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蒲縣、隰縣境內,主峰海拔1946米。保護區總面積20617.3公頃,主要保護世界稀有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褐馬雞,是山西省褐馬雞分布區的南界。同時保護以油松為主的次生林,區內有天然林40000多畝,人工林14000畝,主要樹種為油松、樺木、櫟類。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山西省蒲縣、隰縣交界處,範圍在東經111°8′—111°18′,北緯36°23′45″—36°38′20″之間。
2、面積範圍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20617.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8185.06公頃,緩衝區面積5216.18公頃,實驗區面積7216.06公頃。東以磨溝村(隰縣、蒲縣縣界)為起點,沿洪永線公路至斗角溝口,再向南至山神廟梁(海拔1569.5米處),沿梁到 張公莊村西,經陽窯、毛岔、克城後溝、青寸溝到鹿場,經柳卜凹村、 侯家溝村東、佃溝溝心到 馬武村西,再沿老虎凹、劉仙村、辛窯、道角、李子坪、蘆崖底至背家坡;南從背家坡起,沿梁到馮南莊村後大梁,經泰山頂沿梁到山底,順河床到 曹窪村後大梁;西以曹窪村村後大梁起,沿梁經牛旺頭、大疙把村到磁窯河,沿流水線到穆窪村,經杏樹樑、楊家垣、百腰、大麻子垣,沿流水線至辛莊村,經洞溝河到井子坡,沿溝到周家山、韓家疙瘩,經隰蒲縣界(蛇盤兔)沿梁至 尖山(海拔1708處),經背莊到深家溝口;北從深家溝口沿洪永線公路至磨溝村(隰縣、蒲縣縣界)止。
2、地質地貌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呂梁山脈的南段,呂梁山脈主脊線縱穿全境,地表組成物質主要有 寒武紀奧陶紀的石灰岩,頁岩, 石炭紀二疊紀的沙頁岩,局部地區覆蓋著第四紀黃土,該地區地形多變,山勢險要,峰巒疊嶂,溝大谷深,主要山峰有尖山,紅軍寨,沙冒頂等,主峰五鹿山位於保護區西部,海拔1946.3m,最低處下莊水庫海拔1135m,相對高差811.3m。
3、水文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的河流屬於 黃河一級支流—— 昕水河流域,由於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高,水源涵養好,所以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對穩定,水質清澈,流量 0.5-0.8m3/s,侵蝕模數為每平方公里120-140噸,水質無污染,所含礦物質主要含有 碳酸鈣,氟氧離子含量為7.5mg/L,還含 等元素,PH值7.6. 途經下莊水庫,大寧縣後注入黃河. 本區地下水可分為碳酸鹽岩類岩溶水和碎屑岩,變質岩類裂隙水,一般有較大範圍的補給匯水區,調節能力強,流量比較穩定。
4、土壤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土壤呈明顯的垂直分布,在區內自上而下土壤類型共分棕壤, 褐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4個土類,7個亞類,15個土屬,27個土種。
1) 棕壤:集中分布在海拔1800-1850m以上山區,垂直分布於山地褐土之上,土層較厚,有80-120cm.腐殖質含量很高,PH值為6.2-7.0,有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被落葉層,呈棕褐色,厚度1-18 cm,土壤肥力高,保水透氣性能良好,在本區有3個土屬,6 個土種。
2)淋溶褐土:主要分布於境內中山上部,垂直分布在棕壤和山地褐土之間,一般多出現於海拔 1600m以上,土層厚35-80 cm,土壤PH值為6.5-7.5,有粘粒淋溶聚集作用,土壤侵蝕微弱,自然肥力較高.本區有5個土屬,8個土種。
3)褐土性土:主要分布於海拔1200-1500m之間,為低中山和土石山根,陰坡分布於1350-1700m 之間,土壤特點為腐殖質含量偏低,PH值為6.5-7.2之間,粘粒較強,有部分分化石礫,侵蝕程度較小.在本區有3個土屬,6個土種。
4)褐土:主要分布於農田和海拔1350—1650m之間的低中山區,土壤特點為腐殖質層比較厚,PH值為6.8-8.1之間,粘粒較強,有部分分化石礫,侵蝕程度較小,在本區有1 個土屬,3個土種。
5)石灰性褐土:是碳酸鹽淋溶不徹底的一個褐土亞類.通體有石灰反應,淋溶層碳酸鈣含量大於3%.底土有明顯鈣積層.褐土主要分布於五鹿山保護區的各河流二級階地,山間盆地,黃土台垣,平緩的洪積扇下部均有大片分布.土壤特點為有機質,全氮及代換量較低,PH值為8.1-8.3之間, 粘化過程強,有明顯的粘化層形成,在本區有1個土屬,2個土種。
6)淺色草甸土:主要分布於本區昕水河河床,河谷地帶,多與耕種淺色土接壤,稍含石沙礫,表層土壤厚為0-20 cm之間,PH值7.5,土壤肥力較低,有機質含量低,顏色較淺,在本區僅有1個土屬,1個土種。
7) 山地草甸土:在本區五鹿山頂峰有零星分布,多與耕種淺色土接壤,稍含石沙礫,表層土壤厚為0-20 cm之間,PH值7.5,土壤肥力較低,有機質含量低,顏色較淺。在本區僅有1個土屬,1個土種。
