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

沼澤

沼澤(wetland,mire)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廣義泛指一切濕地;狹義則強調泥炭的大量存在。中國沼澤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有大面積沼澤,歐洲和北美洲北部也有分布。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澤區在西伯利亞西部低地,它南北寬800公里,東西長1800公里,這個沼澤區堆積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詞語解釋

【詞目名稱】沼澤;
【漢語拼音】zhǎozé;
基本解釋
[marsh]低洼積水、雜草叢生的大片泥淖區。

詳細解釋

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帶。馮牧《湖光山色之間》:“我們經常得穿越密密的藤蔓和樹叢,徒涉過潺湲的溪流和被淺草覆蓋著的沼澤。”張賢亮《靈與肉》三:“草場上有一片沼澤,長滿細密的蘆葦。”

地質定義

沼澤沼澤

沼澤是地表過度濕潤,其上長有濕生植物,並有泥炭堆積的地段。各國文獻中用語不相同。俄語中SOЛOTO一詞指泥炭層達到30厘米以上(未硫乾狀態)的濕地。英語中則存在幾個名詞分指不同類型的沼澤,而且各家學者所賦予的含意也不盡相同。但bog一詞常指富有泥炭的貧養泥炭沼澤,因泥炭和積水均呈酸性,故又常譯為“酸沼”。marsh和swamp則常指礦質土壤的濕地,marsh以草本植物為主,swamp以木本植物為主。日本統稱為“濕原”,把有泥炭的特稱“泥炭地”。所謂泥炭,就是植物殘體在水中缺的條件下,弱分解或幾乎沒有分解,逐年積累而形成的物質

沼澤是介於陸地和水體間的自然體。沼澤中經常含有大量的,占89%-94%,甚至更多。而泥炭只占5%-10%.。沼澤是良好的蓄水體。

形成條件

以下情況下容易形成沼澤:
(1)低洼積水,排水不暢的區域;
(2)具有永久凍土的高寒區域,凍土的表層在夏季消融;
(3)濕潤多雨區,毀林後容易產生沼澤化;
(4)冰川(特別是大陸冰川)的遺蹟。

基本特徵

沼澤沼澤

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地表經常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其上生長濕生植物或沼生植物:有泥炭積累或無泥炭積累,但有潛育層存在,沼澤排水差,潛水面位於地表。

沼澤由於水多,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分解緩慢,只呈半分解狀態,故多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又由於泥炭吸水性強,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也更少。因此,許多沼澤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發達,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適應缺氧環境。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澤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蘚類和少數木本植物組成。沼澤地是纖維植物、藥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寶庫,是珍貴鳥類、魚類棲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沼澤具有濕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

沼澤是地表土壤層水過飽和的地段,它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綜合體。

類型劃分

富養沼澤沼澤

高緯度地區,典型的沼澤常呈現一定的發育過程:隨著泥炭的逐漸積累,基質中的礦質營養由多而少,而地表形態卻由低洼而趨向隆起,植物也相應發生改變。沼澤發育過程由低級到高級階段,因此有富養沼澤低位沼澤)、中養沼澤中位沼澤)和貧養沼澤(高位沼澤)之分。其中,低位沼澤、中位沼澤、高位沼澤是根據沼澤土壤中水的來源劃分的。

富養沼澤

(低位沼澤):是沼澤發育的最初階段。沼澤表面低洼,經常成為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匯集的所在。水源補給主要是地下水,隨著水流帶采大量礦物質,營養較為豐富,灰分含量較高。水和泥炭的pH值呈酸性至中性,有的受土壤底部基岩影響呈鹼性。如中國川西北若爾蓋沼澤的泥炭呈鹼性反應,就是因為該區基岩多為灰質頁岩與灰岩夾層,pH值多在8左右。富養沼澤中的植物主要是苔草蘆葦木賊榿木、樺、落葉松落羽水松等等。

貧養沼澤

(高位沼澤):往往是沼澤發育的最後階段。隨著沼澤的發展,泥炭蘚增長,泥炭層增厚,沼澤中部隆起,高於周圍,故稱為高位沼澤或隆起沼澤。水源補給僅靠大氣降水,水和泥炭呈強酸性,pH值為3~4.5。灰分含量低,營養貧乏,故名。沼澤植物主要是苔蘚植物和小灌木杜香、越橘以及草本植物棉花莎草,尤其以泥炭蘚為優勢,形成高大蘚丘,所以貧養沼澤又稱泥炭蘚沼澤。

