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叫做《釋夢》,心理學的經典書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於1899年11月。該書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該書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用於解釋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綜述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都是“願望的滿足”,他嘗試用潛意識來解決各部分的衝突。不過,由於潛意識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讓人難堪,潛意識中的“稽察者”不允許它未經改變就進入意識。在夢中,潛意識比清醒時放鬆了此項職責,但是仍然在關注,於是潛意識被扭曲其意義,以通過審查。夢中的形象通常並非它們顯現的樣子,按照所說,需要用潛意識的結構進行更為深刻的解釋。
弗洛伊德首先回顧了此前關於分析夢的科學著作,他認為雖然有趣但是不夠充分。然後他記述了許多夢,來闡明他的理論。他在書中引用的許多最重要的夢是他人的,他的方法開始於分析他的夢“Irma'sinjection”—但是也有許多來自病人的個案研究。弗洛伊德進行分析的許多來源來自文學作品,該書更多的是一次文學分析的自覺嘗試,超過心理學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討論了後來發展的戀母情結理論。
作者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意識和動機的。
第1章夢理論
第1章為1900年以前有關夢的研究。著重介紹了關於夢的問題的科學文獻,詳盡地敘述了前人和同時代人的有關夢的理論。
科學問世以前對夢的觀念,當然是由古人對宇宙整體的觀念所醞釀而成的,他們慣於將其精神生活投射於假想的外在現實。而且,他們所看的夢端是白天醒來後所殘留的夢相,而這方面的記憶較之其他精神內容,當然顯得陌生,且不尋常,仿佛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但我們也千萬不要以為這種視夢為超自然力的理論今日已不再存在。事實上,今日不只是那些深信怪力亂神的神話、小說者,仍執著於被這種颶風橫掃過所殘存的鬼神之說,就是一些社會中佼佼者,儘管他們在某些方面嫌棄過分的感情用事,但他們的宗教信仰卻仍使他們深信神靈之力確實是這種無法解釋的夢現象的原因,某些哲學學派也深信古來相傳的神力對夢的影響,而對某些思想家而言,夢的預卜力量也仍無法完全抹煞。儘管科學家們已清楚地意識到這類迷信的不可信,但所有這些紛紜不一的歧見之所以仍會存在,主要還是因為迄今心理學方面的解釋仍不足以解決積存盈庫的夢之材料,要想將有關夢的科學研究歷史作一整理實在是一大難事,因為有些研究在某段時期確實十分有價值,但到目前為止卻仍不能在一特定的方向有真正的進展,俾能使此後的學者按已證實的成就而繼續發展下去,每位學者總得對同一問題從頭開始重新整理而仍無法突破這解不開的結。
名叫伊瑪的人關於打針的夢。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無法把整個夢作為集中注意的對象;只能夠就每小部分逐—檢釋。並認為同樣的一個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關聯將有不同的意義。在弗洛伊德看來,夢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關釋夢的技巧,他在給伊瑪治療“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有了明晰的運用,難怪弗洛伊德會相當自信地說:“我相當滿意於這一個剛剛分析所得的發現——如果遵循上述這種夢的分析方法,我們將發現夢是具有意義的,而且絕不是一般作者對夢所說的:‘夢只是腦細胞不完整的活動產品。’相反地,一旦釋夢的工作能完全做到,可以發現夢是代表著一種‘願望的達成’。”(第53頁)所以,他說“夢的內容是在於願望的達成,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第51頁)。
第2章夢例分析
夢的解析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本書的開場白即已標出我在夢的觀念所受傳統看法之影響。我主要想讓人們理解“夢是可以解釋的”,而已經討論過的那些對夢的解釋所作的貢獻,其實不過是我這份工作的附加物。在“夢是可以解釋的”這前提之下,我立即發現我完全不同於時下一般對夢的看法——(事實上幾乎所有夢的理論,僅除了休奈爾的以外),因為要“解釋夢”即是要給予夢有個“意義”,用某些具有確實性的,有價值的內容來作“夢”的解釋。但,就我們看得出的、夢的科學理論一點也幫不了夢的解釋。因為,第一:根據這些理論,夢根本就不是一種心理活動,只是一種肉體的運作,透過符號以呈現於感官的成品。外行的意見一直是與此相反的。它們強調夢的動作是完全不合邏輯的。可是它們雖認為夢是不可理解的,是荒謬的,但卻仍無法鼓足勇氣地否認夢是有任何意義的。由本能的推斷,我們可以說,夢一定有某種意義的,即使那是一種晦澀的“隱意”用以取代某種思想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要能正確地找出此“取代物”,即可正確地找出夢的“隱意”。
