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歷史
1923年10月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共產黨員惲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時、鄧中夏、張太雷、李求實等先後擔任主編。
1927年7月汪精衛叛變後遷返上海。
1927年11月至1932年,曾先後改用《無產青年》、《列寧青年》等名稱秘密出版。
1939年4月,在延安出刊,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
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主持復刊,由石家莊出版,次年遷北京。
1949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立後,一直是團中央機關刊物。
1966年8月停刊。
1978年9月復刊。
歷史時期
初創期(1923——1934)
這期間的《中國青年》出版非常不穩定,經常只是作為一種機關的內部資料。但惲代英、蕭楚女、鄧中夏等早期革命家都是這一時期《中國青年》的編輯。
延安期(1939——1941)
這期間,《中國青年》受到黨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呵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曾經是給他寫過文章。
成熟期(1948——1966)
1948年秋天,毛澤東專門為《中國青年》寫了四句話:“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青年》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
1963年3月《中國青年》的“學習雷鋒專輯”使這一期雜誌的發行達到了空前400萬份。
輝煌期(1978——1993)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青年》漸漸擺脫政治控制,這次復刊後體現出來了與以往不一樣的戰鬥性。上世紀80年代的“潘曉討論”是《中國青年》的又一個輝煌高峰。
市場改革期(1994年以後)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由於受到新興媒體的衝擊,《中國青年》也開始走下坡路。1995年,經過一系列改革後,向市場化方向邁進,並嘗試著向小眾化定位的方向發展。
1996年,由小16開本改為大16開本,而且增加了一個印張和中心彩色插頁,由64頁增加到80頁,價格由過去的2.8元人民幣一步達到5.5元。
1999年成功地完成了由月刊向半月刊的改造,在2003年實現了由黑白印刷向全彩印刷的改造。
刊物特色
《中國青年》從歷史上有兩個特色:一條線是鐵肩擔道義,社會責任、時政。另外,從頭開始,她就是青年的人生導師,不斷的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刊物定位
《中國青年》是“五四”以後最早提倡“革命文學”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驅》,早在1922年2月就設定“革命文藝”欄。《中國青年》創刊後,陸續發表有關文學問題的文章近30篇,引導文藝青年關心社會現實,接近工農民眾,投身革命鬥爭,培養革命感情,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反對個人享樂與頹廢悲觀的傾向。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秋士《告研究文學的青年》,代英《八股?》、《文學與革命》,澤民《青年與文藝運動》,仲夏《貢獻於新詩人之前》、《思想界的聯合戰線問題》,楚女《藝術與生活》、《〈中國青年〉與文學》,張刃光《中國所要的文學家》等。
這些文章把文學看作是“儆醒人們使他們有革命的自覺,和鼓吹人們使他們有革命的勇氣”的一種“最有效用的工具”(《貢獻於新詩人之前》),對革命文藝思想的傳播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一些文章也存在著對初期新文學否定過多的缺點,發生過某種“左”的偏差。該刊還載文揭露封建文化勢力的反動本質,並出版“泰戈爾特號”,批駁“東方文化”派利用泰戈爾來華之機所作的有害宣傳。
代表作品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秋士《告研究文學的青年》,代英《八股﹖》﹑《文學與革命》,澤民《青年與文藝運動》,仲夏《貢獻於新詩人之前》﹑《思想界的聯合戰線問題》,楚女《藝術與生活》、《〈中國青年〉與文學》,張刃光《中國所要的文學家》等。這些文章把文學看作是“儆醒人們使他們有革命的自覺,和鼓吹人們使他們有革命的勇氣”的一種“最有效用的工具”(《貢獻於新詩人之前》),對革命文藝思想的傳播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一些文章也存在著對初期新文學否定過多的缺點,發生過某種“左”的偏差。該刊還載文揭露封建文化勢力的反動本質,
並出版“泰戈爾特號”,批駁“東方文化”派利用泰戈爾來華之機所作的有害宣傳。除譯載高爾基等蘇俄作家的作品外,《中國青年》也發表過一批較好的革命文學創作,如瞿秋白的《那個城》,朱自清的《贈友》,趙聲的《遺詩》,紹吾的《我站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巔》,吳雨銘的《烈士集》(組詩,共65首),一聲的《奴隸們的誓言》、《十月革命》、《誓詩》,光赤的《瘋兒》等。第144期還以《論黨的出版物與文學》為題,譯載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一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發展成就
毛澤東同志曾在1939年、1948年、1965年三次為《中國青年》題寫刊名,
1963年又應《中國青年》的請求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光輝題詞。
1989年,《中國青年》首先發起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通過民眾投票,選出了張藝謀、向小平、聶衛平、李昌、馮長根、歐陽德平、王建、潘虹、劉琦、楊文意為首屆“十傑”。
1993年9月4日,江澤民同志為《中國青年》創刊70周年題詞:團結引導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1997年2月,在鄧小平同志逝世僅幾天后,《中國青年》的悼念鄧小平專刊《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即與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