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
培養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老師)。
核心能力
具有較強的聲樂、器樂表演能力和音樂鑑賞及辨別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音樂創編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文藝活動和競賽工作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核心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樂器(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音樂教育導論、音樂教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音樂調研與採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知識能力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增強法制和法律觀念,熱愛教育事業。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健康的體魄,以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遠大的理想,為人師表。
3、具有紮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基本的音樂技術理論知識和初步的運用技能以及對音樂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樂史知識和了解一定數量優秀中外作曲家與作品和風格,並能利用這些知識技能解決好音樂教學中的基本問題。
4、具有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樂器的演奏方法;能夠在高等和中學等學校組織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熟悉教育法則。
5、了解音樂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了解相關學科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理論,通過學科間的滲透,獲得廣泛的藝術修養。
6、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班級組織管理能力。
7、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套用技能,並達到規定要求。
自考課程
專業代號:Z 050407 專業名稱:音樂教育( 專科) | |||||
類型序號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類型 | 考試方式 |
001 | 03706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2 | 必考 | 筆試 |
002 | 03707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4 | 必考 | 筆試 |
003 | 04729 | 大學語文 | 4 | 必考 | 筆試 |
004 | 00429 | 教育學(一) | 4 | 必考 | 筆試 |
005 | 00721 | 基本樂理 | 6 | 必考 | 筆試 |
006 | 07975 | 音樂欣賞(一) | 4 | 必考 | 筆試 |
007 | 00727 | 民族民間音樂 | 8 | 必考 | 筆試 |
008 | 11373 | 學校音樂教學法 | 5 | 必考 | 筆試 |
009 | 11371 | 和聲學(一) | 6 | 必考 | 筆試 |
010 | 11372 | 歌曲作法(一) | 6 | 必考 | 筆試 |
011 | 11370 | 視唱練耳(一) | 7 | 必考 | 實踐考核 |
012 | 00723 | 聲樂 | 8 | 必考 | 實踐考核 |
013 | 00729 | 鍵盤 | 8 | 必考 | 實踐考核 |
014 | 00726 | 合唱與指揮基礎 | 4 | 必考 | 實踐考核 |
101 | 11374 | 中西樂器(一) | 4 | 選考 | 實踐考核 |
102 | 11375 | 舞蹈(一) | 4 | 選考 | 實踐考核 |
103 | 11376 | 手風琴 | 4 | 選考 | 實踐考核 |
104 | 11377 | 電子琴 | 4 | 選考 | 實踐考核 |
就業方向
1、中、國小以及大中專藝術院校音樂教師;
2、專業文藝團體演奏、唱員、創作員;
3、社會兒童藝術培訓機構、青少年宮、兒童之家的音樂教師、輔導員;
4、各地市縣行政、企、事業單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層廠礦企業工會及相關部門、機構的管理者、輔導員以及文藝演出、比賽等活動的組織者。
5、以獨到藝術專業層面的思維與審美,為各機構、企業內部進行各類活動組織與策劃,如戶外宣傳、品牌推廣、產品研發、內外部年會等。
重要性
一節生動優美的音樂課,不僅能讓學生全身得到放鬆,而且能夠極大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讓音樂課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堂,應該成為一名音樂教師追求的境界。
一、要正確認識音樂課。長期以來,部分老師或者學生對待音樂課有一些比較片面的認識:有的認為音樂課是“搭頭課”,因而被語、數、外等主科老師給“霸占”,或者改成學生自習課。有的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教師教學生唱幾首新歌,或者提個錄音機,聽聽音樂,就算了事。這些做法,其實都是對學生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二、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愛學音樂、學得好音樂。筆者認為,音樂是感人的,儘管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音樂天賦,將來都會走上音樂這條道路,但絕大部學生都能對音樂產生興趣,這是由音樂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三、要多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舞台。有的學校以“抓升學率”為重,唯恐開展文藝活動耽誤學生學習時間,分散學生精力,影響到學習成績,因此一切文藝活動都不開展,這其實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做法,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死氣沉沉,效率低下,適得其反。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遇到這種情況,要多向學校領導匯報,積極爭取學校支持,通過開展慶祝“六一”兒童節、國慶節、元旦等文藝匯演,給學生提供多個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的音樂天賦得到發揮,並且感覺到學了音樂很自信,使學生的心智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些活動的開展,又會反過來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堂。
教育作用
