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福克納的短篇小說《熊》是一個狩獵故事,它集中傾訴了福克納的荒野情結。《熊》是威廉·福克納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說。小說敘述了一個叫艾薩克的美國男孩,從十歲起每年跟隨狩獵隊來到密西西比未開發的大森林裡去打一隻被人稱作“老班”的大熊。這隻熊不是一隻普通的熊,它是熊的領袖,它是屬於荒野的,是人類高貴的對手,他們必須用崇高的原則、公正的行為與之周鏇。在這個與偉大的敵人的鬥爭中,艾薩克成長起來,逐步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法則,在大自然的洗禮下“頓悟”,獲得了一種能透視世界和人本身外表假象,而且其本質全新的觀點,促成了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轉變。
從作品的主人公艾克·麥卡斯林和山姆身上.可以看到福克納的影子,體會到他那份關注自然的獨特情懷。本文主要從人與荒野、人與動物和人與土地三個方面解讀小說中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作品評析
艾薩克在成長的過程中,大熊“老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其一、是對大自然的認識。認識自然的過程,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和象徵意義。艾薩克隻身進入原始森林,只有丟掉了獵人常用的指南針、手錶和手槍,才能一睹大熊“老班”的“芳容”,沒有了這些現代文明的武裝,艾薩克是在“太陽”的引導下,回到營地,完成他英雄的入門儀式。這象徵著人類必須拋棄自以為是的現代文明,才能夠放下惟我獨尊的傲慢身段,平等地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公正合理不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而且還存在於人與動物以及人與環境之間。
其二、是對人本身的認識。在階級社會中,血統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而在森林中它無足輕重。獵人山姆是一位長者的典型,他是智慧老人的化身,既是一位閱歷豐富的導師又是一位語言家。他是一個混血兒,兼有黑人、白人和印地安人血統。但他因為帶有黑人血統,就處在社會底層,一度曾淪為奴隸。而在森林中,去掉了外界所加的種種複雜的身份,山姆就是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他練就一身高超的絕技,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力,以及正直善良的品性,獲得了白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愛戴。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他的高貴與否是由他的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決定的,而不是由血統來決定的。
其三,尊重自己的競爭對手。小說中的大熊“老班”是個令人尊敬的對手,是舊時蠻荒生活的一個幻影,一個縮影與神化的的典型。山姆曾說:“要感到驚嚇。這你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千萬不要畏懼。只要你不把森林裡的野獸逼得無路可走,只要它沒有聞到你有恐懼的氣味,它是不會喪害你的。熊和鹿見到懦夫也不得不嚇一跳,連勇士遇到懦夫也不得不嚇一跳呢。”與熊的決鬥是根據嚴格的慣例和規則進行的。在與熊的周鏇和決鬥中,培養勇敢,堅韌和謙遜等品質。只要依照公平競爭的原則,對手也是自己成長的不可缺少的導師,在與對手較量中成熟,向對手學習,沒有自己的對手就沒有進步,沒有對手的人是寂寞的、孤獨的,善待自己的對手也就是善待自己,這種尊重對手的傳統,是美國民主政治不可缺失的一環。
艾薩克在16歲的時候,獵人們在山姆馴服的一隻叫“獅子”的獵狗幫助下殺死了大熊“老班”,然而山姆也就在同一個時刻,撒手人寰——偉大的敵人死了,自然的英雄也無意留戀人間。艾薩克從悲痛中又一次領略著人生的真正意義。
熊是荒野真正的主人,隨著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的推進,熊與山姆這兩個以荒野為家的人也注定要滅亡。主人死去了,它的家也必將遭到破壞,說明作者已經預知了森林的命運。並希望艾薩克為危機之中飽受困惑和磨難的現代人找到一條人類精神上的出路。
《熊》是福克納對白人文明的反思,強烈批判了它的毀滅性和邪惡的一面,希望找到一條合理髮展的道路,並對當代人如何解決環境危機,尊重並善待自然,以及期盼人與自然、人和人和睦相處的崇高理想。
作品多視角敘述加強了故事的立體性、整體感,變異時空的結構表現了作者對厚重歷史的深刻思考。
福克納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獲獎感言是諾獎最精彩的感言之一。他說道:“我拒絕認為人類已經走到盡頭……人類能夠忍受艱難困苦,也終將會獲勝。”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 (WillianFaulknerl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同名詩詞
作者:宋 丁謂
詩詞正文高山多蟄獸,爾族載聲詩。
趙夢膺天命,周畋得帝師。
當前忠至矣,碎掌果於斯。
好俟東胡獻,神靈錫祐時。
科普讀物(十二)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