,造成崁仔頂「不夜城」的特殊景觀,形成台灣的奇葩。

奠濟宮

仁愛區奠濟宮

1873年來自漳州的移民,在基隆外木山附近築一木造小祠,奉祀隨渡來台的鄉土守護神開漳聖王,這便是奠濟宮的前身。

1875年同為漳州籍的板橋士紳林本源家族捐出當時玉田街的士地,加上諸街紳共同籌資,建成巍峨新廟,正式遷外木山舊廟於此。正殿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後殿原為清寧宮,祀海上守護神水仙尊王,二樓則是北管西皮派得意堂所在,祀祖師爺田都元帥及先賢牌位。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十月十日,分別為開漳聖王水仙尊王誕辰,八月二十三日祭祀田都元帥,都有廟會活動。

紅淡山

仁愛區紅淡山

紅淡山地處市中心,區北側面鄰田寮河,可遠眺中正公園,東與信義區田寮東明段相接,為基隆早期主要產煤礦區,南接南榮公墓,西隔石硬港(南榮河)與德厚段對峙,而德厚段亦為老基隆舊礦區,是探尋煤礦文化的好區域。

高100-200多公尺的紅淡山區,是基隆市的自然保育林區,因山谷幽深、林木蒼翠,又有聞名全市的蝙蝠洞,一向為市民尋幽探奇的地方。日治時代即有寶明寺在此矗立;民國五十至六十年後有更多的寺廟到此建造;民國七十至八十年起早起會興起,有三十多座號稱「XX山莊」的早起會所來此搭建。林相以次生天然林為主,間雜以小規模的人工林、芒草地和人工開墾之菜園、草坪等,由於未過度開發,生態環境堪稱複雜良好。而形似榕樹但少了氣根與白色乳汁的紅淡比,圓筒狀的樹姿,配著淡紅色的嫩芽幼葉,占了整個山區原生林,「紅淡山」也因此得名。

在主稜線上三角點環視全區俯視基隆市、基隆港、遠眺基隆山、基隆嶼及基隆河,也就是說可以看到五個基隆,由於綠資源豐富,位居都會中心,成為都市中心的「肺」,有基隆的陽明山之稱。

三坑仔古蹟巷

短短的龍安街一九八巷依序可以看到地藏王菩薩岩軍人軍屬火葬場之墓石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石碑、招魂碑、法王寺以及嚴放寺,可以稱為古蹟巷。

地藏王菩薩嚴:其來源是大正五年,日本人由日本請來兩尊地藏王菩薩,一尊據說供奉在陽明山、一尊即供奉於此。當時菩薩為石雕像,矗立在路旁當守護神。大正14年,日本僧侶加藤覺念在此超度日軍亡魂,日本人也會在每年四月十四日來台祭拜。旁邊的三界石即為關亡魂的地方,每逢農曆七月即開放讓民眾祭拜。

軍人軍屬火葬場之墓:則是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天皇叔父北白川宮奉樺山資紀的命令,率領日軍最強勁的部隊--近衛師團來台參加戰役,前鋒部隊很順利地在澳底登入,為乙未年抗日浴血戰拉開了序幕。北白川宮見清軍指揮無能,率軍攻進瑞芳,趁勝追擊,所以瑞芳基隆之役,日軍陣亡人數很少;大部份是因為北部多雨、潮濕、易得瘟疫,依據記載,病死的人有2156人之多。死亡的遺骸運到三坑火葬場火化後,再把骨灰從基隆港運回日本,並建立“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以紀念。明治二十九年首次舉行招魂祭。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由基隆日軍有志者在右方立“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的石碑來紀念他們,這也就是所謂千人冢。

招魂碑:明治三十一年九月台灣第四位總督—兒玉源太郎所建,背面刻有『群馬縣前橋市`明治三十一年九月建之、生形政吉刻』。在招魂碑右下方有座『招魂碑移記』石碑,此碑高40公分、長52公分;依碑文里記載,招魂碑原建基隆重炮兵隊營區內,因為築高砂公園,此後十九年之中,祭祀全絕,石碑荒廢,加上附近狗、貓`嬉戲,缺乏崇敬之念,所以「帝國在鄉軍人會基隆分會」憑會員自身的勞力,把石碑遷移到現址。

