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梅山島分本島以及東北側撲蛇、青龍二島,其中本島面積38平方公里,撲蛇島和青龍島面積分別為0.11和0.21平方公里,總面積達27.22平方公里。另外,街道下轄對岸上方門片,約有耕地240畝,山地1700畝,海岸線1000米。全島地勢呈西南—東北走向,長9.37公里,寬4.31公里,散布著15個大小高低不等的山丘,其中主要山體與島的形狀走向一致,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2公里,最高峰煙墩崗,海拔148.8米。其餘都在海拔50—90米不等,均屬括蒼山系,天台山脈和太白山麓。受地勢影響,梅山島主要居民點大多呈現依傍山體南面,處於地勢較高之處的特點。
地理位置
寧波梅山島位於寧波東部,與大陸僅距500米左右,處於長三角的核心區,是寧波-舟山港的樞紐區塊。梅山島東臨國際航道和錨地,西接象山港,北連北侖主港區,南靠舟山六橫、佛渡等島。
梅山島海岸線總長27.35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達9.3公里,平均水深22米以上,能夠停泊第五代、第六代貨櫃輪。
梅山島本島面積26.9平方公里,加上9平方公里的圍塗工程2011年完工後,全島面積可達38.3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可達18-20平方公里。
梅山鄉鄉志
位置與地形
以島建鄉,位於區境東南部,穿山半島東南側淺海中。東臨峙頭洋,南瀕佛渡水道,與舟山市陀區的佛渡、六橫、桃花諸島隔海相望,西貫象山港,北依梅山港,與白峰鎮的下陽、平陽村毗鄰,經上梅渡口和梅東渡口的車客輪渡相通,與大陸“上白公路”和“沿海中線”連線。主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另有東部沿海的青龍、撲蛇兩小島和北部大陸方門山地以及沿海塗,鄉域總面積34.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距寧波市中心54公里,距新矸街道28公里。
梅山本島是我國海島中腹地開闊的海積平原島,海岸線周長25公里,東西長7.6公里,南北平均寬3.5公里,地開呈足跡形,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積平原占本島面積80%,沿海海塗占8%,低丘占12%。有耕地1140.7公頃,鹽地831.5公頃,河流水庫93.6公頃,山地272公頃,海塗666公頃。島內丘陵最高煙墩崗,海拔148.8米。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現在是寧波市唯一保留的海洋濕地島嶼。
歷史沿革
清康熙26年(1687年)前,鄉東部有梅子山、盤臼山等小島,俗稱梅山;鄉西部有煙墩山、南匯山等島嶼,俗稱下岸,時隸屬定海縣。1688年始,隸屬鎮海縣海晏鄉,行政稱謂:“三都一圖”。至1914年建鄉時,以村名鄉,故名梅山鄉。1953年至1958年間,稱鎮海縣梅山鄉、梅西鄉;1959年至1961年間,稱鎮海縣郭巨人民公社(梅東管理區、梅西管理區);1962年至1984年間,稱梅山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後稱濱海區梅山鄉;1987年7月至今改稱北侖區梅山鄉。鄉人民政府駐里岙村,原轄里岙、梅山、炮台、盤峙、碑塔、南深、外岙、苔岙、擔峙、霞岸、南匯、茶廠、外墩13個行政村。2004年12月起實行行政村規模調整,將原里岙、外岙、擔峙3個行政村調整為梅中村;梅山、盤峙、炮台3個行政村為梅東村;苔岙、南深、霞岸3個行政村為梅西村;茶廠、南匯、外墩3個行政村為梅港村;保留碑塔村。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下轄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
陸域形成
本島陸域的形成,是居民400多年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不斷築塘圍墾灘涂而成的。展示了“滄海桑田”的地域特色。按照築塘塘墾田的年代先後,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居民初期(約1600—1661年):時居煙墩山下的沈氏、張氏築砂塘、里石橋塘和里百畝塘;時居洪家山的洪氏、紀氏築門口塘,合計圍灘墾田約500畝。清順治18年(1661年),清廷頒布“海禁”,居民遷居大陸。二、兩島時期(1685年—1829年):清康熙23年(1684年),清廷詔令“弛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時居梅子山、盤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廠跟塘、大興塘等塘;時居煙墩山和南匯山周邊民眾陸續建築苔岙塘、里岙里塘、外塘、嶺後畈塘、石橋塘、外岙塘、葉家塘、擔峙廠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龍底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6000餘畝。