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
種名:榿木(alder)
學名:AlnuscremastogyneBurk.
別名:水冬瓜、水青岡
科:樺木科
屬:赤楊屬
簡介
樺木科榿木屬植物約30種觀賞和材用灌木和喬木。遍布北半球和南美西部,海拔2,500公尺(8,200呎)以上的寒冷和潮濕地區。與樺木不同之處為:榿木的冬芽有柄,具翅的小堅果散布以後,毬果狀的果苞仍留在樹枝上。樹皮鱗片狀,有些種類近白色,有些種類灰褐色,葉卵形,互生,有鋸齒,常淺裂;初展開時有黏性,成熟後有光澤,脫落時不變色。單性,柔荑花序,雌雄花序同株。花序於夏季形成,於翌春先葉開放。北美種有:紅榿木為高大喬木,葉下表面有銹色毛;白榿木,即菱葉榿木)是一種早花喬木,細枝和芽橙紅色;斑點榿木為小喬木,具有明顯的白色,瘤狀皮孔;美洲綠榿木,葉芳香;錫特卡榿木較高大;山榿木,即薄葉榿木)是灌木狀喬木,葉上有黃色或橙褐色中脈,枝條下垂,樹冠穹頂狀。歐洲榿木,即黏性榿木)有時被稱為黑榿木,因樹皮及果序色深而得名,廣布歐亞,有幾個變種在北美種植。英語中,blackalder亦指輪生冬青。綠榿木是一種歐洲灌木,葉亮綠色,先端銳尖;白榿木即灰白毛榿木)有幾個變種可用作觀賞植物。
榿木對真菌病以外的病害有免疫力。榿木通常以種子繁殖,亦可用插條或根出條栽種。木材淡黃色至紅褐色,紋理細,耐用,水浸不壞,可用制家具、車削產品、門窗及燒炭。紅榿木和歐洲榿木是重要的材用樹。歐洲榿木、yi大利榿木、日本赤楊、中國東北榿木、斑點榿木和海濱榿木都是觀賞植物。榿木根系發達,耐潮濕土壤,常種植於河邊用以防洪和防水土流失。在植物被濫伐的地區,榿木是最先出現的木本植物,雖壽命較短,但可增加土壤的有機物質及氮含量,為壽命更長的樹木準備條件。
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1.5;樹皮灰褐色,鱗狀開裂。芽具短柄。小枝無毛。葉橢圓狀倒卵形、橢圓狀倒針形或橢圓形,長6-15厘米,先端突短尖或鈍尖,基部楔形或稍圓,無毛,上面中脈凹下,下面密被樹脂點,脈腋有時微被毛,疏生細鈍鋸齒,尖頭微內貢或前伸。
生長習性
榿木喜光,喜溫暖氣候,適生於年平均氣溫15~18℃,絕對最低溫度不到-10℃。降水量900~1400mm的丘陵及平原,多分布於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溝谷、河流兩邊。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嚴,酸性至微鹼性土均能適應。但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丘陵山地生長迅速,成材快。喜水濕,多生於河灘低濕地。根系發達有根瘤,固氮能力強,速生。春季開花,雌雄同株,柔荑花序單生於新枝葉腋。果穗懸重,構造略同赤楊。
品種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四川中部海拔3000m以下,貴州北部、甘肅南部、陝西西南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江蘇等地有栽培。常組成純林或與馬尾松、杉木、柏木等混交,與楠木、柳杉混交生長良好。
榿木屬約有40種,中國有11種。榿木在四川、貴州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江蘇等地有分布。
主要種的特徵及分布情況為:
赤楊高20m,東北中南部、華北、華東、台灣,種子千粒重1.1~2.2g;
台灣榿木高20m,台灣;
江南榿木高20m,華中、華東、華南,種子千粒重0.25~1.7g;
遼東榿木高20m,主產東北,山東有栽培,生於海拔700~1500m,種子千粒重0.9g;
旱冬瓜高20m,西南,種子千粒重0.25~0.3g;
東北赤楊高10m,黑龍江、吉林;
旅順榿木遼寧有引種;
毛榿木高26m,四川西南;
川滇榿木高20m,西南。
用途
榿木適於公園、庭園的低濕地庭蔭樹;或作混交植片林,風景林;或作防護林,公路綠化,河難綠化等,可固土護岸,改良土壤。
榿木木材供家具、膠合板用。樹皮果序可制栲膠,葉片嫩芽入藥。葉肥田。
其樹皮、嫩枝葉也可用作中藥,入藥。春季採集嫩枝葉;四季采樹皮,鮮用或曬乾。其味苦、澀,涼,主治清熱涼血。用於鼻衄,腸炎,痢疾。
栽培要點