中養沼澤

(中位沼澤):屬於上述兩者之間的過渡類型,由雨水與地表水混合補給,營養狀態中等。有富養沼澤植物,也有貧養沼澤植物。苔蘚植物較多,但尚未形成蘚丘,地表形態平坦,稱為中位沼澤或過渡沼澤。由於沼澤地的土壤有泥炭土與潛育土之分,沼澤可分為泥炭沼澤和潛育沼澤兩大類。另外,按植被生長情況,可以將沼澤分為草本沼澤、泥炭蘚沼澤和木本沼澤

木本沼澤即中位沼澤:主要分布於溫帶,植被以木本中養分植物為主,有喬木沼澤和灌木沼澤之分,優勢植物有杜香屬、樺木屬和柳屬。草本沼澤:是典型的低位沼澤,類型多,分布廣,常年積水或土壤透濕,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優勢,幾乎全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狀莖,常交織成厚的草根層或浮氈層,如蘆葦和一些苔草沼澤,優勢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蘆葦、香蒲。泥炭蘚沼澤即高位沼澤,主要分布在北方針葉林帶,由於多水、寒冷和貧營養的生境,泥炭蘚成為優勢植物,還有少數的草本、矮小灌木及喬木能生活在泥炭蘚沼澤中,例如羊鬍子草越橘落葉松等,優勢植物是泥炭蘚屬。

草本沼澤

是典型的低位沼澤,類型多,分布廣,常年積水或土壤透濕,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優勢,幾乎全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狀莖,常交織成厚的草根層或浮氈層,如蘆葦和一些苔草沼澤,優勢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蘆葦、香蒲。

分布情況

阿拉斯加沼澤地阿拉斯加沼澤地

世界分布全世界沼澤(按泥炭層30厘米計)面積約5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3.35%。沼澤在世界上的分布,北半球多於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亞北極帶、寒帶和溫帶地區。南半球沼澤面積小,主要分布在熱帶和部分溫帶地區。 

歐亞大陸沼澤分布有明顯的規律性,因受氣候的影響,在溫涼濕潤的泰加林地帶沼澤類型多,面積大;第四紀冰川分布區,沼澤分布尤為廣泛,而且以貧養沼澤為主,泥炭蘚形成高大蘚丘。泰加林帶向北向南,沼澤類型減少,多為富養沼澤,泥炭層薄。

泰加林帶以北的森林凍原和凍原,氣候寒冷,為連續永久凍土區。凍原的地表因被凍裂、變形而分割為多邊形沼澤。凍原的南半部和森林凍原的北半部有平丘狀沼澤。在森林凍原帶的南半部有高丘狀沼澤,丘的高度可達數米。凍原帶的沼澤面積較大,但泥炭層薄不足0.5米,多為苔草沼澤。泰加林帶以南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帶,氣候較乾,沒有隆起的貧養泥炭蘚沼澤,有富養苔草沼澤、蘆葦沼澤和小面積榿木沼澤。

北美洲寒溫帶的針葉林帶,也有貧養沼澤,自紐約以北至加拿大紐芬蘭的南部向西呈楔形延伸到五大湖以西明尼蘇打州。森林帶以北的凍原帶,有凍結的“丘狀沼澤”和“多邊形沼澤”。針葉林帶以南只有富養沼澤。墨西哥灣大西洋海濱平原以及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上分布有富養的森林沼澤和高草沼澤。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南部至佛羅里達有較多的濱海沼澤,其間北卡羅來納州東北部到維爾日尼沿海平原上有著名的迪斯默爾沼澤,其中森林茂密,由第三紀殘遺植物落羽松組成,泥炭層薄或不明顯。在太平洋沿岸,山脈阻擋了潮濕海風,沼澤呈狹帶狀分布在沿海。從溫哥華到阿拉斯加南部有貧養沼澤。阿拉斯加以北,主要是莎草科的藨草和棉花莎草組成的沼澤。