此時已形成東部以梅山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煙墩山為中心的下岸兩個小島,中間隔三江浦。三、兩島合一時期(1830年—1910年):清道光壬辰年(1830年),東、西兩島居民於三江浦南、北兩端築八百畝塘,從此兩島合一。爾後又續建鍾家塘、永興塘、復成塘、沙里塘、茶廠王家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9800餘畝。民國時期災害與戰禍連綿,尚無築塘圍墾事跡。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災”時,經寧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飛機測量與實地數據核實:梅山島陸域面積18.2平方公里。四、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寧波市工商局於島南部永興塘外築圍塗4950畝,建立寧波市國營梅山鹽場;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會同白峰公社於七姓塗南部築塘圍塗1695畝,建立梅西聯辦鹽場;碑塔生產大隊於大興塘外築大興塘,圍塗430畝,建立碑塔鹽場;梅山、炮台、盤峙三個生產大隊於攙里塘外築塘圍塗950畝,建立梅東鹽場;盤峙、里岙兩生產大隊分別在道頭咀與下道頭築塘圍塗各50畝,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聯辦鹽場西北部築塘圍塗4050畝,建立七姓塗鹽場。此時22年間共圍塗造田12175畝。如此一線海塘逐漸外移,陸域不斷擴大,形成今之島域。至2006年,本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
島內自然環境恬靜優美,夏秋時節季風勁吹,風向以ESE為主,冬春時節季風風向以NM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長,冰雪罕見,常年無高溫、低溫等災害性天氣。獨具冬暖夏涼、空氣清新、四季蔥綠、宜人適物的小氣候特點,素有“綠島”之稱,2004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被寧波市人民政府譽為“生態鄉”稱號。
轄區人口
鄉轄梅中、梅東、碑塔、梅西、梅港5個行政村,共46個自然村。2006年底,居民總戶數6249戶,常住人口15306人,暫住人口572人。
經濟發展
建區前,以盛產棉、魚、鹽三大產業為主,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年收入列原鎮海縣21個鄉鎮前8位。建區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生態興島,綠色富民”的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步伐。2006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33827萬元,為1984年3850萬元的8.7倍;農民人均年收入6951元,為1984年17平方米的2.6倍;人均存款4848元。2006年農業總產值11710萬元,二分之一農村勞動力已轉向第二第三產業。
梅山鄉自清代初期至今,既有種植糧油蔬菜和多種經濟作物,又有捕撈、養殖多種海生魚類、貝類、甲殼類、藻類等水產品,還有海水曬鹽的傳統產業。早在1836年,島內已始種棉花,是原鎮海縣最早植棉區之一。1994年前棉花種植面積728.8公頃,年產值皮棉500噸以上;水稻種植面積260公頃,年產量2700多噸;西紅柿種植面積160多公頃,年產量13000多噸,當時為寧波、奉化、舟山等食品罐頭廠的主要原料基地。1982年從美國引進蘆筍,至1989年種植面積56公頃,總產量450多噸,占當時寧波市蘆筍外貿量70%。1995年成立“綠島農業開發公司”,從日本引進花椰菜(綠花菜)種子,種植面積發展到420公頃,年產量5860多噸,成為浙江省綠色蔬菜出口創匯基地。2004年10月,“綠島”牌花椰菜產品經浙江省農業廳審定為“浙江省無公害綠色蔬菜”,列入國家星火計畫項目。2006年,綠島農業開發公司與綠洲蔬菜行銷公司先後投資300萬元,擴建塑膠大棚蔬菜基地會計28公頃,年產超季節、無公害優質瓜果蔬菜950多噸,產值660多萬元,“一優兩高”農業示範基地已初具規模。此外還種植優質西瓜490多公頃,年產量7200多噸;無核蜜桔120公頃,年產量1600多噸;套種、間種日本蠶豆、法國梅豆、大豆等145公頃,年產量700多噸;哺雞竹、雷竹和毛竹65公頃,年產優質竹筍60多噸;龍井茶18公頃,年產鮮茶220多噸;花卉38公頃,價格250萬元以上。全鄉有畜禽養殖48戶,其中養豬戶12戶,年飼養豬1680多頭;養兔4戶,年飼養兔6200多隻;飼養雞、鵝、鴨共32戶,共飼養家禽4500多羽。