種子採收後,曝曬脫粒,裝入袋中,置通風乾燥處乾藏或密封貯藏。種子純度為75%~90%,千粒重0.7~1g,發芽率為30%~45%。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以春播為好,春播宜在2月中旬~3月中旬進行。條播或撒播,撒播播種量3~3.5kg/667m2,條播播種量2~2.5kg/667m2。覆土厚度2mm,以不見種子為度。用長稻草覆蓋,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揭除蓋草後,隨即撒蓋約2cm長的短節草,以保持濕潤陰涼的環境。間苗、移苗宜在長出6~8片真葉時進行,間出的苗,可及時移植。移植株行距10cm×20cm。產苗量3萬~4萬株/667m2。
造林技術要點
用材林造林株行距1m×2m;薪炭林、肥料林、水土保持林造林株行距0.5m×1m。榿木與柏木混交,可提高幼齡柏木高生長量1倍多,與楠木(Phoebebournei)、杉木(Cuninghamia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混交,生長良好。
1、育苗一般採用播種育苗。應選擇優良種源種子,如四川省金堂、都江堰、雅安等種源種子。11—12月採種,乾藏或密封貯藏。種子千粒重0.7—1克,發芽率60—70%。2—3月下種,條播或撒播均可,播種前溫水浸種1—2天,每公頃播種30—37.5公斤。播後約10天幼苗出土,當苗木有3—5片真葉時間苗或勻苗。現生產上逐步推行二段法育苗,效果很好。第一步先將種子小面積密播,第二步為當幼苗高2—4厘米時,移入容器內繼續培育。採用該法育苗苗木優良率很高,且生長整齊。榿木1年生Ⅰ級苗苗高應大於80厘米,地徑0.8厘米,每公頃產苗23—30萬株。榿木幼苗主要蟲害有螻蛄(俗稱土狗子)、蠐螬,可採用敵殺死、1605等農藥或其它方法防治。
2、造林與管理多採用穴狀整地和水平帶狀整地。穴的規格50×50×30厘米,或60×60×40厘米,回填表土。穴應呈“品”字形排列,以保持水土。春他或秋季栽植,最適宜的造林時間是落葉後至萌動前,即12月至次年1月或2月中旬。培育速豐林,造林密度每公頃2300—3300株;兼具薪材林、工業原料林和肥料林等多種用途的林分,其初植密度為每公頃2500—6600株;四旁栽植株距1—2米。榿木與杉木、柏木等樹種混交造林效果良好。榿木面積占混交造林面積的20—50%為宜,混交方式以塊狀混交、帶狀混交為好。
榿木生長快,如立地條件好,造林後3年即可鬱閉成林。造林後應連續撫育2年,每年2次。5—6月鋤撫,主要是除草;8—9月再鋤撫1次,除草、鬆土、壅蔸正苗。第2年的第1次鋤撫時結合進行刀撫,砍除雜灌、藤蔓。
為害榿木林的害蟲主要有榿木葉甲和榿木燈蛾,可採用人工捕殺、施放741煙劑等方法防治。病害有榿木鏽病、煤污病,可於春、夏季節用石硫合劑防治。此外,適時開展幼撫、間伐,改善株林分透光、通風性能,也可預防煤污病發生。
培育大徑材,可在8—12年生和15—18年生時各間伐10—20%樹木,主伐年齡為30—40年;如以培育中小徑材為主,僅8—12年生時進行1次強度為20—30%間伐即可;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輪伐期為5—8年。
開發價值
環境價值: 榿木根系發達,具有根瘤或菌根,為非豆科固氮樹種,固氮能力強,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態防護林和混交林樹種,榿木喜水濕,多生於河灘,溪溝兩邊及低濕地,是河岸護堤和水濕地區重要造林樹種,適應性強,耐瘠薄,生長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綠化樹種。經濟價值:榿木木材淡紅褐色,心材邊材區別不顯著,材質輕軟,硬度適中,紋理通直,結構細緻而松,耐水濕,可作為膠合板、造紙、樂器、家具等用材。樹皮、果實富含單寧,可作染料和提制栲膠。木炭可制黑色火藥。葉可作綠肥。根系發達,根上生著根瘤,多數為固氮桿菌。每100株榿木成樹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給土壤增加相當於15kg左右的硫酸銨肥效的氮素,可做肥料林樹種。可做新炭林樹種。其葉產量高,含氮豐富,可作為綠色飼料。同時也是良好的蜜源樹種。
藥用價值:榿木葉片、嫩芽藥用,可治腹瀉及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