北美中部草原地帶,氣溫乾旱,沼澤分布極少。熱帶地區,如印度尼西亞汶萊、沙撈越、馬來西亞半島、東紐幾內亞、蓋亞那剛果河和亞馬孫河流域、菲律賓等地也有相當數量的沼澤分布。有的沼澤中泥炭層也較厚,如在沙撈越和汶萊由龍腦香科微白婆羅雙為優勢種組成的森林沼澤。泥炭可達15米,而且沼澤地表層呈穹狀突起。南半球陸地面積小,除熱帶地區沼澤外,僅在火地島和紐西蘭、智利以及安地斯山有沼澤。

中國分布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複雜,沼澤類型眾多,分布廣泛。中國東半部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面積較大,類型多;西半部氣候乾旱,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因此,沼澤類型少,只有富養沼澤。東半部臨海,以遼闊的大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形為主,從寒溫帶到熱帶都有沼澤分布。但類型從北向南減少,面積變小。在森林帶的興安嶺和長白山地,集中分布有貧養泥炭蘚沼澤和多種富養沼澤如落葉松苔草沼澤、灌叢樺苔草沼澤、苔草沼澤等。

在亞熱帶山地分布有小面積貧養泥炭蘚沼澤。溫帶平原地區有各種富養苔草沼澤和蘆葦沼澤,前者多見於松嫩平原,後者多見於華北平原。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沼澤最為集中,分布面積廣大,主要是苔草沼澤和小面積蘆葦沼澤。在亞熱帶平原,只有富養沼澤,主要是蘆葦沼澤和小面積苔草沼澤。熱帶的低山丘陵、河谷中也有富養沼澤,但分布零星,面積很小。如雲南南部的卡開蘆葦沼澤,泥炭層厚達1米餘;雷州半島有崗松、鱗子莎沼澤,但泥炭層薄,小於1米。處在溫帶的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沼澤的分布尚有垂直分異現象。在長白山地海拔550米以下,以富養草本沼澤為主;550~1200米以森林沼澤為主,有富、中養沼澤,熔岩台地尚有貧養沼澤;1200米以上為火山錐體,不利於沼澤發育。中國的苔草沼澤植物,在溫帶為臌囊苔草;在南亞熱帶為綠穗苔草;在青藏高原木里苔草等。

全球沼澤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0.8%。中國的沼澤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若爾蓋高原三江平原(北大荒)等地,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1.15%。當年紅軍經過的松潘草地,面積2700平方公里。

植物生態

沼澤貧養殖物——圓葉茅膏菜

沼澤植物生態類型貧養殖物——圓葉茅膏菜根據沼澤水和泥炭的營養狀況的不同,沼澤植物分富養植物貧養植物。在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營養較豐富、灰分含量較高的條件下生長的植物,稱為富養植物。如蘆葦苔草榿落羽杉等;在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的營養貧乏、灰分含量較少的條件下生長的植物,稱為貧養植物。

貧養植物對惡劣環境具有特殊的適應性:有的植物頂端具有不斷生長的能力,如泥炭蘚和檜葉金髮蘚,有的植物具有生長不定根的能力,如圓葉茅膏菜,因此它們能從沼澤表面吸收養料和水分。有的沼澤植物具有旱生結構,如葉片常綠,革質,有絨毛等,這樣可以防止水分過分蒸騰,也是對強酸性基質的適應。沼澤中還有營動物性營養的捕蟲植物,利用葉片上的腺體,消化動物的蛋白質,以彌補營養不足。

中國有多種茅膏菜和豬籠草,北美有瓶子草和捕蠅草,南美火地島則有茅膏菜和捕蟲菜。沼澤動物不同類型的沼澤棲居著不同的動物。

富養沼澤,尤其是湖濱附近的沼澤,動物種類豐富,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昆蟲等。哺乳類以水獺、水田鼠、水鼩為代表。鳥類最多,有多種鷸類、涉禽類的、游禽類的鴨和雁、猛禽類的沼澤鵠等。兩棲類有蟾蜍青蛙。爬行類有蛇。還有多種魚類。在水中有雙翅類的幼蟲等。草本沼澤中通常動物較多,如田鼠和麝鼠,土壤中有寡毛類、蛛蜘和線蟲。線蟲在嫌氣條件下從植物的通氣組織獲得氧,甚至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生存。木本沼澤的動物主要是鳥類和過境的哺乳類,如等。森林沼澤的土壤動物有寡毛類、雙翅類的幼蟲以及線蟲等。泥炭蘚沼澤無掩體,土壤呈強酸性,營養貧乏,故動物少,但可見到無脊椎動物的彈尾類、蜘蛛和蜱蟎等。

