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羊草

牡羊草

牡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英文名是old world bluestem,為禾本科孔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歐洲南部和亞洲,現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牧草科名 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 孔穎草屬
牧草屬拉丁名 Bothriochloa Kuntze牧草屬英文名 Bothriochloa
天然牧草 牡羊草
牧草學名 Bothriochloa ischaemun (L.) Keng
牧草英文名 Digitate Goldenbeard

詳細資訊

牡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英文名是old world bluestem或yellow bluestem,為禾本科孔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歐洲南部和亞洲,現在各大洲均有分布。白羊草屬於叢生多年生暖季型植物,具短根莖,株高60—90cm,耐乾旱、耐鹽鹼、耐牧、休眠期耐火燒、侵入性強、種子生產能力高。適合於在排水良好的肥沃粘土上生長,在沙地和腐蝕土地上也能正常生長。

具體分布

牡羊草(別名白草、莖草、盤棋)是一種廣布優勢建群植物,遍布於中國暖溫帶的森林草原及夏綠林地帶。主要分布於華北、西北區的南部,中南區的北部山丘坡地和黃土高原,山西省的中、南部,甘肅南部、陝西的渭河上游、遼寧南部、河北丘陵低山、山東泰山山麓、河南伏牛山區、湖北的西北山地及淮河流域的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大部呈地帶性植被出現。牡羊草在俄羅斯、美國及印度等國家的暖溫帶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短根狀莖,疏叢型。稈直立成基部膝曲,高25~80厘米,具3節至多節。葉片狹條形,長5~18厘米,寬2~3毫米,兩面疏生疣毛或下面無毛。總狀花序4至多數簇生於莖頂,長3~6.5厘米,寬約2毫米,細弱;穗軸逐節斷落,節間與小穗柄都有縱溝;小穗成對生於各節;無柄小穗長4~5毫米,基盤鈍;第一穎中部稍下陷,具5~7脈,上部成2脊,第二穎舟形,邊緣近膜質;第一外稃長約3毫米,第二外稃條形,頂端伸出長10~15毫米,膝曲的芒;有柄小穗不孕,色較深,無芒。細胞染色體:2n=40,50,60。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多年生疏叢型禾草。具短根莖,分櫱力強,能形成大量基生葉叢。鬚根特別發達,常形成強大的根網,耐踐踏,固土保水力強。性喜溫暖和濕度中等的沙壤土環境,為典型喜暖的中旱生植物。多分布於暖溫帶的灌草褐土及黃土的低山丘陵地,一般高程不超過海拔1600~1700米,在華東及華中北部不超過1000米。適應溫度範圍為≥10℃積溫3000~4500℃。因此,它的北界即為典型草原南界。牡羊草群落實際是夏綠林帶的一種較穩定的次生演替植被。由於牡羊草生活力極強,兼具有性和無性繁殖,所以能迅速占據地面,成為顯域性植被的建群種,並常與荊條 (Vitex chinensis)、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細葉胡枝子 (Lespedeza hedysaroides)、酸棗 (Zizyphus jujuba)、達烏里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黃背草 (Themeda triandra var.Japonica)、鐵桿蒿(Artemisia gmelinii) 等組成喜暖灌草叢植物群落,面積很大,分布廣泛。牡羊草為下繁禾草,壽命長達10年以上。也較耐旱、耐貧瘠,甚至礫質坡地也能生長。牡羊草返青較晚,夏季萌發期生長緩慢,後期遇雨則迅速生長。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萌發,6月份生物量猛增,9月初花期以後生長緩慢,並很快停止,但下層營養枝分櫱仍繼續緩慢進行。再生力較強,夏季放牧採食以後,一個多月即可恢復到原來的生物量。冬季枯萎較晚,殘株仍為羊群採食,利用期較長。

飼用價值

為丘陵山地主要放牧草種,從萌發開始即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尤以羊最為喜食。家畜適口性評價順序為綿羊-細毛羊及半細毛羊-兔-山羊-役用黃牛-改良雜種牛或肉牛-驢-馬。夏末、秋初很短一段時間內適口性稍差,但到秋季則又為家畜所喜食,並為秋季主要抓膘牧草;冬季枯萎後仍為羊群所採食。營養豐富,據中國農業大學分析,蛋白質含量屬中等以上,消化率較高。抽穗前蛋白質可與豆科草媲美;抽穗後蛋白質含量稍有降低。牡羊草以種子和根莖兩種形式繁殖,前者為主。種子小而輕,千粒重為0.34克,每千克種子數達310.6萬粒。根系發達,細密成網。因此,耐旱與耐牧力均強,保土力也很好。根據在牡羊草主要分布區的山西省牡羊草群落測定結果,地下活根量為3296.6克/平方米,是地上青草產草量的3.66倍,根量較豐富;細根量比例大,0.5毫米直徑的細根量占總根量的90%以上,為粗根量的12倍多。牡羊草群落中地上生物量為900.14克/平方米。莖、葉(花)比為1.47∶1。無論是牡羊草還是以牡羊草為建群種的群落,產量結構都是基部比例大。下層(0~20厘米)占總產量的70%左右,是理想的下繁牧用草。在防止水土流失上效果優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