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面積: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029.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7213.31公頃,緩衝區面積6083.89 公頃,實驗區面積6732.60公頃。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最北部,範圍在東經116°53′—117°31′,北緯42°22′—42°31′之間。東以陰河林場的三道溝起,經亮兵台至北曼甸林場的石廟子為界;南從陰河林場的三道溝起,向西經千層板林場的頭道溝、南沿子窯、羊場,三道河口林場的羊腸河、果園至西路口,以與御道口牧場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區北區界為界;西北面從三道河口西路口起,經三道河口、二道河口、千層板的南沿子窯、北曼甸的四道溝與石廟子止,與內蒙古多倫縣、克什克騰旗接壤的吐里根河和縣(旗)界為界。
地貌:
園區屬內蒙古高原邊緣及壩上山地,壩上東部為曼甸,邊級部分向下切割為深谷;西部為波狀起伏的沙丘,地勢開闊。園內海拔在1800米以上,相對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十餘座。
氣候:
每年十月即開始降雪,降雪期長達二百餘天,積雪可持續到來年五月,常年積雪厚度平均五十公分 ,積雪期平均氣溫為零下十六度至零下十八度。
水文:
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六條,其中的吐力根河、陰河是華北、東北兩條重要河流灤河、遼河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豐湖、月亮湖、太陽湖等,還有大面積的沼澤和濕地。
歷史沿革
塞罕壩系滿蒙合壁語,滿語稱之為“塞堪達巴罕色欽”,譯為美麗的高嶺。位於河北省圍場縣境內,屬清代著名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主要部分。歷史上的塞罕壩是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設立了“木蘭圍場”,塞罕壩是“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690年, 康熙帝在此通過“烏蘭布通之戰”,平定了噶爾丹。據史料記載,自康熙二十年至嘉慶二十五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共在“木蘭圍場”“肄武、綏藩、狩獵”105次,在塞罕壩留下了亮兵台、將軍泡子、十二座聯營、塞北佛石廟、乾隆殪虎洞、翠花宮、扣墾墳等歷史遺蹟和許多傳說。1962年由林業部設計、國家計委批覆建場,1969年塞罕壩由林業部直屬林場歸屬河北省管理,成為省林業廳直屬單位。1993年5月塞罕壩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2002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生物資源
1、保護區植被劃分為7個植被類型25個群系。天然針葉林以華北落葉松和雲杉為主、針闊葉混交林以落葉松、白樺、雲杉、山楊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樺、山楊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護區森林總面積的80%。2、保護區有大面積的沼澤和草甸植被。最有代表性的草甸植被是由苔草屬植物大穗苔草組成的群系。保護區的草原與草甸植被五彩繽紛。“綠草悠悠齊腰深,繁星點點花似錦”。保護區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花卉有200多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的群系代表了草原植被的特徵。而五花草甸和五花草塘是野生花卉的王國。
3、本區共有維管束植物618種、312屬,是河北省高寒地帶少有的生物多樣性富集中心。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分別刺五加、蒙古黃芪、野大豆和沙蘆草,另外,本區有特有植物3種、1變種,分別是光萼山楂、黃花胭脂花、常柱多裂葉荊芥和圍場茶藨子。
4、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內有大型真菌24科60種。
5、塞罕壩自然保護區在清代就是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核心區域之一,由於保護區地處蒙新、東北、華北三大動物區系的交匯處,野生動物種群龐大,種類繁多。共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66科261種、亞種,魚類5科32種。昆蟲114科,660種。本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7種,其中獸類7種,分別是:豹、馬鹿、猞猁、兔猻、黃羊、青羊、水獺;鳥類39種,即金鵰、大鴇(bao)、黑鸛、白頭鶴、白枕鶴、蓑(suo)羽鶴、大天鵝、小天鵝、鴛鴦、蒼鷹、黑琴雞、鳶、雀鷹、松雀鷹、普通鵟、草原雕、禿鷲、白尾鷂、鵲鷂、矛隼、燕隼、紅腳隼、東歐鶴、骨頂雞、岩鴿、雕鴞、長耳鴞等;魚類一種為細鱗魚。
科學研究
一、專題性科研工作
(1)已開展的專題研究
● 乾燥花資源及其加工利用技術研究;
● 金蓮花資源分布現狀及退化原因調查;
● 二色補血草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研究;
● 河北大黃人工栽培試驗研究;
● 藍刺頭人工栽培試驗研究;
● 樺屬植物花粉的加工利用研究;
(2)正開展的專題研究
●塞罕壩濕地保護、恢復和生態經濟示範工程研究;
●野生動植物資源合理綜合利用研究;
●木蘭圍場野生動物資源恢復示範工程研究;
● 森林草原交錯帶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趨勢;
●塞罕壩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及其引種馴化;
● 二色補血草(乾枝梅)新品種的研究;
●興安柏治沙研究;
● 塞罕壩國有林區森林生態恢復機理的研究;
● 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信息系統。
常規性科研與經常性監測工作由自然保護區為主承擔。專題性科研由自然保護區牽頭主持,邀請區外有關科研、教學、生產單位研究人員參加。
二、監測項目
在《河北省塞罕壩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工程項目》中,2007年開展的監測項目有:
