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57年8月18日,譚盾出生於湖南長沙郊區思茅沖,自幼深受中華楚文化的影響,高中時下放到農村插隊,後在縣京劇團開始其職業音樂家的生涯。
1978年,譚盾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攻讀指揮和作曲雙專業,跟隨李華德學習指揮、趙行道學習作曲。留學美國時期,受教於小澤征爾。1983年,譚盾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1984年,譚盾舉行“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1986年,譚盾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演藝經歷
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1989年,一首以自制樂器演奏的作品《九歌》問世後,譚盾在國際樂壇獲得成功,並不斷以令人驚奇的創作成為越來越被國際樂壇矚目的重要作曲家。
1990年開始,譚盾進行了一系列試圖把劇場表演和樂隊結合起來的《樂隊劇場》創作,其中為音樂界著名的“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而寫的《鬼戲》及為日本NHK交響樂團創作的《門》,因其特別的表現方式而引起轟動。
1995年,受約為影片《南京大屠殺》(吳子牛導演)作曲。為了創作好該片音樂,譚盾深入劇組體驗生活,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溫歷史,醞釀感情,全身心投入創作,並一改以往的創作風格,完全融入了電影表達的歷史氛圍中,音樂語言樸實無華,簡單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壯宏偉的交響詩魂。主題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種形式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貫穿整個音樂中的二胡與樂隊的交響協奏。
1995年,受德國作曲家漢斯(HansWernerHanze)推薦,譚盾成為慕尼黑國際音樂戲劇比賽評審。
1996年,受日本作曲家武滿徹(TuruTakemitsu)提名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GlennGouldPrize)。
1997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國權威音樂雜誌《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
1997年,創作交響樂《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交響樂團和中華編鐘樂團於1997年香港回歸音樂會上首演。
1997年,歌劇《馬可·波羅》成為當年國際樂壇最轟動的重要演出,並為譚盾贏來諸多好評與國際獎項;
1999年,榮獲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
2001年,他因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贏得使他聲名遠播的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金像獎。
2003年10月,譚盾第二部《紙樂》在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落成開幕式作世界首演。同年,譚盾被美國音樂協會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被鳳凰衛視等全球十大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等。
2004年6月17日,譚盾為柏林愛樂樂團而作的《神秘的土地:12把大提琴和樂隊的協奏曲》世界首演。10月13日,譚盾舉行《地圖》DVD試聽會。20日,譚盾在成都舉行“尋回消失中的根籟”音樂會。
