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鵑

小杜鵑

小杜鵑(學名:),是杜鵑科、杜鵑屬的小型鳥類,體長24-26cm,上體灰褐色,翼緣灰色。喉灰色,上胸沾棕,下胸和腹白色,具粗著的黑色橫斑,外形和羽毛很相似於中杜鵑,但體型較小。 小杜鵑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林緣地邊及河谷次生林和闊葉林中,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鳴聲有力而富有音韻,音調起伏較大,主要以昆蟲為食,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小杜鵑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杜鵑 小杜鵑

小杜鵑雄鳥額、頭頂、後頸至上背暗灰色,下背和翅上小覆羽灰沾藍褐色,腰至尾上覆羽藍灰色,飛羽黑褐色,初級飛羽具白色橫斑;尾羽黑色,沿羽乾兩側呈互生狀排列白色斑點,末端白色。外側尾羽內翈呈楔形白斑。頭兩側淡灰色,頦灰白色,喉和下頸淺銀灰色,上胸淺灰沾棕,下體餘部白色,雜以較寬的黑色橫斑;尾下覆羽沾黃,稀疏的雜以黑色橫斑。

小杜鵑雌鳥額、頭頂至枕褐色,後頸、頸側棕色,雜以褐色,上胸兩側棕色雜以黑褐色橫斑,上胸中央棕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

小杜鵑幼鳥背、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褐色,雜以棕色橫斑和白色羽緣;初級飛羽黑褐色,外翈具棕色斑點,內翈具棕色橫斑和白色羽端;腰及尾上覆羽黑色至灰黑色。雜以淺棕色和白色橫斑;尾黑色,具白色羽乾斑和白色端斑,兩翈雜以淡棕色橫斑;下體白色,具褐色橫斑。

小杜鵑虹膜褐色或灰褐色,眼圈黃色,上嘴黑色,基部及下嘴黃色,腳亦為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50-61g,♀50-70g;體長♂235-278mm,♀250-272mm;嘴峰♂18-21mm,♀18-22mm;翅♂149-171mm,♀151-168mm;尾♂125-153mm,♀125-144。跗蹠♂15-22mm,♀15-20mm。

棲息環境

小杜鵑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林緣地邊及河谷次生林和闊葉林中,有時亦出現於路旁、村屯附近的疏林和灌木林。

生活習性

小杜鵑圖集 小杜鵑圖集

小杜鵑性孤獨,常單獨活動。性藏匿,常躲藏在茂密的枝葉叢中鳴叫。尤以清晨和黃昏鳴叫頻繁,有時夜間也鳴叫,每次鳴叫有6個音節組成,重複三次,鳴聲清脆有力。飛行迅速,常低飛,每次飛翔距離較遠。無固定棲息地,常在一個地方棲息幾天又遷至他處。主要以昆蟲為食,尤以粉蝶幼蟲、春蛾科幼蟲等鱗翅目幼蟲為主要食物,也吃鞘翅目、尺蠖和其它昆蟲,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不丹、中國、剛果、印度、日本、肯亞、朝鮮、韓國;馬拉威、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斯里蘭卡、坦尚尼亞、越南、辛巴威、尚比亞。

旅鳥:孟加拉國、寮國、塞席爾、索馬里、南非、泰國。

分布 分布

中國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海南島和台灣等。

繁殖方式

小杜鵑繁殖期為5-7月。自己不營巢和孵卵,通常將卵產於鷦鷯、白腹藍鶲,以及柳鶯和畫眉亞科等鳥類巢中,由別的鳥代孵代育。卵白色或粉白色。

亞種分化

關於亞種分化,目前意見尚不一致。Dement’ev and Gladkov(1951)、鄭作新(1991)認為有4亞種:即指名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日本、朝鮮和中國,往南到緬甸北部、喜馬拉雅山區和阿富汗東部。婆羅洲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insulimdae,分布於婆羅洲。印尼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lepidus,分布於蘇門答臘、爪哇、巴厘、龍目。馬達加斯加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rochii,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和非洲南部。Howard and Moore(1984)在世界鳥類名錄中將印尼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lepidus併入中杜鵑而分為3亞種。Howard and Moore(1991)又在他的世界鳥類名錄第二版中將婆羅洲亞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 insulindae亦併入中杜鵑,而將剩下的指名亞種和馬達加斯加亞種分別獨立為兩個獨立種 Cuculus poliocephalus和 Cuculus rochii而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小杜鵑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km ,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小杜鵑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杜鵑科的鳥類