物質循環

沼澤泥炭中含碳量的比較

沼澤中的碳,是來自大氣和溶解於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泥炭中的有機物質的分解。沼澤的碳循環,首先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又被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產生二氧化碳,返回土壤和大氣中,完成碳的簡單循環過程。

其次是在植物殘體通過泥炭化過程形成泥炭,在需氧性細菌作用下,泥炭中有機物質被分解,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參加生態系統碳素循環。在泥炭的有機物質中含有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多糖類物質,在細菌、真菌和少數放線菌所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單糖,如葡萄糖等。葡萄糖在不同條件和不同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產物有很大差異。

沼澤沼澤
沼澤地表有常年積水和季節性積水兩種情況,這兩種不同情況下二氧化碳的釋放過程不同。季節性積水沼澤在乾季時,葡萄糖經需氧性的細菌和真菌的分解,最後產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二氧化碳返回土壤和大氣中。常年積水沼澤或季節性積水沼澤在雨季時,葡萄糖經厭氧性細菌分解,首先形成有機酸和二氧化碳,最後釋放出甲烷和氫氣。二氧化碳為中間產物,部分返回大氣中。泥炭中的碳含量較高,但沼澤類型不同,泥炭種類也不一樣;相應地泥炭含碳量也有差別。

此外,在泥炭有機質含量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含碳量與分解度有關,分解度大者,含碳量高,反之則小。泥炭的含碳量,還隨著地質年代而增加。據估算,含碳量增加2~3%,需要5000~8000年。因為碳聚積是依靠緩慢進行的次生縮合過程、脫水過程和脫羧基作用。煤是含碳物質,是古代沼澤中的植物殘體形成的泥炭,在漫長的地質時期中經壓力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煤由於地殼變動才露出地表,經過風化或人類燃燒,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釋放到大氣中,參與地球碳的循環。這種通過沉積物的碳循環的周期比大氣碳循環長得多。氮的循環氮循環過程比碳循環複雜。沼澤生態系統中氮素的來源有大氣中的游離態氮、降水攜帶的少量硝態氮和銨態氮,還有泥炭中的含氮有機物質,如蛋白質腐植酸生物鹼等。

沼澤泥炭中含氮量

大氣中的游離態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要經過固氮細菌的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沼澤植物榿木根部的束狀大根瘤中,生活有共生的放線菌,它們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故榿木沼澤中,氮的含量較多。沼澤中氮的循環主要是泥炭中的含氮有機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釋放出氮,但是在需氧條件下與厭氧條件下的含氮有機物質分解過程不同。需氧性細菌分解發生在乾季泥炭的表層,泥炭中含氮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氨。

其中一部分氨返回土壤被植物利用;還有一部分又可在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作用下,氧化為亞硝酸及硝酸鹽類,被植物吸收。泥炭中含氮量在沼澤地表常年積水情況下,以厭氧性細菌活動為主,兼有需氧性細菌活動。氮的轉化以反硝化過程為主。反硝化細菌以亞硝酸及硝酸鹽作為氧的來源,將化合態氮轉化為游離態氮返回大氣中,實現了氮的循環。泥炭中的含氮化合物90%以上是有機態氮。泥炭含氮量隨著泥炭類型而不同,富養泥炭含氮量高,貧養泥炭含氮量低。

天氣

沼澤的天氣情況跟沼澤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像東北三江平原的沼澤和黃河三角洲的沼澤的天氣狀況一般和當地天氣一致。如果在秋冬季,容易下霧,夏天的霧有時是沼氣,而不是霧,容易讓人中毒。有些沼澤地在山腳或者山谷中,下霧是一年四季常有的事情。沼澤起霧和植物關係不大,但是像泥沼地,那就關係較大了,因為有植物分解產生的氣體,所以那種沼澤也是對人和動物危險最大的,一般都比較陰森恐怖,沒有生氣。