5、氣候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是東南區季風的邊緣,受 海拔、地形和 森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省內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偏低,變幅較大,空氣濕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多為東南風,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風。年平均氣溫8.7℃,極端最高氣溫36.4℃,極端最低氣溫-23.2℃。一月份平均氣溫-6.7℃,七月份平均氣溫26.7℃;大部分地區等於和大於10℃的積溫2600-3000小時, 無霜期150-180天。
本區日照充足,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6—138千卡/cm2,年日照時數2400-2700小時。降水量年均500-560mm左右,最高899.5mm(1958年),最低346.4mm(1965年),基本能滿足林木生長需要。年平均相對濕度55.6%。雪期,凍土期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凍土期開始於11月下旬,次年3 月上旬開始解凍,年最大凍土深達107cm。

植物資源

1、植被概況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地帶性植被是落葉闊葉林.地處華北平原西部邊緣與黃土高原東部邊緣交錯區,植被類型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因此本區的落葉闊葉林屬於該類型的西部類型。這些特徵正是被褐馬雞選擇為棲息地的主要因素,正是這些植被為 褐馬雞提供了食物資源和生長繁殖的生活環境,和典型的落葉闊葉林相比,建群種遼東櫟(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只有2~6m高,枝下高常不足1m,闊葉樹種有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 山楂(Craraegus pinnatifida)等旱生種類非常普遍。
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 (Maxim.)Maxim.), 五角楓(Acer truncatum Bge.),山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 鵝耳櫟(Carpinus tureazaninowii Hance.)等闊葉樹種只能生長於溝谷地帶或溝底溪流兩側,表明本區環境濕度減小的特點,灌木及灌叢植被分布範圍廣,分布面積所占總面積比例也較之東部高。酸棗灌叢(Form .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a),荊條灌叢(Form .Vitex negundo var.heteophylla),黃刺枚灌叢 (form .Rosa xanthina),繡線菊灌叢(Form .Spiraea trilobata) ,沙棘灌叢 (Form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錦雞兒灌叢(Form. Caragana pygmaea) 均屬有刺的灌叢,這些灌叢耐瘠薄,耐寒冷,耐光照。灌草叢植被主要是:荊條—— 牡羊草黃刺枚——牡羊草等;高海拔地段也有銀臘梅——苔草, 繡線菊— —苔草等。
庭院栽培及經濟林樹種有楊,柳,榆,槐,桃,杏(Prunus armeniaca L.),李,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等.蘋果園,梨樹園等也有栽培。低海拔區耕作制度為兩年三熟,生產玉米,小麥(Triticum acstivum L.).山區(分布最廣)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生產穀子(Setaria italica(L.)Beauv.),大豆(Glycine max(L.)Merr.),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等雜糧。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野花--牛蒡
儘管五鹿山在局部地段保持了一些原始植被的特徵,但現狀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為主。其中,油松林,白皮松林和華北落葉松林所占面積較大,是褐馬雞的主要棲息地類型。
五鹿山種子植物449屬,按照中國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可知,五鹿山植物區系組成具有明顯的北溫帶性質, 菊科薔薇科,豆科, 毛茛科等五鹿山分布的幾大科都是北溫帶性植物,北溫帶分布屬最多,占中國同類屬數的60.56%,其次是舊世界溫帶分布和東亞分布屬較多,分別占全國同類屬數的39.47%,38.36%,表現了這些分布區與本區的相關關係.溫帶分布屬不僅占本區全部屬數的48.09%,而且占中國同類屬數的49.48%.而熱帶分布屬所占的比例很低,僅占本區屬數的18.83%,為全國同類屬數的5.86%,這主要是泛熱帶分布屬延伸到亞熱帶至北溫帶的屬,分布到五鹿山,種類急劇減少。
