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度字,有多種解釋,其中在哲學中解釋為:等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幅度和範圍。這種統一表現在:度是質和量的互相結合和相互規定。關節點是度的兩端,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範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關節點範圍內的幅度,在這個範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突破關節點,事物的質就要發生變化。量變與質變相互區別的根本標誌就在於: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關節點範圍內的幅度,要把度和關節點、臨界點區分開來。在實踐過程中,要掌握適度的原則,要學會把握分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讀音dù、duó(多音節字)
1

結構半包圍
部首:廣
漢字首尾分解:廣又
漢字部件分解:廣廿又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五筆86:YACI
五筆98:OACI
倉頡:ITE
搜狗雙拼法則:DU
筆順編號:413122154
筆順讀寫:點橫撇橫豎豎橫橫撇捺
四角號碼:00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EA6

字面釋義

1、長短:度量衡,即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度是計量長短,量是計量容積,衡是計量輕重。
2、事物所達到的水平或狀況:高度|濃度|深度|知名度。
3、按一定的計量標準劃分的單位:溫度|角度|濕度
4、法則;體制:法度|制度。
2

5、限度;能容受的量:過度|氣度|度量|揮霍無度。
6、(時間或空間上)一定的範圍:季度|年度|國度
7、人的氣質或姿態:風度|態度。
8、所考慮的範圍:置之度外。
9、過;經歷:歡度春節|度日如年|虛度年華。
10、次:一年一度|再度公演。
11、姓,作名詞
12、電功單位——1度=1kW*h=3.6*10^6J

做名詞

形聲。從又,庶省聲。“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來測量長度。本義:計量長短的標準,尺碼
如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舊制是丈、尺、寸、分、厘等)。
1、同本義
度,法制也。――東漢·許慎《說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於人手取法,故從又。
同律度量衡。――《虞書》
度然後知長短。――《孟子》
執鞭度守門。――《周禮·司市》
5

吾忘持度。――《韓非子》
又如:尺度
2、法制;法度
公室無度。――《左傳·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傳·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節。――《周禮·大司徒》注:“謂宮室車服之制。”
度作刑以詰四方。――《書·呂刑》
3.按一定計量標準劃分的單位:溫~、濕~、硬~。
4.弧和角的計算單位。
5.劃分地球經緯度的單位:北京在地球上的位置是東經117~,北緯40~。
6.1千瓦小時電量的俗稱。
7.程度;限度:極~、高~、過~。
8.法則:制~。
9.器量;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量。
10.過;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渡過:歡~節日。
11.題詞。次:回。一年一~。
12.姓。又見duó。
13.二叉樹中的度:子樹就是二叉樹的分支,度就是分支的數目。
14.圖中的度:所謂頂點的度,就是指和該頂點相關聯的邊數。
15.在有向圖中,度又分為入度和出度。
入度:以某頂點為弧頭,終止與該頂點的弧的數目稱為該頂點的入度。
初度:以某頂點為弧頭,起始與該頂點的弧的數目稱為該頂點的入度。
在某頂點的入度和出度的和稱為該頂點的度。
16.度牒:中國封建時代由官府發給和尚、尼姑的證明身份的檔案,有度牒可以免除賦稅、勞役。
17.度制:〈數〉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每一等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再把1度分為6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分,再把1分為6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秒。以度、分、秒作為角的度量單位的單位制叫做角的度分秒制,度、分、秒分別用“°”[5]、“′”、“″”作記號。簡稱度制。
18.新概念單位:數學上小世界理論的新單位,可以量度大量無序有序之間的事物之間聯繫程度。最典型的例子是世界上任意兩個陌生人之間一般可以轉折經幾個互相認識的人介紹,則就是個幾度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經測量是“六度世界”)是與“維”類似的描述單位。
作動詞
duó
某種範圍或規則里的考慮、推測、估計:
注意:絕不等於考慮、推測、估計,兩碼事。度的範圍或規則,是它區別於一般推測的本質所在。
揣~。
例:“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服人,估計自己的才能是否能勝任。
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測正派人的心思。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未及半日,楚兵已至,圍其家,搜伍員不得,度(伍)員必東走,遂命御者疾驅追之。”
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zhái
1.居。2.葬地。
度

字義辨析

“度”與“渡”的區別
古代“度”與“渡”在作“過”解釋時是相通的,例如“暗度陳倉àndù-chéncāng”或“暗渡陳倉àndù-chéncāng”的“度”和“渡”都是作“過”解釋的。用“度”或“渡”都解釋得通。現代漢語用於時間概念一般用“度”,用於空間概念一般用“渡”。“陳倉”是個地名,是空間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講,用“渡”更貼切。“暗渡陳倉”為推薦形式。

康熙字典

〔古文〕᧪㡯《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從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從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又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注》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為度。又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又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又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又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注》初生年時也。 又姓。《廣韻》出後漢荊州刺史度尚。又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又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又《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又《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為詢,咨禮為度。又《諡法》心能制義曰度。又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又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考證:〔《前漢·律曆志》度者,分寸丈尺引也。〕謹照原文丈尺改尺丈。〔《前漢·西域傳》縣度者,石也。〕謹照原文改縣度,石山也。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又部】度
法制也。從又,庶省聲。徒故切文二十八 重十六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法制也。論語曰。謹權量。審法度。中庸曰。非天子不制度。今天下車同軌。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謂之制。周禮。出其淳制。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三咫。純謂幅廣。從又。周制,寸尺咫尋常仭皆以人之體為法。寸法人手之寸口。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仭法伸臂一尋。皆於手取法。故從又。省聲。徒故切。五部。

度字書法

度字書法。
1

拼音是d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