形成

沼澤沼澤

水分狀況是沼澤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氣候地貌條件直接或間接決定了地表水的數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空氣濕度大,於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湖區(如北美北歐、西歐)和低地或新構造運動緩慢沉降區、凍土區,由於排水不暢,地表可常年處於過濕狀態。這種過濕狀態改變了土壤通氣狀況,抑制了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能力,破壞了土壤和大氣、植物之間的正常物質交換,使得在這種缺氧條件下,土壤中礦物質的潛育化過程和有機物質的泥炭化過程得到發展,因而形成了沼澤。熱帶地區氣溫高,植物殘體分解快,不利於泥炭的積累。但在雨量多、濕度大、植物的生產量高、常年積水的低洼地也能形成泥炭。因此,水分條件是形成沼澤的首要條件,地貌是形成沼澤的基礎。沼澤化過程包括:

①水體沼澤化一般發生在風浪小的淺水湖泊和流速緩慢的小河中。從叢生植物開始,其形成過程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植物呈帶狀從湖岸向湖心侵移,這種沼澤化過程發生在淺水湖或河道中。初期在湖底有藻類和浮游生物的殘體與泥沙一起沉積在湖底形成腐泥。腐泥不斷加厚使湖泊漸淺,帶狀分布的高等植物也依次從湖岸向湖心推進。大量的植物殘體積聚在湖底,在水下缺氧條件下,形成了泥炭。泥炭一層層增厚,湖水變得更淺,最後整個湖盆變成沼澤。另一種方式是植物呈浮毯狀從湖岸向湖水面蔓延,這種情況常發生在風平浪靜的陡岸湖泊或流速緩慢的河流。在湖岸或湖底生長著浮水植物,如睡菜、漂筏苔草、毛果苔草等等。其根狀莖浮於水面,交織成網狀,向湖面蔓延增厚,形成“浮毯”。有時“浮毯”被風吹散變成“浮島”,“浮”島”相接時湖面縮小,殘留的水面,稱為“湖窗”。“浮毯”底部的植物殘體脫落於湖底形成泥炭,泥炭與“浮毯”之間,常有靜水層,最後靜水層消失,整個湖盆被泥炭填滿。

森林沼澤化林區的河谷和緩坡山麓或平緩的分水嶺,常有潛水以泉或慢流方式滲出,造成地表過濕。其上生長苔草等喜濕植物,隨後地面枯枝落葉和草丘欄截並保持大量地面徑流,水分下滲,致使等元素被淋溶而物質在土層下積聚,形成不透水層,造成土壤過濕,植物殘體在缺氧條件下,形成泥炭,發育為沼澤。森林附近的湖泊沼澤化或草甸沼澤化過程擴大了地表積水面積或抬高了林地地下水位,使土壤過濕;在地形平坦的採伐跡地或火燒跡地,由於森林被毀而蒸騰減少,破壞了土壤和水分平衡,造成地表積水;這些都會引起森林沼澤化。

③草甸沼澤化關於草甸沼澤化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植被的天然演替(由禾本科的根狀莖植物經過疏叢型植物到密叢型苔草)的必然結果,另一種認為是土壤缺氧條件造成的。地表常年過濕,是草甸形成沼澤的必備條件。由於地表過濕,大量的植物殘體得不到充分分解。植物殘體和腐殖質阻塞了土壤孔隙,缺氧的土壤條件導致泥炭的形成。禾本科植物逐漸被密叢型苔草所代替,於是出現了沼澤。

水文特徵

沼澤水的存在形式:是以水重力,毛管水薄膜水等形式存在於泥炭和草稿層中。
沼澤水量平衡:蒸發量大、徑流量小是沼澤水量平衡的突出特點。
沼澤水的運動:沼澤徑流可分為沼澤地表徑流和泥炭層徑流。
沼澤水質特徵:沼澤水富含有機質和懸浮物,生物化學作用。

