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辯證的唯物論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個方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舊唯物主義的成就和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實踐作為考察精神和物質關係問題的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及其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與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3.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係和能動作用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的主觀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意識的能動性及其主要表現。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途徑和條件。
(二)唯物的辯證法
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聯繫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從普遍聯繫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
(1)聯繫及其特點
聯繫的含義:聯繫是指一切事物、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聯繫具有以下特徵: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和條件性。
第一,聯繫具有客觀性。聯繫是客觀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觀認識而轉移。
第二,聯繫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於相互聯繫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都是相互聯繫著的各個要素、部分組成的複雜的系統。系統就是由事物內部相互聯繫著的各個要素、部分組成的有機整體。系統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現象。
第三,聯繫具有多樣性。由於事物和現象之間的聯繫是具體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聯繫必然是複雜多樣的。不同的物質與運動形式之間,不同的事物和現象之間存在不同的聯繫。事物之間的聯繫也隨時間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聯繫的多樣性表現形式主要有:直接聯繫與間接聯繫、內部聯繫與外部聯繫、本質聯繫與非本質聯繫、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等。
第四,聯繫具有條件性。條件這一範疇指同特定事物相聯繫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世界上任何聯繫都是有條件的。離開條件,一切都無法存在,都無法理解。
一切以條件為轉移,而條件又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有必要條件和非必要條件、決定的條件和非決定的條件、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等。不同的條件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具體地、全面地分析各種條件,是我們弄清問題、解決矛盾的必要前提,對做好一切工作具有決定意義。
(2)掌握唯物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繫的原理對於指導我們實際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普遍聯繫及系統性能幫助我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由於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都是作為系統而存在,在工作中我們要把整體性原則作為基本的出發點,從普遍聯繫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作為整體,系統是由部分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系統整體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機械相加。要從整體與部分的有機聯繫中綜合地、系統地把握事物,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事物,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普遍聯繫能使我們正確地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體現事物本身的根本性質,決定事物一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趨勢。科學的任務最重要的是揭示事物的規律;而要揭示和把握規律,就必須具體地分析事物的各種運動變化,從中發現事物的本質聯繫。
(3)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
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現象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這一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a 就每一個事物和現象而言,它們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圍其他事物有某種聯繫和關係。
b 就整個世界而言,多種多樣的具體聯繫把整個世界聯成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
c 就一事物與整個世界的關係而言,任何事物都是統一聯繫之網上的一個部分、成分或環節,它們又形成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相互聯繫。
注意聯繫的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問題,聯繫的普遍性並不等於隨便任何事物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聯繫起來。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物質和運動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的關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繫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的辯證關係。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上學。
2.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係。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3.量變質變規律
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
一切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量、度。掌握適度原則的重要意義。
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基本形式。量變和質變的相互關係。
4.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辯證的否定觀和形上學的否定觀。否定之否定。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三)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1.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
實踐的含義和基本形式。實踐的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的基本含義及其相互關係。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以及認識的目的。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2.認識的辯證運動
認識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辯證關係。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踐。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認識運動的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認識辯證運動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民眾路線的重要哲學基礎。
3.辯證思維方法
辯證思維的實質和意義。
辯證思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邏輯和歷史的統一。
4.認識的真理性和檢驗真理的標準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相對性及其辯證關係。真理問題上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價值的關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檢驗與邏輯證明的關係。
5.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一致性。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程。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線是實際工作中的認識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四)歷史唯物論
1.社會的本質、結構和社會形態
勞動發展史是理解全部社會歷史的鑰匙。
自然環境和人口是人類歷史的自然前提,使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環境、人口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是一個由社會物質經濟結構、社會政治結構、社會意識結構構成的複雜的有機整體。
社會經濟結構即一定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面。生產力的要素和構成。生產關係的構成和類型。
所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生產關係與階級關係。
社會政治結構是指一定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及其結合方式。
國家政權是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國體和政體及其相互關係。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和基本職能。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質及其兩重性。
社會意識結構是是由各種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按一定關係和方式組成的有機系統。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形態屬於思想上層建築,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歷史進步性和階級局限性。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的物質關係和思想關係。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社會形態是具體的、歷史的。社會形態範疇的方法論意義。
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2.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及其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及其意義。
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決定著社會歷史的一般進程。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標準及其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代新科技革命對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和巨大的推動作用。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是階級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環節。
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
3.人與社會發展
社會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社會歷史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社會規律的客觀性。社會規律實現的特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是客觀規律性同人的自覺活動的統一。社會歷史觀上的唯意志論和宿命論。
人民民眾是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變革社會制度、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人民民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
無產階級政黨的民眾觀點和民眾路線。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社會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的重要表現。
人的價值及其實現。衡量人的價值的尺度。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民眾、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樹立團隊精神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
華南理工出版社出版書籍(十)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二十多年來,我社始終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秉承“服務教育,傳承文明,致力原創,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以品牌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依託,發揮學校學科和廣東地域優勢,堅持以學術精品為立社之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