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類

兩棲類

兩棲類是從水生過渡到陸生的脊椎動物,具有水生脊椎動物與陸生脊椎動物的雙重特性。

基本信息

兩棲類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它們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徵,如生殖發育仍在水中進行,幼體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沒有成對的附肢等;同時幼體變態發育成成體時,獲得了真正陸地脊椎動物的許多特徵,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

兩棲類動物約有2000多種,常見的如大鯢,俗稱“娃娃魚”,以及蛙類等。

起源

兩棲類兩棲類

兩棲類起源於泥盆紀末期的古總鰭魚類。根據古生物學的研究,在泥盆紀末期已出現了真陸生植物,地面上氣候潮濕而溫熱。當時的森林,如巨大的木賊類和樹狀的羊齒植物,沿著廣闊的池沼和河岸生長。大量植物的枝葉和殘體落入水中,由於植物的腐爛,使某些水域缺氧。大量的魚死亡了,而具有肺呼吸和偶鰭具有爬行能力的古總鰭魚類則從缺氧或乾涸了的水池爬到另外有水的地方去生活。這樣,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鰭變成了足,鰓讓位於肺,逐漸演化出最早的兩棲動物。最早的兩棲類化石發現於北美格陵蘭泥盆紀晚期地層里,稱為魚頭螈(Ichthyostega),身長約1米,在它身上具備著魚類和兩棲類的雙重性質。例如頭骨全被膜原骨的硬骨所覆蓋,骨片的數目和排列和古總鰭魚近似,還有前鰓蓋骨的殘餘,具有迷路齒,這些都是與古總鰭類相似的特徵。但是,魚頭螈已經有五趾型的四肢,脊椎骨上還長出了前、後關節突,前肢的肩帶與頭骨已失去連線,說明頭部已能活動,這些特徵說明魚頭螈已經進入了兩棲動物的範疇。兩棲類到石炭紀得到了大量的發展,形成各種各樣的類群。

兩棲類動物是水生魚類過渡到真正陸生爬行類的中間類型。兩棲動物以青蛙蟾蜍,蠑螈及鯢為代表,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一類動物。現在世界上的兩棲類動物有3200多種。

兩棲類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必經兩個階段:幼體像魚,生活在水中,以鰓呼吸,沒有成對的附肢;幼體變態後成為成體,有成對的附肢支撐身體,在陸地上作爬行或跳躍運動,一般用肺呼吸。兩棲類動物的皮膚光滑裸露無鱗片覆蓋,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濕度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或稱冷血動物),有夏眠或冬眠現象。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方式以卵生為主,極少數卵胎生。

特徵是

兩棲類兩棲類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距離現在大約1億年前,爬行類動物要比現在多得多。當時最大的爬行類動物是恐龍。爬行類動物的繁殖方式為卵生或胎生。現在世界上的爬行類動物有5700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