第3章欲望與滿足
夢是願望的達成:也有人譯作“夢是欲望的滿足”。在這一章里,弗洛伊德提出了他關於夢是欲望的滿足的學說。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能欲望,緩和了衝動;又不致於喚起檢查機制的警覺,從而保護了睡眠。從這個意義上講,夢是願望的達成。但在夢的狀態下,心理檢查機制仍發揮相當作用,使能欲望不能赤裸裸地表現自己。因此能欲望只能採取象徵的、曲折隱晦的手法來求得自我表現,以逃避檢查。
弗洛伊德從夢是主觀心靈的動作這一前提出發,肯定所有的夢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並都與自我有關,即使自我不在夢中出現,那也只是利用“自居作用”隱藏在他人的背後。他強調說,從每一個夢中,都可以找到夢者所愛的自我,並且都表現著自我的願望。例如,囚犯的夢“沒有比脫逃更好的主題了”。
第4章夢的改裝
夢的改裝:也有人譯作“夢的偽裝”。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中的能衝動(從質上說是性慾衝動)趁人睡眠時以偽裝的形式騙過有所鬆懈的心理檢查機制而得以表現,就構成了夢境。如果說愉快的、歡樂的、幸福的夢是願望的達成,那么怎樣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慘的夢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無論怎么不愉快的夢,都不外乎是願望滿足的一種“變相的改裝”。他認為:“一個願望的未能滿足,其實象徵著另一願望的滿足。”因為做夢的人對此願望有所顧忌,從而使這一願望只得以另一種改裝的形式來表達。“夢是一種(被壓抑的、被抑制的)願望的(經過改裝的)滿足。”這就是弗洛伊德敘述夢的完整的公式有了這么一個公式,不管什麼樣的夢,便都可以納入“願望的滿足”這個範疇了。
弗洛伊德進一步分析說:“就像第3章我們所提出的夢,有些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願望達成。而一旦願望之達成,有所‘偽裝’(disguis)或‘難以認出’(unrecognizable),必表示夢者身對此願望有所顧忌,而因此使這願望只得以另一種改裝的形式表達之。”(第74頁)為了說明這種“變相的改裝”理論,弗洛伊德提出了兩種科學假設:“我們須假設每個人在其心靈內,均有兩種心理步驟(psychicinstance)或謂傾向(tendency)、系統(system)、心理力量(psychicalforces),第一個是在夢中表現出願望的內容;而第二個卻扮演著檢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夢的‘改裝’。”同時,再作“一個合理的假設:‘凡能為我們所意識到的,必得經過第二個心理步驟所認可;而那些第一個心理步驟的材料,一旦無法通過第二關,則無從為意識所接受,而必須任由第二關加以各種變形到它滿意的地步,才得以進入意識的境界。”’(第75頁)然而,每一個夢,要想證明出其中之秘密意義確乎在於願望的達成,或要指出其改裝情形等,的確是需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
第5章材料來源
夢的材料與來源:他的夢的理論一開始便圍繞著潛意識問題,將夢分為“顯意"(manifestcontent)和“隱意”(latentcontent),借著夢者的聯想以及釋夢者對“象徵”的解釋,以白天發生的事件為契機,進而追溯到童年的能欲望。第5章介紹了夢中的印象以及無甚關係的印象,如關於植物學專論的夢與分析;孩提時期經驗形成夢的來源,如夢的肉體方面的來源;一些典型的夢,諸如尷尬的赤身裸體的夢、親友之死的夢、考試的夢等。
弗洛伊德把夢中所敘述的事物稱作“夢的外顯內容”;而把那他認為體現著願望,而只能通過意念的分析才能達到的隱藏著的東西,稱為“夢的內隱思想”。他說,夢不能公然代表身就是禁忌的願望、特別是那些同性慾有關的願望。因此,便通過“夢的工作”,變夢的內隱思想為外顯內容;而“釋夢”,則是要將“夢的工作”毀壞。他說:夢的思想和夢的內容乃是有如兩種語言對於同一內容的兩種描述;或者說得更清楚一點,夢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像是把夢的思想譯成了另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必須通過原文和譯文的比較來弄清這種表現形式的符號和構成規律。這樣可以使夢的內隱思想不再是一個如此難以了解的秘密,使外顯內容返回到其內隱思想。
弗洛伊德認為,釋夢就意味著尋求一種隱匿的意義。對於夢的來源,他認為有三種可能:一是它也許在白天即受到激動,不過卻因為外在的理由無法滿足,因此把一個被承認但卻未滿足的意願留給晚上入夢。二是它也許源於白天,但卻遭受排斥,因此留給夜間的是一個不滿足而且被潛抑的願望。三是也許和白天全然無關,它是一些受到潛抑,並且只有在夜間才活動的願望……第一種願望起於前意識;第二種願望從意識中被趕到潛意識去;第三種願望衝動無法突破潛意識的系統。在這三種來源之外,他強調“要加上第四個願望的起源,就是晚間隨時產生的願望衝動(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

