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要矛盾

(3)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前提。 ③矛盾雙方的同一性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辯證法三大規律在哲學上普遍性達到極限程度的辯證法規律只有三個,它們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這是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的,恩格斯則將它從《邏輯學》中總結和提煉出來,從而使辯證法的規律變得更加清晰了。
辯證法規律揭示的全是極限本質之間的聯繫,是抽象程度最高的產物。儘管辯證法的規律都是從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來的,但是這些規律完全與客觀現實的本質運動相一致,因此它們都是具有極限真理的客觀規律。
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彼此之間的聯繫是一分為二的關係。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它是其中的“一”。量變質變規律與肯定否定規律是“二”。
用邏輯關係圖表示,是這樣的形式:
┌量變質變規律——變化規律:內部變化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
(核心規律)└肯定否定規律——發展規律:外部過程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規律內部,屬於發展的連續性具有的客觀規律。
從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學證明中我們看到,對立統一規律表現得最突出,其次是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存在不存在呢?我們說,這個規律在哲學證明中也體現出來了,但是很不明顯。
眾所周知,現實中的矛盾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此時矛盾雙方處在可以感知到的認識層次上。一種是必須通過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們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
對於辯證法的規律來說,主要揭示出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點,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質自身內部的矛盾兩方面。這就是哲學規律具有的特點,上升到本質高度把握客觀存在的現象聯繫。
在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中,基本規律、核心規律是,其他兩個規律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展開形式。因此,三者之間不是並列的關係,而是一分為二的關係。
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客觀存在具有的特點,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它告訴人們,矛盾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構成了辯證運動的實質。
從認識層次角度上講,辯證法三大規律中,量變質變規律處在最外層,人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因為它是以統一體的變化形式存在的客觀規律。其次是對立統一規律,它需要人們進行觀察和分析,因為它的認識深度從外部統一體上升到統一體內部的矛盾。
對立統一規律比量變質變規律深入一層,相對來講,量變質變規律的特點如果相當於認識中的直觀性的話,那么對立統一規律的特點就是相當於認識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特點則是相當於認識中的間接性,按照康德的劃分方法,它們三者依次相當於感性、知性和理性。由於否定之否定規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點是隱藏在矛盾的內部,揭示了矛盾運動的本質。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在理解和認識上都具有很高的難度。
[編輯本段]對立統一規律
又稱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規律。它揭示了客觀存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具有的特點,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推動事物發展。
1.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
(1)矛盾的涵義。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即矛盾是事物統一體內部的對立因素之間的關係。
(2)矛盾的基本屬性。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
②矛盾雙方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3)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
①同一性要受鬥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依靠鬥爭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要靠鬥爭來實現。
②鬥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鬥爭的形式、規模和範圍。
(4)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A.理論意義(辯證認識的實質)
①所謂辯證地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②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避免形上學思想方法的絕對化和片面性。
③對任何問題都要辯證地思考,根據實際中的具體情況,多角度地或從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維,“換位思考”,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B.實踐意義(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制約的原理是我們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著的各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②我們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兩個方面,既要重視鬥爭的一面,也要善於調和和妥協,進而解決矛盾。
③黨的十七大深入系統闡述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以及“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理念,正是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的典範。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原理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鬥爭、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構成了事物的發展。
(2)同一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前提。
雙方形成矛盾統一體,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
②矛盾雙方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包含。
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③矛盾雙方的同一性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構成了事物的自我發展。
(3)鬥爭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促進事物的量變。
鬥爭性使矛盾雙方相互排斥,引起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為質變準備條件。
②實現事物的質變。
當矛盾雙方力量發展達到了極限,鬥爭性則突破極限,使舊的統一體分解,新事物產生。
(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意義。
①鬥爭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屬性,矛盾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
②鬥爭性和同一性在矛盾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條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時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時鬥爭性起主要作用。
③事物的發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輔相成”。要自覺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發展。
(5)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指導實踐,正確把握和諧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和諧包含著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思想,強調矛盾的同一性。