地質演替

沼澤沼澤演替示意圖

包括:
①由湖泊形成的沼澤演替沼澤演替示意圖初期一般為富養苔草沼澤或蘆葦沼澤。隨著沼澤的進一步發育,泥炭蘚侵入,形成中養苔草、泥炭蘚沼澤。此時,沼澤化湖泊尚有靜水層。待沼澤湖泊消失堆滿泥炭,脫離地下水補給後,營養貧乏,泥炭蘚得以進一步發展,形成蘚丘,演變為貧養沼澤。泥炭蘚丘的水文網呈放射狀,水從蘚丘頂部向四周低處流動。蘚丘表面較乾,通氣稍好。如果此時附近有森林,則常有木本植物侵入,最後形成森林沼澤。這種演替現象,在歐洲和中國的小興安嶺東段可以見到。這種沼澤的土壤特點是:剖面上層為泥炭蘚泥炭,中層為苔草、泥炭蘚泥炭,下層為苔草泥炭;泥炭層下部是灰黑色腐泥。

②由森林形成的沼澤演替森林沼澤形成後,由於泥炭的持水量大,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增加,苔蘚植物金髮蘚和泥炭蘚相繼侵入,進一步增加了土壤的濕度和酸度,為喜濕耐酸的貧養植物的侵入創造了條件。於是苔草被棉花莎草代替。泥炭蘚大量發展,並在草丘之間形成地被層。同時生長有小灌木越橘屬和杜香屬,發展為中養沼澤。泥炭蘚的透明細胞(死細胞)有很強的吸水和持水能力。持水量可達1600~3000%,為自身重量的19~31倍,而且莖的頂端有每年自腋生枝條向上生長的能力,因而不斷增加蘚層的厚度,這種不斷生長的能力促進了泥炭蘚自身生長,抑制了高等植物的生長。

泥炭蘚在沼澤中大量發展的結果,形成蘚丘,並掩蓋草丘,使沼澤表面升高,脫離地下水補給,營養貧乏,酸性強。演替為貧養沼澤。此時,沼澤中的樹木發育不良,表現為“小老樹”,蓋度一般小於40%,形成疏林或無林的泥炭蘚沼澤。此種沼澤不利於灌木生長,只有小灌木發育尚好,伏於蘚丘表面。最後小灌木也很稀少、泥炭蘚占絕對優勢。丘上常有地衣,丘間常有捕蟲植物茅蓇菜。上述演替過程可從泥炭層的植物殘體組成的垂直變化得到證明。如中國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的貧養落葉松、泥炭蘚沼澤中,其泥炭上層為泥炭蘚泥炭;中層為草本、泥炭蘚泥炭;下層為木本、草本泥炭。

③由草甸形成的沼澤演替草甸形成沼澤後,由於泥炭有大量蓄水能力,在空氣濕度大的地區,常有泥炭蘚侵入,形成中養苔草、泥炭蘚沼澤。草本植物中,有苔草屬、燈心草、刺子莞等。泥炭蘚不斷發展形成蘚丘,使沼澤體表面升高,形成貧養泥炭蘚沼澤。這類沼澤在中國亞熱帶山地常有小面積的分布,以湖北省神農架的大九湖為典型。在沼澤發達地區,有時可見到草甸沼澤化、森林沼澤化和湖泊沼澤化過程同時進行,最後形成一個大的複合沼澤體的情況。根據以上所述,沼澤演替一般規律和特點是:水分補給來源由地下水補給→大氣降水補給;泥炭和水的化學特性由中性→微酸性→強酸性;沼澤植物由富養植物→貧養植物;沼澤微地貌由草丘、濕窪地→蘚類地被物→泥炭蘚丘;沼澤由富養沼澤演替為中養沼澤乃至貧養沼澤。

可以說:土壤中多水缺氧和營養日趨貧化是沼澤演替的實質。此外,沼澤演替過程受地區氣侯影響,有時有可逆性,或不經過富養沼澤階段而直接發育為中養和貧養沼澤。如中國大興安嶺的摩天嶺北坡泥炭蘚沼澤,便直接發育在凍結的石質土上。有的沼澤則長期處於富養沼澤的演替頂極,如中國西藏高原當雄縣烏馬曲的大嵩草沼澤,泥炭厚度為2.1米,據碳14測定,該沼澤已形成9970±50年,目前仍是富養沼澤。有的沼澤受人為活動的影響或因自然條件的變化(如火山噴發、河流泛濫等),而出現發育中斷或被掩埋,然後又繼續發育。如中國山東榮城由瀉湖形成的蘆葦沼澤,其土壤剖面中有泥炭夾層。又如日本風蓮川沼澤,從低位向高位沼澤發展過程中有兩次火山灰夾層。

