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

黃仁勛

黃仁勛(Jen-Hsun Huang),華裔美國人,1963年2月17在台灣台北出生,1972年與家人遷往泰國,及後被送往美國肯塔基州一間基督教學校就讀,完成課程後遷往俄勒岡州。1984年於俄勒岡州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其後在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黃仁勛是繪圖晶片公司NVIDIA的創立人之一,現為該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2001年黃仁勛在《財富》40歲以下最富40人排名第12位,位列在籃球明星喬丹之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黃仁勛黃仁勛

1963年2月17在中國台北出生。

9歲那年和比自己大一歲的哥哥,被父親送到了華盛頓州的舅舅家。據他說,當工程師的父親這樣做,主要是出於教育考慮。

1972年與家人遷往泰國,後來被送往美國肯塔基州一間基督教學校就讀,完成課程後遷往俄勒岡州,15歲時參加美國桌球公開賽,在青年組雙打賽事中奪得季軍。

1984年於俄勒岡州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其後在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黃仁勛矽谷之路的第一步,是加盟AMD公司並成為一名晶片設計師,這為他後來創辦NVIDIA打下了最初的技術基礎。兩年之後,他跳槽到LSILogic。這也是一家晶片公司,但主打業務並不是CPU,而比較傾向於晶片的圖形處理。不過在當時無論是CPU還是圖形晶片,都沒有出現如今天這樣一兩家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而是群雄逐鹿的格局。與格局相對明朗的行業相比,在這類創業型的公司里,更容易學會如何把握機會,也更容易嘗到何為失敗。
在LSILogic的另一件事情對黃仁勛也很有意義,他在設計部門呆了兩年後就要求調到銷售部門,並最終成為集成晶片(類似於今天的SOC,即一塊晶片上集成多重功能)部門的總經理。

曾在AMD(1983年-1985年)及LSI Logic(1985年-1993年)工作。

1993年創立NVIDIA。

創業歷程

黃仁勛黃仁勛

1992年底,兩位曾經在SUN工作過的技術人員克里斯和普雷艾姆把黃仁勛拉進NVIDIA的創業團隊。因為既有技術背景又懂銷售和管理,黃仁勛被推舉擔任總裁兼CEO。而他上班的第一天則是1993年的2月17日。

NVIDIA的第一次選擇,恰好反映了幾位創業者以往的技術經歷所給予他們的影響——喜歡另闢蹊徑。他們選擇了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術;重視晶片的多功能性,因此選擇了集成遊戲手柄、音效卡等多重功能的思路。

但這款名為NV1的產品並不成功,而且花光了NVIDIA籌措來的第一筆投資,黃仁勛只得勸非核心的員工離職,並許諾將來公司情況好轉了,再聘他們回來。公司的規模也從100多人,一下子變成3O多人。

在危難時刻,挽救黃仁勛的是世嘉公司的700萬美元訂金,這家日本遊戲機公司看好NVIDIA晶片對於遊戲的良好集成,請他們開發土星遊戲機的顯示晶片。不幸的是,由於繼續固執於正方形技術,NV2晶片還沒有開發完成就被世嘉放棄。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700萬美元幫助NVIDIA撐到了Win95時代的到來。

Win95時代的第一個驕子並不是黃仁勛,而是開發大名鼎鼎VOODOO顯示卡的3DFX公司。但隨著電腦圖形化時代的到來,顯示晶片成為PC系統中被注目的焦點,市場需求空前強烈。而在這個時間點上,諸多的圖形卡公司卻對微軟的D3DAPI接口不以為然,堅持各自開發自己的接口。

黃仁勛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果斷地決定全面支持微軟的接口。與此同時,他提出了和摩爾定律並稱的顯示卡晶片領域的“黃氏定律”,即顯示卡晶片每6個月性能提升一倍。

找對了方向的黃仁勛,在沉默了近3年之後推出了NV3,即Riva128,並大膽採用當時仍處於試驗階段的AGP概念。而不久後的Riva128zx,則是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小影霸”。並且,報據黃氏定律,他在1998年秋和1999年2月分別推出了TNT和TNT2,從此一舉占據了顯示卡晶片市場的主流位置,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擠到邊緣領域。同樣在6個月後,1999年底,黃仁勛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構的顯示晶片.即GeForce256,率先將顯示晶片業帶入GPU時代。

從推出GPU概念開始,在此期間雖然經過若干次起伏,但時至今日,黃仁勛仍一直扮演顯示卡晶片的領跑者角色並從未掉隊。

很久以來,人們都預測CPU的發展會取代GPU這一專用的圖形硬體,就如同許多被CPU取代的專用功能--從硬體漢卡到硬波表音效卡。

NVIDIA會從一家圖形晶片公司變成CPU公司。

1999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圖形處理器(GPU);此後,GPU成為計算機中獨立於CPU(中央處理器)的另一個重要的計算單元。

2000年,在公司推出第二代GPU的時候,黃仁勛又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黃氏定律”:英偉達的核心戰略就是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一番。而在當時業界已經有了另一個更著名的定律,那就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摩爾創立的“摩爾定律”: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與“摩爾定律”相比,“黃氏定律”的技術更新速度快了2倍。

個人生活

黃仁勛黃仁勛

13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參加美國桌球錦標賽,結果輸得一塌糊塗。回去之後他不停地反思,發現自己輸在不專註上面:剛到拉斯維加斯的他被城市的美景所吸引,在比賽前一天晚上仍然在商業街上閒逛。此後,他開始以專注的態度對待桌球,結果在兩年後獲得了美國桌球公開賽的雙打第三名。

創業之後的他對於工作也是非常的專注。在他看來,工作(Work)是一個不正確的詞,因為他認為自己每天都在玩(Play)。

他每天早上6點15分起床,鍛鍊一個小時之後開始吃早飯,然後去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到家裡。陪家人吃完晚飯之後,他會接著工作,直到累得不行了才去睡覺。

他很少打高爾夫,也很少跟朋友出去玩,下班後基本上都待在家裡,仍然在玩。在他的兩個孩子上大學之前,他的家到了晚上會是這樣的場景:4個人每個人抱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做自己的工作,雖然都在家裡,有事通過電子郵件來溝通。他也一直非常“享受”這種生活狀態,每天就做四件事情:工作、思考、幫助別人、創造新的東西。

取得榮譽

15歲時參加美國桌球公開賽,在青年組雙打賽事中奪得季軍。

1984年於奧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其後在史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2001年入選全美40歲以下最富有的人,排行第13名。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美國百人會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