②和諧並不否認矛盾的鬥爭性的作用。和諧並不意味著矛盾雙方的絕對同一。和諧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
③和諧的本質就在於協調差異,化解衝突,創造“雙贏”,促進發展。
3.矛盾轉化的原理
①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實現的。
②矛盾轉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
③矛盾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④創造有利條件促使事物向進步的方向轉化是主體的任務。
⑤否認轉化,用凝固的觀點看事物是形上學。不講條件空談轉化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4.內因外因辯證關係原理
①內因即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聯繫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③它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哲學基礎。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義。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自有其特點。
③由於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多種解決形式。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即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係。
①一般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即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事物)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②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即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
③個別包括一般,一般不能完全包括個別。共性不能代替個性,個性具有共性容納不了的內容。
④一般和個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於不同的層次和範圍)。
(3)方法論意義。
這一原理是關於矛盾問題的精髓,它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又是科學的認識方法。
①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認識事物不僅是把握現象,而是分析其內部的矛盾關係,分析事物矛盾內部的對立因素的關係和作用。
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分析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研究矛盾的普遍性才能發現事物發展的一般原因。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確定事物存在的特殊本質。
③分析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僅是解決具體矛盾的出發點,而且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論基礎。理論是從具體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共性,而具體實踐則表現為個性。
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6.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這就是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實質。
①一方面,它是有兩點的重點論(即辯證法的全面觀)。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間的辯證關係,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②一方面,它又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不要把兩者等量齊觀,更不能主次顛倒。
③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以重點論為補充。
堅持兩點論,反對形上學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摺衷主義均衡論。
[編輯本段]質量互變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發展過程和狀態、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
1.涵義
①質――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質通過屬性表現;把握質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起點。
②量――事物的規模、程度、運動速度的快慢、顏色深淺等可量化的規定性;把握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適度原則是實踐活動的正確準則。
④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⑤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
⑥量變和質變的區分標誌――是否超出度。
2.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
③總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變的特徵。
④割裂量變質變辯證關係的兩種形上學:“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
“激變論”――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
“庸俗進化論”――只承認量變,否認質變。
它們割裂了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否認了事物的發展。
3.方法論意義
⑴、要堅持適度原則
由於量變只有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之內,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的原則。
⑵、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所以,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我們就要果斷地不失時機地突破其範圍和限度,積極促成質變,實現事
物的飛躍和發展。
⑶、要重視量的積累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既然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依賴於量變,那么在學習和實踐中就必須首先作艱苦的量的積累工作,要有腳踏實際,埋頭苦幹的精神,要一點一滴地做細小的事情,反對急於求成,立竿見影,拔苗助長,須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就好像開門,猛力推門門會反彈回來關上,只有徐徐用力門才能開一樣。李澤厚說中國實現民主的途徑就和開門是一個道理,不能急躁,這就是適用了量變是質變必要準備的哲學道理。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日益”、“日損”都是量變的過程。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重視量的積累,有步驟、分階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⑷.既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是規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趨勢,那么,在進行量的積累時就要充滿必勝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變的漫長和艱辛而放棄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規律、相信質變必然會發生。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變過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堅持下來的,沒有信念、毅力常常會半途而廢,所以成功者畢竟不是多數。不僅量變的終點是有意義的,而且量變的過程也是有意義的,這意義的來源之一是質變的回溯。質變目標的回溯使量變過程的艱難困苦具有意義。
⑸既然質變能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並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那么,在學習和實踐中就要高度重視質變,在量變達到能夠引起質變時要有敢於突破的勇氣,敢於破舊立新的精神,把工作和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不要做滿足於微小進步的庸人。
發展是量變和質變、連續性和間斷性的辯證統一。鄧小平關於發展國民經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量變質變規律的具體運用和體現;“循序漸進”、“不打無準備之仗”、“有備無患”、“防微杜漸”、“當機立斷”等等,都是量變質變規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體體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