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柯爾特

塞繆爾·柯爾特

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 1814-1862),47歲離開人間,在他有生之年,他堅信自己發明的不需重複裝彈的武器在全球都將是一個巨大成功。對於柯爾特的成就,19世紀的一些歷史學家曾評論:柯爾特的發明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基本信息

人物影響

評價

時間追溯至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美國曾有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說法:“林肯給了所有奴隸自由,而柯爾特使這些奴隸獲得了平等。”這是美國人民對柯爾特的極高評價,也是柯爾特有生之年聽到的最美妙的“音樂”。

他在武器的發明、製造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例如,柯爾特轉輪手槍是19世紀後期最為著名的火器,自問世以後的一百多年間,以柯爾特公司命名生產的轉輪手槍、步槍及其他各類武器就多達三千萬支(這些武器大都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工廠生產),其他任何武器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

柯爾特在輕武器史上創造了一個神話,時至今日,沒有哪一個發明家,能同時在名譽與財富兩方面與柯爾特相提並論。

行銷運作

柯爾特公司在武器銷售上採取了多種渠道:一是通過代理人方式;二是將產品批發給批發商,批發商再銷售到各地零售店;第三種途徑是在紐約和倫敦設立了銷售辦事處。此外,公司銷售部還接受來自富豪、名人等的直接定購。這種行銷之道得到後來商業界的極大推崇,並且公認柯爾特是美國最早有效實行行銷運作的製造商之一。

轉輪手槍

轉輪手槍 轉輪手槍

塞繆爾·柯爾特的成功始於1836年在美國申請的多彈膛轉輪手槍,這款手槍的轉輪彈膛可容納5發(有資料說是6發)槍彈。而當時的主流火器是由1~2根槍管組成的燧發槍。因此,柯爾特轉輪手槍的問世極大地增強了武器的火力。

靈感來源

柯爾特設計轉輪武器的靈感源於他當海員時的一個想法。在一次航海中,年輕的柯爾特發現船舶上的絞盤機構與火器的工作原理有相似之處。因此,在航海的空餘時間,他將這個想法雕刻成了一組木質轉輪。這種轉輪原理不僅適用於步槍類的長型武器,也適用佩帶在身上的小型武器。

早年

塞繆爾·柯爾特 塞繆爾·柯爾特

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於1814年7月19日(注1)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Hartford),他是紡織廠主克里斯多夫·柯爾特(Christopher Colt)和妻子莎拉(Sarah)之子。通過探訪他父親位於麻薩諸塞州的韋爾(Ware)的工廠,以及在附近農場幫忙,年輕的柯爾對周遭事物的機理充滿好奇,經常拆解物件——包括他父親的槍械——來一探究竟。16歲時,他就讀於麻薩諸塞州的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Academy)學習導航。但他的玩世不恭導致他後來被學校開除。於是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現場學習導航技巧的機會,將他送上了科爾沃號(Corvo),這艘船於1830年在海上航行了將近一年。 登上科爾沃號後,柯爾特開始痴迷於輪船的舵輪,尤其是其通過使用離合器來進行交替鏇轉或者鎖定在特定的位置的方式。他把這種可控的鏇轉方式移植到了槍械上,使得一把單發手槍接二連三地射出多發子彈。在海上航行期間,柯爾特用木材雕刻了一套六桶的彈倉,閉鎖管腳以及擊錘。這支原型手槍使用的是多個鏇轉桶,在之後的版本里柯爾特將其替換成了一個含有多個彈巢的鏇轉彈倉,以減少槍械的重量和體積。柯爾特從海上探險回來後,以庫爾特醫生(Dr. Coult)的名義花了兩年時間在北美各地舉辦巡迴展覽,期間他向人們宣傳一氧化二氮(笑氣)的功效。他的推廣技巧所積攢下的利潤,使得他能夠完善他的轉輪機制,並且雇用了槍匠製造了一系列的原型。

艱難創業

1836年,柯爾特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帕德森建立了他的第一個武器製造廠,很快便成為當時美國發展最快的武器製造公司之一。年僅22歲的柯爾特成為公司的首席營運人和產品設計人。很快,柯爾特開發出3種不同類型的轉輪手槍——口袋型手槍、腰帶型手槍和手槍套式大尺寸手槍。與此同時,他還開發了兩種步槍:其中一種採用擊錘擊發,另一種採用槓桿擊發。所有型號的槍枝都是將火藥和槍彈裝在轉輪的彈膛內,而火帽設計在彈膛的外部。發射時,扣動扳機,擊錘撞擊火帽。儘管採用這一新原理的武器相較於老式武器有著質的飛躍,但由於當時用戶對原有產品的依賴,這些武器出廠後遭遇滯銷,好在當時的美國政府購買了少量的槓桿式步槍,但所銷售的總數量也不足100支。