法王寺:位於三坑仔北側山巔小徑,佇立路旁守護。在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日本僧侶中澤慈愍在三坑仔建造法王寺,期能四時誦經,撫慰亡魂。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佇立路旁的守護神「千手觀音半浮雕像」,現已移至大殿後面供奉。

嚴放寺:裡面供奉的第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為五代梁貞明二年(西元916年)日本留僧—慧鍔請回一尊第十一面觀音像,回途至五台山割香、南海普陀山延香後,回鎌倉縣長古寺供奉。在民國九年(1920年)三井株式會社三坑煤礦,日人細川秀吉主任因承辦開採煤礦不順利,在回日本渡假時到長谷寺,祈求第十一面觀音香火回台供奉於現址。

獅球嶺炮台

仁愛區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屬於台閩地區國家三級古蹟,類別屬關塞,位於基隆仁愛區獅球里獅球嶺頂,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創建。

光緒十年(1884年)發生清法戰爭,法國海軍提督孤拔率艦侵犯基隆,當時劉銘傳主持台灣北部防務。為加強鞏固海防,聘英國技師幫助建造數座炮台,而獅球嶺炮台即屬於其中的一座。獅球嶺炮台雖為基隆港最內部的防禦炮台,卻得地利之便,擁有控制全港的良好視野,不僅是扼守基隆的重要據點,亦擔負著防止敵軍進入台北盆地的重任。清法戰爭時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個月之久,終使法軍無法向台北挺進。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割台之役,日軍自澳底登入,直逼基隆港,守將提督張兆連、粵勇胡友勝等先後駐防獅球嶺炮台,留下了英勇抗日的一頁史詩。經歷了這二次的禦侮戰爭,更增添了獅球嶺炮台的歷史價值。

獅球嶺炮台在日據時期遭荒廢,不僅大炮遺失,而且營舍建築及相關設施所剩不多。現在較完整保存的僅有一座石造指揮所及一處炮座。營舍以石拱砌成,平面近正方形,內部設有房間及走廊。西側的炮座為鐵水泥造,呈扇狀的地面,有放射形之排水槽,前方為中央增厚的孤形子牆,炮座面朝東北,正對基隆港囗,有萬夫莫敵之氣勢。

登上獅球嶺可見市區和港灣巨舶,下方並有中山高速公路進出基隆市區,在清朝時代,嶺下並有鐵路連線台北和基隆之間,是通往台北的重要孔道。炮台居高臨下,基隆市全景映入眼廉,現今列為第三級古蹟。而炮台遺蹟之不遠處,有一座平安宮,廟內寬廣,頗具古意,廟內供奉福德正神,為基隆市最大的土地公廟。

中國城市二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台灣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台灣省行政區劃圖
台灣本島和澎湖共設7市、16縣,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為“院轄市”,直屬“行政院”,其餘屬台灣省;市下設區,縣下設市(縣轄市)、鎮、鄉,合稱區市鎮鄉。
台北市中正區 | 大同區 | 中山區 | 松山區 | 大安區 | 萬華區 | 信義區 | 士林區 | 北投區 | 內湖區 | 南港區 | 文山區
高雄市新興區 |前金區 | 芩雅區 | 鹽埕區 | 鼓山區 | 旗津區 | 前鎮區 | 三民區 | 左營區 | 楠梓區 | 小港區
基隆市仁愛區 |信義區 | 中正區 | 中山區 |安樂區 | 暖暖區 | 七堵區
基隆市中區 | 東區 | 南區 | 西區 | 北區 | 北屯區 | 西屯區 |南屯區
台南市中西區 | 東區 | 南區 | 北區 |安平區 | 安南區
新竹市東區 | 北區 | 香山區
嘉義市東區 | 西區
縣級市台北縣 | 宜蘭縣 | 新竹縣 | 桃園縣 | 苗栗縣 | 台中縣 | 彰化縣 | 南投縣 | 嘉義縣 | 雲林縣 | 台南縣 |高雄縣 | 屏東縣 | 台東縣 | 花蓮縣 | 澎湖縣
備註金門、馬祖各設一縣,屬福建省,馬祖因原來即是大陸的連江縣的一部分,因此仍叫連江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