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9年7月,位於赤
城縣南端,北京西北方向,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區內生物門類齊全,包含了中國特有動、植物類群,植物資源和經濟動物多種多樣,具有多樣性、稀有性和代表性。該保護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對於潮白河流域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防風固沙、增強水源涵養能力、調節氣候,改善首都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等具有特殊意義,是首都的重要生態屏障海坨北京周邊幾高之一,(燕山主峰霧靈2218;太行主峰小五台2882;東靈山2303;海坨2241)從玉渡山或松山均可穿越。海坨山,延慶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18公里,屬軍都山。主峰2241,雄居北京第二高峰。
大海坨山、小海坨山和無名山,三分天下。傳說中的“富士山驚現京城”,說的就是每年10月到次年6月可能出現的“海坨戴雪”。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類型的植物帶了,什麼金蓮花、黃花菜、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都可以在海陀看到,現在這裡已經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如果下雨,會看到“海坨飛雨”又名“吞奇吐秀”,早上還可觀賞日出——傳說中的“海地層曦”。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接承德市,西連張家口市,北靠壩上草原,南距北京市市區130公里。總面積11224.9公頃。地形地貌:海坨山是燕山山脈的主峰,位於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省赤城縣交界處,東南距延慶鎮約18公里,屬軍都山。海陀山脊是赤城縣和北京市的分界嶺,山南是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小海坨海拔2241米,為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山高峰有三個:大海坨、二海坨、三海坨。大海坨山頂是一個長近10公里,寬500米,最窄處不過百米的草甸平緩山頂,南側斷裂升降顯著,山勢險峻。
海坨山地形分布描述:海坨山分為大、小海坨,從延慶城向西北看去,能看見顏色與周圍不同的三座“山”,中間為小海坨、右手面為大海坨,左手面為無名山。在三座山峰之間各還有2座小山丘,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
氣候:海坨山常年平均氣溫比北京城區低13攝氏度。每年10月到次年6月可能出現的“海坨戴雪”的神奇景觀。
生物資源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於氣候的原因,這裡的植被呈顯的垂直帶譜,為典型的北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在華北地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其林相保存完好,物種繁多,松樺成林,植被覆蓋率80%以上。有各種動植物2000多種,單位面積區系種類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數的27倍以上,軟棗彌猴桃、黃檗、核桃楸、野大豆、刺五加等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類型的植物帶,金蓮花、黃花菜、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等都可以看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又使海陀山成為候鳥遷徙的必居之地,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土。這裡有鳥類125種,獸類29種。珍稀動物有白肩雕、金雕、斑羚、金錢豹等。旅遊資源
因海坨山有著未被破壞的自然景觀,而受到旅遊者的厚愛。大海坨海坨峰兩山之間由巨大的山脊連線。這是一片未經任何開發的地區。基本保持了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的自然狀態。據介紹,兩千年前王次仲將篆書改為隸書、三拒秦始皇封爵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可以看到“海坨戴雪”,晴日可看到“海地晨曦”的景色。從海坨峰順著山脊往下走就可以插到松山景區了。下撤路線為沿山脊向東南方向,有明顯路痕。密林行進道路坎坷,有一定的穿越難度。登海坨山有若干條路,3條經典穿越路線如下:
1、啤酒溪線路:上板泉-啤酒溪-大海坨-小海坨-松山,適合體力一般的人。不足之處在於路程較長,較別的線路多1個小時以上。
2、西大莊科線路:西大莊科-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大海坨村,路較陡峭,但路程短。
3、大海坨村線路:大海坨村-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大海坨村,此路線最短,最快3小時登頂。
注意事項:
1、冬季海坨山雪不會化,雪地行軍難度加大。
2、中途不能加水,可帶易吸收食用方便的食品和水果。
3、備用手機電池。寒冷天氣,山野信號不好,將使手機電能迅速消耗。
交通提示:
1、北京——延慶
919路汽車(10元)公共汽車有兩路車:919快德勝門——汽車站:首5:50,末19:00,10元
919慢德勝門——汽車站-龍慶峽:首6:00,末18:00,少於8元。到延慶(行程約1小時)。延慶——大海坨,包小面車70元/車。
2、從積水潭(德勝門)包至大海坨村(19座的車一般400元,不包括高速公路過路費150元(75*2)和司機午餐20元。
相關詞條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