第6章夢的運作
夢的運作:也有人譯作“夢的工作”。我們已經知道,夢境分為顯夢和隱夢兩個層次。顯夢是夢的表面情節,其內容可以回憶起來;隱夢則是要通過顯夢表現的能欲望。隱夢轉換成顯夢有賴於夢的運作機制。這一章篇幅最長,著重介紹了夢的凝縮作用,夢的轉移(移置)作用,夢的表現方法,夢材料的表現力,夢的象徵,夢中的感情和夢中的理智活動,以及一些荒謬的夢、算術及演說的夢等等。
弗洛伊德說,夢的外顯內容,就像是經過“刪略”的夢的內隱思想可以說,它是後者的一種節譯。如有一個混合的人,模樣像A,穿著像B,做的事又類似於C,但是不管怎樣,人們總覺得,他實際上是D。這種混合的組成,就使這幾個人所共同的東西特別地得到強調。像這樣在夢中找出那些一再復現的元素,而構成新的聯合以及產生一些共同代號的工作,叫做夢的凝縮作用。夢的轉移作用,則是將夢的內隱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種比較疏遠、不重要的東西,如引喻、暗示來代替,而將夢的精神重點或中心轉移開去,使得在表面上不能以夢的外顯內容看出其內隱思想。而實際上,這夢正是以這改裝的面目,在復現其潛意識中的願望。如一位客人已經離開後又轉回來,說是自己忘了帶手杖,實際上這不過是藉口,他的潛意識中的願望是要再見主婦一面。
夢的表現形式與運作機制主要就反映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凝縮,即幾種隱義以一種象徵出現。它的作用是在夢中進行的,目的是為逃避“夢的檢查”。弗洛伊德認為,個人夢中情境為其潛意識內資料的象徵性顯現,通過對夢的分析,即獲得其潛意識內所抑制的問題或線索。二是移置,或稱換位,即指把被壓抑的欲望調換成不重要的觀念。它也是在夢中進行的,目的也是為逃避“夢的檢查”。但是醒後回想夢中的經歷時,仍會受到“檢查”,那就是夢者將夢中顛倒錯亂的材料再加一番整理。這種“整理”過程包括戲劇化和潤飾。戲劇化就是將欲望表現為具體形象。潤飾就是指醒後把顛倒錯亂的夢境加以條理化,使之更能掩飾真相。一般認為,這種整理使夢成為一種統一的、某種近乎首尾連貫的東西,這是“夢的工作”的最後一個過程,即“二重加工作用”。
精神分析家釋夢時則要透過夢的運作機制,由顯夢尋出隱夢,發現夢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欲望。為便於揭示潛意識的欲望,釋夢可與分析自由聯想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精神分析治療中,釋夢和自由聯想分析構成了治療神經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第7章夢程式的心理
夢程式的心理:也有譯作“夢的過程心理學”。這一章為總結性理論部分,也是書最晦澀、最抽象的一部分。它依次分析了夢的遺忘、退化(後退)現象、願望達成,由夢中驚醒到夢的功能和焦慮的夢,原的與續發的步驟——潛抑、潛意識與意識的現實等現象與理論。弗洛伊德在此發揮了其早年著作《科學心理學設計》(1895)中的科學思想,將所構想的精神機構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心理過程,再就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互動關係加以分析,以求對夢的心理過程獲得科學的理解。它把潛意識、抵抗和壓抑及性的重要性視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做夢、失誤、神經症症狀視為潛意識支配的行為的三種主要形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以潛意識的理論和性慾的理論為基礎的。他的潛意識理論堅信,活動於某一時間而又不為人所知覺的潛意識心理過程,不但是一確定的事實,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礎。這一理論已被人們廣泛接受。弗洛伊德對於夢的解釋是與他對人類行為動機所持的兩種獨特見解分不開的(這兩種動機觀一是人類的一切行為均導源於“性”與“攻擊”兩大能的衝動;二是以潛意識動機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對夢的解釋並不停留於夢的表面現象,而是企圖挖掘人的深層動機的思想,也為我們深入研究夢在心理學上的意義開闢了道路。
最後應該提到的是,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以他的潛意識理論對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等作品進行了心理分析。象徵也被賦予廣闊的內容,弗洛伊德說,象徵並非夢所特有,而是潛意識意念的特徵,在民歌民謠中、神話和傳奇故事中,都可以發現象徵的套用,而夢則“利用象徵來表現其偽裝的隱匿思想”。他的性慾理論認為,性能的衝動,不但在神經症的成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認為正是這種動物性能的衝動轉化為社會可以接受的創造行為的升華作用,從而帶來了文學、藝術、科學以至整個文明的最高創造。的確,《夢的解析》一書在西方影響十分深遠,它不僅大大推動了精神分析學說的發展,並且滲透到社會科學領域中的許多學科中去了,諸如文學和美學、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科等。因此,西方有些學者認為,大概沒有人比弗洛伊德對20世紀的觀念、文學和藝術發揮過更大的影響了。