2、植物概況:
五鹿山共有種子植物933種,分屬於431個屬,91個科.其中種類最多的是菊科(112種),其次是薔薇科(66種),豆科(53種),毛茛科(54種),禾本科(43種). 以上五個科所有的種類占本區種類的33.99%,本區植物含屬較多的科為菊科(65 屬), 禾本科(27屬),薔薇科(21屬), 唇形科(20屬), 豆科(19屬),合計占所有屬數的33.85%。此外還有傘形科(15屬), 毛茛科(l4屬), 十字花科(14屬), 百合科(l1 屬), 石竹科(l1屬).以上這些含10屬以上的科中的屬占所有屬數的43.88%,其它含10屬以下的科占所有科的90.29%。

動物資源

五鹿山保護區內分布的脊椎動物共有252種。其中兩棲動物7種,爬行動物11 種,鳥類199種,哺乳動物35種。在野生動物種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32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的動物14種。
1、鳥類: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褐馬雞

五鹿山保護區的觀察資料匯總,初步確定保護區內的鳥類種類有199種。本區已調查清楚的146種鳥類,隸屬34科。占山西省鳥類328種的44.51%。
在146種鳥類中,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即 黑鸛(Ciconia nigra),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金雕(Aquila chrysaetos);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4種:
如大天鵝(Cygnus Cygnus),獵隼(Falco cherrug),游隼(Falco peregrinus),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紅腳隼(Falco vespertinus),燕隼( Falco subbuteo), 黃爪隼(Falco naumbarius),紅隼(Falco tinnunculus), 紅角鴞(Otus scopus),雕鴞(Bubo bubo),縱紋腹小鴞(Athene hoctua),長耳鴞 (Asio otus),短耳鴞(Asio flammeus),鳶(milvus(migrans)lineatus),蒼鷹 (Accipiter gentiles),雀鷹(Accipiter nisus),松雀鷹(Accipiter vivgatus),大鸑(Buteo bemilasius),普通鸑(Buteo buteo),毛腳鸑(Buteo lagopus), 草原雕(Aoila rapax),烏雕(Aquila clanga), 白尾鷂(Circus aeruginosus), 白頭鷂(Circus melanoleucos)。
省級保護動物有13種:
蒼鷺(Ardea cinerea),池鷺(Ardeola bacchus),金眶鴴(Charadrius dubius),四聲杜鵑(Cuculus micropterus), 小杜鵑(Cuculus poliocephalus),普通夜鷹(Caprimulgus indicus),藍翡翠(Halcyon pileata),星頭啄目鳥(Dendrocops canicapillus),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褐河烏(Cinolus pallasii), 紅翅鏇壁雀(Tichodroma muraria), 賀蘭山紅尾鴝(Phoenicurus olaschanicus), 紅腹紅尾鴝(Phoenicuncs erythrogaster)等共14種。
從居留類型看,有留鳥45種,占鳥類總數的22.61%;有夏侯鳥45種,占鳥類總數的22.61%;有冬候鳥17種,占鳥類總數的8.54%;有旅鳥39種,占本區鳥類總數的19.60%。其中 褐馬雞山鶥(Rhopophilus pekinensis), 山噪鶥(Garrulax davidi), 黑頭鳾(Sitta yillosa), 賀蘭山紅尾鴝(Phoenicurus alaschanicus)等為中國特產鳥類。
2、獸類: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共有哺乳動物35種,占全省獸類總數71種的49.30%。獸類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5種,即金錢豹(Panthera pardus),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水獺, 林麝青鼬(Martes flavigula);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為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共有18種,其中兩棲動物7種,占全省兩棲動物13種的53.85%,爬行動物11種,占全省爬行動物20種的55%。