大班幼兒音樂教育應該明確的幾個觀點:(一)充分認識音樂教育有自身特有的價值,不能僅作為教育的手段,更應作為教育的目的。
1、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的一種基本形式。
音樂如同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觀念和情感的一種交流手段,在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音樂都體現出它的特有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它的影響力和作用力足以使它成為學習的一個重要領域。
2、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種重要手段。
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包含著人類文化的共性和個性。音樂能幫助我們認識自身,認識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同時,音樂也幫助我們認識其他民族和他們的傳統與行為。
3、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的過程。
音樂學習覆蓋認知、技能、情感、動覺等主要學習領域。音樂有自身的知識體系,促進動作協調性的發展,要求各種器官參與學習,改變人的態度和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心中有音樂的人一定能體驗到人生的快樂,人性的美好。
4、學習音樂是學習想像力,發展自我表現力和創造性的一種方式。
音樂學習過程中對聲音加工、想像,嘗試再現,是一種探索,包含著複雜的思維的運動。人的創造性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5、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
音樂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在音樂學習中,幼兒能接觸到數學、自然科學、社會、語言和體育等各領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景。
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前面也提到了教師的興趣會影響幼兒的興趣,教師的業務能力會影響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身上擔負重要的使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要求。教師應該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明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嘗試各種教學方式,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情感的培養。其實,每個人都有音樂天賦,好的教育能使這種天賦保留和發展,不好的教育則有可能扼殺這種天賦。
此外,在師資培養的時候也應注意到,不僅要培養教師本身的技能技巧,更要培養教師的審美能力,對音樂的理解力,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真正的進行幼兒音樂教育。
教學模式應該多樣化,符合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特點:
大班幼兒有一定的音樂理解力,教學形式和內容應該豐富多樣,可以有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幼兒學會欣賞美,在欣賞過程中感受藝術的神奇,也可以進行創編活動或與其他領域進行整合,如與美術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在教學法上也應該多樣化,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由國外的,國內的,其他幼稚園教師的,教師更應該充分發揮主動性,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和特點設計教學方法組織活動,大膽的進行嘗試和改革。
大班幼兒音樂教育應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民族性和和價值觀念應該從小就進行正確的引導,大班幼兒思維、語言都有所發展,是培養愛國主義、民族情感的時期,可以在音樂教育中船體民族性和文化性,主要體現在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教師可以選擇那些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音樂素材,如組織幼兒了解京劇、欣賞京劇,;在教學中也可以結合民俗選擇反映民族文化的歌曲,如在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選擇適合的歌曲。
我在這裡強調民族性和文化性,並不是說排外,而是強調現在幼兒生活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充斥著各種文化價值觀念,如果不從小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而是讓他隨波逐流,長大以後就容易無所適從,沒有文化中心感,產生一種價值缺失,沒有歸屬感。
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文化,如:民歌,各民族特有的樂器,當歌聲響起的時候本民族的人會產生一種親近感,歸屬感,自豪感,這是何等的凝聚力呀?根據時代背景,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一點正是當今幼兒音樂教育特有的價值和功能。
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還因為一個現象,現在城市裡家長給幼兒報各種興趣班學習樂器演奏,但是有多少幼兒能夠真正把這視為一種樂趣呢?再看我國許多少數民族人,他們大多生活在邊遠地區,生活條件艱苦,不能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但是許多民族的人都能歌善舞,在活動慶典上就能即興高歌或演奏樂器,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幼兒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讓幼兒學會唱多少歌曲,能夠把樂器演奏的多么好,而在於讓他們的童年有藝術的體驗,在藝術的氛圍中快樂的成長,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國小接受義務教育,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的學前期畫上藝術的句號,讓談們有一雙音樂的耳朵,音樂的心靈,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專業設定
專業課程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套用基礎、計算機套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培養對象
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具備一定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高、中等專業或普通院校、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