創作背景

弗洛伊德在寫此書以前不僅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已蒐集了大量資料。1896年和1897年,他已經在維也納猶太學術廳做了有關夢的演講。1896年10月,其父親去世,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開始進行自我分析。可以這樣說,他父親的去世是促使他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原因。《夢的解析》第一次告訴曾經無知和充滿疑惑的人們: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在隱秘的夢境所看見、所感覺到的一切,呼吸、眼淚、痛苦以及歡樂,並不是都沒有意義的。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還認為人在清醒的意識下面,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活動在進行著,這種觀點就是著名的潛意識理論。《夢的解析》的出版,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類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許多埋藏於人類心理深層的奧秘。該書不但為人類潛意識的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而且也建立了人類認識自己的新的里程碑

作品概述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英文版本
夢的解析(德語:DieTraumdeutung英文: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又譯做《釋夢》,經典的心理學書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於1899年11月。該書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該書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用於解釋夢。 《夢的解析》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1856-1939)著,1900年出版。全書共7章,分述釋夢的歷史和方法,夢願望的達成和偽裝,夢材料的來源和運作方式以及夢的心理過程。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構成可分為本我、自我超我。《夢的解析》提出了下列看法。
通觀全書,弗洛伊德的理論論證可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一、對兒童的夢的研究;二、探討夢的檢查作用;三、探討夢的象徵作用;四、分析夢的運作;五、舉例分析幾個真實夢境;六、夢的作用在於滿足願望。弗洛伊德從沒有偽裝或偽裝較少的兒童的夢開始講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夢境,其解夢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揭開夢的偽裝。