另謀出路

1842年,位於帕德森的公司終於難以支撐而倒閉了,於是柯爾特將自己的業務轉向向政府銷售防水彈藥和用於港口防禦用的水雷業務,並且還與防水彈藥和水雷的發明人莫斯簽署了銷售協定。

轉機

1845年,美國國家騎兵隊與德克薩斯州騎警隊聯手,與當地的印第安人展開了一場激戰。在這場戰鬥中,國家騎兵隊與騎警隊成功地使用了柯爾特的武器,且大獲全勝。這一成功事例給美國作戰部的官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當1846年墨西哥戰爭爆發時,美國陸軍上尉沃克找到柯爾特,並與之合作,設計了一種威力更大的新型轉輪手槍。

新槍設計成功後不出一個星期,美國軍械部就定購了數千支,柯爾特將該槍以合作者的名字命名為“沃克”(Walker)轉輪手槍。契約雖然簽署了,但當時的柯爾特卻苦於沒有一家自己的生產工廠。於是他求救於易萊·惠特尼。惠特尼有一間坐落在康乃狄克州的工廠,正是在這座工廠里,柯爾特完成了數千支新型手槍的製造並於1847年中期順利交貨。

建廠投產

1851年,柯爾特著手做了兩件對他未來事業發展舉足輕重的事情。一是在英格蘭開辦了工廠,該事件之所以非同尋常,是因為這是美國製造業史上第一次在英格蘭開辦工廠,因此大大提升了柯爾特的威望。另外一件事是他在美國哈特福德(康乃狄克州府所在地)購買了一塊草場建設廠房,由於該草場距康乃狄克河岸不遠,常常受到洪水侵襲,為了免遭洪水攻擊,柯爾特修建了2英里(3218m)長的堤防。1855年,廠房建成並開始投入生產。

柯爾特為這座工廠傾力配置了當時可以搞到的最先進的機械加工設備,開工的第一年,就生產出5000支質量優良的手槍。此後,他不失時機地更新設備,更新率達到80%。到20世紀中葉,工廠生產的產品已達到了很高的一致性。

品牌推銷

與此同時,柯爾特還做了件頗具超前意識的舉動。他在哈特福德工廠廠房頂部設計了一個形狀非常奇特像洋蔥的圓形屋頂,並用青銅鑄造了一個賓士的小馬肖像(colt也是小馬的意思)。如此張揚的形象設計在當地引起了轟動,而柯爾特這樣做正是為了引起當地居民以及外來遊客對這座建築的注意,也就可以引起人們對柯爾特公司的關注,用時下的話說,即柯爾特採用了十分新奇的品牌推銷策略。

所受表彰

1855年,柯爾特在康乃狄克州成立了柯爾特專利火器製造公司,並且發行了10000股股份,其中他自己持有大部分股份,另外的股份分給了其他商業夥伴。1856年,柯爾特公司已經達到了每天150支槍的產量,產品已遍布世界各地,並以優異的質量和精湛的技藝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柯爾特本人也一躍成為當時美國十大商業富豪之一。康乃狄克州政府為了表彰他對政府的支持,授予其榮譽稱號。

隨著各界對柯爾特武器需求的增長,柯爾特在武器贈品和展示武器上都雕刻上精美圖案,並鑲嵌價值不菲的金銀裝飾。其實,柯爾特一直偏愛在武器上進行雕刻和鑲嵌金銀飾條,正是由於這一特點及其上乘的質量,使得柯爾特武器成為當時贈送國家元首禮品的首選。

英年早逝

1860年,美國內戰爆發前夕,武器需求迅速增加,柯爾特不斷將武器傳送給美國南部地區的聯合部隊,只要部隊需要,就做到儘快發貨。到1861年底,柯爾特公司始終滿負荷運轉。

1862年1月10日,塞繆爾·柯爾特不幸英年早逝,年僅47歲,但是在他有生之年生產的武器卻超過40萬支。他的不動產價值1500萬美元,相當於1990年代的3億美元,可謂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後續發展

柯爾特去世後,公司由其遺孀和家人接管。在柯爾特夫人及家人掌管期間,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1864年,柯爾特公司和臨近的一些辦公室遭遇火災,之後的三年,除了組裝軍用產品外,公司一直處於停產狀態。這一期間柯爾特公司主要是改裝了數以千計的單動軍用武器的擊發機構,使之能發射中心發火式槍彈。這種單動軍用武器銷售非常成功,並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贏得西部戰事的槍”(thegunthatwonthewest)。後來柯爾特夫人決定重建柯爾特公司,並且要求新建的工廠一定要儘可能地防火。

1867年,柯爾特公司開始生產加特林機槍。這種機槍用手搖動曲柄鏇轉,帶動6~10根槍管轉動,並通過槍尾外部的供彈機構供彈。1872年,公司開始生產它的第一款現代意義的轉輪手槍——這就是著名的M1873單動軍用轉輪手槍,該槍發射自帶底火的金屬彈殼槍彈。到了1941年初,柯爾特公司已生產了超過35萬支不同口徑的M1873單動轉輪手槍,其中4萬支是由政府訂購的0.45英寸口徑的型號。

