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扁葉蜂

松扁葉蜂

松扁葉蜂屬於食葉害蟲,蔓延快,發生量大,為害嚴重時可將整株樹冠針葉全部吃完,形成枯黃,樹木枯死。

基本信息

目錄介紹

松扁葉蜂,膜翅目扁葉峰科,松阿扁葉蜂,國內分布於
松扁葉蜂松扁葉蜂
黑龍江、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河南省分布於三門峽市的靈寶、盧氏,洛陽市的欒川等縣市。寄主油松、赤松、樟子松等。以幼蟲取食針葉,大發生時針葉受害率達80%以上,枝梢上布滿殘渣和糞屑,林分似火燒一般,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外形特徵

松扁葉蜂的成蟲,雌蟲體長13~15毫米,體黑色,具光
松扁葉蜂松扁葉蜂
澤,翅淡灰黃色,透明,翅脈黑褐色;頭部褐色,有6個黃斑;前胸背部隆起呈心臟形,中胸有2個、後胸有1個黃褐色三角形小斑;腹部兩側較扁,黃褐色;雄蟲稍小,頭部正面和側面黃色、頂黑色。卵,半月形或舟形,初為乳白色,孵化前變為肉紅色。幼蟲,末齡體長15~23毫米,頭黑褐色有光澤,體灰綠色;臀節特化較扁,兩側有1對須狀物。

生物學特性

基本特性

松扁葉蜂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入土越冬、來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
松扁葉蜂松扁葉蜂
旬為化蛹盛期,中旬可見成蟲,下旬達羽化盛期;5月上旬出現幼蟲,中旬達孵化盛期,6月上旬幼蟲陸續老熟吐絲下垂入土越夏,過冬。成蟲多在晴天羽化,常在樹冠中、上部活動,產卵子2年生針葉上,單粒散產,一般1針葉1~2粒。初孵幼蟲取食當年生針葉,3齡後轉移到老針葉上吐絲綴合針葉做蟲巢,取食老針葉,食量逐漸增加,可將針葉吃成光禿只留殘茬。蟲巢內蟲糞很多,極易發現。老熟幼蟲墜落 地面入土越夏、過冬。入土深度與坡向、土壤結構、覆蓋物多少有關:陽坡、土硬、覆蓋物多,入土較淺,反之則深【1】。

識別特徵

(1)成蟲。雌成蟲體黑褐色,頭背面近前緣有4個斑塊,中間2個較小,兩側2個較大。頭頂後緣亦有4個淡黃色斑,中間2個較大,兩側2個較小。觸角絲狀,基部黃褐色,第1節背面黑色,其餘黃褐色。腹部背面中間全為黑色,6~9腹節前緣黑色,其餘黃褐色。前足脛節具1個端距。卵為橙黃色,舟形。 (2)幼蟲。頭部、前胸背板紅褐色,腹末節傾斜較扁,邊緣捲起,中央有一個“V”字隆起,體末節兩側有一對尾足。蛹為雌蛹棕黃色,長15~19mm,雄蛹淺黃色,長10~11mm,羽化前呈黑色。

生活史

該蟲1年發生1代,各蟲態發育相對整齊。5月中下旬幼蟲大量孵化並進入危害期。幼蟲危害時間35~40d,6月下旬幼蟲老熟下樹,在樹冠下土層中越夏越冬。

生活習性

蛹期14~17d,羽化時蛹體變黑。成蟲展翅後,從土中爬出,鑽孔圓形,經半天后即能飛翔,交配產卵。成蟲多在晴天羽化,多在樹冠中上部活動,呈直線飛翔,受驚後有跌落地面飛跑的習性,交尾多在晴天10~16h進行。卵產於針葉背面,先產於老葉上,以後則多產於當年生新葉上,散生。卵期15~17d,幼蟲初孵幼蟲於針葉基部吐3~5條絲結網,身居其中,半天后開始咬斷針葉拖回網內取食,3齡後幼蟲轉移到當年生新梢基部做巢定居,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習性。發生與危害規律此蟲發生與林木生長勢強弱,林分鬱閉度有密切關係,一般林相整齊,林木生長旺盛,鬱閉度大的林分發生輕,反之則重。

防治措施

藥物防治

在4月份成蟲羽化高峰、產卵盛期前,在林區內25m×26m間距布置放煙點,用敵馬煙劑1kg/667m2,於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6時以後組織放煙防治。

生物防治

白僵菌、綠僵菌及細菌感染的越冬幼蟲死亡率約20%;越冬期鳥類及其他哺乳動物刨食幼蟲,有的樹下幾乎全部被翻過,絕大部分幼蟲被捕食;黑螞蟻可取食蟲卵,補充病原菌、保護天敵生物,可增強對該蟲控制能力。

科學營林

華山松、黑松具有抗蟲性,可營造混交林。加強天然次生林的撫育管理,提高鬱閉度;對大面積油松純林,要營造防蟲、防火林帶、補種闊葉樹種,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抗蟲害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