2006年12月,譚盾創作的歌劇《秦始皇》世界首演,並由世界男高音多明戈擔任主角,並於2008年5月重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台,譚盾擔任總指揮。8月,由譚盾作曲配樂的電影原聲音樂專輯《夜宴》發行。2007年3月,譚盾在十家華文媒體機構共同主辦的評選活動中,當選世界十一大傑出華人。10月19日,譚盾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舉行“絕對有機”音樂會。11月,譚盾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金色大廳”舉行了為期兩周的“譚盾音樂節”。2007年譚盾的歌劇《茶》在美國的聖塔非音樂節、斯德哥爾摩音樂節以及維也納的新歌劇院分別上演3個不同版本的製作。
2008年4月,譚盾為郎朗而創作的鋼琴協奏曲舉行世界首演。2010年,譚盾擔任奧迪中國夏季音樂節藝術總監。2011年,由譚盾作曲配樂的專輯《武俠三部曲》發行。
2013年10月20日,譚盾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舉行《女書》音樂會。12月18日,譚盾指揮深圳交響樂團,在深圳舉行《武俠三部曲》音樂會。
2014年3月16日,譚盾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舉行世界名曲音樂會。5月27日,譚盾指揮費城交響樂團,在湖南舉行《女書》音樂會。6月5日,譚盾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舉行“聆聽·自然”音樂會。9月6日,譚盾指揮西安交響樂團,在西安舉行《交響地圖:新絲綢之路——西安》音樂會。9月17日,譚盾指揮青島交響樂團,在青島舉行《武俠三部曲》音樂會。12月9日,譚盾指揮澳門樂團在澳門舉行《武俠三部曲》音樂會。12月13日,譚盾指揮杭州愛樂樂團在杭州舉行《女書》音樂會。
2015年3月6日,“譚盾與朋友們”音樂會在台北舉行。3月21日,譚盾在上海舉行“世界水日”音樂會。3月22日,譚盾“水樂水舞”音樂會在上海舉行。4月4日,譚盾與斯特拉文斯基的《四季》音樂會在上海舉行。6月1日,譚盾指揮中國交響樂團,在北京舉行兒童節音樂會《彼得與狼》。6月21日,譚盾指揮義大利斯卡拉愛樂樂團,在義大利米蘭舉行“中國湖南之夜”譚盾專場音樂會。7月31日,譚盾作品《霸王別姬》在廣州舉行世界首演。10月,譚盾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譚盾的作品《女書》獲邀2018年5月赴布拉格之春國際藝術節演出。10月11日,譚盾出席“張靚穎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指揮作品《風與鳥的密語》《我用所有報答愛》。
2016年1月9日,譚盾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奏曲目《風與鳥的密語》、《復活》、《隆里格隆》。5月9日,譚盾的《復活:武俠三部曲》專場音樂會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6月15日,譚盾為上海迪士尼樂園譜寫原創交響樂《點亮心中奇夢》,並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10月11日,“譚盾音樂周”在德國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舉行,譚盾在音樂周期間為德國觀眾帶來音樂會、互動研討會等多場活動。
2017年4月,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將其終身成就獎“金獅獎”授予譚盾。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
2003 | 水碗之道:中國作曲家譚盾 | 譚盾 | Andreas Morell | Maya Beiser/李安 |
1995-04-13 | 驚雷 | 譚盾 | Eline Flipse | 陳其鋼/郭文景 / 瞿小松 / 莫五平 |
音樂作品
專輯
專輯名稱 | 發行時間 | 語言 |
---|---|---|
The Martial Arts Trilogy | 2011-08-30 | 其他 |
夜宴 電影原聲帶 | 2006-08-20 | 國語 |
英雄 電影原聲帶 | 2002-12-20 | 國語 |
Rouse, Tan Dun Guitar Concertos | 2001-05-15 | 國語 |
臥虎藏龍 電影原聲帶 | 2000-11-14 | 國語/英語/其他 |
Water Passion after St. Matthew | 2000-09-08 | 其他 |
Bitter Love | 1999-09-08 | 英語 |
千禧年 | 1998-12-01 | 國語 |
鬼戲 | 1997-07-01 | 其他 |