(1)在10個管理站各建1個氣象觀測點,各配備1套氣象觀測儀器,觀測記載氣象因子,分析氣候與生物資源、交錯帶生態環境間的相互關係,為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提供基礎素材。
(2)在三道河口管理站建1個100m2生態環境定位實驗站,完成工程區各種生態因子基礎數據採集和普查任務,陸續進行生態效益的定位觀測與評價。
(3)在四道溝管理站建1個100m2的小型水文定位監測站,對森林草原交錯區水文動態進行長期定位監測。
風俗文化
塞罕壩的滿族、漢族、蒙古族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社會生活等方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蒙古族居住蒙古包。服飾,男女老幼皆穿長袍腰帶,穿高腰靴子。飲食以糧、乳、肉、奶茶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黃油、奶酒最具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貴客的宴席,最高禮節是敬獻哈達。祭敖包、草原盛會--那達幕是蒙古族的傳統活動和特有的民族風情。每年農曆6月13日在塞罕敖包舉行祭祀先祖的敖包盛會。祭敖包是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同時舉辦那達慕,其項目主要有博克(摔跤)、賽馬、射箭,還有民族歌舞表演等。
那達慕,蒙古族語意為娛樂遊藝,是蒙古族傳統的民眾性集會。那達慕始於13世紀初,當時那達慕只舉行射箭、賽馬或博克的某一種比賽。如今的那達慕除了傳統的男兒三藝博克、賽馬、射箭比賽之外,還增添了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放映電影、篝火晚會等等新內容。
酸菜(漬白菜)是塞罕壩滿族人在漫長冬季的主菜,特別是白片肉、酸菜、血腸下銅火鍋,風味鮮美、獨特。在副食上還喜歡自製豆腐、制酒(小燒鍋)、制醬,以備平時作菜待人和節日、喜慶、祭祀之用。在招待新親或年節請客習慣吃八碟八碗或八碟一個火鍋。
旅遊資源
梨樹溝景區較為集中,有的高聳壁立,如滴翠屏;有的清秀迷人,婀娜多姿,如美女沐浴;還有象形石景,如神龜探海等;又如亮兵台景區的孤峰突起,頂部平窄的亮兵台等等,都是本園重要的景素。
園內河道蜿蜓曲折,東部為遼河支流老哈河上游陰河的發源地;西部為灤河支流伊遜河發源地,水流清澈。在河道寬闊,地勢低洼處,形成了若干湖沼,星羅棋布,如火泡子、沙仁腦泡子、長腿泡子等,面積約5000公頃,占全園面積的6%,北曼甸林場大冰朗溝及其以下河段形成的長約8公里,寬約2-3公里的沼澤;第三鄉林場如意河及其以上形成約長4公里,寬2-3公里的沼澤。水源均較充沛,可能形成大面積水域,用於招引候鳥栖息,供遊人泛舟、垂釣和建設水上度假村等用途。本園名泉較多,如一龍泉、二龍泉、塞外第一泉、玉泉溪等等。有些泉水還伴隨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1、七星湖
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新開發的重點旅遊景點,位於塞罕壩林場以北三公里處,環抱於青山、綠樹和碧水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間,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早在康熙年間就有記載,如今通為一體。七星湖水域深,水面廣,湖中多野生鯽魚。來到七星湖,可乘快艇飛渡於碧波之上,領略壩上的旖旎風光;或蕩舟徜徉微瀾之中,觀賞秀麗景色;晚間若投宿木屋別墅,可於晨間憑欄垂釣。
2、泰豐湖
水面面積300畝,水面平靜如鏡,清澈見底,在艷陽麗日下,湖光山色,美景如畫。尤其在夕陽西下時,遊人登上東側高山俯瞰,泰豐湖如同一柄玉如意鑲嵌在塞罕壩的山水之間,西望湖水,滿天彩霞染透了湖底,金光灼灼,水天一色。當日落接近遠山時,便出現地上、水下各有半輪紅日,並逐步向地平線靠攏,天上、水下紅光一片,蔚為壯觀。傳說乾隆當年打獵來到這裡,當時他騎馬站在東面的山上向這裡一望,見這明淨的湖面彎彎曲曲好像一個玉如意,於是把這裡命名為如意湖又名泰逢湖。這裡的北邊就是當年康熙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十二座聯營。影視劇《新月格格》曾在此拍攝外景。
3、 塞北佛石廟
坐落於北曼甸管理區石廟子景區。石廟由13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寬1.21米,進深1米。廟頂由一塊石頭鑿成瓦狀模樣,小巧古樸,別具一格。廟內一尊坐佛像,身披紅色袈裟,兩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滿族官服裝束。廟門兩旁,鏤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聯是:“塞北佛萬古流芳”,圓拱門上橫批是:“英靈千古”。在廟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風蝕雨剝,字跡已無法辨認了。每年農曆六月十三這一天,數以萬計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齊聚於此,殺豬宰羊來祭奠塞北佛,並在紅布上寫下自己的心愿,祈求神靈的保佑。
4、塞罕塔
位於公園海拔1780米的東壩樑上,占地30畝,距公園入口處僅8公里。景區內有塞罕塔、塞北靈驗佛、跑馬場、射擊場、民族歌舞表演等旅遊娛樂項目。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層八角,仿古建築。塔內設步行梯和電梯,能同時容納100人參觀遊覽。它集森林放火瞭望、生態旅遊觀光、木蘭秋獮再現、佛事陳列、塞外四季攝影等多功能於一體。
5、灤河源頭
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象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認定這裡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6、滑雪
塞罕壩滑雪場是華北最大的天然滑雪場。由法國專家設計的兩條拖牽式索道和呈“S”型的滑雪道,如今已建成三十米寬,三千米長的雪道三條,其中坡度在七度左右的一條,供初學者使用;坡度在十五度左右的兩條,供掌握一定滑雪技巧者使用。此外,滑雪場內還設定了中高級客房二十餘套,並設有鄉村火炕。除進行高山滑雪,還可以選擇坐馬拉雪爬犁、雪地摩托、雪地五彩圈、雪地騎馬、白樺林雪地遊戲、冬季攝影等其他娛樂項目。
7、漂流
壩上漂流主要在灤河源頭上進行,漂流長度約為5公里,平均水深0.5米,適合各年齡段人群。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