民國時期,鄉民已有海塗養殖蟶、蚶、蛤等貝殼的養殖戶100多戶。1982年以後,海、淡水養殖業蓬勃發展,至2006年,全鄉有水產養殖戶638戶,養殖總面積750公頃,其中陸上養殖378公頃,海塗養殖320公頃,淺海網箱養殖52公頃。主要品種有甲殼類:東海梭子蟹、青蟹、亞洲對蝦、南美對蝦、竹節蝦、基尾蝦、白蝦;有貝類:銀蚶、毛蚶、蟶、蛤、蛤蜊、紋蛤、香螺、泥螺等;魚類有:鱸魚、大黃魚、米魚、美洲紅魚、石板魚、黑鯛、歐鰻以及淡水魚等;海藻類有:海帶、紫菜等。年總產量3200噸以上,年總產值3937萬元,已成為寧波市著名的水產養殖基地。梅山又是寧波市旅遊“十一五”規劃中的“國際休閒度假區”,隨著梅山發展目標的定位,集體和個體投資經營的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農家樂、漁家樂等項目正在不斷推出。至2006年底,主要企業有:綠島農業開發公司的以大棚蔬菜瓜果為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基地”、“梅東海釣中心”、“梅港漁村垂釣基地”、“盤峙垂釣中心”、“梅西海釣塘”、“七姓塗飯店”、“碑塔釣魚塘”和“環島遊艇”等。
海水曬鹽是梅山鄉的傳統產業,現有鹽田781.5公頃,其中國營梅山鹽場330公頃,鄉村聯辦鹽場451公頃,從業人員總計700多人,年產優質食鹽8萬噸以上,年產值4000多萬元。梅山鄉是漁業強鄉,至2006年,有海洋捕撈的中型機動漁船118艘。主要作業有:張網、串網、倭網、油絲網、鏇網、揖網、海釣、撩海蜇、鰻苗網、蟹籠網和罾等傳統作業,年捕撈各種水產品3000噸以上,年產值3850多萬元。
(專註:2006年12月,寧波市海洋漁業局為保護象山港海域水產資源,會同北侖區農林漁業局發布《禁漁公告》,已處銷鄉內從事淺漁捕撈作業的小型漁船合計103艘,同時發放補償金合計650多萬元。)
梅山鄉的工業發展於建區前,穩定於建區後,因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制約,故發展較慢、企業規模較小。至2006年底,全鄉有民營個體企業78家,工業總產值22118萬元,從業人員共2200餘人。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食品加工、製冰冷藏、旅遊帳篷、塑膠皮件、家用電器、注塑電鍍、汽車配件、五金壓制、模具電機、樹脂化工、針織製衣、水泥預製、磨料磨具、包箱文具、客貨運輸等門類眾多的工業格局。其中年產值超200萬元的33家,年產值超2000萬元的4家。其中4家企業的優質產品已有外貿出口實跡,如磨料磨具廠的“金岡砂”產品系列、通洲公司的水產食品、“安吉爾”家電產品、旅遊帳篷廠的4大產品系列均暢銷國內、國際市場。1988年至今,全鄉有2700餘名中青年農民前去全國各地辦企業、務工或經商,其中寧波市內1600人、浙江省內500人、浙江省外600人,年經濟總收入6200萬元以上。
民國時期,鄉內商貿業蕭條,僅有里岙嶺下、苔岙店跟兩家店鋪。1985年前,全鄉只有梅山供銷社和梅西供銷分社及其各村代銷店,共18家。1986年至2006年,民眾得益於黨的富民政策,各類商店、酒家、旅館、藥房和農副產品收購商等已發展到267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超市9家。商店布遍全鄉46個自然村,形成了以梅中村為商貿中心,梅東、梅西市場繁榮的局面。此外,現有鄉村農貿市場7處,平均日成交總額3萬元以上。還有500多名行販,日夜奔波於寧波、舟山兩市的農貿市場,專業、行銷各種水產品。2006年底,第三產業增加值2220多萬元,從業人員1250人。
交通情況
大橋:2010年通車的梅山大橋以及2017年通車的梅山紅橋是連線梅山島與大陸的陸路通道。
高速公路:連線六橫島的六橫疏港公路預計將於2017年底開工。寧波—舟山港梅山保稅港區瀋海高速連線線,規劃長度是89公里,從昆亭到溪口,雙向六車道,計畫分段進行。設計時速100公里。計畫今年開工,建設工期4年,2020年建成通車。
捷運:寧波至梅山捷運目前第一條通道採用的是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支線的方式,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從東錢湖出發(接軌道交通4號線),經鄞州跨越象山港抵達象山城區或石浦鎮。而該線路從鄞州塘溪分出一條支線接到春曉,但不接入梅山本島。目前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已經入選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二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
公共設施