作品分析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研究,這些研究使夢與疾病的關係漸漸清晰起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夢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自我調整和激勵,以及對未來目標的設定。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夢的功能是探討做夢者的人際關係,並幫其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對夢做出比較科學認識的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研究發現,夢的發生與人在睡眠狀態下快速動眼和非快速動眼的周期性相關。一般來說,夢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階段,夢的內容也有規律。在第一、第二次眼球快動時,夢大多重演白天的經歷,第三、第四次快速動眼時,夢多半是過去的情景和體驗;第五次快速動眼持續時間最長,過去與最近的事互相交織。人們在睡眠中感覺身體不適或疾病,大多發生在第一、第二次快速動眼時做的夢,而慢性病的感覺可能在第三、第四次快速動眼時做的夢裡。
真正的作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眼動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平均擁有最長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作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
也有人認為上述有關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夢只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夢中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動過速時產生的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恐懼的惡夢,人清醒心動過慢或早博時引起的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人懸空、人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到的輕微的生理症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
弗洛伊德認為,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壓抑的欲望(潛意識的情慾偽裝的滿足)。它可能表現對治療有重要意義的情緒的來源,包含導致某種心理的原因。所以,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
但是解剖弗洛伊德對夢的工作的分析,使我們驚訝的發現:夢的工作充滿著認識思維活動,這與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活動”的觀點大相逕庭。
弗洛伊德指出,任何夢都可分為顯相和隱相:顯相,夢的表面規象,是指那些人們能記億並描述出來的內容,即類似於假面具;隱相,是指夢的本質內容,即真實意思,類似於假面具所掩蓋的真實欲望。
在弗格伊德看來,夢的運作、化裝主要通過壓縮、移置特徵、次級修正的過程把夢的顯相完全歪曲,壓縮,是顯象的夢被轉化為簡略的形式,夢的某些成分被略去,另—些只以殘缺的形式出現。移置,即一個不重要的觀念成小事,夢中卻變成大事或占據置要地位。象徵,即以具體的形式代替抽象的欲望。它顯示了夢作為通往潛意識的真實線徑;能形成的內容(變化、矛盾、原因)中反映邏輯關係,而是以改頭換面的方式出現。次級修正,即把夢中無條理的材料加以系統化來掩蓋真相等。

作品主旨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1900年版
《夢的解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夢對人的影響以及做夢時的思想意識狀態。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種精神活動;“其動機常常是一個尋求滿足的願望”。夢是因願望而起,它的內容是“願望的達成”。夢不僅使思想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借幻覺經驗的方式,以表示願望的滿足。關於夢是“願望的達成”,作者舉了許多實例。其中一個是他的5歲的小兒子的夢。有一次,他們全家到達赫山腳下去遊玩。小兒子由於常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並不滿足於在山下玩。但父母並沒有帶他上山,他當時不很高興。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飛揚地跑過來告訴我;‘昨晚我夢見我們走廟到了西蒙尼小屋。’我現在才明白,當初我說要去達赫山時,他就滿心地以為他一定可以由荷爾斯塔特翻山越嶺走到他天天用望遠鏡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獲知他只能以山腳下的瀑布為終點時,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滿足了。但夢卻使他得到了補償。”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潛意識的自我表現,潛意識被壓在人的心靈的最深處,但它很活躍,於方百計要突破前意識的領域冒出來。當“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體息,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而放鬆了戒備的時候,潛意識使開始活動,於是出現了夢。由於做夢的人有不少願望是違反道德的,於是潛意識使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冒出來。夢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於夢的化裝造成的。夢既經過多次化裝就必須通過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釋
《夢的解析》指出夢和精神病有相似之處,他認為“夢包含著簡要的神經質病的心理學”。因為他在聞釋夢和神經病時都是以關於潛意識的理論為依據的。他總結夢和精神病都符合潛意識的活動規律,得出的結論是:“潛意識比較喜歡和前意識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視或剛被打入冷宮(受排擠)的概念攀上關係。”通過這種手法,狡猾的潛意識可以偷偷溜到意識領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過去人們所說的夢是來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啟示,強調夢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是來自潛意識。夢既不是靈魂的顯現也不是上帝的啟示,而是人類早年實踐活動的濃縮品和沉澱物。