交響曲一九九七-天、地、人 | 1997-07-01 | 國語 |
Snow In June | 1994-06-13 | 英語 |
道極·音樂劇<塤>·死與火 | 1993-03-27 | 國語 |
九歌 | 1990-05-28 | 其他 |
歌曲名稱(歌曲說明) | 演唱者 | 所屬專輯 | 發行時間 |
月光愛人(電影《臥虎藏龍》主題曲) | 李玟 | 《臥虎藏龍》原聲帶 | 2001-10-01 |
我用所有報答愛(電影《夜宴》主題曲) | 張靚穎 | 《夜宴》原聲帶 | 2006-08-20 |
擁抱愛的夢想(2008北京奧運會歌曲) | 張靚穎 | 擁抱愛的夢想 | 2008-03-26 |
時間 | 作品名稱 |
---|---|
1978年 | 《兒童日記》、《關於湖南鄉音的八首小品》、《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家》 |
1979年 | 《離騷》 |
1981年 | 《管弦樂序曲》 |
1982年 | 《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雙闕》、《琵琶協奏曲》 |
1983年 | 《金木水火土》、《天影》、《琵琶協奏曲》、《竹跡》、《三秋》、《自畫像》、《鼓詩-古詩》 |
1984年 | 《南鄉子》、《山謠》 |
1985年 | 《兩樂章交響曲》、《道極》 |
1986年 | 《八種顏色:為弦樂四重奏而作》 |
1987年 |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戲韻》、《低音鼓、短笛、豎琴三重奏:距離》 |
1988年 | 《橫跨》 |
1989年 | 《絲路》、《九歌》、《痕跡》 |
1990年 | 《聲音的形狀:為陶器、人聲和樂章而作》、《樂隊劇場一:塤》、《黃土地組曲》 |
1991年 | 《悲歌:六月雪》、《金色麻雀》、《靜土》 |
1992年 | 《圓:為四個三重奏,指揮和觀眾而作》、《死與火:與畫家保羅·克利的對話》、《樂隊劇場二:RE》、《Jo-Ka-Kyu》 |
1993年 | 《輓歌:秋風詞》、《紙樂:金瓶梅》、《水火交融:易一》、《紀念19個“操”》、《水火交融》、《C-A-G-E》 |
1994年 | 《鬼戲》 |
1995年 | 《馬可·波羅》、《安魂曲與搖籃曲》、《沉默的愛》、《鋼琴協奏曲:為撥奏鋼琴和十件樂器而作》、《火祭:為胡琴和民族樂隊而作》 |
1996年 | 《手勢》、《樂隊劇場三:紅色警報》、《吉他與樂隊協奏曲:易二》 |
1997年 | 《C-A-G-E Ⅲ》、《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龍與鳳》、《和平之歌》、《為六而作的協奏曲》 |
1998年 | 《牡丹亭》、《水的協奏曲:為水樂和管弦樂隊而作》 |
1999年 | 《琵琶與管弦樂隊協奏曲》、《琵琶與弦樂四重奏》、《周朝六舞圖想》、《樂隊劇場四:門》、《2000今天:為千禧年而作的世界交響曲》 |
2000年 | 《臥虎藏龍協奏曲》、《臥虎藏龍》、《復活之旅》 |
2002年 | 《地圖:為大提琴、錄像和管弦樂隊而作的協奏曲》、《樂隊劇場:O》、《七個欲望:為吉他而作》、《英雄》、《管弦樂隊協奏曲:易0》、《茶經》 |
2003年 | 《八幅水彩畫的回憶》、《紙樂》 |
2004年 | 《秘密土地:為管弦樂隊和12把大提琴而作》 |
2006年 |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秦始皇》 |
2010年 | 《垚樂:大地之聲》 |
2014年 | 《女書》 |
展覽記錄
展覽時間 | 展覽地點 | 展覽作品 |
---|---|---|
1990年 |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 《陶音·陶形》(Soundshape) |
2003年 | 巴黎市博物館東京宮 | 《絕唱-和陳箴的對話》(Skin Drumming〕 |
2004年 | 台灣金門碉堡藝術博物館 | 《鋼琴裝置》(Piano installation) |
2005年 | 上海滬申畫廊 | 《譚盾音樂視覺2005》(Visual Music) |
2005年 | 紐約現代博物館 | 《有機音樂》(Organic Music) |
2005年 |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 《解體-重建-再生》(Video installation) |
2008年 | 紐約前波畫廊 | 《有機版畫》(Organic Music) |
2008年 | 北京前波畫廊 | 《有機版畫》(Organic Music) |
2008年 | 奧地利造紙博物館 | 《紙裝置》(Paper Video) |
