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曲》

《思鄉曲》

《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鄉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題音樂來自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馬思聰是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早年留學法國,1931年回國後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解放後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國,1987年在美國費城逝世。

基本信息

《思鄉曲》

《思鄉曲》

歌曲背景

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鄉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題音樂來自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

作者簡介

馬思聰是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早年留學法國,1931年回國後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解放後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國,1987年在美國費城逝世。馬思聰1923年和1931年兩度赴法國學習音樂,主修小提琴與作曲。學成歸國後,一直從事音樂創作、演出和教育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文革”期間他受到迫害,於1967年到美國定居。

《思鄉曲》《思鄉曲》

馬思聰是中國20世紀傑出的作曲家,他畢生致力於中西音樂藝術的融合,以精湛的西洋音樂技巧,出色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內涵與文化底蘊。馬思聰是中國小提琴音樂的開拓者,他以卓越的演奏與創作,使源自西方的小提琴音樂成為了中國音樂的一部分,並在中國廣為傳播。馬思聰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先驅之一,他促進了現代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建立,為中國培養出

《思鄉曲》《思鄉曲》
一批蜚聲世界樂壇的人才。

《思鄉曲》作於70年前的1937年。當年,日寇的鐵蹄蹂躪了滿蒙華北大地,東三省的學生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流亡關內。馬思聰行腳北國之後折回廣州,從一首綏遠民歌中引發靈感,譜下了這首《思鄉曲》,撥動了多少為抗日救亡而奮戰的中華兒女的心弦,並且一直流傳下來,引發了一代代愛國愛鄉的炎黃子孫的共鳴,成為了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不朽的經典。《思鄉曲》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和海外僑胞廣播的開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間,>被停播,改為>。此舉使得馬思聰在文革受

《思鄉曲》《思鄉曲》
批鬥期間內的唯一對"中央"的希望破滅。

歌曲介紹

《思鄉曲》衷情於一場作曲家所熟悉的內蒙沃土。原是“馬思聰1937年所作《綏遠組曲》(現稱《內蒙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似訴的鏇律表現出遠離家鄉的人們對故鄉所懷的思念之情。樂曲的主題直接採用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的鏇律,由四個短小、均等的樂句組成,每一樂句都呈波浪型線條而遞次下降,加之商調式柔和的色彩,使鏇律具有懷念和憂傷的情調。樂曲在使用傳統的再現三部曲式的同時,運用了民間創作中最常用的變奏手法,體現出具有三部曲式與變奏曲式混合的結構原則。樂曲中的三次變奏,一方面不斷賦於主題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情感遞次高漲的作用。第一、二變奏,分別從調式、節奏和音域等方面揭示了主題所含的因素。第三變奏是樂曲的高潮,除了將原商調式的主題改變為宮調式以外,在內部結構、鏇律密度、調性、速度等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變化,使音樂具有活潑明朗的氣息。主題的再使用了音區的調動,明亮的高音區,既表現出小提琴的豐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達更加細膩。最後,樂曲以簡短的結尾結束。使人回味無窮的是,樂曲最後落在羽調式的屬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使思念之情久久迴蕩著······

歌詞

月兒高掛在天上,

《思鄉曲》《思鄉曲》

光明照耀四方,
在這個靜靜的深夜裡,
記起了我的故鄉。
半夜裡炮聲高漲,
火光布滿四方,
我獨自逃出了敵人手,
到如今東西流浪。
故鄉遠隔在重洋,
旦夕不能相忘,
那兒有我高年的苦命娘,
盼望著遊子返鄉。
月兒高掛在天上,
光明照耀四方,
在這個靜靜的深夜裡,
記起了我的家鄉。

50部必知的音樂經典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那些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民族的經典音樂已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那些曾經扣人心弦的鏇律至今仍舊在世問縈繞。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聆聽歷史長河中那些音樂大師們的經典之作,我們的心靈將得到淨化,我們的靈魂將受到震撼,我們的人生將獲得至高無上的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