杜鵑科,鳥綱、鵑形目的1科,分為6亞科:杜鵑亞科(Cuculinae)、地鵑亞科(Phaenicophaeinae)、鴉鵑亞科(Centropodinae)、美洲鵑亞科9Coccyzinae)、犀鵑亞科(Crotophaginae)、雞鵑亞科(Neomorphinae)。世界性分布。外形似鴿,但稍細長。嘴強,嘴峰稍向下曲。
大杜鵑
鴉鵑屬
噪鵑屬
中杜鵑
小杜鵑
八聲杜鵑
紫金鵑
噪鵑
綠嘴地鵑
小黑鴉鵑
褐翅鴉鵑
小鴉鵑
走鵑
烏鵑
紅翅鳳頭鵑
鷹鵑
鳳頭馬島鵑
藍馬島鵑
栗斑杜鵑
比島鴉鵑
四聲杜鵑
翠金鵑
斑翅鳳頭鵑
扇尾杜鵑
暗色長尾鵑
黑耳金鵑
霍氏金鵑
棕胸金鵑
紅喉金鵑
銅翅金鵑
菲律賓鷹鵑
黑杜鵑
黃喉金鵑
白腹金鵑
黃腹金鵑

白眉金鵑
小長嘴鵑
大斑鳳頭鵑
菲律賓烏鵑
白頂噪鵑
黑頂鵑
厚嘴杜鵑
長尾噪鵑
溝嘴鵑
非洲杜鵑
棕腹地鵑
短嘴地鵑
棕胸地鵑
紅嘴地鵑
栗胸地鵑
紅臉地鵑
蓬冠地鵑
鱗紋地鵑
大馬島鵑
紅胸馬島鵑
紅額馬島鵑
銹喉馬島鵑
紅頂馬島鵑
犀鵑屬
南亞鷹鵑
棕鴉鵑
黑臉鴉鵑
爪哇鴉鵑
黃頭鴉鵑
巨鴉鵑
紫鴉鵑
大鴉鵑
雜色鴉鵑
雉鴉鵑
摩鹿加鴉鵑
馬島杜鵑

淡色杜鵑
小鷹鵑
棕腹鷹鵑
栗胸鵑
灰腹棕鵑
大犀鵑
滑嘴犀鵑
溝嘴犀鵑
圭拉鵑
縱紋鵑
雉鵑
小雉鵑
小地鵑
栗胸杜鵑
斑雞鵑
棕翅雞鵑
紅嘴雞鵑
小走鵑
地鵑屬
火嘴地鵑
金鵑屬
橄欖長尾鵑
橫斑長尾鵑
烏鵑屬
蘇門地鵑
短趾鴉鵑
斯氏鴉鵑
婆羅洲地鵑
褐鴉鵑
摩鹿加杜鵑
萊氏鳳頭鵑
綠鴉鵑
馬島鴉鵑
黑胸鴉鵑
珊瑚地鵑
綠嘴鴉鵑

黑喉鴉鵑
加彭鴉鵑
藍頭鴉鵑
銅尾鴉鵑
塞內加爾鴉鵑
白眉鴉鵑
小美洲鵑
灰美洲鵑
黑嘴美洲鵑
黃嘴美洲鵑
珠胸美洲鵑
可島美洲鵑
暗嘴美洲鵑
灰頂美洲鵑
大蜥鵑
波多黎各蜥鵑
長嘴蜥鵑
牙買加蜥鵑
栗腹鵑
圭拉鵑屬
柯氏馬島鵑
黑腹棕鵑
小棕鵑
雉鵑屬
輝金鵑
走鵑屬
雞鵑屬
黃嘴鵑
南方馬島鵑
鳳頭鵑屬
蘇拉鴉鵑
赤胸杜鵑
大綠嘴地鵑
棕腹雞鵑
藍臉地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