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長期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土層嚴重潛育化,有較厚的草根層,但無泥炭積累,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0%左右的沼澤。土體下層有明顯的灰藍色或暗灰色低價還原物質存在。植被以草本為主,最常見的是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這類沼澤由於地勢低洼,地表常有粘土或亞粘土層,排水不良,透水能力極差,地表有大面積積水。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部平原及濱海地區,如三江平原、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
相關詞條
-
草木潛育沼澤
指由多種苔草、蘆葦、蒿草、水木賊、睡菜、沼萎陵菜、甜茅等草本植物組成的泥炭沼澤。 多分布在湖濱、溝谷、河漫灘以及階地上的各種窪地中。 泥炭層一般較厚,最...
-
沼澤
沼澤(wetland,mire)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廣義泛指一切濕地;狹義則強調...
基本釋義 地質定義 形成條件 基本特徵 類型劃分 -
沼澤土
沼澤土(bog soil)是發育於長期積水並生長喜濕植物的低洼地土壤。其表層積聚大量分解程度低的有機質或泥炭,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底層有低價鐵、錳存...
形成過程 診斷特徵 亞類劃分 利用與改良 -
潛育作用
迄今,一般認為潛育化作用就是土壤在漬水條件下所產生的鐵的還原作用。它使土體呈藍至灰綠色,或有或無黃棕色、棕色或黑色斑塊,以及鐵或鐵錳結核。有些學者也稱之...
潛育作用簡述 潛育土分布情況 潛育作用的主要過程 潛育性土壤的主要類型 -
沼澤生態
沼澤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生長有沼生植物的地段。因沼澤環境有機物難以分解,故多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本文就以這些含有厚度不等的泥炭的沼澤為主...
介紹 分類 沼澤分布 生態類型 循環作用 -
沼澤徑流
沼澤徑流,地質術語,是沼澤表面流和沼澤表層流的統稱。
沼澤徑流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潛育土
潛育土是指礦質土表至50cm範圍內出現的厚度至少有10cm的潛育特徵的土壤。相當於土壤發生學分類中的草甸土,潮土,林灌草甸土,沼澤土。
形成條件 -
潛育化過程
土壤長期漬水,受到有機質嫌氣分解,而鐵錳強烈還原,形成灰藍-灰綠色土體,這個過程叫潛育化過程。該過程主要在沼澤土或排水不良的水稻土中出現,往往發生在剖面...
概述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