如何逃脫

沼澤,很多叢林冒險片都會出現的殺手,那么,我們如果陷入沼澤,該如何逃脫?當我們陷入沼澤時,首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慌,你越慌就會想去掙扎,而你也就會越陷越深。
當你平靜後,看看四周,是否有東西可以讓你藉助一下。如果沒有,你可以將身體趴在沼澤上,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加大接觸面積,減少壓強,使身體浮在沙面上。接著輕輕的抖動自己的手,將其中一隻手拉出沼澤,把拉出來的手放在沙面上,繼續拉另一隻手。拉出手後,立即匍匐在沙面上,抖動自己的腳,使腳周圍的流沙疏鬆,再將腳拉出來,一隻一隻拉的拉,別急,這件事可能要花上很長時間。用仰泳的姿勢離開沼澤,直至硬地。

利用與保護

沼澤沼澤

沼澤既是土地資源,又有寶貴的泥炭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此外它在保持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一定意義。不能將沼澤看成“荒地”,盲目進行開墾。應根據沼澤類型和分布地區的特點,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結合起來。分布在河源區的大面積沼澤,是水的貯藏體,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對涵養水源,調節河川徑流和河流補給起一定作用,它可以減少一次降雨對河流的補給量,削弱河流洪峰值和延緩洪峰出現時間,還使當年水不至完全流出,延長匯水時間。因此應加以保護。

沼澤是天然的大水庫,它通過水麵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加大氣濕度,調節降雨,有利於森林和農作物生長、促進農、林、牧業的發展,同時對人體健康也有良好作用。因此,開發沼澤必須十分小心,防止因開發破壞地區的生態平衡。沼澤中有許多動、植物資源。

森林沼澤中的漿果,如篤斯越橘藍靛果忍冬等都可食用,又是釀酒原料。沼澤中的泥炭,含有大量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對研究古氣候、古植被的形成與演變,古地理的發展規律等方面,具有科學價值,因此,不能把所有沼澤都作為開發對象,它們中的一部分應得到絕對保護。

另一方面,富養沼澤的地面較平坦,其中泥炭層薄的沼澤地,有一定潛在肥力,經過排水疏乾可改良成牧場,也可以開墾成為農田。可採用混土壓沙和挖排水溝等方式改造沼澤地,種植蔬菜和水稻,這在許多國家獲得成功。林區的富養苔草沼澤經過挖溝排水築台,造林成活率高,一般達90%以上。同時,沼澤中豐富的泥炭資源可作燃料。泥炭還可以製作土壤改良劑、營養土、營養缽等套用於園藝花卉。另外,在泥炭沼澤中,還蘊藏著在農業、工業、能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均有廣泛用途的泥炭資源。但一切大規模的開墾和開發利用,必須經過充分的論證才能進行,要充分考慮到可能發生的生態後果。並且開發要有限度,在開發時要採取保護生態平衡的補充措施。

單本劇

片名
沼澤(TheSwamp)
地區
韓國(2003年)
出品
Bitwin公司
類型
單本劇
發行日期
2006年7月19日
視頻
可變形寬銀幕1.85:1
音頻
韓語杜比5.1/韓語dts
字幕
英文
片長
68分鐘
導演
金尹哲
主演
朴智英金振根

內容梗概
整形外科醫生潤西和建築社工作的俊永已結婚多年,不曾想丈夫背著自己和自己的好友蔡媛搞婚外戀,於是潤西想盡辦法,開始瘋狂報復兩個背叛她的人……本劇導演是赫赫有名的金尹哲,他執導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順》又成就了韓國電視劇史上一個不朽的神話。本劇是他的早期作品,完美無缺的故事,細膩的心理刻畫,
獲獎情況
《沼澤》獲得第44屆蒙特卡羅電視節“最佳作品獎”