柯爾特公司的生產範圍繼續擴大,到1880年,公司產品從尺寸較小的德林傑比賽型手槍到較大型的霰彈槍,還有大量的各種口徑的雙動轉輪手槍、單動轉輪手槍和唧筒式步槍以及轉管機槍。雖然這時的柯爾特公司成績斐然,但也面對著諸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其中史密斯一韋森公司是手槍類的最大競爭對手;而步槍和霰彈槍的競爭對手則是雷明頓和溫徹斯特公司;當然,在機槍生產方面,當時美國的任何一家公司都還不能與柯爾特公司匹敵。

1891年初,柯爾特公司開始生產白朗寧設計的水冷式機槍,1897年交付美國海軍使用,並在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槍的生產使得柯爾特公司與白朗寧建立了長期的互利互惠關係,包括生產白朗寧機槍和著名的白朗寧自動步槍(BAR)以及柯爾特0.45英寸口徑的半自動手槍等。同時,柯爾特公司還將此類武器推廣到民用市場,並取得了極大成功。

1901~1955年的54年間,柯爾特公司面臨了當時所有武器公司共同面對的問題。如戰爭期間武器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在每次戰爭結束後,武器需求又急速減少,這就要求企業能快速轉換產品以求生存。面對這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柯爾特公司成功應對。1942年,柯爾特公司的雇員已達到15000人之多,戰爭期間公司大力生產武器,而戰爭結束後,公司立刻採取產品多樣化策略,生產多種類型的機械,如印刷機、票證沖孔機、塑膠製品機以及洗碗機等。不過,自二戰的最後一年開始,由於戰爭對武器需求逐漸減少以及公司設備日趨陳舊,導致公司的生產業績開始下滑,這一狀況使得美國政府對柯爾特公司的管理水準漸至失去信任。

1955年,公司業績繼續下滑,帳面出現虧損,每月的訂單逐漸下降,原有的一些訂單也在取消。面對這種情況,柯爾特公司管理層決定尋找合作者。同年9月,利奧波德·D.修波斯泰(LeopoldD.Silberstein)公司提出與柯爾特公司合作。該公司隸屬佩恩-德克薩斯集團公司。合作後的柯爾特公司成為該集團獨立控股的附屬公司。

1960年對於柯爾特公司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年公司引進了AR15半自動步槍的生產線,緊接著又引進了M16自動步槍。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對柯爾特公司提出了為軍隊提供武器的要求。

1964年,公司發生了重大變化,母公司再次重組,雖然柯爾特公司的發展步履維艱,但始終以積極的進取精神開拓市場,先後引進了夏普斯步槍、索爾步槍和黑火藥的再生產業務。同時,公司根據武器雕刻業務的需求,不斷擴充雕刻人員。

1984年,柯爾特公司引進了M1911A1手槍的生產線。但同年美國軍方撤裝M1911Al手槍的決定使柯爾特公司受到了意外打擊。

1988年,柯爾特公司又失去了美國政府訂購M16步槍的契約,這對於公司來說無異於災難性打擊。1989年,柯爾特公司宣布旗下的大部分資產轉賣給霍丁公司。1990年,霍丁公司又將其出售給康乃狄克州的私人投資商,並重新命名為柯爾特製造公司。新柯爾特公司開始生產雙鷹雙動手槍、阿南康達0.44英寸馬格努姆雙動轉輪手槍以及運動步槍。

1994年,柯爾特公司獲得了為美國軍方和聯合特種部隊生產將近19000支M4卡賓槍的契約。為此公司在原廠房的西部建設了新廠房,同時關閉了原來哈特福德的廠房。當年9月,一批新投資人購買了柯爾特公司,從此,公司擺脫了破產困境。

1995年,柯爾特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最後的槍(TheLastGun)”的單動軍用槍,這是一款精心鐫刻並以金飾鑲嵌代表柯爾特武器家族聲望的傳統武器。這一年,公司還生產了多種新產品,可謂生產頗豐。

再創輝煌

此時的柯爾特公司作為行業的引領者,開始和美國國家司法協會合作開發“智慧型槍”(只有持槍本人扣動扳機才能實現擊發的槍)。1996年,柯爾特公司再次開闢新戰線,與專業的牛仔協會聯手,精心設計了一款稱為“傳奇”(TheLegend)的單動軍用轉輪手槍,並推向市場。最近幾年,柯爾特公司不斷引進新的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多種多樣,行業領導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儘管時代幾經變遷,但塞繆爾·柯爾特以及他一手創辦的柯爾特公司曾帶給輕武器業界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力至今仍未消失,並將持續下去。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