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發生地震的瞬間說起,回顧我國人民探索地震的4000年歷史,介紹地震的發生與分布規律,探討防震減災的對策,展現利用與控制地震的美好願望,從而讓讀者朋友也參與到我國防震減災的宏偉事業中來。如果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不幸遇到破壞性地震的襲擊時,知道該怎樣保護自己,同時知道如何去幫助他人,懂得努力去減輕地震的災害。該書籍編寫過程中引用或借用了國內外同行們最近20年公開出版與發表的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照片與插圖。
目錄概覽
![《地球的震顫》](/img/5/9ef/nBnauM3XxUTO3cDO0gjN1cTOwMTM4MDNwETOwADMwAzMxAzL4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個地震學家的思考與心愿(代前言)
一大地的震顫——地震
(一)不平靜的大地
(二)令人恐懼的瞬間
(三)文人學士們筆下的地震
(四)人類文明與自然美景毀於一旦
二探索地震四千年
(一)絕無僅有的四千年史料
(二)張衡與世界第一台地震儀
(三)先進的地震成因“三說”
(四)一翁二李與近代地震科學的興起
三現今地震知多少
(一)破裂的地殼與活動的斷層
(二)地震的孕育與發生
(三)地震波及其觀測
(四)地震的度量衡
四中國大地上的地震活動
(一)地震活動的空間規律性
(二)地震活動的時間節律性
(四)我國各地的地震活動
五面對未來的地震
(一)地震監測與預報
(二)一次地震的跟蹤預測
(三)震前防災
(四)震後救災
(五)震後的地震工作者
六利用和控制地震
(一)地震的妙用
(二)地震造就的景觀
(三)控制地震的理想
七防震減災,任重而道遠
八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科普讀物(十二)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