手機遊戲

遊戲信息

套用類別:策略遊戲
沼澤沼澤

套用開發:EntwicklerX
套用版本:1.7.0.0
套用大小:14.58MB
套用語言:英文
正版價格:$0.99
支持平台:WinMobile7.1

遊戲介紹

這是一個經典的沼澤防禦塔防禦遊戲,適合不同級別段的玩家,如初學級和專家級都有可玩性。
玩家可以通過大量不同的線路設計防禦。值得一提的是獨特的塔類型,可以幫助你戰勝沼澤的怪物。
幫助家庭擺脫邪惡的品種。

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等名詞解釋

氣候變化關係到人類的未來,有關氣候變化的活動也關係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於氣候和全球變暖環境變化的報導中出現了一些名詞,讓我們一起來關注……
氣候系統| 輻射強迫 | 全球增溫潛勢| 氣候反饋| 氣候模式| 氣候預計與氣候預測| 平衡和瞬變氣候實驗| 氣候情景| 氣候變異| 回響時間| 瞬變氣候回響| 京都議定書| 全氟化碳| 鹵烴| 非點源污染| 碳循環| S軌跡| 間接氣溶膠效應| 含碳氣溶膠| 有機氣溶膠| 黑碳| 環境無害技術| 富營養化| 珊瑚礁白化| 淨生產量| 固碳| 藻華| 沼澤| 水分利用效率

世界主要生物群落的類型

概述因受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為分3類。
陸地生物群域熱帶雨林 | 熱帶季雨林 | 季風林 | 亞熱帶常綠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 泰加林(北方針葉林) | 多刺林 | 亞熱帶灌叢 | 熱帶稀樹草原 | 溫帶草原 | 凍原 | 荒漠 | 極地-高山荒漠
水-陸過渡性生物群域內陸沼澤(包括酸沼和普通沼澤) | 沿海沼澤(鹽沼,包括熱帶亞熱帶的紅樹林
水生生物群域靜止淡水(湖泊池塘) | 流動淡水(河流) |河口灣 |沿岸海 |大洋或深海

中國濕地分類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
根據中國的濕地現狀以及《濕地公約》分類系統,初步確定了全國濕地分類框架,共分為5大類28個類型。各濕地類型及其劃分標準如下:
沼澤濕地1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2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3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4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5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幹、高於6m、鬱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6內陸鹽沼:分布於我國北方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鹽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7地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地。
8淡水泉綠洲濕地
湖泊濕地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積水的海岸帶範圍以外的淡水湖泊
2季節性淡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的泛洪平原湖
3永久性鹹水湖:常年積水的鹹水湖
4季節性鹹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積水的鹹水湖。
河流濕地1永久性河流:僅包括河床,同時也包括河流中面積小於100hm2的水庫(塘)。
2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
3泛洪平原濕地:河水泛濫淹沒(以多年平均洪水位為準)的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區,包括河灘、泛濫的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
濱海濕地1淺海水域: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永久水域,植被蓋度<30%,包括海灣、海峽。
2潮下水生層:海洋低潮線以下,植被蓋度≥30%,包括海草層、海洋草地。
3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濕地。包括珊瑚島及其有珊瑚生長的海域。
4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岩石,蓋度<30%的植被覆蓋的硬質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島嶼、海岩峭壁。本次調查指低潮水線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帶。
5潮間沙石海灘:潮間植被蓋度<30%,底質以砂、礫石為主。
6潮間淤泥海灘:植被蓋度<30%,底質以淤泥為主。
7潮間鹽水沼澤:植被蓋度≥30%的鹽沼。
8紅樹林沼澤:以紅樹植物群落為主的潮間沼澤。
9海岸性鹹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鹹水湖泊。
10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淡水湖泊。
11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12三角洲濕地:河口區由沙島沙洲沙嘴等發育而成的低沖積平原
人工濕地1水產池塘:例如魚、蝦養殖池塘。
2水塘:包括農用池塘、儲水池塘,一般面積小於8公頃。
3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農用泛洪濕地:季節性泛濫的農用地,包括集約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鹽田:曬鹽池、採鹽場等。
6蓄水區:水庫、攔河壩、堤壩形成的一般大於8公頃的儲水區。
7採掘區:積水取土坑、採礦地。
8廢水處理場所:污水場、處理池、氧化池等。
9運河、排水渠:輸水渠系。
10地下輸水系統:人工管護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