早在1973年7月,富春江水電站電源30KV高壓電線和跨港2公里綱纜,經紫薇岙變電所直接輸入梅山鄉和國營梅山鹽場,成為原鎮海縣較早使用華東大電網的鄉鎮之一,梅山島從此步入現代化社會。1996年至2000年,北侖區供電局為改造農村電網,投資850多萬元,整改鄉內低壓電路累計57.55公里;新建梅山供電所1座,占地42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變壓供電總容量3435KVI。2003年10月,區供電局投資1200萬元,從春曉變電所至梅山煙墩崗跨海8公里的35KV高壓電線和島內輸電高壓線2公里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1998年至1999年,梅山郵電大樓、梅山醫院、文廣中心和鄉人民政府新辦公樓相繼落成並使用,占地總面積18900平方米,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綠化1800平方米。續建電信傳呼台4座,至2006年,全鄉已安裝市內程控固定電話戶機3360多台。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啟動“第二次自來水改造”工程,總投資 萬元,安裝各種規格白鐵水管總長度50270米,鋪設從柴橋街道至梅西村Φ600mm鑄鐵過江引水管12公里;新建高壓供水泵站1座。自來水用戶普及率98%。
旅遊介紹
梅山鄉是寧波市旅遊“十一五”規模中的國際休閒度假區。按發展定位目標,各行政村加大“海上花園”的開發力度,許多娛樂、健身、旅遊、度假等休閒項目正在不斷建設中。例如:2001年,原里岙村投資50萬元建成“珠寶公園”;2002年,原茶廠村投資60萬元建成“茶廠農民公園”;2003年,原南匯村投資70萬元建成“匯樂公園”;2004年,原梅山村投資80萬元建成“梅港公園”;2005年,梅港村投資270多萬元,建成“梅港漁村”(此項目已成為寧波市釣魚協會競賽基地);2006年,碑塔村投資70萬元建成“碑塔農民公園”;梅中村投資350萬元,建成“梅中村文化中心”、村辦公樓和商業用房,建築面積3350平方米;梅東村招商引資,正在籌建“大方門休閒港灣”。近10年內,全鄉道路綠化總面積23公頃,種植名貴花木累計52000多棵,山坡造林建園65公頃。2003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寧波市綠化先進集體”。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歷來是梅山鄉的頭等大事。建區前,雖然經過數次大規模的海塘加固和農田基本建設,均因當時資金缺乏而事倍功半、效益甚微,仍屢遭塘塌田淹之災。建區後,區、鄉兩級政府下大決心,投入巨資5210萬元,於1997年至2003年先後修建加固梅西鹽場海塘、七姓塗海塘、鍾家塘海塘、梅東鹽場海塘、碑塔鹽場海塘、原梅山村海塘和方門岙海塘。7年內累計加固沿海一線國家Ⅱ、Ⅳ級標準海塘19700米,修建海塘2260米。2000年至2006年,全鄉投入資金2200萬元,改造整理基本農田1100公頃,清淤浚通排灌主渠與河道4846米,建成水泥防滲支渠15260米,水泥防滲水溝62960米,修建涵洞62處,橋樑28座,排洪泵站5座,維修加固山塘水庫7座,修建5米寬機耕路累計18600多米,3米寬機耕路65379米。經過10年勵精圖治,已實現了“田成方、路成網、溝渠暢、電配套”的目標,新農村建設已舊貌變新顏。
科技文化
1984年,梅山鄉“農業科技輔導站”成立後,先後從省內外引進農作物優質高產雜交新品種累計240多項,累計總產量50噸。利用有線廣播定期、定時、及時開展植保知識講座,推廣水稻地拋秧和棉花地膜覆蓋種植等先進生產技術,為振興農業經濟作出了顯著貢獻。1996年,農技員葉善定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技員”。1998年至2006年,鄉農技站改稱“梅山鄉農業綜合服務公司”後,在鄉農貿市場入口處開闢科普宣傳窗,累計205期。經常聘請區農技總站、市農科院等專家教授來鄉村開展科研活動,適時講座種植、養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科技知識,累計36場次,受訓人員820人次。2005年,鄉農業綜合服務公司從寧波農科院引進高科技生物製劑“性信息素”,全面推廣誘殺農作物害蟲成蟲的治蟲技術,二年內共投入資金40萬元,使農作物害蟲基數減少75%,為“生態興島、綠色富民”保駕護航。2006年底,全鄉有各類專業技術職稱人員58名,還有6人已從農業函大畢業。有各類專業技術協會6個,會員566名。
寧波市教育強鄉
