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建立時間: 1981年9月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錦州義縣、北寧兩縣(市)交界處閭山中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1′——121°46′,北緯41°26′——41°46′。
占地面積: 總面積11459公頃,其中核心區3856公頃、緩衝區2536公頃、實驗區5067公頃。
環境狀況: 空氣符合國家一級標準。
類別類型:自然生態系統類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保護對象:東亞地區特有的天然油松林、華北植物區系現存較完整的針闊葉混交林、黑鸛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
綜合價值:(1)科研價值, 保護區處於華北、長白和蒙古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區內植被類型多樣,兼有三個植物區系植物物種分布,為研究森林演替規律、恢復森林植被提供了理想的科學研究場所;植物種類繁多、物種豐富,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動物種類多、資源豐富,具有華北、東北、蒙新區系過渡特點,為研究野生動物生態、動物利用提供了極重要的條件;保護區有優越的自然環境、複雜的地理結構、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為研究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提供了可靠依據。 (2)經濟價值,開展了乾鮮果品生產基地建設、森林生態旅遊、商飲服修業,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3)環境價值,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淨化水質和空氣、維持生態平衡。
管理狀況:建有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轄朝陽、碾盤溝、老爺嶺管理處和閭山森林公園四個科級單位,設有2個森林公安派出所。全處現有職工127人,其中幹部54人(技術幹部)。隸屬於錦州市林業局。區內有林區道路59公里,房屋建築面積6833平方米,無線電台2部,汽車7輛,固定資產328萬元。
主要問題: (1)經費不足。(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自然環境
保護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200~800米之間,地貌為侵剝蝕低山丘陵,陽坡大面積基岩裸露,山石崢嶸,陰坡土層深厚,森林植被繁茂。海拔600米的山峰有52座,其中最高峰望海山峰海拔867米。保護區為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酷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無霜期160~180天;年均降水量為600毫米,水資源豐富,除冬季冰雪封山外,其它季節溪流不斷。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保護區為華北植物區,也是華北、東北、蒙古三個地區的過渡地帶,並具有這三個地區的植物種類。區內有高等植物777種。植物資源,包括維管束植物120科465屬963種(國家重點保護的8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21種、裸子植物4科9屬15種、被子植物106科444屬927種,苔蘚植物28科69屬129種,真菌植物29科101種,地衣植物正在調查中。
華北植物區系代表種有油松、春榆等,油松的適應性強,耐瘠薄幹旱,生長較快。請看生長於上院石縫中的古老油松;東北長白代表種有水曲柳、核桃楸等;蒙古代表種有細葉蔥、柴胡等。閭山是中國天然側柏分布的北限,具有重要科研價值。區內廣泛分布錦帶花,每逢盛花季節,各種山花,齊開怒放,爭芳鬥妍,甚為美麗。有大面積的天然油松林和完整的松櫟混交林。森林為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和豐富的食源。區內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水曲柳、核桃楸、黃檗等。
●動物資源
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248種,隸屬30目73科158種。其中哺乳類6目15科29屬32種,占遼寧省總數的42%;兩棲類1目4科4屬6種,占遼寧省總數的46%;爬行類,3目6科9屬16種,占遼寧省總數的54%;魚類,4目6科14屬15種,占遼寧省淡水魚類總數的14。6%; 鳥類,16目42科102屬179種,占遼寧省總數的50%。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1種、遼寧省重點保護動物41種。鳥類159種,僅候鳥達118種,國家級保護動物二級有:天鵝、鴛鴦。狐、禿鷲、啄木鳥、貉、狗獾、環頸雉、鵪鶉、中國林蛙等為遼寧省級保護動物。石雞是遼寧唯一的分布區。
石雞俗稱“嘎噠雞”,又叫“紅腿雞”。屬雞形同,雉科。全長約30厘米~37厘米,重約400克~500克。體羽沙褐色,圍繞頭側和喉有黑色項圈,兩肋各具10餘條黑票相間的橫斑。嘴、眼周和腿、腳均為珊瑚紅色。生活于山區及山前丘陵地帶,雜食性,喜食植物種子、漿果、嫩枝葉及穀物,兼食昆蟲。4~5月繁殖,每窩產卵10~20枚,數量較大,是主要的獵禽之一。
旅遊資源
醫巫閭山雄峻多姿,山奇水秀,是陰山山脈余脈,古稱於微閭、無慮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今稱閭山。山勢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縱長四十五公里,橫寬十四公里,面積為六百三十平方公里。有名峰五十餘座,最高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文獻記載,醫巫閭山是舜封全國十二大名山之一,自隋開始,此山便成為“四大鎮山”的“北鎮”,從而聲名鵲起。《全遼志》記載:“山以醫巫閭山為靈秀之最”,譽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
閭醫巫閭山奇峰險壑,是歷朝歷代推崇的靈山聖地,留下了大量詩文、石刻和碑記。遼太子耶律倍,曾在閭山藏書萬卷隱居讀書;元代宰相耶律楚才,兒時在閭山居住讀書,而後成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賢相。這裡數千年來是佛、道修身養性和皇家祭祀山神之地。道觀寺院座落有序,碑廊亭台隨處可見,常年香客不斷。閭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姿態萬千,象一幅恢弘博大的潑墨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資百態的蒼松翠柏;水絲如簾的石棚飛瀑;梨花巧構的“香雪海”,真可謂人間仙境,壯美瑰麗。
近年來,閭山風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許多景觀、景點得到了恢復和修建,景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客人來此遊覽觀光、度假、娛樂。閭山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主要遊覽區,總計一百多個景點需要三天時間完成您的旅途。1986年閭山自然保護區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遼寧省首批建立的、國務院第一批批准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醫巫閭山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躋身於全國風景名勝區行列。
●北鎮廟
醫巫閭山古建築大多始建於遼、金,重修於清,其中,以坐落在山腳下的山神廟即北鎮廟最享盛名。此廟西距北鎮縣僅2.5公里,建在山坡上,東西寬109米,南北長240米,占地甚廣。山門、神馬門、鐘鼓樓、大殿、御香殿、內香殿、更衣殿、寢殿(後殿)等建築,皆依坡勢排列,上下相形,參差錯落,十分壯觀。大殿為主體建築,內供醫巫閭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時,即於此殿舉行儀式,以遙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國祚連綿。殿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殿梁枋飾以彩繪,殿內壁繪以星宿像,顯得既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北鎮廟內碑刻甚多,計有元碑11塊,明碑9塊,清碑25塊,上面鐫刻著歷代帝王的題詠或重修廟字的記事等。這些碑刻,是研究北鎮廟沿革的重要文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醫巫閭山山形奇特,迴環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蒼蒼,鳥鳴啾啾,令人賞心悅目;碑碣、摩崖題刻隨處可見,又能令人一發思古之幽情。故每當春日百花盛開時,游者如雲,滿山遍野,都蕩漾在歡聲笑語中。
●青岩寺
在醫巫閭山南麓的懸崖絕壁之間,座落著一處著名的寺院--青岩寺。這裡的上院供奉著全世界唯一尊“歪脖老母”佛像。一千五百多年來,這裡香火旺盛,降香朝拜者如雲,被信眾們譽為普渡眾生、有求必應的靈驗之神。青岩寺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一千五百餘年香火綿延,終日不斷。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據《東北古蹟軼聞》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岩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脖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景點交通
醫巫閻山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原北鎮縣)西北5公里處,總面積為63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由京瀋鐵路錦州站或溝幫子站下火車,再轉乘汽車,即可直達北鎮縣。錦州火車站前乘旅遊專線車前往,車程約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