2011年 | 奧迪夏季音樂周 | 《動感樂譜》(Score in Motion) |
雜誌寫真
雜誌名稱 | 期數 | 備註 |
---|---|---|
ELLEMEN睿士 | 2016-03 | 封面人物[44] |
音樂時空 | 2013-12 | 封面人物 |
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 節目名稱 | 簡介 |
---|---|---|
2014-12-25 | 開講啦 | 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 |
2014-06-06 | 天天向上 | 湖南衛視綜藝節目 |
榮譽記錄
葛萊美獎 |
|
奧斯卡金像獎 |
|
德國巴赫獎 |
|
美國音樂獎 |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英國電影學院頒獎禮 |
|
比利時佛蘭德原創音樂獎 |
|
ASCAP傑出音樂成就獎 |
|
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
|
英國BBC |
|
蕭士塔高維奇音樂大獎 |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大獎 |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大獎 |
|
德國韋伯國際作曲大獎 |
|
日本《Record Geijutsu》 |
|
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 |
|
加拿大格蘭·歌德新人獎 |
|
麻省理工學院藝術成就獎 |
|
中國交響樂大賽 |
|
北京奧運會歌曲徵集評選 |
|
社會活動
2011年8月29日,譚盾在上海青浦監獄為中外服刑人員藝術團進行藝術指導,青浦監獄授予譚盾“榮譽藝術導師”。
2012年,譚盾接受江永縣政府的邀請,受聘擔任“女書習俗申遺大使”和“女書文化藝術傳承大使”。
2013年3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巴黎總部任命譚盾為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以表彰其在文化傳承和水資源保護領域作出的貢獻。
2015年3月,譚盾受聘擔任杭州市文藝顧問。3月21日,譚盾續任聯合國教科文全球組織親善大使。
2016年10月,任火星探測工程形象大使。
2016年9月,被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特聘為教授,並做了題為“音樂的使命·學派·技巧”的講座 ,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代言。
2018年12月21日,被任命為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任期將於2019年7月1日開始)。
人物榮譽
2017年12月21日,譚盾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人物評價
個人評價
約翰·凱奇(JohnCage):“在歐洲或西方音樂中很少聽到音樂作為一種自然之聲的存在。因此,在我們的音樂中能聽到人類在與自己對話。明顯存在於譚盾音樂中的是那些我們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聞的自然之聲。在東、西方將連成一體,成為共同家園的今天,譚盾的音樂正是我們所必需的。”
武滿徹(ToruTakemitsu):“譚盾雖屬於年輕一代的作曲家,但他那獨特的個性及音樂的深度己在音樂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他的音樂有著厚重的歷史感和宏大的中國傳統精神。他寬闊的音樂想像力,常常令人欽佩不己。在他的音樂里,我們聽到了人類靈魂的聲音。我確信,可以把他稱為當代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
作為一名指揮家,譚盾的精神偶像是馬勒和伯恩斯坦。譚盾以指揮及策劃具有多元文化、東方哲理及世界未來主義傾向的音樂會、音樂節而著稱。
作品評價
對《水月》的評價
《水樂》是我聽過的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澳洲時報·澳大利亞)
譚盾的《水樂》,宛如一場神聖的洗禮。(波士頓先驅報·美國)
《水樂》高潮迭起,令人窒息的精彩頻頻出現。這場演出把協奏曲、劇場表演、視覺空間和音樂欣賞融合起來,以此改變了觀眾對音樂欣賞的傳統認知。《亞特蘭大憲報·美國》