建國前,全鄉有公立國小2所,私塾3所,在校小學生116人。全鄉總人口5995人中,高小畢業生約50人,國中畢業生9人,大、中專畢業生6人,文盲、半文盲占人口總數96%。1950年至1952年,駐鄉“土改工作隊”根據中共原鎮海縣委指示:開展“掃盲”運動,各村興辦農民夜校13所,文盲、半文盲入學率占人口總數65%。兩年後,文盲率減少50%。1950年2月,建立梅山鄉中心國小和梅東、梅西分校,至1958年6月,在校學生總數368名,教師22名。1958年8月,寧波市教育局創辦“梅山初級中學”(寧波市第8中學),校址在里岙沈家店(今鄉政府院內),1961年6月,在校國中學生126名,教師6名。同年9月因全國經濟危機,梅山初級中學併入郭巨初級中學,原校廢。1965年8月,原鎮海縣教育局在原梅山初級中學校址建辦梅山農業中學,1970年又在原梅東、梅西完全國小增辦“附設國中班”,是年全鄉在校小學生1300多名,國中在校學生450多名。1974年8月撤銷“附設國中班”,改“梅山農業中學”為“梅山國小”,同年遷址砂塘(今梅山初級中學校址)。1976年至1978年,梅山中學增設高級中學5個教學班,在校高中學生252名、國中學生358名;國小增至10所,在校小學生共1460名,有公立、民辦教師86名。1989年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撤併成3所,辦學條件顯著改善。1990年建梅西國小教學樓,1991年建梅東國小教學校,1992年建梅山鄉中心國小教學樓,3所國小占地總面積14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田徑運動場一座,綠化場地2600平方米,總投資186萬元。梅山初級中學占地總面積13800平方米,其中田徑運動場8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50平方米。1996年統計:梅山國中在校學生706名,3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1420名,公立幼稚園3所,私設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共196名,在職教師118名,幼師12名。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98%,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82%。中、國小校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和“校園文化達標學校”等榮譽,2000年梅山鄉被列入寧波市教育強鄉行列。2003年以來,因民眾外出務工或經商逐年增多,學齡兒童擇校就學流行,至2006年,全鄉各類學校撤至3所,即:鄉中心國小,在校學生428名;梅山初級中學,在校學生366名;成人學校1所。公立幼稚園1所,私設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共186名。在職教師54名,幼師8名。
民間文藝
民間文藝是梅山鄉的特色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早在清代和民國時期逢年過節,各村都有表演古閣、台閣、馬燈、旱船、舞龍、舞遠征獅、高蹺、造趺、武術等傳統節目的習俗。建國後至1980年,在駐鄉“土改工作隊”幹部輔導下,全鄉創建村級腰鼓、秧歌和業餘演出隊10支;曾有原鎮海縣第6電影放映隊在鄉內各村定期巡迴放映電影;全鄉有9個生產大隊建成影劇院或大會堂,建築總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成為當時民眾文化娛樂、集會活動的主要場舍;同時湧現了能練運用越劇、甬劇、京劇或歌舞劇唱腔表演傳統戲和現代戲的愛好者多達千人。1976年和1978年,原里岙村的歌舞劇《白毛女》、炮台村的越劇《十五貫》,在原鎮海縣文藝調演大會上分別獲得“二等獎”。建區後,現有中、大型文化娛樂設施(鄉文化站、梅中村文化中心)2座,老年人活動室16處,農民健身公園(音樂廣播)5座,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5000多冊。有書畫、體育、武術、民樂、棋類球類、舞蹈等協會12個。已舉辦三屆大型民間文藝表演大獎賽,其中原里岙村的舞獅和武術,原外岙村的造趺、原茶廠村的舞龍和鄉中心國小的娃娃龍等節目,經常被特邀演出於市內外重大慶典活動,並先後亮相中央電視台和市、區電視台及各類報刊,為梅山鄉贏得“浙江省民間文藝之鄉”、“寧波市東海文化明珠”和“舞獅之鄉”等美譽。鄉內現有區級文保單位3處,文保點5個:清修寺、沈氏祠堂“裕後堂”、張公廟後大殿、撲蛇山燈塔(1924年建)和原里岙村的古樹名木“銀杏樹”。1993年至2006年,全鄉已安裝有線閉路電視4850戶,數控電視正在籌劃中。
體育運動
梅山鄉是浙江省體育運動強鄉。建區後,建成田徑運動場2座,舉辦三屆全鄉體育運動大會。1993年獲得國家體育運動總局頒發的“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1994年被省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浙江省民眾體育先進鄉鎮”的稱號。1996年,原里岙村武術隊隊員張仁元,因邀參加浙江省民間武術大獎賽,榮獲成人組棍棒項目第二名;2000年,原茶廠村舞龍隊應邀赴西安,參加中華大型民俗遊藝會,獲舞龍項目第8名。民眾體育活動十分活躍,為國家、省、市輸送了一批體育競技優秀人才,湧現了沈盛妃、沈科娜、沈洲涯、沈銀燕等體育名將。2003年10月,被省體育運動委員會評為“浙江省體育運動強鄉”。2005年,被省武術協會授予“浙江省水滸名拳之鄉”稱號。