3、昆蟲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昆蟲資源種類大約有800種。根據省森防站1983年完成的《山西省森林病,蟲,天敵名錄圖冊》中的調查採集情況進行統計可以看出,在五鹿山保護區內常見的昆蟲種類主要有:直翅目的 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同翅目的 斑蟬(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 大青葉蟬(Cicadella viridis), 松大蚜(Cinara pinea) ,梨園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半翅目的紅角 輝蝽(Carbula crassiventris) , 綠異蝽(Urostybis sp) ,鞘翅目的 黑絨鰓金龜 (Maladera orientalis) ,銅綠麗金龜(Anomala corpulenta) ,紅緣天牛(Asias halodendri) ,雲斑天牛(Batocera hineolata) ,二點鉗葉甲(Labidostomis biounctata) , 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大綠象(Chlorophanus grandis) ,黑白象(Curculio distinguendus),鱗翅目的白 楊透翅蛾(Paranthrene tabniformis) ,馬尾松斑蛾(Campylotes desgodinsi) ,油松球果小卷蛾 (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松葉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松斑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揪蠹野螟 (Omphisa plagialis) ,綿山天幕毛蟲(Malacosoma rectifasua),油松毛蟲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紅腰綠尺蛾(Hemithea aestivaria) ,樺尺蛾 (Biston betularia) ,山枝子尺蛾(Aspitates geholaria) ,櫟紛舟蛾(Fentonia ocypete) , 鹿蛾(Amata sp) ,塵白燈蛾(Spilarcta obliqua) ,柳 裳夜蛾 (Catocala electa) ,珠灰蝶(Lycaeides argyrognomon) ,膜翅目的 松扁葉蜂 (Acantholyda pinivora)等。

科學研究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位於 臨汾盆地之西,相傳 時就有“草本暢茂,禽獸繁殖,五穀豐登”的說法。 戰國時期,《管子 地員篇》(公元前475—221年)有關山地垂直分布以及陰陽坡的差異也和五鹿山植被分布基本一致。1876,1879,1880,1884年,俄國人G..N.Potanin多次來山西採集標本;1905—1908年,1914年,美國人F.N.Mcger多次來山西採集標本;法國傳教士E.Licent先後7次來過山西採集大量植物標本,存放於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及天津北疆博物館(改 天津自然歷史博物館)等部分活動涉足五鹿山。王作賓先生曾於1933—1935年在晉南北進行植物調查,劉繼孟先生1934年調查植物植被工作也到過五鹿山。
1949年後,崔友文先生,中國林科院宋朝樞先生先後去過五鹿山考察和採集植物標本。1970年代, 北京林業大學(原北京林學院)羅菊春教授全面考察了五鹿山生態地理環境和森林資源。 山西大學王福麟等調查了五鹿山褐馬雞的分布範圍及棲息地,發表了《褐馬雞居留地變遷與環境演替》(山西師大學報,1989)。1980年代, 山西師範大學 畢潤成等考察了五鹿山的植被類型和分布規律及白皮松林生態地理特徵,發表了《五鹿山地區主要植被類型和分析》(山西師大學報,1988)。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劉煥金等調查研究了五鹿山的褐馬雞種群特徵和棲息地生態。
1985—1988年由 山西省林業廳等單位組成"山西植被研究組",對五鹿山植被作了全面的調查。1984—1986年,《臨汾地區國土資源》課題組對五鹿山土地資源類型、森林植被、動植物資源及區系進行了研究。1990年代, 北京師範大學的鄭光美等對五鹿山的褐馬雞進行了研究,發表了論文《山西五鹿山地區鐵礦開採對褐馬雞活動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
1997年以來,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晉東南學院、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等把五鹿山自然保護區作為教學實習基地。山西師範大學師生在五鹿山採集植物標本3000餘份,群落調查作樣方1000多個。21世紀以來各大院校、研究院所進一步對五鹿山動植物資源、生物多樣性、褐馬雞及其棲息地保護等開展了研究。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