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浮島
原理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國內外生態浮島技術得到極大完善,然而其仍處於試驗與示範階段,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現有生態浮島栽培不易進行標準化推廣套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營養化水平不同,水流、溫度、風速、水體波動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應的浮島設計組合和浮島植物種類搭配,很難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予以推廣套用。
2.現有生態浮島難以推行機械化操作。生態浮島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現今其管理操作大多採用人工完成,在小面積的試驗示範中尚可,若大面積推廣,需要經常、及時採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滿足需要,限制其發展。
3.現有生態浮島製作施工周期長。從目前來看多數的生態浮島都是採用現場製作及現場種植的模式,大面積製作施工周期較長。
4.現有 生態浮島難以過冬。生態浮島上的植物大多數不能過冬,尤其在冬季天氣較冷的北方地區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種植。
5.現有生態浮島多數採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難以抵抗極端的大風、大雨及大浪。
6.現今國內外使用的生態浮島單體面積較小,大多數是在小面積的河湖中使用,難以對較大的河湖進行生態修復,現需要有超大面積的生態浮島。
作用
生態浮島因具有淨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或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閉鎖性水域得到廣泛的套用。
構造
從大的方面分,人工浮島可分為乾式和濕式兩種。水和植物接觸的為濕式,不接觸的為乾式。
1、乾式浮島:因植物與水不接觸,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園藝植物,通過不同木本的組合,構成良好的鳥類生息場所同時也美化了景觀。
2、濕式浮島:大致分為四代技術。
1)第一代,主要以竹子,土工網搭建,具有造價低,效果差,壽命短,無法維護等特點(註:隨著人工成本的提升,現今該方式在造價上也沒有優勢)
2)第二代,主要是泡沫或泡沫加金屬固定件產品,具有造價低,製造工藝簡單等優點,但強度不足,金屬泡沫容易分離,且泡沫本身屬於白色污染現今基本已經沒有套用(特別是限塑令後基本絕跡)
3)第三代,主要是PE產品,市面上以圓形產品為主,一般9-11個平方,有類似麵包圈的浮體和分體的種植籃,雖然克服以上兩代的缺點,但是浮島產品在國內的產品質量不一,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質量和壽命有不少區別,市場和行業標準有待完善,採購方面還是要充分考慮供應商的資質和信譽。
搭配
植物栽培基盤用椰子樹的纖維、魚網之類的材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比較多,由於裝入土壤會增加重量且促進水質惡化,現今使用的比較少,直接使用種植綿、陶粒或者其他培養基。濕式浮島上面通常栽植水生植物花卉,如荷花、蘆葦、 香蒲、 茭白、 水蔥、 美人蕉、千屈菜等等,能改善很好的生態環境。
大小
一塊浮島的大小根據工程需要而定,幾平米乃至幾萬平米的浮島都有。現今的趨向各單元之間留一定的間隔,相互間用繩索連線(連線形式因人工浮島的製造廠家的不同而各異)這樣做的理由有四:①可防止由波浪引起的撞擊破壞;②可為大面積的景觀構造降低造價;③單元和單元之間會長出浮葉植物、沉水植物,絲狀藻類等也生長茂盛,成為魚類良好的產卵場所、生物的移動路徑;④有水質淨化作用。
固定
人工浮島的水下固定設計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設計內容,既要保證浮島不被風浪帶走,還要保證在水位劇烈變動的情況下,能夠緩衝浮島和浮島之間的相互碰撞以前日本在研究海洋的浮防波堤的時候,曾對水下固定部分的安全性提出過懷疑而人工浮島的設計是以湖沼為對象,象琵琶湖、 霞浦這兩個湖泊屬最大規模的項目,和海洋比較起來設計外力僅為海洋的1/10,所以參考過去海洋建築物及沿岸設計進行琵琶湖、霞浦這兩個湖泊的人工浮島的水下固定計算,得到了安全可靠的計算結果水下固定形式要視地基狀況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錨固式、杭式等另外,為了緩解因水位變動引起的浮島間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島本體和水下固定端之間設定一個小型的浮子的做法比較多。
小說名
基本信息

作者:淺白色著
出 版 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4-1
I S B N:9787543056534
內容簡介
脫離了陸地而存在的島嶼,是孤獨的力量讓它們繼續在海面上漂浮下去。在無法靠岸的漫長歲月里,它們便是自己唯一的岸。
四年前的夏天,陶遠就像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匆忙撞進夏寅的世界裡,將他們共同推向未知的洪流。命運如同一輛骯髒的車,一路捲起身後翻滾的黃沙,既無法回頭,又看不清前路,只能不停地在混沌中一直往前奔去。
一年前,陶遠死於一次爆炸意外,他的過去和秘密隨之消失在了這次事故里。
夏寅依然活在陶遠與她共同設定的人生里,以盜竊藝術品為生。新搭檔凌彤的到來像?支閃著微光的夜燈,雖無法穿透迷霧,卻能讓她們照著彼此在黑夜的霧海中航行。在並肩歷險的過程中,她們逐漸彼此依賴互相信任,成為最親密的夥伴;與此同時,陶遠留下的謎也被她們一步一步解開。在最接近真相的時刻,夏寅發現陶遠的意外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時間像一把忠實而深刻的掃帚,漸漸掃去往事的塵土,也掃去身邊每一個人的偽裝……
作者簡介
淺白色
非典型水瓶,靠譜宅女。曾任職媒體,自由人。
已出版作品:
長篇小說《巴黎沒有摩天輪》、《日光微瀾》。
主編作品《MOMENT?雨天的7毫米》、《MOMENT?早安,寄信人》。
即將出版:《獨奏者?白夜》等。
目錄
第一日追憶
第二日暗夜
第三日微光
第四日迷霧
第五日細沙
第六日沉落
第七日不眠
後記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媒體評論
《浮島》可算是淺白色個人風格形成的標誌性作品。縱觀國內同齡青春小說家,沒有一人跟她的套路相似。為什麼?在《巴黎沒有摩天輪》中就已初露端倪的電影式創作在如今這部《浮島》中發揮到了極致。戲劇手法的頻繁套用讓她變得獨特,更獨特的是她沒有作者的嚴謹姿態,有的是一位導演或者編劇的幽默感。這很難說不是對傳統小說寫作方式的一種不尊敬的挑釁,但誰能說這不是新鮮的嘗試呢?這種落筆自由,手法不拘於定式,處處包含隱喻的小說作品真的值得多看幾遍,直到看出她埋下的每一個彩蛋。
?—資深評論人 簡單天才
大量爵士樂構成了《浮島》的人文基調,摩天大樓情節也書中又一次體現。大家都還記得當年《日光微瀾》的南半球最高塔定情之吻,這次《浮島》又重演101高樓求婚戲。相比之前作品中非黑即白的分明世界,《浮島》的主線遊走在中間的灰色地帶,兩位好友各懷目的然而互相諒解,正是成人友誼中求同存異、去偽存真的核心。
——讀者 溫格蘭
除了淺白色還有誰敢如此顛復自己的風格,《浮島》告訴我們所有人,所謂風格與個性,有時候你可以逆向去追討。《浮島》中的諷刺和暗喻難免有炫技之嫌,而另有一說:技高人膽大,這才是正解。
——盛大文學 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