作品評價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1934年版
《夢的解析》一出,在當時是不被人們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於其中理論多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療一些精神病人時通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數據的支持。另一方面,當時的心理學家對於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這本書剛出版時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責難。雖然今天,人們發現這本書有著它偉大的價值,而且弗洛伊德偉大心理學家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是,對於他的觀點並不能全盤接受。《夢的解析》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缺憾。
第一,《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總結,沒有經過任何科學的論證,雖然其中的解釋不乏合理可信之處,但對於講求有科學依據地研究心理學現象的現實情況不符。在《夢的解析》中,這一點也有體現。
第二,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他對於人類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將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廣到普通人身上,就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了。弗洛伊德認為在人們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對於“性”的這個禁區,人們既想闖入,又迫於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夢中釋放自己的願望,使自身得到滿足。基於這樣的理論,弗洛伊德在其對夢的解釋中,除了個別十分明顯的是對普通欲望的滿足(如饑渴、排泄等)的夢外,大多數夢在他的眼裡都與對性的渴望脫不了干係。這樣的說法不但難於被人接受而且過於絕對,並不能涵蓋所有夢的意義。
第三,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就在於滿足人的願望,可以保護睡眠。這樣的說法過於絕對。事實上,在夢裡,除了滿足願望的夢之外,也不乏一些焦慮的夢,有些夢甚至會影響到人的睡眠,例如單純地受到白天未解決的事務影響而做的夢。雖然,弗洛伊德認為人們的驚醒並非是夢導致的,而是由防禦機製造成的,但他仍沒有對於噩夢本身的產生給出合理的解釋。在弗洛伊德看來,縱使夢本身的含義並不單一,他也不能給出過於多的解釋,因為這對於一個理論的誕生是不利的。
對於精神分析學這個理論學問來說,弗洛伊德不能兼顧的含義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對於精神分析治療時,不應該以偏概全,忽視掉其他的可能性。最後,弗洛伊德提出進行夢的解剖分析時必須對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這一點,認為是應該肯定的。也因為這個原因,不應妄自對他人的夢加以揣析。要想正確地解夢,必須對做夢者有一個長期的縱向了解,因而解析夢這個過程,也是十分費時費力的。
雖然《夢的解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仍要承認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並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學發展,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就不能不關注這本《夢的解析》。

作品影響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中文版本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敘述了弗洛伊德對於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
《夢的解析》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夢”的著作。在書中,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性探索和解釋,發現了“夢的工作”原理,以其天才式的、令人嘆為觀止的開創精神指出“夢是願望的滿足”,挖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潛意識。該書全面地體現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包含許多對文學、神話教育等領域有啟示性的觀點,引導了整個20世紀的人類文明。
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人們為什麼會做夢,為什麼會做奇奇怪怪的夢,夢意味著什麼,夢傳達著什麼,將人們引向何方。在書中,弗洛伊德以數百個有趣的夢為實例,以流暢的筆觸一一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深沉含義,對諸如“夢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做夢?“夢中的情形為什麼通常稀奇古怪?”“夢的意義何在?”“夢的原動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疑問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弗洛伊德稱該是他“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只會有一次的“領悟”。著名精神分析學家魯本•弗洛伊德這樣評價:“《夢的解釋》一書中所闡釋的夢的基本理論至今仍然大體上未受到挑戰,甚至任何值得認真研究的替代理論也沒有出現過。”

作者簡介

《夢的解析》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於1856年出生在弗賴貝格市,該市現在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他四歲時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裡度過的。弗洛伊德讀書時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個人開業治療神經病,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他在巴黎與傑出的精神病專家讓·夏爾科共事。他還曾與維也納內科專家約瑟夫·布魯爾共過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於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雖然該書開始非常滯銷,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聲望,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
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後卡爾·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後來都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盤點盜夢空間的背景知識

本季扛鼎大片《盜夢空間》在今天正式上映了,晦澀難懂撲朔迷離的劇情猶如第二部《黑客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