醫療衛生事業逐年完善。建區前,鄉內有梅山衛生院、梅山鹽場醫務室、個人醫寓和村級合作醫療站共18處。1998年,原梅山衛生院建成“梅山醫院”,醫院占地8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醫療設施齊全。現有床位28個,設立內科、外科、傷科、牙科、五官科、婦幼保健科、婦產科等10個科室,現有副主任醫師以下職稱醫務人員16名。有村級個私醫寓8家,農村區生11名。2005年,梅山醫院納入北侖區城鎮職工醫院保險和農民大病合作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至2006年,農民大病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2%,計畫生育合格率9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近幾年來,全鄉各村共建公共廁所26座,有農村環境保潔人員80%人,配備了垃圾車,負責清理垃圾、清掃道路和公共場所。2005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衛生鄉鎮”、“市級生態鄉”。
輩出人才
梅山鄉水秀山綠,人才輩出。著名人士有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長徐正貞教授,復旦大學微電子系主任洪志良(博士)教授,寶山鋼鐵集團總公司冶煉廠副廠長兼高級工程師李亞松,上海市政協委員、高級工程師兼受丁堡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綏,第22、23屆亞運會上分別榮獲女子七項全能冠軍的沈盛妃,杭州市越劇2團國家一級演員林碧峰等。
其他相關
標誌著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正式開工的梅山大橋、梅山保稅港區行政商務中心和梅山保稅港區貨櫃碼頭三個項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蘇建宇說:"到2020年,梅山保稅港區將建設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保稅港、休閒宜居的生態島和充滿活力的臨港城。"
保稅港區是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區域,也是國家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先行區。梅山保稅港區規劃面積7.7平方公里,以國際中轉、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和保稅加工等功能為主,以商品服務交易、投資融資保險等功能為輔,以法律政務、中介鑑證、休閒文化、進口展示等服務功能為配套,具備生產要素聚散、重要物資中轉等功能。
據透露,上述三個項目是梅山保稅港區建設首期重要的基礎性項目。其中梅山保稅港區貨櫃碼頭將先建設兩座10萬噸級貨櫃碼頭,碼頭通過能力為每年140萬標箱,將於2010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蘇建宇說:"目前,已有三十多家投資和貿易企業入駐梅山保稅港區。日本、阿聯等國家的航運公司、物流公司和高科技企業都已來梅山保稅港區考察多次,目的就是要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除了已經開工的連島大橋、碼頭、行政商務中心、灘涂圍墾等重點工程外,梅山島內供水、供電、路網、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已啟動。管委會有關人士表示,梅山保稅港區力爭在兩年後迎接海關總署的封關驗收。屆時,包括梅山保稅港區在內的梅山島將形成以進出口貿易為龍頭,以現代物流為支撐,以休閒旅遊和涉外中介服務體系為配套的發展格局, 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保稅港、休閒宜居的生態島和充滿活力的臨港城。
旅遊
在今梅東村盤峙岙南端隔江四百米的海面上,有座南北長約四百米,東、西寬約二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處海拔七十二米,面積零點二四平方公里的小島。千萬年來,它巍然屹立在滔滔的象山港北部口岸,仿佛似一條忠誠剽悍的臥龍,日夜守衛在國內航道——佛渡水道的門戶。住在沿海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叫它“青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