關於《紙樂》
譚盾通過其獨樹一幟的創新和發明,讓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物質生髮出新的活力,體現出其自然的本源。(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
《紙樂》結構緊湊,猶如一場神奇的音樂祭典……可與譚盾的前一部《水樂》成為相互輝映的姐妹篇。(洛杉磯時報·美國)
令人心神觸動的《紙樂》充滿了想像空間。交響樂隊演奏出激盪的鏇律,鏇律時而清晰明亮,時而潛藏含蓄。《紙樂》就是一部交響敘事曲,不僅演繹出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而且引領我們經歷了一段奇妙的精神旅程。(加州橘郡號外·美國)
譚盾的《紙樂》向我們證明了古典音樂,蘊藏著突破的巨大能量。(新加坡海峽日報·新加坡)
關於《地圖》
《地圖》的演出絲絲入扣,令人著迷。這部長約45分鐘的協奏曲,是一次跨越時空、地域和靈魂的精神旅程。(MarkSwed《洛杉磯時報》)
譚盾為《地圖》實地採風而作的錄像達到了音樂人類學的高度。他的音樂錄像力顯藝術感,完全保存了音樂本身的純粹,沒有任何人為的加工。他為交響樂隊創作的音樂,包括大提琴獨奏部分,不時模仿著螢幕上的(民間)音調,爾後又將這些民間音調與樂隊彼此交織在一起,這仿佛是一首色彩斑斕、音質精美的幻想曲,卻又不過份煽情。而同樣,大提琴部分的音樂時而輕鬆歡快,時而激越高揚,這正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馬友友琴聲甜美的特質,卻又毫不削弱《地圖》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嚴肅性。(AllanKozinn《紐約時報》)
譚盾的指揮是扣人心弦和富於激情的。《地圖》是一部具有深刻含義、美麗與精神同在的作品,它找到了一種最原始的音樂語言,能使聆聽者感到心靈的。(T.J.MEDREK《波士頓箴言報》)
《地圖》是一部充滿優美及靈性的作品,輕敲出原始的音樂語言,令人體驗到莫名的興奮。(《波士頓先驅報》)
在歐洲或西方音樂中很少聽到音樂作為一種自然之聲的存在,譚盾的音樂是那些我們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聞的自然之聲。在東、西方將連成一體,成為共同家園之時,譚盾的音樂正是我們所必需的(約翰·凱奇評) 。
譚盾的個性及音樂深度己在音樂史上留下足跡,他的音樂有著歷史感和中國傳統精神。他的音樂想像力令人欽佩不己,我在他的音樂里聽到了人類靈魂的聲音(武滿徹評) 。
譚盾作為一個時刻思考時代精神的音樂家。他的才華與努力,讓眾生可以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切經他表現的聲音(新華網評)
世界各國的華裔名人
華裔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界定華僑、華人在國外所生的子女、孫子女等後代。外籍華人,漢語中通常對居住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台灣省等地)以外,並擁有所在地國籍或其他國家(指中國及僑居國以外的國家)國籍的華人,稱為“外籍華人”。 |
曹燕靈 | 王進 | 丁肇中 | 錢秀玲 | 畢傳有 | 林加者 | 王舫 | 黃鎮鑫 | 顧毓秀 | 戴思傑 | 於長庚 | 沈炳光 | 黃任芳 | 林瓔 | 卓一龍 | 廖宗林 | 冰凌[旅美作家] | 讓·平 | 黃順舸 | 單聲 | 譚盾 | 王小選 | 陳永栽 | 趙啟民[華裔精英] | 張翎 | 洛子豪 | 董鼎山 | 陳省身 | 胡知宇 | 張純如 | 李惠英 | 黃嚴輝 | 李勝利 | 焦立中 | 李金友 | 梅培德 | 李自健 | 唐裕 | 陳香梅 | 鄧月薇 | 王濱 | 趙寶昌 | 鄺友良 | 何福基 | 馬前溪 | 翁以煊 | 蔡大生 | 施華民 | 陳婉妍 | 宋永華 | 趙小蘭 | 梅光達 | 黃家定 | 俞燕蕾 | 馬友友 | 趙春翔| 何天送 | 關美珍 | 簡悅威 | 陳家海 | 黃華享 | 顧杭滬 | 余金晃 | 陳之彬 | 劉光華 | 王阿蓮 | 王曉東 | 葉星千 | 李開復 | 王若專 | 陳鏡明 | 李高 | 凌志慧 | 何大一 | 郭再源 | 秦天瓔 | 黃若 | 楊振寧 | 貝聿銘 | 趙無極 | 周文中 | 陳嘉庚 | 伍冰枝 | 黃錦波 | 殷兆基 | 楊向中 | 馮元禎 | 陳阡蕙 | 朱棣文 | 楊培東 | 康景軒 | 邱德拔 | 鞏俐 | 李連杰 | 湯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